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over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大地的高效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如何做到农村经济、政治与文化工作的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必须要面对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王建平(1966—),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部副研究馆员。(江西南昌33007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它表明了我们党在广大农村建设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鲜明态度与坚定决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能只偏重于政治文明与经济建设,而是要做到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发展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农村文化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已经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纳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将不可避免会走上快车道。
  (二)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充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必须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生活宽裕的核心目标,因此,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政治文明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集中表现和根本保证,文化建设则对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化在本质上是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够极大地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了,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三大方面,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而与此同时,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比较缓慢,各种落后的腐朽观念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市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方面与时俱进,并且蔚然成风。客观地说,当前在农村,宗法观念、修庙塑神、买卖婚姻、重男轻女、虐待老人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封建传统思想和行为在部分农民中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鞭挞丑恶落后现象,宣传时代新风,移风易俗,陶冶世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文化的注入,将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逐步形成尊重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与愚昧的风气,是党在广大农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新文化应该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粘合剂。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给城市与乡村之间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失衡。这种失衡,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差距的拉大,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直接导致农村文化事业资金短缺,致使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机构不健全,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内容、形式和手段单一,农村制度供给滞后,无法适应农村文化的发展要求。最终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环境差距拉大,文化消费差距拉大,从根本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对国家社会利益漠不关心,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失去动力,影响了文化的协调发展,加深了经济社会城乡二元差别,严重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的进程。加快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目标的道德评判体系,可以促使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农村文化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农村文化机构不健全,文化资源贫乏,文化设施陈旧落后等,致使农村文化建设出现无序状态,城乡文化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正视、去解决。
  (一)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心目中,相对于最能体现政绩的经济工作来说,文化工作只是软指标,考核份量不重,因此,在这种急功近利观念的误导下,文化工作往往被摆在无足轻重的位置,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成风。致使农民素质无法提高,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农村文化地丧失,农村文化工作势单力薄,文化队伍青黄不接,文化资源匮乏,文化体制不顺,健康文化缺位,“不良文化”蔓延。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就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瓶颈。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无论是经费基数,还是投入增长速度都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文化事业财政拨款为113. 58亿元,其中对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投入分别为83. 47亿元和30. 11亿元,两者之比为73. 5∶26. 5;到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这种城乡有别的二元投入方式,是造成农村文化工作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专项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站、图书馆设施因建筑年代早、长年失修,几乎不能正常使用。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 12册,低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 3册的水平;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县级文艺剧团有名无实。更为重要的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少量的文化经费尚能由村里从三提五统中提取,而改革后财政没有专项文化投入,又不能从农民中收取,导致文化设施添置无经费,组织活动无经费,文化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据统计, 2002年全国2860个县(县级市、区)中还有49个县无文化馆, 562个县文化馆无馆舍,占全国县(县级市、区)总数的21.4%;全国121个县无图书馆, 225个县图书馆无馆舍,占全国县(县级市、区)总数的12.1%;全国38240个农村乡镇中还有3965个无文化站,占乡镇总数的10.03%(四川省情况更为严重,根据四川省文化厅的统计, 2004年全省4800个乡镇中,尚有1250个乡镇无文化站,缺站率高达26%。)即便已建的许多乡镇文化站,也存在面积狭小,年久失修,简陋破旧等问题,不少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很多乡镇文化站难以满足规模性文化活动的需要,有的有站无舍,名存实亡。
  财力的捉襟见肘,致使文化机构难以开展正常的活动,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农民的需求与农村的文化建设速度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加之仅有的文化活动也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许多边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先进文化、健康文化的,陶,给低俗文化、宗教、封建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民看不上书报、电视,听不到广播,一年文化生活局限在几场庙会,农闲时间闲逛、喝酒、赌博打发时光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且严重老化,已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一大桎梏。由于基层文化部门条件差、待遇低,缺乏招揽与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据湖南省委宣传部统计,在湖南省,除长沙县外,大部分县文化事业投入的80%都只能用于解决人员工资。即便这样,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也不能足额保证。临澧县至今仍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给予乡镇文化专干补贴;衡阳市乡镇文化专干人均月工资为430元,为应发工资的50%,该市60%的乡镇未投入一分钱的文化活动经费。这种窘境在全国较为普遍,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人才外流,专业文化人才出现断层和年龄老化现象。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因素的影响,文化队伍建设更是)上加霜。据调查,全国文化站现有人员6.04万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占71.2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8.76%。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和素质状况不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可以这么说,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结构等方面来看,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都存在明显差距。
  (四)农村文化主体缺失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大批农民开始摆脱耕地的束缚。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产生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农民特别是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农民开始大规模地涌入城市,“打工大军”的哄拥而出,不但造成农业缺少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致使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农村人才的流失,致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众所周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地依靠农民。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享受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的重要群体。这个群体的流失,使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富有生机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使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后继乏人。
