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教师的互动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已经无法独立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迫切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与协作,家校合作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成功经验。在我国,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师的认同,但由于我们起步晚,又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家校合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课题组设计了“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现状调查”问卷(家长卷和教师卷两套),于2007年11月对我国部分城市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鉴于课题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本次问卷调查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校年限最长的小学阶段为研究对象,主要在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抽取了大、中、小九个城市进行问卷的发放(东部为上海、广东省的广州市、山东省的济宁市;中部为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金昌市、河南省郑州市;西部为贵州省贵阳市、新疆自治区伊宁市、云南省玉溪市),每个城市选取两所普通小学,并以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为具体调查对象 。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家长问卷1800份,回收1667份,回收率为92.61%;教师问卷180份,回收159份,回收率为88.3%。本次问卷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组成
  
  从家长卷看,填写问卷的家长以学生的母亲比例最大占54.5%,其次是学生的父亲占39.9%,再次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占1.6%。家庭中负责与学校联系的主要是母亲占57.8%,其次是父亲占36.5%,再次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占3.1%。调查涉及的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占64.3%,其次是三代同堂类型占27.4%,再次是单亲家庭占3.8%,其它类型家庭所占比例均不足1%。
  从教师卷看,填写问卷的教师以班主任为最多占43.4%,其次是科任教师占33.3%,然后是教研组长占10.1%。说明填写问卷的大都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较能反映我国家校合作的基本现状。同时填写问卷的教师有23.2%和23.7%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其次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再次为五年级和六年级,说明被调查的教师主要集中在中间年级,采样比较适中。另外填写问卷的教师具有16年及以上教龄的占42.8%,6-15年教龄的占35.8%,这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有助于反映家校合作的现状。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
  
  (一)家校合作的目标
  1、家长对家校合作目的的认识
  


  从上表的统计可以看出有41.1%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目标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有23.8%的家长认为是规范子女的行为,再次是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
  2、教师对家校合作目的的认识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29.7%的教师认为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有24.9%的教师认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再次是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家长的素质。
  3、家长与教师有关目标的比较
  从上面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目标的认识对比中不难发现,家长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上,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重点,而忽视了家校合作对自身和教师、学校之间的发展。相对而言教师更注重家校合作为学生带来的均衡发展,对通过家校合作增进家长、教师、学校之间的相互发展认识也相对较好,可见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家校合作的理念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普及。
  (二)家校合作的内容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占到33.5%,其次是孩子的行为、纪律问题占到19.8%,再次是孩子的品德问题和性格、心理发展问题等分别占到了17.9%和13.9%。
  (三)家校合作的方式
  1、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33.0%的家长主要通过家长会参与家校合作,31.1%的家长选择到学校找老师,还有22.0%的家长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参与家校合作,而其他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如家访、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学校等的使用率较低,平均选择率都处于5.0%以下。
  2、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式是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占到21.4%;其次是以家长会的形式,占到20.4%;再次是通过家校书面联系(如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占到12.9%;其他的合作方式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教师的采用率都较低,基本在10.0%左右。
  3、家长与教师参与方式的比较
  从对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比较中可以看出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都比较常用的合作形式,并且家长比教师更加倾向于这种方式,除此之外家长与教师使用的较多的方式是彼此之间一对一的交流,而在这点上家长倾向于以电话、邮件等直接快捷的方式与教师联系,而教师倾向于使用家校联系手册这种更正式的书面方式。另外还有一些近年来正逐步发展的家校合作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但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家长曾参与过,说明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家校合作形式或途径,但实际上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集中于采用其中一两种合作方式, 而其它的一些合作方式由于还不完善或者开展起来较费时费力等原因,使得家长与教师采用率较低。
  (四)家校合作的程度
  1、家长与教师在什么情况下交流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家长通常是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与教师联系的占到37.4%,开家长会时才与教师联系的占到27.6%,不固定但经常与教师联系的家长占到24.2%,另外还有0.8%的家长从不与教师联系。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有60.4%的教师经常与家长保持着联系,33.3%的教师只有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与家长联系,3.8%的教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与家长联系,很少或从不联系的家长占到1.3%。
  2、家校合作的频度
  


