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情感与态度的重要体现,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学习习惯的过程,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当中,大部分老师都喜欢聪明、学习好的学生,然而在班级当中,一定会有几个不愿学数学并且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消除畏惧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数学要求,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还可以通过小礼物等物品加以鼓励,在班级当中肯定其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告知学生,让学生慢慢地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这样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目光和荣誉感,同时也对数学这门课程消除了畏难情绪。教师在表扬肯定学生进步的时候,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力争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素质。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题的类型基本都是运算,而且是大量的运算。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做题不细致,就容易出错。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很多错题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审好题,如在计算中出错原因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是对题的意思理解偏离,名词术语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或者由于在解题当中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仔细读题,让学生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再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训练的方式来达到审题技巧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认真严谨程度是有好处的,大多数学生可以从这里学习到很多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通过这个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思维的学习。如果老师时间给予不充分,过早地说出问题的所在,一方面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会去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老师要让学生勤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大胆地说,并且敢说,敢于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不管学生的表达正确与否,我们都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回答。其实这种敢说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同时,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是了解学生所学知识掌握与否的一个直观体现,也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表现,这对其一生都会有潜在的影响。认真完成数学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方法、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勤于要求学生写作业,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以及小数点的写法与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应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加减乘除法的横竖式的书写顺序要一致;四则混合运算的递等式要注意整齐、美观、清楚;在脱式计算时,等号前移一格对齐书写。“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高清.小学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忠智,张晓霞.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昆仑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当中,大部分老师都喜欢聪明、学习好的学生,然而在班级当中,一定会有几个不愿学数学并且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消除畏惧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数学要求,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还可以通过小礼物等物品加以鼓励,在班级当中肯定其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告知学生,让学生慢慢地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这样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目光和荣誉感,同时也对数学这门课程消除了畏难情绪。教师在表扬肯定学生进步的时候,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力争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素质。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题的类型基本都是运算,而且是大量的运算。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做题不细致,就容易出错。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很多错题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审好题,如在计算中出错原因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是对题的意思理解偏离,名词术语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或者由于在解题当中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仔细读题,让学生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再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训练的方式来达到审题技巧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认真严谨程度是有好处的,大多数学生可以从这里学习到很多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通过这个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思维的学习。如果老师时间给予不充分,过早地说出问题的所在,一方面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会去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老师要让学生勤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大胆地说,并且敢说,敢于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不管学生的表达正确与否,我们都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回答。其实这种敢说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同时,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是了解学生所学知识掌握与否的一个直观体现,也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表现,这对其一生都会有潜在的影响。认真完成数学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方法、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勤于要求学生写作业,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以及小数点的写法与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应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加减乘除法的横竖式的书写顺序要一致;四则混合运算的递等式要注意整齐、美观、清楚;在脱式计算时,等号前移一格对齐书写。“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高清.小学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忠智,张晓霞.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昆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