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治疗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医药卫生领域,利用真实世界数据生成真实世界证据的研究方法在药品研发、审批、适应证拓展等领域取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开展真实可信、高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已成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结直肠癌真实世界研究的现状,将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study,RWS)与相应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以阐述RWS的特征、研究方法、相对于传统RCT研究的优势,并归纳其在肠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RWS在结直肠癌临床研究中的价值和前景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67岁.2020年4月当地医院体检,血常规:白细胞(WBC)10.2×109/L,红细胞(HB)132?g/L,血小板(PLT)33×109/L;余未见异常.发现PLT减少,于2020年5月就诊于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患者既往体健,现无不适症状.体检:皮肤无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及,无肾区叩击痛.血常规:WBC ?9.71×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 LY%) 62.64%,HB?133?g/L,PLT?22×109/L.骨髓细胞学:骨髓巨核细胞数量中等,功能差,成熟淋巴细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其实质是溶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自噬调节异常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既能促进肿瘤存活,亦能促进肿瘤消亡.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可通过促进黏膜炎症或引起全身疾病直接或间接导致肿瘤发生发展,并在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中发挥作用.菌群失衡和自噬过程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这些途径影响肿瘤进展.本文旨在对自噬在菌群相关肿瘤中的关键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了自噬调节这一复杂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以菌群/自噬生物轴为靶点的多种分子药物治疗肿瘤的可
针对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手段.ICIs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可发
目的 对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间观察?方法 本研究选取性地回顾了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所有资料,将所有的患者随机性地分为了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式是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的护理方式为优质护理管理治疗持续改进措施?之后对比两个组别之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焦虑程度?治疗整体效果以及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83±2.7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40.71±2.83)分
患者男性,63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肺阴影3日”于2010年4月17日就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入院时无主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否认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个人有30年吸烟史,每天40支.入院查体发现右上臂外缘有一块肿块,约鸡蛋大小(4?cm?x?4?cm),质地坚硬,不易推动,边界不清.询问患者右上臂有无外伤史,患者否认,因无局部症状包括肿胀,压痛等,右上臂肿块未引起重视.辅助检查除癌胚抗原(CEA:5.51?μg/L),余肺相关肿瘤标记物均无异常.复查胸部CT示:左上肺厚壁空洞
胃癌分为散发性胃癌、家族聚集性胃癌(familial gastric cancer,FGC)及遗传性胃癌(hereditary gastric cancer,HGC),大多数胃癌为散发,其中5%~10%的胃癌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1%~3%的患者存在遗传倾向[1].家族聚集性胃癌指一个家族中呈现聚集性发病的胃癌,常因共同生活环境、饮食或某些偶然因素造成,也可由遗传因素导致,故家族聚集性胃癌范畴应包括家族遗传性胃癌.家族遗传性胃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大多有较明确的致病基因变异随家系向下
远端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难以避免的并发症,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偏瘫、肢体麻木等症状,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脑转移患者通常预后较差,自然中位生存期仅有3个月左右.传统上,针对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的治疗策略有局部干预的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系统性干预的化疗等,而有明确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等的患者可采用新一代靶向药物治疗,但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防治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手术是HCC治疗的主要方式,而复发转移是提高HCC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障碍.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血管内微转移的癌细胞栓子,与HCC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MVI仅能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认,而术前预测MVI有助于HCC患者的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筛选最佳肝移植受者.本文强调了术前预测MVI对HCC患者精准治疗的重要性,总结了影像学特征、常规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诱导化疗作为治疗进展期HNSCC的主要手段之一,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然而,除了在器官保留方面以外,诱导化疗能否为患者带来获益一直存在争议.目前,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仍然是HNSCC诱导化疗的标准方案,但是TPF方案具有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近年来,围绕着诱导化疗在进展期HNSCC的应用,产生较多的研究报道和循证医学证据.本文通过非系统性检索近年来所有进展期H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对化疗及靶向药物的获得性耐药严重影响NSCLC患者的生存期,NSCLC获得性耐药机制复杂,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肿瘤来源或与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参与调控NSCLC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可以通过传递核酸、蛋白质等赋予敏感细胞耐药性.本综述主要介绍近年来外泌体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NSCLC获得性耐药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