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07年5月,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中国期刊业界和世界期刊业界期盼已久的一大盛事。据悉,本届大会是世界期刊大会举办以来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一次,这无论从参会代表人数,还是所涉及话题的影响力方面都充分得到了证明。
大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它的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简单的新闻报道不足以显现其精华,为此,我们系统整理了大会有关资料,重新加以组织和编排,旨在透过纷繁的信息把握时代脉动,以成熟的思想应对新环境挑战,并借此契机探索中国期刊业的未来之路。
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为何选择在北京举行?中国要向全世界期刊业传达怎样的理念?世界以及中国期刊业正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重温这一盛会,从中寻找答案。
世界的目光在中国:“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世界期刊大会素有“期刊界的奥运会”之称,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期刊大会是继1997年在日本举办之后第二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其它34届均在欧美发达国家召开。
对此,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唐纳德·库墨菲尔德表示:“亚洲已经成为世界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际期刊联盟重返亚洲,选择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令人激动的国家、最富有活力和经济增长最快的首都北京,将它作为第36届大会的所在地。国际期刊联盟和世界其它地方一样,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活力和欲在包括媒体和通信在内的各个领域内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决心所吸引。”
本届期刊大会召开正值全球期刊产业迎来一个重要“转型期”——迎接“数字化”时代,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课题,是全球期刊业共同面对的挑战以及机遇。
唐纳德·库墨菲尔德代表国际期刊联盟组织发言时指出,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同样适用于本次大会,我们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在2007年5月来自全世界的一千多名期刊业创造者共同聚在北京,共同学习和享受这一独特的体验。
现在,这已经不再是梦想了,而是实现了的伟大现实。
■中国肩负的使命:让和谐文化遍布全世界
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历来负有与时俱进的文化使命和价值追求。透过本届期刊大会,中国要向全世界彰显怎样的价值主张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传统与文化价值的国家,我们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而非常关注期刊的内容创意和市场效果,一切文化垃圾在中国是遭到市场拒绝的。今天,进入中国市场的各类期刊,不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交流平台,也应该是各国人民增加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的重要桥梁,应该是展示中国和平发展良好形象和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文化力量。”
柳斌杰强调,中国期刊有一种世界胸怀,我们“走出去”的目的不只是争取国际市场地位和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而且要以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说明中国发展给全世界带来的只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以期刊业为例,中国期刊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给国际同行带来的都是发展机会,中国巨大的文化资源、出版资源和市场潜力,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要不正是出版业发展的天赐良机吗?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社会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人人和睦”、“世界和平”的理想境界。到今天,我们更加关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全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中国和平发展是世界和谐的动力,世界和平共处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和环境。我们衷心希望全世界期刊界的有识之士坚定不移的支持全球和平发展的道路,用我们手中的文化载体,充分表达各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促进世界各种文明的共存共荣,推动各国以合作谋和平,以和平促发展,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奋斗。
构建和谐世界,正是中国以及中国期刊业向全世界倡导的文化理念与价值主张。
■从本土走向全球,中国期刊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经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期刊业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本次期刊大会上,我们从政府有关领导人的发言中获得了比较完整的认知。
■数量剧增,品种丰富,中国期刊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程中,出版文化起到了传承和创新的作用,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两项是与出版有关:1000多年前的中国宋朝就能用活字排版印刷,为中国的出版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广泛传播。随后,在19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现代出版的中文期刊,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也就是说,中国期刊在100年前就已形成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期刊业取得了蓬勃、快速发展。我国期刊业自我发展意识、自主经营能力逐步增强,各种适应社会需求的期刊类型不断涌现,期刊的社会功能更加全面。不同类别期刊的运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期刊事业和经营性期刊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截至2007年5月,全国期刊总数已经从1978年的930种迅速增长到9468种。同时,期刊的品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目前已经涉及到多个学科、不同领域,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总体而言,“我国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拥有稳定受众市场、细分各级逐步成形、产业结构日渐完善和优化的内容产业。”
在期刊业发展过程中,我国期刊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国内外期刊界先进办刊模式,结合刊物实际办刊,出现许多成功的范例,涌现出一批品牌期刊,成为我国期刊的领军队伍,其中有代表国家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群、中国科学院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期刊群等有以突出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的《收藏》、《红楼梦研究》、《文史哲》等;有面向广大读者,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式启迪读者心灵、传播健康思想的《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等;有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中国国家地理》、《家庭医生》、《电脑爱好者》等;有走向世界,面向全球华人,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女友》、《东方娃娃》、《咬文嚼字》等。在这些优秀期刊的带动作用下,我国期刊事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我国期刊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2006年,全国期刊年总印数28.5亿册,总印张134.7亿印张, 定价总金额140亿元;同时,期刊广告收入连续数年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年广告收入已超过30多亿元;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过170亿元的一个文化产业形态。“目前,我国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较强思想舆论引导能力、文化信息传播能力、社会资源聚合能力和文化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文化事业和产业形态。”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东生这样评价。
同时,期刊业在促进我国文化积累和传播、促进国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按照《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期刊出版业到2010年将达31亿册,全国人均年消费期刊2.5册。
