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巾帼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sdc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的兴国县,是个大名鼎鼎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这里是红军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兴国县总人口23万,参军参战的达9.3万余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中华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今年夏天,因为一篇报告文学的写作,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模范兴国”,十几天上山下乡实地采访,每天都被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震撼着——
  婆 媳
  见媳妇拿着捣衣棰要走,缠小脚的肖婆婆追出了门:“金兰,你回来!你回来……”望着远去的媳妇,肖婆婆倚着门无声地哭了。
  “肖婆婆,金兰又要去?”
  “唉,年轻人不懂事,刚怀上身子呢。头胎已掉了,还敢!”
  “是啊,一整天在河里弯腰驼背地洗。”
  “做做别的也行啊!”
  ……
  邻居们在肖婆婆门口七嘴八舌。肖婆婆呆呆地立在那儿,良久,才颤颤巍巍地进了屋。
  肖婆婆跪在神龛前,双手合胸,嘴里念念叨叨着,一串一串的泪水涌出。
  记得那天下午,肖婆婆正坐在门口喜滋滋地缝着小肚兜,媳妇脸色苍白地回来,进门刚喊了一声“妈”,眼泪就簌簌地往下落。
  “金兰,这么早就回来了?什么事……你……”媳妇嫁过来半年多,还不曾见她哭过,肖婆婆有点慌了手脚。
  “妈……这讨债鬼,没了……”金兰不敢看婆婆,低头喃喃地说。
  “啊?”肖婆婆却听得明明白白。看着媳妇瘪下去的肚子,肖婆婆将老泪纵横的脸埋在手里的小肚兜上……
  肖婆婆七岁来到肖家做童养媳,三十几岁了肚子还不见动静,婆姆临死前还在咒她。直到四十好几,才怀上金兰的丈夫宝崽。宝崽媳妇一过门就有了身子,肖婆婆梦里都在笑哩。可如今这眼瞧着就到手的孙子,说没了就没了,怎能不叫肖婆婆伤心啊!
  金兰到后方医院去当义务洗衣队员,是肖婆婆极力怂恿的。儿子是党的人,媳妇可不能落后。
  小产后,金兰在家歇了三天就拿着洗衣棰下河了。肖婆婆没有拦她。
  “能行吗?”
  “唔。”金兰点点头。
  “别泡太久,水凉。”
  “唔。”金兰又点点头。
  “累了别硬撑着。”肖婆婆心疼媳妇,把头巾解下给金兰系上。
  ……
  不久,金兰又怀上了。肖婆婆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日日夜夜的祈求终于有了效,忧的是媳妇还是天天下河去洗衣,万一……肖婆婆不敢再往下想。
  得想办法把媳妇拴在家里。
  肖婆婆连三赶四地做了十几双鞋底送到媳妇手里;“别下河了,在家纳鞋底做军鞋吧。”
  金兰没有吱声。
  “这也是支前呀,我都是用新布垫的千层底哩。听见了?”婆婆眼里饱含祈求。
  “军鞋我晚上赶工做。”金兰第一次顶撞了婆婆。
  “可你又有了身子……”
  “这几天伤员多,忙不过来。多一个人,多一双手。”
  肖婆婆说不过媳妇,哭了。金兰抓起洗衣棰扭头就跑出了门。
  肖婆婆点着香,虔诚地跪在神龛前祈祷。
  “肖婆婆!肖婆婆!”不知过了多久,隔壁的牛娃子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肖婆婆,金兰婶婶她……她被飞机炸……炸……”
  “牛娃子,你说你金兰婶婶怎么样,她在哪里,啊?”
  “金兰婶婶在河里,被飞机下的蛋炸死了,还有秀珍婆婆、六凤婶婶、英子姐姐,都炸死了,呜呜呜……”
  肖婆婆脸色铁青,“扑通”一声昏倒在地。
  ……
  后来,洗衣队里就有了一位缠小脚的婆婆。每天,她都坐在岸边帮洗衣队捣着皂角。有时,免不了抬起头,呆呆地望着滔滔东去的河水,发出一声长叹:“金兰哪——”
  送 郎
  男人回来了,才走不足半个月,就回来了。他说,他想她,又怕她累着,就回来了。
  她就不想他?想!日日都在想,夜夜都在想。进他家的门还没满三天,他就随部队走了。是她去替他报的名。走时,她哭了。他也哭了。
  那天,她塞给他一个绣着鸳鸯的烟荷包,催着他上路。他擦干泪,转身追他的伴去了。
  可是,他却回来了,才走不到半个月!这是耻辱,他的耻辱,她的耻辱,村里人的耻辱!
