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境内,境内行政面积为396.6万hm2,林业规划用地面积占到69.8%。近年来,承德市非常重视生态林业的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2015年统计,全市有林地的面积达到224万hm2,森林覆盖率超过56%,高出河北省森林覆盖率的31%。为了进一步促进承德市生态林业建设,需要对传统森林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生态林业发展的新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现结合本市生态林业建设的各个阶段,对森林资源发展中的问题及生态林业发展对策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1.1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我国森里资源一般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实施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以牺牲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增长,对森里资源进行滥砍滥发,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高于种植速度。因此,难以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目的,森林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经营管理方案比较落后
现阶段,我国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还处于初级水平,经营管理方案设计不够健全,因此,在具体实践工作中,使得管理方案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造成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目前还是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下,人的主观性占有较大的比重,极为容易出现经营管理判断出错的情况,因此,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1.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森林资源管理多是依靠政府方面出力,仅仅单凭政府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号召更多人参与这项工作中。然而,由于对于森林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社会公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并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森林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制约了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而且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2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对短期效益关注较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虽然在国家重视林业建设的大环境下,各地在森林资源发展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其长期发展,但是有些地区人们的生态意识不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还是盈利,对短期效益关注较多,不能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利用森林资源规划不合理,存在滥砍乱伐、侵占林地现象,造成有些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难以抵抗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不能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发挥出来。
2.2林业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
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作为保障,因而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虽然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生产和需求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政府限定森林采伐额度的情况下,一些不法分子会找各种机会破坏森林资源。特别是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缺乏对森林生态保护的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亟待进行修改和完善。
2.3缺乏先进适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
在实施森林资源管理时,不仅要求全面考虑各种实际情况,还必须有适用的管理技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对于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采伐等尚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综合技术体系,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以确保这些林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为后期林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科技兴林
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科技的力量,改变以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林业发展模式,实施科技兴林模式,使林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深化改革机制,在生产中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成果,使一直以来存在的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的现象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对于一些新技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技术人员不能对成果进行开发、转化,可采取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快新技术的推广。
3.2建立健全法律机制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机制提供保障,目前虽然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林业发展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现行林业法律、法规缺乏森林生态保护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利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执行力度上要确保实施到位,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由“人治”转为“法治”。
3.3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广泛关注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改变了以往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的狭隘思维,在实践中推行了一些有效的协调措施。一是林农结合。通过科学管理,促使林农结合,建立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林业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林果结合等。二是造林实现一定的规模化。对经济效益比较高的速生林、经果林可适时进行规模化经营,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4结论
目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为了缓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就目前广西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现状而言,森林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加强林业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稽查力度,并大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靖西地区的林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邓恩林.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32.
[2]王晓莉.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南方农业,2017,11(02):50+54.
[3]刘京伦.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7(07):264.
[4]梁哲.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1.1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我国森里资源一般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实施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以牺牲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增长,对森里资源进行滥砍滥发,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高于种植速度。因此,难以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目的,森林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经营管理方案比较落后
现阶段,我国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还处于初级水平,经营管理方案设计不够健全,因此,在具体实践工作中,使得管理方案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造成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目前还是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下,人的主观性占有较大的比重,极为容易出现经营管理判断出错的情况,因此,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1.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森林资源管理多是依靠政府方面出力,仅仅单凭政府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号召更多人参与这项工作中。然而,由于对于森林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社会公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并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森林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制约了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而且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2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对短期效益关注较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虽然在国家重视林业建设的大环境下,各地在森林资源发展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其长期发展,但是有些地区人们的生态意识不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还是盈利,对短期效益关注较多,不能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利用森林资源规划不合理,存在滥砍乱伐、侵占林地现象,造成有些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难以抵抗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不能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发挥出来。
2.2林业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
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作为保障,因而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虽然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生产和需求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政府限定森林采伐额度的情况下,一些不法分子会找各种机会破坏森林资源。特别是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缺乏对森林生态保护的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亟待进行修改和完善。
2.3缺乏先进适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
在实施森林资源管理时,不仅要求全面考虑各种实际情况,还必须有适用的管理技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对于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采伐等尚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综合技术体系,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以确保这些林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为后期林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科技兴林
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出科技的力量,改变以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林业发展模式,实施科技兴林模式,使林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深化改革机制,在生产中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成果,使一直以来存在的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的现象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对于一些新技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技术人员不能对成果进行开发、转化,可采取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快新技术的推广。
3.2建立健全法律机制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机制提供保障,目前虽然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林业发展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现行林业法律、法规缺乏森林生态保护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利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执行力度上要确保实施到位,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由“人治”转为“法治”。
3.3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广泛关注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改变了以往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的狭隘思维,在实践中推行了一些有效的协调措施。一是林农结合。通过科学管理,促使林农结合,建立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林业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林果结合等。二是造林实现一定的规模化。对经济效益比较高的速生林、经果林可适时进行规模化经营,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4结论
目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为了缓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就目前广西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现状而言,森林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加强林业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稽查力度,并大力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靖西地区的林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邓恩林.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32.
[2]王晓莉.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南方农业,2017,11(02):50+54.
[3]刘京伦.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7(07):264.
[4]梁哲.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