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干预及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干预及间歇性导尿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认知干预及间歇导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查,观察其膀胱、尿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入选患者尿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及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2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膀胱最大尿流速、膀胱最大容积、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逼尿肌漏点压、残余尿量等均较治疗前降低,膀胱顺应性则较治疗前提高,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其尿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及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认知干预及间歇导尿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发病6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超声波组及尿激酶组,每组30例,超声波组给予低频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根据减分率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7天
期刊
遗尿症是指发育和智力正常的3周岁以上小儿在夜间熟睡时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又称之为尿床,轻者数日遗尿1次或尿出后能醒,重者一夜遗尿数次,遗尿后仍熟睡不醒,病程多迁延反复[1];临床检查无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患儿总数的70%~80%[2],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
期刊
目的 观察发光二极管(LED)红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在7 mmol/L以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LED红光配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甲钻胺进行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各项评分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8.75%
目的 了解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高压氧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效.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妇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从建库到2010年7月
期刊
目的 观察盆底肌肉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饮水计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电刺激和针灸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8周后)均采用膀胱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每天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试验评定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残余
目的 探讨应用Logistic模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过程进行数学表达及疗效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共选取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连续接受10次物理治疗,于每次治疗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采用前期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对人选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完成伞局化回归分析,并分别以治疗2~9次时的测最值预测全疗程的最终结果,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摇头刺激结合体位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摇头刺激、体位旋转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训练5次,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的走向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其发病率为1.4‰-4.8‰,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以60岁以上老年体弱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 - 75%。我科门诊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运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