  兴凤躺在丈夫身边,默默地淌着眼泪。
  自打那天夜里他像幽灵般溜进家之后,他便不敢再出门,连屙屎撒尿都在屋里,他哪有脸见父老乡亲?她也不敢出门,她这个“帮红耕田队”的队长,春耕大忙时节却装病躲在家里。她心虚。村里的青壮年男人都跟毛委员走了,自己却把丈夫藏在家里,这算什么呀?她劝他走,他哭了,跪在她面前。女人家怎见得这个?她心软了,她不知怎么办。
  “逃跑最可耻,归队才光荣,开小差的同志看不清,我们儿童要笑你!若是苏区好公民,快快归队当红军……”
  儿童团的歌声,越来越近,兴凤心头一紧。
  她慌手慌脚把丈夫藏在里屋,打开了大门。细伢子们果然是朝自己家来了!十多个人,每人都扛着一把红缨枪。兴凤无力地靠着门,两腿有些软。
  “兴凤嫂嫂,你好些了吗?”儿童团团长桂春老远就大声问候着。
  “好些了。”她不敢正视他们。
  “兴凤嫂嫂,你脸色好难看哟。”英妹子眼尖,她把兴凤扶到凳子上坐下,“我妈说,兴凤嫂嫂害的是相思病。”
  “鬼妹子,瞎说!”她红着脸,轻轻地打了英妹子一巴掌,心里却轻松了好多。“桂春,这两天的生产怎么样?”兴凤转向团长。
  “报告队长,儿童团圆满完成生產任务!”桂春站起来回答,那口气,那神态,俨然一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样子。   “好!”她忽然想到了什么,把声音提高了,“红军家属的生产任务是最先完成的吧?”
  “是的!”这还用问吗?桂春他们有些奇怪。
  “好,他们可以放心地在外面打仗了。”兴凤说话的声音很大。
  英妹子也抢着向她汇报这几天的情况。他们要走了,她又突然想到什么,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桂春:“哎,桂春,唱个歌吧?”
  “嗯,唱什么呢?”
  “就……唱刚才唱的那支吧。”她说。
  “好!”桂春发了音,“‘逃跑最可耻’,预备唱!”
  “逃跑最可耻,归队才光荣,开小差的同志看不清,我们儿童要笑你……”响亮的歌声在屋子里回荡着……
  兴凤的脸火燎火烧。
  “我也给大家唱个歌吧!”
  “好!”大家拼命地鼓掌,谁不知道,兴凤是远近闻名的山歌妹呢?
  她清了清嗓子,慢慢地站了起来:
  “一送郎,床面前,劝郎莫去贪金钱!金钱再多会花光,亲哥哥,革命才能出头天。”
  “二送郎,房门边,劝郎革命心要坚!忍苦耐劳去参战,亲哥哥,莫要一心想娇莲。”
  ……
  “十送郎,过茶亭,嘱咐我郎快快行!革命成功回家转,亲哥哥,那时再来谈长情。”
  似乎又回到了十多天以前,兴凤泪流满面地唱着。
  ……
  第二天凌晨,有人在朦胧的晨雾中,看见两个黑影向村外走去。他们出了村,天还没亮。
  吃过早饭,兴凤同耕田队一起下地了。她们都在取笑她,说她得了相思病。她没有分辩,只是笑。
  出 嫁
  十六岁的培兰子在哭,凡是新娘子都要哭,不哭会招人笑话。新嫁娘哭得越欢,别人就越会夸她贤惠懂事有孝心。所以,没有人去劝培兰子。她已经没停没歇地哭了一天,声音都哑了。
  花轿来了,培兰子还在哭泣,她不肯去梳洗打扮。姆妈也在哭,但她还是在劝女儿:“兰兰,去吧。女大当嫁。再说,这也是命中注定了的。”
  命中注定?培兰子突然不哭泣了。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眼前浮现几天前那个晚上的情景。
  那天,培兰子正在家里纳鞋底,哥哥带着几个她不认识的人回来。他们在屋里说了好久的话,什么“农协”“暴动”,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土豪是谁?为什么要分人家的田地?培兰子不懂,又不敢问。
  “在做嫁妆呢?”哥哥和另外两位出去叫人了,那个抽旱烟袋的高个子留在屋里,他跟培兰子说话。
  “唔。”培兰子不好意思,低垂着头,用鞋绳子不停地缠绕着手。
  “你见过那个人吗?”