  从前面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沟通最常采用的方式,但从上表的统计中却反映出80.5%的教师所在学校一学期内家长会召开次数仅有1-2次,5次以上的情况只有3.1%,甚至还有6.3%的教师反映一学期内一次家长会都没有召开过。
  (五)家校合作的管理
  1、家校合作的文件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22.4%的家长所在学校有相应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16.4%的学校没有相关规章制度,还有58.1%的家长不清楚学校相关方面的规章建设情况。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有48.4%的教师表示学校有一些关于家校合作的规定,14.5%的教师表示没有相关文件规定,还有35.8%的教师表示完全不清楚学校是否有该类文件。
  2.家校合作的组织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20.3%的家长认为学校中设置了家长委员会,22.5%的家长认为学校中没有设置,42.7%的家长表示不清楚家长委员会的设置情况。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有62.9%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家长委员会,23.9%的教师认为没有,8.8%的教师表示不清楚。
  3、家校合作的考核
  


  从上表的统计中显示有45.3%的教师表示学校把家校合作纳入到了教师的工作考核当中,32.7%的教师表示没有,20.8%的教师表示不清楚。
  (六)家校合作的评价
  1、家长参与的满意度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40.5%和25.0%的家长表示对家校合作感到较满意和非常满意,30.1%的家长表示效果一般,1.1%和0.5%的家长表示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2、教师参与的满意度
  


  从上表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6.9%和53.5%的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和较大,32.7%的教师认为其作用一般,3.8%和1.9%的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帮助较少和很少。
  3、家长的困难
  


  从上表的统计可以看到55.4%的家长认为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是工作太忙,19.6%的家长认为是不好意思与教师联系,9.1%的家长表示是因为学校开展的活动帮助不大,8.7%的家长表示是因为与教师沟通不易,还有5.2%的家长认为是自身缺乏合作意识。
  4、教师的困难
  


  从上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32.6%的教师认为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是家长不够主动,25.5%的教师认为是家长与教师的观念不一致,19.1%的教师认为是与家长沟通不易,18.3%的教师认为是自己工作太忙。
  