■走出去、引进来,中国期刊在合作中走向国际化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出版业,对期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提供了资本和物质条件,还在几百所大学里开设了印刷专业,为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大批人才,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传播革命,期刊出版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发展已经成为潮流。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政府把握机遇,实施期刊“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已经批准成立了30多家出版物进出口公司。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著名的期刊,中国读者都能够看到,市场是开放的。从1980年中国与美国合作出版期刊以来,我国已先后与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50多个期刊进行了版权合作,受到了广泛欢迎。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政策,通过版权合作等方式,中国期刊已经走进了世界100多个国家中。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指出:“以进带出、双向共赢”是中外期刊版权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主要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借助国外合作方的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和广告资源,把中国现代文明的优秀文化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积极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利用固有的品牌优势和读者资源,开拓海外华文市场。以《读者》为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第一批社会综合类文摘期刊,《读者》始终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形成了清新、高雅、隽永的风格,在期刊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品牌。2003年10月,《读者》期发行量突破400万册大关,最高时达到500多万册,成为中国文化类期刊的佼佼者。在国内热销的同时,《读者》在开拓海外华文市场中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行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积发行达50多万册,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
二是与国外传媒企业开展合作,以外文输出报刊内容。国家外文局所办的《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画报》等刊物采取“两头在外”的做法,由我国编辑出版多个文种,与国外的报刊单位或发行企业合作,在不同国家出版发行,建立了多个分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新闻出版总署于去年推动法国桦榭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杂志,每期由中国新闻社按照桦榭集团的要求提供稿件,桦榭集团的编辑根据市场需要,从中选取一部分稿件译成法文编辑出版,并通过桦榭集团在欧洲各国的营销渠道发行。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中国内容的海外传播,还形成了一个具有国外主流媒体品牌效应的对外传播载体。
据统计,目前经新闻出版总署及相关部门批准的中外期刊合作项目已经有52项。
■以本届期刊大会为契机,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世界期刊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体现了国际期刊界对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对富有潜力的中国期刊市场的浓厚兴趣;同时它十分有利于中国期刊业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经验来促进自身发展。为此,中国政府高层对本届期刊大会寄予厚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为世界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陈至立指出,在信息传播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国出版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必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继续保持扩充的心态、世界的眼光,一方面更加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外国期刊业在出版生产、流通、管理方式等诸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外国的优秀期刊产品;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打造自己的期刊精品,创造自己的期刊品牌,提高我们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努力克服语言障碍,扩大中国出版物在世界出版物市场中的比重,为世界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陈至立特别强调,无论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期刊业相比,还是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速度相比,中国期刊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还应加快期刊业发展。我们要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立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实际,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记录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传递中国人民和谐发展理念为使命,与世界期刊业同仁一道前进。
她指出,我国期刊业应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做大做强优质品牌,推动期刊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类的文明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是当前世界期刊业发展的趋势。新兴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大大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缩短世界各地距离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阅读习惯和文化消费方式,改变了期刊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我们看到,世界各国期刊界都在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鼓励和推动期刊界以创新精神迎接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发展新兴传播载体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化进程将与世界同步。我们相信,中国期刊界将与国际同行一道,把期刊业的传统优势和新兴传播技术结合起来,使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北京市长王岐山:期刊一定会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王岐山市长介绍说,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荟萃了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精粹,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里也凝聚了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艺术交流发展的优秀成果。与北京的历史一样,北京期刊的发展也源远流长,早在1872年北京就创办了第一个中文期刊《中西见闻录》,在此之后的130余年了,北京先后创办了各类期刊1万多种。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各类期刊2800多种,约占中国期刊总数的27%。他表示,世界期刊传媒界最大的盛会在北京举办,必将以其最新的传媒理念、文化因素推动北京乃至中国的期刊出版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向着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王岐山还特别表达了对期刊传播北京奥运会的期待,他说: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还有400多天,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就将在北京点燃。期刊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一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借助本次世界期刊大会,中国不仅向全世界传达了“和谐”的发展理念,将世界的目光再次引向中国、北京、奥运以及一切人类美好的梦想。同时,它也促使我们重新梳理、审视中国期刊业30年来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一方面向展示成就、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寻找差距、谋求合作、共同探讨未来之路。