  她摇摇头。
  “你喜欢他吗?”
  喜欢?鬼才喜欢他呢。三十多岁的人了,听说还是个麻脸,可……不喜欢又能怎么样?父母早就收下人家的聘礼了。
  “我命不好……”培兰子的头低得更下了。
  高个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培兰子:“你怕地主吗?”
  怕地主?怕陈若国?不怕!去年冬天,当陈若国把出落得眉清目秀的培兰子按倒在地时,她就把这个恶棍的鼻子咬得鲜血淋淋。一说到陈若国,培兰子就恨得咬牙切齿。
  “跟我们去打地主,敢吗?”高个子又问。
  “打陈若国?敢!”
  “对!打陈若国!打张若国、王若国,凡是地主恶霸、剥削者、寄生虫,我们都打!”高个子很激动。
  “可……他们并没有都欺负我。”听了高个子的话,培兰子有些迟疑。
  “他们没有欺负你,可欺负了我们的乡亲,欺负了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些人,都是天底下最坏的人!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把陈若国这样的坏人打倒,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真的?”
  “真的!”
  唢呐不停地吹着。培兰子哭肿了眼,被伴娘扶上了花轿。
  难道这就是命吗?难道命中注定自己就要与一个没见过面的陌生人生活一辈子?坐在花轿上的培兰子越想越不甘心。
  她轻轻用手撩开轿帘的一角向外张望,啊,旷野是多么的辽阔,天空是多么的灿烂!可自己,却像只笼中之鸟……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此刻,高个子的话又在培兰子的耳边响起。
  命中注定?改变命运!命中注定!改变命运?……培兰子的头快要炸开了。她紧闭着眼睛,任凭着泪水流淌……
  “噼噼啪啪……”啊,快到婆家了,接亲的爆竹都响了!
  培兰子像从梦中突然惊醒,她按捺着怦怦直跳的心,纵身跳下花轿,猛地弯腰溜过轿杠,没命地跑呀跑呀。她穿着一双红色的布袜子,跳过水沟,穿过甘蔗林,越过乱石岗……把那些迎亲的人甩得远远的。她要去找哥哥他们,她要和他们在一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培兰子随部队回来时,身着军装,齐刷刷的一头短发,显得英姿勃勃,村里的姐妹们都不敢认她了。
  托 孤
  她又来啦!每年的清明节,她都来。
  又是满满的一篮供品,还有几沓纸钱!她跪在李美群烈士马背托孤的铜像前,叩着哭着诉着。这些,与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的展览大厅,似乎有点不和谐。但是,工作人员没有去阻拦她——这个烈士的遗孤,这个刚出世就失去了父亲,刚满月就失去了母亲,跟着别人逃荒避难,辗转于深山野林长大的农村妇女。
  她就是李美群烈士的女儿钟传烈。
  1934年春,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向根据地步步逼近,形势越来越危急。正在婆家坐月子的少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候补执委李美群,搂着皮包骨头的早产婴儿,整天坐立不安。她强撑着虚弱的身子,给女儿缝好棉衣、围裙、风帽……还在女儿的肚兜上,深情地绣上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钟傳烈!她从容地准备好了一切,等着,盼着。有时,她抱着孩子,在村口一站就是半天!   一天夜里,美群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她又惊又喜,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打开门一看:是省委通信员小周!他奉命送来一匹枣红色的马,要她连夜赶到省委机关所在地宁都。
  她把战马喂饱,整装待发。
  “哦啊——哦啊——”女儿凄厉的哭声,使她一怔!她从床上轻轻抱起出生才二十来天、体弱多病的女儿。突然,她把挽在手上的包袱一丢老远:“不!我不去!不去……孩子,妈妈离不开你啊!”
