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每次要求他写作文,学生们常会抓耳挠腮地说:“没什么好写的!”确实,孩子们大多生长在城市,生活大都两点一线,单调枯燥,他们从哪儿来更多的经历、所见所闻写作文中呢?中国有句古语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方法,才有能力写出更优秀的文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所以我认为帮助学生探寻学习作文方法,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还是必要的。
一、亲近生活,积累素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我是这样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的。
(一)阅读美文,开设文学欣赏课
我们教育的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不可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孤陋寡闻,文思枯竭,这些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高深、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借助于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拓展出开阔的知识面,才能炼造出深刻的见解,才能积蓄充足的情感,提升灵魂的境界。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感受文章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崇尚作家的严肃认真的审美态度,学习摇曳多姿的艺术手法,品味各领风骚的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因此每个星期我都要留一到两节课带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看书,或者自己读一些优美段落给学生听,或者每个同学轮流每天读五分钟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介绍优秀文章。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使我们在含英咀华里放飞思绪,发散思维。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
(二)让学生多记日记、周记,多练笔,养成有所在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时随时记录下来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做自行摘录课外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成语典故及名人事例等,精读美文写感悟。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写作的成功积累,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时事百态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可写的事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要把学生引向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积累丰富的素材。要多看,电视,报刊,自然万象、社会百态都在眼中过、心中留。要多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街谈巷语,让素材一天天增长。我们还可利用CAI课件,或采取录音、录像、上网下载多种形式,将“大社会”搬入“小课堂”,创设真实的写作氛围,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总之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解读生活就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重视学生互评作文
“批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肩负着明辨正误、分清高下、再登台阶的作用。这个作用由于受时间、能力、水平、认知程度的制约,教师一人是绝对不能胜任的。因为学生是写作的主人,他们最了解自己的作文。教师应解放学生,把“批评”权交给学生,其实也是解放自己。而让学生互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概括和评议能力。我们将作文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
一般我的做法是:先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评议,让学生基本搞清评议什么、怎么评议。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是精心设计的,好差搭配,让素质最好的学生做主持)相互评议。最后让各小组把修改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再读一读。最后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作品再重新抄写一遍。
作文的修改可放于课堂,一节课中先评后改。只有明确高下优劣,才能改差为好,改好为优。先学着改别人的,再改自己的,因改别人的胆子大,有兴趣,练好了胆子,练好了眼力,练好了技法,从这个意义上看,改就是补写,改就是重写,改就是高层次的写。
虽然这种学生互评作文耗时较多,但成效是显著的,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倡有效的模仿
大多数教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不能不承认学生是喜欢仿写的。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积极提倡模仿、借鉴范文亮点,培养良好语感,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举措。有的学生不会作文,让他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仿写也是收获,仿多了自然也悟出一些道理来,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由仿写到领悟再到创造是一种训练过程。
作文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工程,不是熟悉了写作技巧,多读两篇范文就能写好的,它靠的是生活的积累,知识的储备。以上就是我在从事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与体验。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亲近生活,积累素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我是这样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的。
(一)阅读美文,开设文学欣赏课
我们教育的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不可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往往孤陋寡闻,文思枯竭,这些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高深、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借助于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拓展出开阔的知识面,才能炼造出深刻的见解,才能积蓄充足的情感,提升灵魂的境界。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感受文章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崇尚作家的严肃认真的审美态度,学习摇曳多姿的艺术手法,品味各领风骚的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因此每个星期我都要留一到两节课带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看书,或者自己读一些优美段落给学生听,或者每个同学轮流每天读五分钟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介绍优秀文章。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使我们在含英咀华里放飞思绪,发散思维。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
(二)让学生多记日记、周记,多练笔,养成有所在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时随时记录下来的良好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做自行摘录课外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成语典故及名人事例等,精读美文写感悟。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写作的成功积累,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时事百态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可写的事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要把学生引向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积累丰富的素材。要多看,电视,报刊,自然万象、社会百态都在眼中过、心中留。要多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街谈巷语,让素材一天天增长。我们还可利用CAI课件,或采取录音、录像、上网下载多种形式,将“大社会”搬入“小课堂”,创设真实的写作氛围,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总之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解读生活就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重视学生互评作文
“批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肩负着明辨正误、分清高下、再登台阶的作用。这个作用由于受时间、能力、水平、认知程度的制约,教师一人是绝对不能胜任的。因为学生是写作的主人,他们最了解自己的作文。教师应解放学生,把“批评”权交给学生,其实也是解放自己。而让学生互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概括和评议能力。我们将作文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
一般我的做法是:先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评议,让学生基本搞清评议什么、怎么评议。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是精心设计的,好差搭配,让素质最好的学生做主持)相互评议。最后让各小组把修改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再读一读。最后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作品再重新抄写一遍。
作文的修改可放于课堂,一节课中先评后改。只有明确高下优劣,才能改差为好,改好为优。先学着改别人的,再改自己的,因改别人的胆子大,有兴趣,练好了胆子,练好了眼力,练好了技法,从这个意义上看,改就是补写,改就是重写,改就是高层次的写。
虽然这种学生互评作文耗时较多,但成效是显著的,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倡有效的模仿
大多数教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不能不承认学生是喜欢仿写的。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积极提倡模仿、借鉴范文亮点,培养良好语感,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举措。有的学生不会作文,让他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仿写也是收获,仿多了自然也悟出一些道理来,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由仿写到领悟再到创造是一种训练过程。
作文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工程,不是熟悉了写作技巧,多读两篇范文就能写好的,它靠的是生活的积累,知识的储备。以上就是我在从事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与体验。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