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用了很大的比重,在框架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就结合某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为例,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混凝土因其具有原材料丰富、价格便宜,生产工艺简单,成型后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诸多优点,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建筑施工中。正因使用量大,施工质量难免良莠不齐。以下就对近年来莆田地区多次省市区检查中发现的相关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2、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53005m2,共17栋,其中三区设一层地下室及一层半地下室,五区设一层地下室,三五区地下室连通,上部为安置房、幼儿园及商业。最高建筑为24#-25#楼,层数18层,高度55.5米,最低建筑为8#楼,层数2层,高度11.55米。各栋号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本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的特点是:“数量大,强度高,品种多”,柱、墙、梁砼强度等级高达C25~C40。强度等级在板、梁、柱、墙节点处标号不一,给施工带来相当的难度。
3、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工程的施工单位,为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1.施工前要有准备;2.施工中要有秩序;3.施工后要有维保。这三点如果做好了,提高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并不困难。
3.1 施工前准备
3.1.1成立质控小组
工程开工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混凝土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同时,应设有专职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以及施工员,形成一个纵向从公司总工程师到混凝土班组,横向从现场使用到后勤供应的质量管理网络。
3.1.2材料选择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外加剂(如减水剂)、掺和料(如粉煤灰、矿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凝结而成的。其组成材料是否合格、配比是否恰当准确,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
各大工地,混凝土进场时(包括现场自拌各组成材料进场),供应商一般都会提供各组成材料的合格证以及检测结果为合格的检测报告(自拌的为现场取样送检,结果一般也都合格),但对于砂、石等原材料仍应从外观质量检查上进行把关。其中,应检查砂中是否带有贝壳等海洋生物残留物,以排除使用海砂或淡化海砂的可能,因为使用海砂将大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同时应检查碎石颜色是否呈青绿色,若显白黄色,就应具体检查是否为风化石,因为使用风化石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强度将大打折扣。
除了检查组成材料是否合格外,还应看其配合比是否恰当、准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因此根据规范要求,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前一般都有配合比设计不会有误。但拌和过程中配合比的实施、各组成材料用量的控制,就成为了较难把握的一环。据个人了解,因目前商品混凝土市场供不应求,各搅拌站日生产混凝土量巨大,同一个生产车间同一天拌制各编号配合比的混凝土数量惊人,各组成材料下料过程的用量控制一般较为粗糙(比如按车进行下料),导致实际配合比偏离设计值、水灰比过大、坍落度改变、搅拌不均匀等一系列不良情况出现,成型后的强度波动幅度大,甚至出现了混凝土强度偏低等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搅拌站对于配合比下料的控制是否到位很重要;对于自拌混凝土,因施工现场拌制条件限制,按设计配合比准确下料,均匀搅拌也需下苦功夫。
因此,如果决定使用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成立的混凝土质控小组就应该抓紧时间,落实好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情况,最好是对工程所在地区附近的混凝土搅拌站做一次全面摸底,实地考察,挑选出优秀的供应商;如果决定采用自拌,就应从原材料、拌制过程进行控制,对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抽样复试,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另外,应设专人负责下料,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加大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责任落实到人,把下料及拌制过程作为重点来控制。
3.1.3技術交底
除了应选择合格的材料外,施工工艺技术交底落实到人也是关键。因此个人建议,在混凝土分项工程开工前,公司总工程师可就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对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向承担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或承担分包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各部位混凝土施工前,承担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应将在项目经理部接受交底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整理归纳后,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参加人员签字后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保管。由此形成一个从公司到一线的质量控制技术交底链,将施工质量控制做到人人明确,人人有责。
3.2 施工中秩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点环节应秩序衔接不遗漏:
(1) 浇筑混凝土前,应设专人将模板面应清理干净,杜绝干硬的水泥砂浆或木屑等杂物粘贴在模板上,同时应浇水充分润湿,用长效隔离剂涂刷均匀,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以免漏浆,导致混凝土麻面出现;
(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注意垫块是否固定好、是否放足,浇筑时应尽量避免振动棒撞击钢筋,导致保护层垫块移位甚至脱落,钢筋骨架偏移,拆模后出现露筋现象;