  “首长,您……”小周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我不是首长!我是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母亲……”产后的虚弱身子,哪经得住这么大的刺激?她昏了过去。
  “传烈呢?”刚刚才醒过来,她就急切地寻着女儿。瞎眼的婆婆摸上前来,把孩子送到她的手里。
  她揉着干瘪的乳房,让女儿吮着吮着……此刻,她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似一尊塑像,任自己的眼泪流淌……丈夫牺牲前的话又在她耳边响起:“美群,你要坚强地活下去,把我们的孩子养大,一定要……”
  喂完奶,她收拾好东西,把仅有的三块大洋留给婆婆,然后用背带把女儿捆在背上,从通信员手上牵过马。
  “首长,这……”
  “走吧!”
  谁都知道她的倔脾气,所以,小周没有再说什么了。他扶美群上了马。
  可是,马背上的颠簸,女儿嘶哑的哭叫揪着她的心!怎么办?她勒紧缰绳,犹豫了……
  几年的游击生活,她看到过无数惨死在水沟旁、烈火中的婴儿!她不会忘记,王姐将自己的孩子用破箩筐装好,放在老百姓的屋门口,做母亲的却狠心地离去;她更不会忘记,谢队长夫妇带着出世不久的儿子藏在大山洞里,为了不让搜索近前的敌人发现目标,做父亲的不顾昏死过去的妻子,忍痛将哇哇啼哭的儿子活活地捂死了……这是敌人逼着做母亲的不能养活自己的孩子啊!
  她慢慢地掉转马头,朝婆婆走去……
  年轻的母亲紧咬着牙关,解下了背上的孩子。此刻,她死死地将女儿抱住,犹如万箭穿心!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妈,我把传烈交给您老人家,您把她……送给别人……无论如何,要将她……养活……”
  “传烈,我的孩子,我的女儿,原谅妈妈吧!等打完了敌人,妈妈就回来接你!”她不停地亲着女儿,似乎要把满腔的母爱全部留给孩子。
  谁知,这位二十二岁的母亲,与女儿马背一别,竟成了永诀!
  在黑牢即将吞噬她生命的前夕,这位宁死不屈的巾帼英雄,躺在难友缪敏同志怀里抽泣着:“大姐,我想我的传烈啊!传烈……要是活着,也该三岁半了啊……”她把唯一换洗的长裤托付给自己的难友:“这是我唯一能留给孩子的东西!希望她记住自己的父母,记住自己是革命的后代……”
  就 义
  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双华嫂又被辣椒水灌醒,她刚睁开眼,就像被毒蝎刺了一下:七岁的儿子路生被捆绑在柱子上,嘴里还塞了一块破布!他眼泪汪汪地望着地上血肉模糊的母亲,在痛苦地挣扎着。
  “路生!我的孩子!”母亲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她想从地上爬起来扑向儿子。
  “啪!”恶狠狠的黑皮鞭又把她抽倒在地:“说不说?”她紧咬着干枯的嘴唇,目眦尽裂地怒视着敌人。
  “怎么样,招不招?要想不断子绝孙,就……否则,哼哼!”一脸络腮胡子的匪军喷着满嘴的酒气,凑近她奸笑道。
  “呸!畜生,瞎了你们的狗眼!”双华嫂狠狠地啐了络腮胡子一口,仇恨的目光刺得敌人毛骨悚然。
  “给我打!把这小共匪崽子往死里打!看她招不招!”气急败坏的匪军完全丧失了理智……
  一声紧一声的皮鞭落在儿子的身上,窜鼻的烙肉臭味,使双华嫂一次又一次地昏死过去,紧咬的舌头渗出一点一点的鲜血。
  爱子如命的年轻母亲在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此刻,她多想儿子叫一声“妈妈”啊!可孩子的嘴被紧紧地塞住了,他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声声痛苦的惨叫。她望着吊在那儿无力再叫喊动弹的幼子,好似乱箭穿心!
  七年前,双华嫂冒着飕飕寒风,爬山过坳,将丈夫送往前线。临别时,丈夫抚摩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千叮万嘱,要她保重身体,带好孩子。没想到,刚送走丈夫,她就在回家的路上生下了儿子!双华嫂脱下外衣,将孩子一裹,回去交给婆婆,就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之中去了。七年来,她忙忙碌碌,日不落屋,夜不着床,从没好好地看一看、摸一摸儿子。如今,这个还没见过父亲、在祖母怀抱里长大的儿子,却无辜地受着这份折磨!怎能不叫做母亲的心如刀绞啊!可是,为了党的机密,为了几十个党员的性命,双华嫂只能紧紧地咬住牙关,痛苦地闭上眼睛:孩子,原谅妈妈吧!妈妈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啊!