  (五)农村文化亟需创新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农村文化受到了商品大潮的强烈冲击,农民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一些民俗与民间文化,一时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失位,我们对文化的传播形式没有进行有效地创新,致使农民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仍很突出。1964年,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团体深入农村]出达82万场,1985年到农村]出减少到49万场。到2003年,这个数字急剧下降为21.5万场,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1/4,80年代的1/2。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农民看不上书报、电视,听不到广播,“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成了农民日常文化生活的写照。由于先进文化的缺位,一些内容低俗的娱乐活动便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农村文化市场。
  
  三、构建农村文化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而且,农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本来就应由政府来提供,因此,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对农村文化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政治的高度和历史的责任上,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绩考核内容,把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渐加大投入力度,并把它当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同时,要创新体制与机制,增强农村文化市场活力。积极建构市(县)、乡(镇)、村三级农村文化工作网络体系,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达标镇(乡)”创建活动和文化特色村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节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江西省丰城市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他们从祠堂的改建入手,提出把祠堂建成农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从形式到内容上进行更新,把原来用为添丁上谱、聚众赌博、宗族议事、械斗决策等宗族势力、封建迷信活动场所,改造成为宣传政策法规的学堂、学习科学技术的课堂、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此举不但赢得了农民们的交口称赞,而且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当然离不开政府的搭台,但唱戏的还是农民。因此,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还是广大农村群众。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他们既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农村文化的参与者。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活力。因此,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要走“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开放式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政府有关部门要不失位不缺位,积极为农村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搭好台。发挥农村文艺骨干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发动农村群众自编自导、自娱自乐、自主参与举办如广场文化、村落文化、节会文化等经常性文化活动,变农村文化活动由政府办为群众办。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强化农民的主体性,保证农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办文化,让最广大的农民群众获得接受一切文化信息的机会,进而掌握并运用文化权利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根据文化部对甘肃、宁夏、四川、浙江、湖南、福建等地农村的调研,近年来,农民自办文化在各地农村初步有所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目前有农民书屋1326个,文化大院1947个,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1716个,民间剧团314个。此外,在甘肃、宁夏等地还出现了民办公助、国办私营的文化站,打破了国办文化站的现有管理和文化服务模式。形式多样的农民自办文化,能充分满足各年龄段农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有的民办文化实体机制灵活,筹资方式多样,在广大农村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农合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综合性合作组织。培育其成为连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最佳桥梁和纽带,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最佳主体,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力。
  (三)构建一支精干的基层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队伍的窘境是造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难如人意的原因之一。为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队伍的建设就提到重中之重的高度。当前应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民间文化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等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在经费、场地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扶持;二是建设一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化馆、文联、剧团的创作者、]员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送文化下乡;三是建设一支文化协管员队伍。吸引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年纪又比较轻的人员参与到文化协管队伍中来,并对其实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工作岗位规范,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制定基层文化人才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网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为基层文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城乡文化统筹
  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根源。城市反哺农村正当其时!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城带乡,科学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在坚持农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重塑农村新文化。积极推进如歌舞艺术等现代文化成果向农村转移,将城市文化资源引向农村,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投入与政策倾斜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城市单位和居民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同时,要突出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发展历程,反映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组织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农村文化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一种城乡文化互动的新机制,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刘玉琴.文化投入增加城乡差距仍大[N].人民日报,2005-8-9.
  [3]贾德先.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初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4).
  [4]文化部调研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Z].
  [5]王建平,吴漂生.共建”农家书屋”构建和谐新农村[J].老区建设,2008,(5).
  [6]周福铭.将更多的文化惠泽洒向农村大地[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7/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其他文献
许多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在遭遇大规模杀伤性破坏武器袭击的军人中将会有10%~25%的人员发生战争时精神紧张症;约90%的人员出现恐惧。具体表现为:心跳加速、颤抖、抽搐、软弱无
村级图书馆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向村民进行社会教育的任务。因此,加强村级图书馆管理,提高馆员素质,发掘各层面的功能已成为建设村级图书馆的迫切要
除少数需要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抢救外,大部分颅内血肿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完全吸收,给患者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如何才能缩短颅内血肿吸收时间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心血管常见急症,普罗帕酮(心律平)静脉注射是治疗急性PSVT首选药物之一.我们于1996年10月至2002年4月用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急诊PSVT47例52次,取
当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产业转移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燎原之势,据专家预测,仅“珠
[提要]听力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越来越重要,但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焦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听力策略的培养和运用来缓解焦虑感,提高大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听力技能;焦虑;听力策略    听,作为语言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在外语教学中享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夫斯(W.M.Rivers)和坦伯利(M.S.Temperly)的统计,听在人类交际活动
南昌市共有扶贫开发重点村70个,其中省定重点村42个,市定重点村28个。自2006年实施“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