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体质学在恶性肿瘤防治中应用的思考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一类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疾病,由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偏颇体质较平和体质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大健康背景下,以体病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慢性病防治策略,把恶性肿瘤疾病划分为无病、病前、病中、病后4个阶段,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灵活运用于恶性肿瘤不同阶段防治策略中.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恶性肿瘤防控的“关口前移”,同时有助于建立多学科协同的恶性肿瘤诊疗及健康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致死率,推进全民大健康事业发展.
其他文献
梳理论述标本中气理论的相关文献,从标、本、中的文字本义出发,基于天地之间气机流布的本然之态阐释标本中气的理论内涵.提出在一气周流化生过程中,彰显于外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机状态为六气,为“本”;用以标定六气状态的三阴三阳为“标”、隐含于六气变化之间,枢转气机流布、协调六气以致中和之态的化生趋势名为“中气”.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是描述天地之间气机流转、气候更替等自然变化的理论模型,是“致中和”理念的具体体现.
鉴于中西医之间的知识体系差异以及恶性肿瘤维持治疗概念,从中医视角出发,对恶性肿瘤维持治疗概念、中医维持治疗特征以及中医维持治疗现状与对策三方面进行了评述.阐明中医维持治疗的内涵定义、思维模式与治疗方法.重点强调中医维持治疗要在“道法自然”核心理论指导下,把“以人为本、致力中和”“坚守内功、修护元气”以及“调畅情志、天人合一”等理念贯穿维持治疗全过程,并通过最高境界的“养心”法则保持恶性肿瘤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重视“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平衡状态”“固本清源”“靶向归经”“治未病”等理论的灵活运用.提出
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创新性理论.目前,浊毒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浊毒的致病特性和因浊毒所演发的病理改变,对于浊毒形成的条件性及内生性尚未形成系统化认识.文章立足于脏腑观,以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为基,以现代研究热点免疫功能、人体微生态为切入点,从“脾虚-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障碍-浊毒”动态病机演变探讨浊毒生成之源,阐明浊毒产生及浊毒致病的条件性,归纳脾虚生浊成毒的致病特性,完善浊毒的病机内涵.脾虚浊毒论是浊毒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为浊毒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