  三、我国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
  
  从本次对九城市进行的家校合作现状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家校合作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
  (一)合作双方缺乏正确的合作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从表1、表2和表3的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到家长卷中对家校合作目的的理解,很明显地反映出他们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在大部分家长眼中家校合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成绩,其次是要管束孩子的行为、规范孩子的纪律。家长们不但忽略了家校合作对孩子性格、心理发展方面的影响,也忽略了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为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家长卷和教师卷的比较分析还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对于家校合作虽然有较家长更全面的理解,但也趋向于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可见,不仅仅是家长,即便是教师也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偏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唯智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家长和教师自身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帮助家长和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将是促进我国家校合作工作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
  从表4、表5等的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到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单一,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合作方式,即家校双方多采用家长会的方式进行沟通与合作。其原因可能是家长会一般召开的次数很少,而具体的内容也有一个常规的模式,在时间、地点、方式上更有利于平日忙碌的家长集中地与教师沟通联系;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喜欢以电话或者家校联系手册为沟通方式,而其它的家校合作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只有很少的家长曾参与过,且教师也仅仅是对这些合作方式有所了解,真正采用的也很少;另外一些非正式的家校合作形式如学校是否设有家长专栏(包括校内宣传栏、校园网、校刊校报等),则有近60%的教师表示没有类似的方式或者完全不清楚。总体来说我国家校合作还没有走出传统的方式,缺乏对多样化家校合作方式的运用和开发。
  不仅如此,单一的合作形式也使家校合作呈现出以单向线性交流为主的状态,缺乏链状互动沟通,在有限的合作形式中主要都是以学校单方面向家长传递信息,忽视了家长的反馈和家长资源的开发。家校合作应该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双向交互的影响。因此,如何丰富家校合作的途径形成家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使得家长和教师能以平等的姿态相互交流,建立起一个循环往复的链状互动合作关系模式是推进我国家校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家校合作活动仅是因事开展,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从本次调查中反映出我国家校合作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家校合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包含多种因素的综合系统工程,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作保障,设计严密的内容来充实,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展开,这样才能保证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不仅表现在合作的时间上时断时续、在内容上缺乏前后的呼应,而且往往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想起来双方之间需要交流合作。家校合作的形式仅局限于具体的事务工作之中,如表6显示只有24.4%的家长会不定期的与教师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其他家长都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与教师联系,教师家访的目的也主要是在孩子出现问题后与家长商讨对策,向家长通报情况,又或者是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和教师才会顺便彼此交流。
  所以家长会成为了家长和教师眼中使用最频繁的合作形式,但家长会在一学期中大都只召开1-2次(见表8),每次召开又都是围绕孩子的考试成绩为主,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难达到家长和教师充分沟通的目的。另外其它的合作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需要统一计划的合作形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家长、教师参与过,并且就参与的情况来看也不理想。以家长委员会为例(见表11、表12),不仅在组织上的力度不够而且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活动的进行,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其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内容上缺乏整体的合作计划、随意性强的家校合作不仅收到的效果差强人意,而且还会削弱家长和教师的互动积极性。
  (四)合作活动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
  从调查中反映出我国家校合作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有近60%的家长表示完全不清楚学校方面对家校合作是否有相应文件规定(见表9),教师方面的情况相对较好,但也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不清楚关于家校合作的文件规定(见表10)。家校合作本应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与其它的教学管理环节相互配合,但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规定。调查中近一半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把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中(见表13)。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家长委员会,也仅有少量的家长表示参加的家长委员会有其相应的规章制度。事实表明目前很多学校的管理者还很缺乏对家校合作的正确认识,往往把家校合作看作可有可无的活动,这种观念不但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气氛和精神,也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可见我国家校合作在管理上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差强人意,使得许多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缺乏保障且随意性大,往往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家长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五)家校合作双方参与意识弱,易相互推诿责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谈及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时家长和教师有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一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工作繁忙,其次是觉得自己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因此不好意思与老师联系(见表16);另一方面教师则认为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家长不够主动,其次是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见表17)。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都把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归咎于客观原因或者对方身上:家长期望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承担,而教师则认为自己责任过大而家长却不能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双方都忽视了自身的问题致使家校合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不仅如此,这种情况还容易造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报怨。据《中国教育问题调查》一书中的采访发现,学校认为“家长一个细微行为就会让学校的教育白费”,而家长又认为"按老师简单的好恶培养,让孩子心灵受伤", 彼此之间都认为是对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学校说是“5+2=0”——学校教育5天的效果还抵不上家庭教育两天的影响,家长又认为是“2+5=0”——每周两天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和5天的学校教育抗衡, 互相埋怨的结果就是互相不信任,使孩子处于一个矛盾的教育环境之中。因此,如何克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合作的双方之间彼此充分的认识与被认识,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强对参与家校合作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家校合作中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四、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反映我国的家校合作由于在主观认识和客观因素上的种种不足尚存在不少问题。但问题的出现也是发展的契机所在,调查显示60%以上的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满意(见表14、表15),可见他们对家校合作怀有很大期待,期望能够通过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和期望正是我国家校合作发展的动力,针对调查显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前测活动、多维度宣传,澄清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家校合作活动开始之初进行前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理解和需求,为后续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展开做好准备,并且为以后活动效果的评价作参照。学校应当通过各种形式或途径向参与家校合作的教师、家长、学生做好宣传工作,使参与合作的三方对家校合作的意义与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澄清对家校合作理念的一些误解,比如可以从一些教育理论刊物上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宣传小报,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或分各类小组开展一些研讨活动等。