(3) 浇筑混凝土时,应时不时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停止浇筑,并应赶在该部位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继续完成浇筑;
(4)在浇筑柱混凝土时,当浇筑至柱高一半后,应适当放慢浇筑速度(高度较大的柱应分段浇筑),当混凝土浇筑至柱顶时,应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二次浇筑,分层排除水分,防止出现软顶现象(软顶是指成型后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 (5)混凝土每次振捣以达到表面泛水,无气泡排出为好,振动棒应做到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动时间,过短不利于振捣密实,过长则可能引起混凝土的離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应控制在20~30秒之间;
(6)对于后浇带,其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到:
①将两侧混凝土凿毛,去除松动的石子,敲除钢筋表面砼渣块,用高压水枪将胎膜内的杂物冲洗干净,后排除多余积水;
②将钢筋重新整修绑扎,两侧混凝土充分浇水湿润24小时,涂刷一层界面剂后,先浇一层与砼成份相同的砂浆再行混凝土浇筑;
③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内部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面层应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部应派专人,根据搅拌站提供的配合比单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每隔1~2小时进行抽查,发现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应立即上报,经复查确实不合格者应果断予以退回,从根源处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
2.3.施工后维保
混凝土施工后应就以下几点维保工作进行重点控制:
(1)每部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设专人负责该部位的混凝土浇水工作,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防止塑性收缩裂缝出现。养护期不少于14天,养护期内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2)应对拆模工人进行教育交底,控制非受力部位侧模拆除时间,尽量避免拆模过早,同时,拆模时应注意混凝土保护,减小拆模后混凝土缺棱掉角情况出现;
(3)对于在经常通行的施工通道口等处,其混凝土阳角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碰撞掉角;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让本人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各种各样、不断变化。因此,关于建筑施工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去研究、学习和掌握。在此,谨请各有关单位领导、同仁对该命题进行交流、延伸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阮国勤.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工艺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6,(17) .
[3] 廖东平.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剪力墙施工工艺相关探讨[J]. 价值工程, 2014,(01)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混凝土因其具有原材料丰富、价格便宜,生产工艺简单,成型后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诸多优点,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建筑施工中。正因使用量大,施工质量难免良莠不齐。以下就对近年来莆田地区多次省市区检查中发现的相关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2、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53005m2,共17栋,其中三区设一层地下室及一层半地下室,五区设一层地下室,三五区地下室连通,上部为安置房、幼儿园及商业。最高建筑为24#-25#楼,层数18层,高度55.5米,最低建筑为8#楼,层数2层,高度11.55米。各栋号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本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的特点是:“数量大,强度高,品种多”,柱、墙、梁砼强度等级高达C25~C40。强度等级在板、梁、柱、墙节点处标号不一,给施工带来相当的难度。
3、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工程的施工单位,为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1.施工前要有准备;2.施工中要有秩序;3.施工后要有维保。这三点如果做好了,提高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并不困难。
3.1 施工前准备
3.1.1成立质控小组
工程开工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混凝土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同时,应设有专职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以及施工员,形成一个纵向从公司总工程师到混凝土班组,横向从现场使用到后勤供应的质量管理网络。
3.1.2材料选择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外加剂(如减水剂)、掺和料(如粉煤灰、矿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凝结而成的。其组成材料是否合格、配比是否恰当准确,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
各大工地,混凝土进场时(包括现场自拌各组成材料进场),供应商一般都会提供各组成材料的合格证以及检测结果为合格的检测报告(自拌的为现场取样送检,结果一般也都合格),但对于砂、石等原材料仍应从外观质量检查上进行把关。其中,应检查砂中是否带有贝壳等海洋生物残留物,以排除使用海砂或淡化海砂的可能,因为使用海砂将大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同时应检查碎石颜色是否呈青绿色,若显白黄色,就应具体检查是否为风化石,因为使用风化石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强度将大打折扣。