2007年5月,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中国期刊业界和世界期刊业界期盼已久的一大盛事。据悉,本届大会是世界期刊大会举办以来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一次,这无论从参会代表人数,还是所涉及话题的影响力方面都充分得到了证明。
大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它的意义深远、内涵丰富,简单的新闻报道不足以显现其精华,为此,我们系统整理了大会有关资料,重新加以组织和编排,旨在透过纷繁的信息把握时代脉动,以成熟的思想应对新环境挑战,并借此契机探索中国期刊业的未来之路。
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为何选择在北京举行?中国要向全世界期刊业传达怎样的理念?世界以及中国期刊业正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重温这一盛会,从中寻找答案。
世界的目光在中国:“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世界期刊大会素有“期刊界的奥运会”之称,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期刊大会是继1997年在日本举办之后第二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其它34届均在欧美发达国家召开。
对此,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唐纳德·库墨菲尔德表示:“亚洲已经成为世界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际期刊联盟重返亚洲,选择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令人激动的国家、最富有活力和经济增长最快的首都北京,将它作为第36届大会的所在地。国际期刊联盟和世界其它地方一样,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活力和欲在包括媒体和通信在内的各个领域内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决心所吸引。”
本届期刊大会召开正值全球期刊产业迎来一个重要“转型期”——迎接“数字化”时代,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课题,是全球期刊业共同面对的挑战以及机遇。
唐纳德·库墨菲尔德代表国际期刊联盟组织发言时指出,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同样适用于本次大会,我们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在2007年5月来自全世界的一千多名期刊业创造者共同聚在北京,共同学习和享受这一独特的体验。
现在,这已经不再是梦想了,而是实现了的伟大现实。
■中国肩负的使命:让和谐文化遍布全世界
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历来负有与时俱进的文化使命和价值追求。透过本届期刊大会,中国要向全世界彰显怎样的价值主张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传统与文化价值的国家,我们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而非常关注期刊的内容创意和市场效果,一切文化垃圾在中国是遭到市场拒绝的。今天,进入中国市场的各类期刊,不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交流平台,也应该是各国人民增加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的重要桥梁,应该是展示中国和平发展良好形象和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的文化力量。”
柳斌杰强调,中国期刊有一种世界胸怀,我们“走出去”的目的不只是争取国际市场地位和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而且要以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说明中国发展给全世界带来的只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以期刊业为例,中国期刊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给国际同行带来的都是发展机会,中国巨大的文化资源、出版资源和市场潜力,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要不正是出版业发展的天赐良机吗?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社会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人人和睦”、“世界和平”的理想境界。到今天,我们更加关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全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中国和平发展是世界和谐的动力,世界和平共处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和环境。我们衷心希望全世界期刊界的有识之士坚定不移的支持全球和平发展的道路,用我们手中的文化载体,充分表达各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促进世界各种文明的共存共荣,推动各国以合作谋和平,以和平促发展,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奋斗。
构建和谐世界,正是中国以及中国期刊业向全世界倡导的文化理念与价值主张。
■从本土走向全球,中国期刊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经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期刊业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本次期刊大会上,我们从政府有关领导人的发言中获得了比较完整的认知。
■数量剧增,品种丰富,中国期刊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程中,出版文化起到了传承和创新的作用,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两项是与出版有关:1000多年前的中国宋朝就能用活字排版印刷,为中国的出版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广泛传播。随后,在19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现代出版的中文期刊,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也就是说,中国期刊在100年前就已形成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期刊业取得了蓬勃、快速发展。我国期刊业自我发展意识、自主经营能力逐步增强,各种适应社会需求的期刊类型不断涌现,期刊的社会功能更加全面。不同类别期刊的运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期刊事业和经营性期刊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截至2007年5月,全国期刊总数已经从1978年的930种迅速增长到9468种。同时,期刊的品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目前已经涉及到多个学科、不同领域,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总体而言,“我国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拥有稳定受众市场、细分各级逐步成形、产业结构日渐完善和优化的内容产业。”
在期刊业发展过程中,我国期刊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国内外期刊界先进办刊模式,结合刊物实际办刊,出现许多成功的范例,涌现出一批品牌期刊,成为我国期刊的领军队伍,其中有代表国家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群、中国科学院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期刊群等有以突出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的《收藏》、《红楼梦研究》、《文史哲》等;有面向广大读者,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式启迪读者心灵、传播健康思想的《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等;有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中国国家地理》、《家庭医生》、《电脑爱好者》等;有走向世界,面向全球华人,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女友》、《东方娃娃》、《咬文嚼字》等。在这些优秀期刊的带动作用下,我国期刊事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我国期刊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2006年,全国期刊年总印数28.5亿册,总印张134.7亿印张, 定价总金额140亿元;同时,期刊广告收入连续数年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年广告收入已超过30多亿元;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过170亿元的一个文化产业形态。“目前,我国期刊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较强思想舆论引导能力、文化信息传播能力、社会资源聚合能力和文化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文化事业和产业形态。”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东生这样评价。
同时,期刊业在促进我国文化积累和传播、促进国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按照《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期刊出版业到2010年将达31亿册,全国人均年消费期刊2.5册。
