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生活中,建筑工程广泛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这样的方法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断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影响建筑的使用,也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分析
在建筑施工技术和材料日新月异的今天,混凝土由于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依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是绝大部分建筑工程基础和结构施工的最佳选择。但是即便在目前的施工和质量监测水平下,还是难以完全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而基于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掌握各类裂缝的成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治理十分关键。
1、混凝土裂缝种类
1.1微型裂缝
这种裂缝是人们观察不到的,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出现问题,而且在混凝土内部出现的裂缝长度和宽度都非常小。如果其混凝土结构和成分都符合标准,这种裂缝不会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想要准确获得这种裂缝的位置和大小,就需要使用超声波探测仪对其进行定位,还可以利用水渗透的方法,了解微型裂缝的位置。
1.2表面裂缝
表面裂缝是目前混凝土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一般是在混凝土结构逐渐硬化成型时出现。这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导致的。与微观裂缝相比,表面裂缝对混凝土材料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旦表面出现裂缝的情况,就给空气提供了可乘之机,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其他具有酸碱度的物质大量进入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材料覆盖下的钢筋充分接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如铁锈等,会对钢筋造成腐蚀,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为在建筑工程中,钢筋主要扮演着承重受力的角色,如果其功能发挥受到制约,将对建筑的稳固性造成致命性打击。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2.1原材料选择问题
混凝土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选择问题,这直接对混凝土质量有影响,在众多建筑原材料当中,存在很多廉价、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而且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收益,会选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混凝土无法保证自身质量,那么就会增加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严重的还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坍塌,如果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出现更多的裂缝。
2.2温度变化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内外存在一定的温差,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时制作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又有所差异,这会导致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混凝土的膨胀系数较小,而钢筋在面临冷热变化时反应却异常激烈,膨胀现象明显。当温度骤然发生猛烈变化时,钢筋体积增大,混凝土在钢筋的变化中被迫拉伸,进而导致严重的裂缝情况。同时,外界温度的变化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每天不同时刻的温度有所区别,无法人为进行操控和管理,这也是目前建筑单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2.3基础及结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
建筑工程的施工从基础开挖到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周期较长,时常需要跨越一年四季,因此环境温湿度以及风力等的变化十分明显,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气象条件适时调整施工工艺,或者前期对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勘查不够深入,就会导致建筑的基础或现浇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当沉降导致的变形超过设计的结构伸缩量,就会在应力集中部位出现严重的裂纹。而这类裂纹一旦出现是最难以控制和修复的,需要经过专业的安全性评估才能确定能否继续施工。
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治理对策
3.1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当按照科学的配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用量,采用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此外,还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振捣紧密、振捣均匀,以混凝土拌和物表面泛浆为标准,保证振捣的范围能够彼此覆盖。在浇筑完成后,应当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压实处理,使其平整,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采取分层浇筑措施,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浇筑,保证两层混凝土结构能够紧密结合。避免高温时段进行施工,尽量将混凝土浇筑工作安排在一天中的低温时段。混凝土结构在养护阶段应该保证强度达到标准,保证混凝土结构各部分温度差在25℃以内。在混凝土结构拆模前进行检测,保证拆模后混凝土结构的温差不超过75℃。
3.2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监督
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督,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性,施工企业要提高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程度,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全程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性。在混凝土配置的时候,管理人员在全程在现场进行监督,保证混凝土配置是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比例来完成的;对沙子中水的含量要有一个充分的掌握,沙子中水的含量高,在配置的时候就要减少水的使用量,在配置的时候工作人员一定要使用各种手段来确定沙子中水的含量;最后,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安排专门的养护人员,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水,加快混凝土上强度的速度,使混凝土一直保持湿润的状态,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施工要尽量在晴天进行,不要在雨天进行,防治雨水的冲刷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混凝土中要添加防冻剂,减少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几率。
3.3结合施工现场环境与现浇构件特点设计养护计划
养护过程的关键在于为混凝土的物化反应提供最佳条件,使其内部发生匀速的反应并减小内部应力的影响,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孔隙及裂缝等内外部缺陷。而对于结构形式和体量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状况设计不同的养护和监测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其反应过程和防止出现裂缝。首先在常规的保湿等防护措施之外,应注意对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速度以及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和记录,观察表面或复杂结构部位是否出现细微裂纹,从而由工程技术人员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养护措施或进行处理。其次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可根据需要在内部布置的散热水管中充水,达到控制温度和降温速度的目的。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需要在原材料、建筑图纸、周围环境和材料比例上加强管理,监管部门还需要提高监管力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达到对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董义.简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4):29-30.
[2]廖均广.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7(10):129-130.
[3]梁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232.
