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校里做“大文章”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校有特殊的资源限制,在立德兴校中有诸多困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建设校史馆进行红色传承教育,通过故事游艺感受长征精神,通过博物馆参观培养家国情怀,在小学校里做德育“大文章”。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3-00-02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学生总人数不到200名。对于这样的一所特区“弱校”,该如何壮大发展?如何立德兴校?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径,高站位、低起点,努力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创造了一所农村小学校办学发展的奇迹,2018年被评为全国明德之星学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标杆学校,可谓在一所小学校做出了“大”文章。
  一、建设党史展览馆,传承红色信念
  和林县虽是革命老区,但缺乏红色教育场馆基地。因此,如何开展爱党爱国爱家思想,培育孩子们远大的理想信念,怎样在学科教学之外打造具象化的红色教育基地,一直是学校重点思考的课题。基于现实情况,学校决定自建“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以更好地开展红色传承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这个选题尽管很大,但学校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地坚持努力,在小学校里建起了“大”场馆。场馆建成后,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利用:一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二是借助党史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爱国爱党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结合语文、品德等学科,开展基于党史的研究性学习。如五年级语文课结合课文《开国大典》,展开“毛泽东的风采”研究性学习,共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确立研究的主题,即“毛泽东的风采”。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参观,完成学习单——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通过现场讨论完成任务。第三课时进行课堂交流。通过在身边的场馆学习,学生可随时参观研究并拍摄图片资料。如此,党史展成为语文、品德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资料馆,帮助学生课内外结合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从而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二、组织故事游艺,感受长征精神
  在进行红色传承教育活动中,根据当地的地理地貌,学校成功推出了模拟红军长征的野外研学旅行活动,拓展了校内红色教育基地的功能。
  如在201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学校采用历史故事游艺活动的形式,增强孩子们对长征的认识。活动以体验走进长征路为主题,选择本县南部丘陵山地作为“长征”路线,全程约10公里,包括草甸、丘陵、沟壑地形。全校师生分为“三路大军”从长征的三个起点出发,沿途设置穿过封锁线、集体过独木桥、投掷石块模拟打击敌人、占领制高点,并在沿途设置重要长征地点由师生讲解员讲解长征历史,再现遵义会议、红军会师等重大历史场景。“行军”途中,孩子们在高举红军旗帜的班长带领下,展现了红旗漫卷西风的场景,体验了红军长征的艰辛,更加深刻地领悟了长征精神。
  《走近长征》作为学校首个研学旅行课程,成为红色传承的品牌课程,每学年举行一次,并在春夏秋冬不同的时间段举行,按照季节的不同设置各种“艰难险阻”,让孩子们体验“红军不怕远征难”之“难”。在长征精神这一巨大红色动力的滋养下,孩子在参与中乐此不疲,情绪高昂。由于这一活动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学校又借助当地南山公园内的悬索桥开发了《飞夺泸定桥》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学习的基础上,在“泸定桥”旁分成红蓝两队演绎敌我攻守。最后,“红军战士”走上架设在一条沟壑上的木板桥上,在摇摇晃晃中体会革命的艰难。由于现场感非常强烈,孩子们从中真切体验到了红军的飞夺泸定桥之勇。
  学校红色传承教育不仅从课本上找素材,在活动中“刻印记”,还将其扎根在孩子们生活的土地上。为此,学校与县老区促进会共同挖掘本地的抗日英雄事迹,编写成连环画册,让孩子们了解当年发生在本地的革命故事,带领孩子们走进革命老区遗址参观走访,让孩子们树立了继承革命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样的红色传承从校内的党史馆出发,延伸为演绎长征故事,再到走进革命老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红色教育链。
  三、走进博物馆,培养家国情怀
  为延续红色教育的功效,学校把教育的途径从革命传统教育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帶领孩子们走进当地博物馆,培养家国情怀。
  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本不是新鲜事,可是走进学校附近的盛乐博物馆却不容易。因为刚建成的盛乐博物馆不对外开放,只接待贵宾。因此学校刚联系博物馆时,对方以“小孩子看不懂”为由加以拒绝。在学校的坚持下,孩子们终于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后来学校还和博物馆成为了共建单位。如今,学校与盛乐博物馆已建立起校馆合作模式,让孩子们定期走进博物馆,把课堂搬到文物旁,拓宽了学习空间,在历史长河中寻根盛乐文化,对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参观盛乐博物馆可谓是研学过程中色彩最浓重的一笔,不少学生通过博物馆,身临其境地与历史展开“沟通”。由于盛乐古都是鲜卑民族的发展迁徙和建立都城之地,孩子们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跟着导游的步伐,他们看到了鲜卑民族最早生活的嘎仙洞和鲜卑民族南迁的路线图,以及拓跋力微与鲜卑诸部的会盟盛景;领略了拓跋漪卢建立代国的风光无限;感受到了拓跋珪失国又复国的可歌可泣。因为切身感受了鲜卑民族在定都盛乐的过程中和林格尔历史的无限光荣,孩子们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根据研学要求,孩子们在导游介绍完博物馆的情况后,即开展分组学习,根据学习单讨论问题,解决研究问题,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实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应该说,小地方小学校都有其特殊的资源限制,但只要潜心研究,精心构划,任何学校都可以找到适用的德育资源,开展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完成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张礼永在《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6期《教育与洒扫的千秋之变——最简单的劳动教育形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一文指出,由于学校仍难摆脱“读书学校”的形象,学生也偶有机会去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然机会不固定且因人因校而异。