■走出去、引进来,中国期刊在合作中走向国际化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出版业,对期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提供了资本和物质条件,还在几百所大学里开设了印刷专业,为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大批人才,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传播革命,期刊出版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发展已经成为潮流。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政府把握机遇,实施期刊“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已经批准成立了30多家出版物进出口公司。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著名的期刊,中国读者都能够看到,市场是开放的。从1980年中国与美国合作出版期刊以来,我国已先后与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50多个期刊进行了版权合作,受到了广泛欢迎。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政策,通过版权合作等方式,中国期刊已经走进了世界100多个国家中。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指出:“以进带出、双向共赢”是中外期刊版权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主要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借助国外合作方的销售网络、品牌影响和广告资源,把中国现代文明的优秀文化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积极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利用固有的品牌优势和读者资源,开拓海外华文市场。以《读者》为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第一批社会综合类文摘期刊,《读者》始终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形成了清新、高雅、隽永的风格,在期刊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品牌。2003年10月,《读者》期发行量突破400万册大关,最高时达到500多万册,成为中国文化类期刊的佼佼者。在国内热销的同时,《读者》在开拓海外华文市场中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行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积发行达50多万册,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
二是与国外传媒企业开展合作,以外文输出报刊内容。国家外文局所办的《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画报》等刊物采取“两头在外”的做法,由我国编辑出版多个文种,与国外的报刊单位或发行企业合作,在不同国家出版发行,建立了多个分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新闻出版总署于去年推动法国桦榭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杂志,每期由中国新闻社按照桦榭集团的要求提供稿件,桦榭集团的编辑根据市场需要,从中选取一部分稿件译成法文编辑出版,并通过桦榭集团在欧洲各国的营销渠道发行。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中国内容的海外传播,还形成了一个具有国外主流媒体品牌效应的对外传播载体。
据统计,目前经新闻出版总署及相关部门批准的中外期刊合作项目已经有52项。
■以本届期刊大会为契机,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世界期刊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体现了国际期刊界对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对富有潜力的中国期刊市场的浓厚兴趣;同时它十分有利于中国期刊业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经验来促进自身发展。为此,中国政府高层对本届期刊大会寄予厚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为世界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陈至立指出,在信息传播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国出版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必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继续保持扩充的心态、世界的眼光,一方面更加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外国期刊业在出版生产、流通、管理方式等诸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外国的优秀期刊产品;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打造自己的期刊精品,创造自己的期刊品牌,提高我们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努力克服语言障碍,扩大中国出版物在世界出版物市场中的比重,为世界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陈至立特别强调,无论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期刊业相比,还是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速度相比,中国期刊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还应加快期刊业发展。我们要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立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实际,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记录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传递中国人民和谐发展理念为使命,与世界期刊业同仁一道前进。
她指出,我国期刊业应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做大做强优质品牌,推动期刊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类的文明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是当前世界期刊业发展的趋势。新兴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大大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缩短世界各地距离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阅读习惯和文化消费方式,改变了期刊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我们看到,世界各国期刊界都在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鼓励和推动期刊界以创新精神迎接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发展新兴传播载体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化进程将与世界同步。我们相信,中国期刊界将与国际同行一道,把期刊业的传统优势和新兴传播技术结合起来,使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北京市长王岐山:期刊一定会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王岐山市长介绍说,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荟萃了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精粹,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里也凝聚了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艺术交流发展的优秀成果。与北京的历史一样,北京期刊的发展也源远流长,早在1872年北京就创办了第一个中文期刊《中西见闻录》,在此之后的130余年了,北京先后创办了各类期刊1万多种。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各类期刊2800多种,约占中国期刊总数的27%。他表示,世界期刊传媒界最大的盛会在北京举办,必将以其最新的传媒理念、文化因素推动北京乃至中国的期刊出版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向着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王岐山还特别表达了对期刊传播北京奥运会的期待,他说: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还有400多天,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就将在北京点燃。期刊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一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借助本次世界期刊大会,中国不仅向全世界传达了“和谐”的发展理念,将世界的目光再次引向中国、北京、奥运以及一切人类美好的梦想。同时,它也促使我们重新梳理、审视中国期刊业30年来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一方面向展示成就、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寻找差距、谋求合作、共同探讨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