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地域性。研究地理事物地域性的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地理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阐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规律。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思路及应用原则。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思路;原则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人们反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例如比较法。比较法在地理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1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思路
比较法不仅是地理教学方法,也是地理的思维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比较内容较多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比较。
1.1从地理事物整体到部分的比较思路
在地理教学时,比较思路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再从地理事物的各个部分比较,沿着“宏观一微观”这一思路进行。让学生先看到“森林”再看到“树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思路。所以进行比较时也应该遵循这一思路。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亚洲和非洲的地理知识做比较,应先比较宏观的地理知识,如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等,再比较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微观的知识。这样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的知识结构,便于系统的掌握地理知识。
1.2从地理因果关系的比较思路
逻辑性是地理学科生命线,在地理教学时我们不能脱离这条主线。根据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可以釆用正向思维或者逆向思维的思路进行比较。在地理比较时可以先比较地理成因,再比较地理结果;也可以从地理成因前先提到后果。例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时可以按正向思维思路即先因后果的思路,先比较位置、气候、土地等自然要素,然后再比较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也可以按逆向思维思路即先“结果”后“原因”的比较思路,先比较人类活动,然后根据人类活动逆推比较到自然要素。比较时应密切关注其中的逻辑性。一般来说地理比较从“原因”到“结果”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稍高,而从成果逆推到成因相对容易。这需要地理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选择。
2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原则
2.1地理事物可比性原则
地理教学中比较的地理事物必须具备可比性,比较对象要有一定的联系。比较对象的选择是比较的前提,比较对象确定后,要选择合适的比较方面;合适的比较方面确定后,才能确定合适的比较方法。地理事物的可比性要满足:第一,地理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同类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包括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等感性知识和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例如,地理特征可以跟地理特征做比较,但是不能跟成因做比较。第二,比较的对象需是同类地理现象或地理要素。例如,我们只能把气候与气候做比较,但是不能把气候与地形做比较。第三,比较的地理对象层次、大小、范围需相似,例如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气候与美国气候做比较,但是不要与福建甚至更小的地方的气候做比较。
2.2地理条件同一性原则
地理教学中的比较对象必须遵循同一性原则。第一,比较对象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或者从同一个角度进行比较。同一时间,发展的同一阶段,或相同的其他条件等。例如,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必须是同一时代自然的环境;一个区域是从对农业影响的角度,另一个区域也必须是对农业影响的角度,要不然没有可比性。第二,比较对象须要在同一比较标准下进行比较。比较标准即是一个评判的维度。没有比较标准我们就不能对所比较的问题进行回答。例如,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的优越性,没有比较标准就不能下定论。这里的比较标准是“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情况”,有了比较标准我们才能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出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比松嫩平原优越。
2.3地理属性全面性原则
在比较时须把比较的地理属性做全面的比较。既从横向比较入手注意地理比较对象的方面性和易混靖,也从纵向比较入手注意地理比较对象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从整体到部分,质量到数量,现象到本质……。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达到比较的意义,才能得出比较的结果。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分析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突出主导因素。例如,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地理环境,很多学生的比较可能很片面,只会选择一些平时接触较多的因素如气候、地形、经济等进行宏观的比较,导致认为美国就是比中国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求地理教师平时应多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辩证的比较。
2.4地理方法互渗性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单单使用比较法是不行的,还需要借助其他逻辑思维方法这些
方法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比较前,先要把地理的知识进行区分然后再组合,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在比较时同中求异、异种求同也需要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后进行归纳、演绎、判断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比较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其他思维能力。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没有一种能力能够独立于其他能力而存在。
2.5地理认知循序性原则
在进行比较法教学时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早期阶段,指学生比较思维还比较弱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适当的多进行比较法的演示以传授学生比较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渐渐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比较,逐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6地理表达直观性原则
使用比较法,应多釆用直观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直观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完全理解地理知识,增进学习的效率。使用比较法进行地理教学时表达也应直观。例如,可以多使思维导图比较,用图片比较,提取主导因素比较,罗列要素比较、列表比较等。这些方法都是平时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老师应根据比较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