[4]林伟松.试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46):53.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对策分析
在建筑施工技术和材料日新月异的今天,混凝土由于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依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是绝大部分建筑工程基础和结构施工的最佳选择。但是即便在目前的施工和质量监测水平下,还是难以完全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而基于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掌握各类裂缝的成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治理十分关键。
1、混凝土裂缝种类
1.1微型裂缝
这种裂缝是人们观察不到的,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出现问题,而且在混凝土内部出现的裂缝长度和宽度都非常小。如果其混凝土结构和成分都符合标准,这种裂缝不会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想要准确获得这种裂缝的位置和大小,就需要使用超声波探测仪对其进行定位,还可以利用水渗透的方法,了解微型裂缝的位置。
1.2表面裂缝
表面裂缝是目前混凝土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一般是在混凝土结构逐渐硬化成型时出现。这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导致的。与微观裂缝相比,表面裂缝对混凝土材料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旦表面出现裂缝的情况,就给空气提供了可乘之机,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其他具有酸碱度的物质大量进入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材料覆盖下的钢筋充分接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如铁锈等,会对钢筋造成腐蚀,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为在建筑工程中,钢筋主要扮演着承重受力的角色,如果其功能发挥受到制约,将对建筑的稳固性造成致命性打击。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
2.1原材料选择问题
混凝土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选择问题,这直接对混凝土质量有影响,在众多建筑原材料当中,存在很多廉价、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而且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收益,会选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混凝土无法保证自身质量,那么就会增加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严重的还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坍塌,如果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出现更多的裂缝。
2.2温度变化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内外存在一定的温差,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时制作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又有所差异,这会导致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混凝土的膨胀系数较小,而钢筋在面临冷热变化时反应却异常激烈,膨胀现象明显。当温度骤然发生猛烈变化时,钢筋体积增大,混凝土在钢筋的变化中被迫拉伸,进而导致严重的裂缝情况。同时,外界温度的变化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每天不同时刻的温度有所区别,无法人为进行操控和管理,这也是目前建筑单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2.3基础及结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
建筑工程的施工从基础开挖到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周期较长,时常需要跨越一年四季,因此环境温湿度以及风力等的变化十分明显,如果不能根据实际气象条件适时调整施工工艺,或者前期对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勘查不够深入,就会导致建筑的基础或现浇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当沉降导致的变形超过设计的结构伸缩量,就会在应力集中部位出现严重的裂纹。而这类裂纹一旦出现是最难以控制和修复的,需要经过专业的安全性评估才能确定能否继续施工。
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治理对策
3.1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当按照科学的配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用量,采用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此外,还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振捣紧密、振捣均匀,以混凝土拌和物表面泛浆为标准,保证振捣的范围能够彼此覆盖。在浇筑完成后,应当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压实处理,使其平整,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采取分层浇筑措施,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浇筑,保证两层混凝土结构能够紧密结合。避免高温时段进行施工,尽量将混凝土浇筑工作安排在一天中的低温时段。混凝土结构在养护阶段应该保证强度达到标准,保证混凝土结构各部分温度差在25℃以内。在混凝土结构拆模前进行检测,保证拆模后混凝土结构的温差不超过75℃。
3.2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监督
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监督,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性,施工企业要提高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程度,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全程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性。在混凝土配置的时候,管理人员在全程在现场进行监督,保证混凝土配置是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比例来完成的;对沙子中水的含量要有一个充分的掌握,沙子中水的含量高,在配置的时候就要减少水的使用量,在配置的时候工作人员一定要使用各种手段来确定沙子中水的含量;最后,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安排专门的养护人员,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水,加快混凝土上强度的速度,使混凝土一直保持湿润的状态,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施工要尽量在晴天进行,不要在雨天进行,防治雨水的冲刷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混凝土中要添加防冻剂,减少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几率。
3.3结合施工现场环境与现浇构件特点设计养护计划
养护过程的关键在于为混凝土的物化反应提供最佳条件,使其内部发生匀速的反应并减小内部应力的影响,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孔隙及裂缝等内外部缺陷。而对于结构形式和体量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状况设计不同的养护和监测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其反应过程和防止出现裂缝。首先在常规的保湿等防护措施之外,应注意对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速度以及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和记录,观察表面或复杂结构部位是否出现细微裂纹,从而由工程技术人员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养护措施或进行处理。其次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可根据需要在内部布置的散热水管中充水,达到控制温度和降温速度的目的。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需要在原材料、建筑图纸、周围环境和材料比例上加强管理,监管部门还需要提高监管力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达到对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董义.简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4):29-30.
[2]廖均广.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7(10):129-130.
[3]梁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232.
[4]林伟松.试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