  (二)充分利用多种家校合作方式密切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
  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家校合作形式,对此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能与家校合作双方互动模式彼此配合、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例如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分析本班学生在教学教育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状况进行总结,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确定统一要求孩子的目标与方法。家长会要由教师和家长共同准备,并将有关的事宜委托给家长推举的家长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出席会议。又如家校联系手册(家校联系卡)包括由教师填写学生在校的表现,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观察结果,教师的评价、分析和向家长提出的教育建议;以及家长对教师填写上述内容的反馈意见,家长向教师提供的子女在家表现情况、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家校联系实现家校合作各方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等方式开展家长教育工作,使忙于工作的家长能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或者设置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网上栏目,如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家教经验,讲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组织专家或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在线座谈等调动家长学习和参与配合子女教育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家校合作主题活动,如以如何帮助孩子的家庭作业、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如何引导等问题等主题展开;或者通过观看影片、列举案例的方式探讨当孩子犯错误时那种教育方式更为合适采用;还可以通过开设“情景课堂”的方式使教师、家长、学生都参与其中。
  (三)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组织,规范家校合作的考核制度
  调查反映我国家校合作没有一个权威的、正轨的组织来保障家校合作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国外的家校合作组织形式多样,如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是由全国、各州及地方组成的三级组织,该组织成立一百多年来,在促进全美家长与教师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法国的“家长——学校协调人”制度以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为目的,为需要的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香港地区的“家长教师会”,以自愿组织的形式设立,为家长提供正式的途径参与学校活动,使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更见成效。在我国可以通过学校建立起合理的考核制度,把教师对家校合作活动的参与情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中,激励起教师的积极性,并以家长委员会为雏形,促使教师加入其中形成家长教师的合作团体。
  (四)加强家校合作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者的素质
  调查反映我国家校合作从学校层面到各省市乃至国家层面都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使得家校合作在管理上无据可依,显得比较混乱。由于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家校合作主要是在学校范围内展开,因此加强学校自身对家校合作的特色管理就成为推进我国家校合作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管理者(校长等)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态度,是家校合作在实践中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主观因素,加强家校合作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增强管理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程度上。只有管理者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他们才能成为家校合作的宣传者和组织者。通过管理者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倡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进而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寻求与家庭的合作。
其他文献
一、新政策带来新思考,发现新问题    2007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做了一件影响全国的大事,即强力全方位地推进素质教育。其中一个具体的措施就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学校必须过双休,放足各种假期,并且,限量布置作业。时间终于还给了孩子,还给了家庭,这确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前提。但是,孩子们走出校门,就一定能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在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吗?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只有少数理智
期刊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仁学思想。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孔子的仁学思想为世界文明尤其是亚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中体现在《
期刊
有一个惨痛的悲剧是让人难以忘记的。  2005年7月10日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在给班主任老师的的信中,秀秀写道,班里的一个同学在跟她闹矛盾时总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差生”让秀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最终选择自杀。  秀秀的死刺痛人们的心,然而,更令人忧心的是,秀秀的悲剧仅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在
期刊
不久前,笔者曾写“台湾有个好父亲”一文,其中写道:蒋介石对蒋经国读书的内容和方法最为关切,特别重视国学教育。他指导蒋经国要读好“四书”,尤其要读好《孟子》、《曾文正公家书》、王阳明全集等。  蒋介石说,曾国藩对子女的训诫可作模范,要认真体会,并且依照曾氏家训去践行。蒋经国常写信向父亲请安,蒋介石有时无空作复,就指定以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他细细参阅。蒋经国偶尔身体有病,蒋介石回信就说是他
期刊
出国留学一度成为——甚至现在还是——一个很热的话题。90年代,国人出国留学一般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时期。如今,出国留学越来越显示出低龄化的趋势,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加入了出国留学的大军。孩子到了国外以后,能不能很快地适应那里的生活,并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乃至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留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且东在《出国留学不是
期刊
在任何社会组织中,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具影响力。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历史传承,家庭的种族民族背景,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时代地域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文化含量,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正是上述诸因素的混同效应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单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一个儿童好像一块大理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6个雕塑家,第一个就是他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疑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当前,由于受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子女的数学学习情况尤其受到父母的重视,进而数学家庭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另辟蹊径,从父母在子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出发,反映当前父母参与初中生数学家庭教育的现状。
期刊
20世纪60年代来,生态学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并逐步开始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  家庭作为学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其作用不可小觑。过去,我们一直执著于分析家庭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却没有把这些因素归纳到一个系统中去考虑,使研究缺乏整体感。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自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我在《今日中国》杂志开办“婚姻与家庭”专栏,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婚姻与家庭观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研究婚姻家庭的协会成立, “妇女热线”的创办,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因开办“婚姻与家庭”栏目,我与专业的研究者有了密切接触,一直关注中国婚姻家庭的变化。1998年,我作为李银河博士《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书的责任编辑,与她有过交
期刊
为加强对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提供实践依据,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工作水平提供理论指导,本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与任务     1 为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把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团结和组织家庭教育的科研骨干队伍,研究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中提出的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