3结束语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能力、一种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像比较法这类的基本的、实用的方法,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柳.比较研究法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思路;原则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人们反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例如比较法。比较法在地理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1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思路
比较法不仅是地理教学方法,也是地理的思维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比较内容较多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比较。
1.1从地理事物整体到部分的比较思路
在地理教学时,比较思路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再从地理事物的各个部分比较,沿着“宏观一微观”这一思路进行。让学生先看到“森林”再看到“树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思路。所以进行比较时也应该遵循这一思路。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亚洲和非洲的地理知识做比较,应先比较宏观的地理知识,如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等,再比较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微观的知识。这样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的知识结构,便于系统的掌握地理知识。
1.2从地理因果关系的比较思路
逻辑性是地理学科生命线,在地理教学时我们不能脱离这条主线。根据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可以釆用正向思维或者逆向思维的思路进行比较。在地理比较时可以先比较地理成因,再比较地理结果;也可以从地理成因前先提到后果。例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时可以按正向思维思路即先因后果的思路,先比较位置、气候、土地等自然要素,然后再比较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也可以按逆向思维思路即先“结果”后“原因”的比较思路,先比较人类活动,然后根据人类活动逆推比较到自然要素。比较时应密切关注其中的逻辑性。一般来说地理比较从“原因”到“结果”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稍高,而从成果逆推到成因相对容易。这需要地理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选择。
2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原则
2.1地理事物可比性原则
地理教学中比较的地理事物必须具备可比性,比较对象要有一定的联系。比较对象的选择是比较的前提,比较对象确定后,要选择合适的比较方面;合适的比较方面确定后,才能确定合适的比较方法。地理事物的可比性要满足:第一,地理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同类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包括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等感性知识和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例如,地理特征可以跟地理特征做比较,但是不能跟成因做比较。第二,比较的对象需是同类地理现象或地理要素。例如,我们只能把气候与气候做比较,但是不能把气候与地形做比较。第三,比较的地理对象层次、大小、范围需相似,例如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气候与美国气候做比较,但是不要与福建甚至更小的地方的气候做比较。
2.2地理条件同一性原则
地理教学中的比较对象必须遵循同一性原则。第一,比较对象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或者从同一个角度进行比较。同一时间,发展的同一阶段,或相同的其他条件等。例如,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必须是同一时代自然的环境;一个区域是从对农业影响的角度,另一个区域也必须是对农业影响的角度,要不然没有可比性。第二,比较对象须要在同一比较标准下进行比较。比较标准即是一个评判的维度。没有比较标准我们就不能对所比较的问题进行回答。例如,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的优越性,没有比较标准就不能下定论。这里的比较标准是“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情况”,有了比较标准我们才能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出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比松嫩平原优越。
2.3地理属性全面性原则
在比较时须把比较的地理属性做全面的比较。既从横向比较入手注意地理比较对象的方面性和易混靖,也从纵向比较入手注意地理比较对象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从整体到部分,质量到数量,现象到本质……。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达到比较的意义,才能得出比较的结果。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分析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突出主导因素。例如,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地理环境,很多学生的比较可能很片面,只会选择一些平时接触较多的因素如气候、地形、经济等进行宏观的比较,导致认为美国就是比中国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求地理教师平时应多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辩证的比较。
2.4地理方法互渗性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单单使用比较法是不行的,还需要借助其他逻辑思维方法这些
方法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比较前,先要把地理的知识进行区分然后再组合,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在比较时同中求异、异种求同也需要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后进行归纳、演绎、判断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比较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其他思维能力。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没有一种能力能够独立于其他能力而存在。
2.5地理认知循序性原则
在进行比较法教学时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则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早期阶段,指学生比较思维还比较弱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适当的多进行比较法的演示以传授学生比较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渐渐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比较,逐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6地理表达直观性原则
使用比较法,应多釆用直观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直观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完全理解地理知识,增进学习的效率。使用比较法进行地理教学时表达也应直观。例如,可以多使思维导图比较,用图片比较,提取主导因素比较,罗列要素比较、列表比较等。这些方法都是平时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老师应根据比较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
3结束语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能力、一种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像比较法这类的基本的、实用的方法,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柳.比较研究法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