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发展呢?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影响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从“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入手,经过讨论,激起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讨论,做试验,得出圆的车轮走起来平稳是因为车轮不管怎么转动,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一样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样,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关注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到数学学科,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方法和价值观念等目标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面积知识的由来,而是把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知识转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思维僵化。我们应多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单一地传授知识,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常用的分析法、综合法、图示法、假设法等思考方法应多多地教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课堂才能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有了基础。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同能力,注意层次和梯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也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想像丰富,让他们解决的问题就要有难度,有跳跃性,思辨和想像的空间要比较大;一般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差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学中则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如在做课堂计算训练时,可以让基础较好的、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全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选做部分题目,只要正确率达标就行;应用题练习时给基础好的学生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的、思考过程复杂一点的题目。平时多做些“选做题”。总之,要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第三,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应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多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图示、实物、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有用。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还要努力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量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习的切入口,建立新旧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也是激发每个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方面。
多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对于调节身心、引起兴趣、减轻疲劳很有帮助。如在做计算练习时,可以选择点名、开火车、点学号等方式让学生回答。讲应用题时可以用一般讲解、图片演示、学生表演表述题意、背或复述题意等方式帮助解题。这样对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兴趣都十分有效。
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我们的态度要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应民主、尊重、有亲和力,这样对教学过程有积极的影响。如在学生做错题时提问“你确定吗?请你再想一想”;在做练习时让学生进行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又好;老师和学生间展开竞赛;让学生找出老师表述或板书中的问题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得愉快,练得开心。
第四,在参与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收获的愉悦。成功与收获的愉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学生常常失败,势必影响其积极性,只有体验到收获的喜悦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林潭学校)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影响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从“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入手,经过讨论,激起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讨论,做试验,得出圆的车轮走起来平稳是因为车轮不管怎么转动,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一样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样,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关注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到数学学科,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方法和价值观念等目标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面积知识的由来,而是把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知识转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思维僵化。我们应多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单一地传授知识,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常用的分析法、综合法、图示法、假设法等思考方法应多多地教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课堂才能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有了基础。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同能力,注意层次和梯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也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想像丰富,让他们解决的问题就要有难度,有跳跃性,思辨和想像的空间要比较大;一般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差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学中则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如在做课堂计算训练时,可以让基础较好的、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全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选做部分题目,只要正确率达标就行;应用题练习时给基础好的学生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的、思考过程复杂一点的题目。平时多做些“选做题”。总之,要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第三,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应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多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图示、实物、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有用。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还要努力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量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习的切入口,建立新旧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也是激发每个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方面。
多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对于调节身心、引起兴趣、减轻疲劳很有帮助。如在做计算练习时,可以选择点名、开火车、点学号等方式让学生回答。讲应用题时可以用一般讲解、图片演示、学生表演表述题意、背或复述题意等方式帮助解题。这样对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兴趣都十分有效。
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我们的态度要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应民主、尊重、有亲和力,这样对教学过程有积极的影响。如在学生做错题时提问“你确定吗?请你再想一想”;在做练习时让学生进行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又好;老师和学生间展开竞赛;让学生找出老师表述或板书中的问题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得愉快,练得开心。
第四,在参与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收获的愉悦。成功与收获的愉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学生常常失败,势必影响其积极性,只有体验到收获的喜悦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林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