这样一来,洒扫就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形式,可惜,部分教师指导不善,部分家长更是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却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洒扫可以衔接家务劳动与校务劳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尊重劳动者的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孩子的心田播下阅读的种子,养成喜阅读、乐阅读、爱阅读的好习惯,必将让孩子的未来收获精彩亮丽的人生。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协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平台,提供细致的阅读辅导,无疑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至为重要。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培育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积极实施阅读提升工程,让每个老师都成为
【摘要】如同其他语言一样,壮语拥有自身的语音系统。这种语音系统是壮族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宝库。壮语是壮族人民的母语。但是长期以来,受地域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壮族农村中学的英语作文教学显得步履维艰。本文从农村的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壮族地区农村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作一些理论及教学实践的探讨。首先,培养语言兴趣,积淀素养;其次,严格文字表达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语言。  【关键词】壮族;农村高中;英
摘 要新西兰基础教育具有典型的西方学校文化特征。运用威廉·费尔斯通和布鲁斯·威尔逊(1985)所提出的学校文化框架理论,通过研究文化内容、文化的表述以及主要的沟通形式,可以看出新西兰小学一般都拥有行之有效共享价值观、校长是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英雄、教师是学校情境中的主角等强势文化特点,对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颇有镜鉴意义。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框架;强势文化  G41  A  2095-1183(2018
摘 要 教师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可立足课堂的不同阶段和关键环节,适时植入副版绘本,放大副版绘本的细节;或以绘本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并借助表演、想象续编等体验活动方式,将静态的绘本画面“动起来”,从而用好教材,激活副版绘本的德育价值。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绘本式表达;副版绘本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編号 2095-1183(2019)02-00-03  实践中,我们发现不
摘 要  失范行为作为一种对社会规范、规则的破坏和不遵从,可以被视为道德教育的失效。对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失范行为的重要诱因之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诊治,可以阻止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达成德育目的,释放德育的功能。  关 键 词  德育功能;失范行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3  一、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如何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成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立足区域教育实际,找到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的德育理念,以此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顶层设计,依托德育活动课程化,创生德育课程的校本实践创新,是一条区域德育创新发展的成功路径。  關 键 词区域德育;城乡结合部教育;顶层设计;校本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
爱需要说出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即使是古时君子, 在重“行”的同时,也是很讲究“言”的。这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沟通造就理解,理解化解矛盾,缔造和谐。教师该如何适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爱呢?  一、“言”在犯错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调皮捣蛋的小学生!“爱之深,责之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及时表明心迹,以避免师生间出现误会。  班上一名学生的10元钱不翼而飞了。调查发现,钱是
目前,全国多数省、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考都采取了开卷形式,考试同时具有毕业暨升学的双重功能,作为毕业考试,中考试题必须重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升学考试,试题又必须凸显一定的能力立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复习实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笔者通过抓好“三点一线”,有效提高了复习实效。下面,笔者以苏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的复习为例,谈谈具体策略。  一、
摘要:“美丽中国校园之旅”大型德育文化嘉年华活动,以《我的家在中国》系列读本阅读为基础,不断创设阅读活动方式,引领师生和家长借助游园活动设计,表达文化理解和爱国热情,并在游园活动中触摸中华文化,感受中华魅力,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德育读本;文化理解;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3  2016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