除了检查组成材料是否合格外,还应看其配合比是否恰当、准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因此根据规范要求,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前一般都有配合比设计不会有误。但拌和过程中配合比的实施、各组成材料用量的控制,就成为了较难把握的一环。据个人了解,因目前商品混凝土市场供不应求,各搅拌站日生产混凝土量巨大,同一个生产车间同一天拌制各编号配合比的混凝土数量惊人,各组成材料下料过程的用量控制一般较为粗糙(比如按车进行下料),导致实际配合比偏离设计值、水灰比过大、坍落度改变、搅拌不均匀等一系列不良情况出现,成型后的强度波动幅度大,甚至出现了混凝土强度偏低等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搅拌站对于配合比下料的控制是否到位很重要;对于自拌混凝土,因施工现场拌制条件限制,按设计配合比准确下料,均匀搅拌也需下苦功夫。
因此,如果决定使用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成立的混凝土质控小组就应该抓紧时间,落实好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情况,最好是对工程所在地区附近的混凝土搅拌站做一次全面摸底,实地考察,挑选出优秀的供应商;如果决定采用自拌,就应从原材料、拌制过程进行控制,对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抽样复试,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另外,应设专人负责下料,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加大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责任落实到人,把下料及拌制过程作为重点来控制。
3.1.3技術交底
除了应选择合格的材料外,施工工艺技术交底落实到人也是关键。因此个人建议,在混凝土分项工程开工前,公司总工程师可就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对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向承担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或承担分包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各部位混凝土施工前,承担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应将在项目经理部接受交底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整理归纳后,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参加人员签字后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保管。由此形成一个从公司到一线的质量控制技术交底链,将施工质量控制做到人人明确,人人有责。
3.2 施工中秩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点环节应秩序衔接不遗漏:
(1) 浇筑混凝土前,应设专人将模板面应清理干净,杜绝干硬的水泥砂浆或木屑等杂物粘贴在模板上,同时应浇水充分润湿,用长效隔离剂涂刷均匀,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以免漏浆,导致混凝土麻面出现;
(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注意垫块是否固定好、是否放足,浇筑时应尽量避免振动棒撞击钢筋,导致保护层垫块移位甚至脱落,钢筋骨架偏移,拆模后出现露筋现象;
(3) 浇筑混凝土时,应时不时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停止浇筑,并应赶在该部位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继续完成浇筑;
(4)在浇筑柱混凝土时,当浇筑至柱高一半后,应适当放慢浇筑速度(高度较大的柱应分段浇筑),当混凝土浇筑至柱顶时,应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二次浇筑,分层排除水分,防止出现软顶现象(软顶是指成型后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 (5)混凝土每次振捣以达到表面泛水,无气泡排出为好,振动棒应做到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动时间,过短不利于振捣密实,过长则可能引起混凝土的離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应控制在20~30秒之间;
(6)对于后浇带,其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到:
①将两侧混凝土凿毛,去除松动的石子,敲除钢筋表面砼渣块,用高压水枪将胎膜内的杂物冲洗干净,后排除多余积水;
②将钢筋重新整修绑扎,两侧混凝土充分浇水湿润24小时,涂刷一层界面剂后,先浇一层与砼成份相同的砂浆再行混凝土浇筑;
③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内部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面层应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部应派专人,根据搅拌站提供的配合比单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每隔1~2小时进行抽查,发现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应立即上报,经复查确实不合格者应果断予以退回,从根源处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
2.3.施工后维保
混凝土施工后应就以下几点维保工作进行重点控制:
(1)每部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设专人负责该部位的混凝土浇水工作,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防止塑性收缩裂缝出现。养护期不少于14天,养护期内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2)应对拆模工人进行教育交底,控制非受力部位侧模拆除时间,尽量避免拆模过早,同时,拆模时应注意混凝土保护,减小拆模后混凝土缺棱掉角情况出现;
(3)对于在经常通行的施工通道口等处,其混凝土阳角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碰撞掉角;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让本人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各种各样、不断变化。因此,关于建筑施工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去研究、学习和掌握。在此,谨请各有关单位领导、同仁对该命题进行交流、延伸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 阮国勤.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工艺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6,(17) .
[3] 廖东平.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剪力墙施工工艺相关探讨[J]. 价值工程,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