  母亲的心在发抖!她两眼发直,死死地盯着儿子,盯着儿子慢慢耷拉的头……她没有哭,在敌人面前,她始终没流一滴泪!
  精疲力竭的敌人,面对这样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交通员,已经黔驴技穷了!他们把已经断了气的路生解下,扔在雙华嫂面前。
  双华嫂面对敌人,露出鄙夷的微笑。她轻轻地从地上抱起心爱的儿子,迈着从容镇定的步子,回牢房去了。
  回到牢房,双华嫂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巨大痛苦了。她俯下脸,在儿子的头上脸上、手上脚上亲吻着。她用颤抖的手蘸着水,和着泪,小心翼翼地揩擦着儿子身上的污垢和血迹。也只有在这时,她才有时间、才有机会去做这一切,去端详着这一张酷似丈夫的脸……
  第二天凌晨,披枷戴锁的双华嫂紧抱着已经僵硬了的儿子,被敌人押往刑场。
  一路上,她大骂不已:“你们以为,天下的共产党员是杀得尽的吗?还是早些为自己买好棺材掘好墓吧!”
  胆战心惊的匪首暴跳如雷……随着疯狂的枪声,双华嫂壮烈牺牲了,抱着她心爱的儿子,倒了下去……
  村口那棵曾经高悬过烈士首级的老枫树,叶子红得像火!枫树下,双华嫂的墓前,一夜之间,就不知被谁摆满了大盘小碟的供果,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用红枫扎的花圈,像风中的一团火,不屈地燃烧着……
  责任编辑 陈美者
其他文献
可以忘却一生的荣光  不能忘却一生的苦难  那是革命的开端,血雨腥风  都要用嘴唇去舔  用思想去指示革命的火焰  十八个村庄用头颅去顶破黑暗  用红旗去烘托新生的太阳  抗捐抗税,抗擊军阀的火枪  从这村村东到那村村西  革命走得踉踉跄跄  天空中饱含着雷电和血斑  多少烈士牺牲在回家的路上  烟雾中有不死的歌谣  尘土里有不死的瓦当  三朱游击队用出发去迎接解放  革命烈士纪念碑用高昂的身姿 
从小就知道琅岐岛上的龙台村有一则关于驸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约是这样的:  说是在宋代,龙台村出了一位状元叫林存,被皇帝招为驸马。一个晚上,林存与公主在床上嬉戏过后,神采飞扬地描绘起自己的老家来。他说,自己的老家有“千里花园,万亩鱼池;双龟把口,五虎守门”。还说,自己从小就是在“玩龙台,睡凤窝,吃金舂白米,佐银鱼干汤”中长大的。另外,老家还有“日出西洋镜,雨落打十番”的美景,以及“双狮戏珠,九龙卧
李玉珍,90岁,江北区原干菜果品公司调研员。参加过“学运”“工运”,担任过川东游击队交通员,帮助过“江姐”的儿子彭云,还曾连续三天三夜为“11·27大惨案”英烈收殓遗体。  1986年12月离休后,李玉珍一直“离休不离岗”,坚持不懈为党工作。2008年任江北区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后,李玉珍坚持开展丰富的支部生活,还上门慰问无法参加活动的老同志,给他们送去学习资料。在她的影响下,2009年
今夜她心事重重  在云朵里踱步  找那個曾经追着她跑的人  曾经多幸福。她走,那个人也走  她跑,那个人也跑  她停,那个人也停  她进林间  那个人就爬到树上  她过湖面  那个人便跳进水里  她到省城  那个人就跟去省城  今夜她还是她,而那个人却成人山人海  那个人做过许多傻事,比如  月下独酌,水中捞月  那个人后来变得精明了  比如留在省城
李月峰的题材常常剑走偏锋:她笔下多有来自底层甚至可以归入“边缘”的人物,他们或者因为某种特别的境遇,或者因为某种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天性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无论是《此地》中开小档口的离异女人那欢;还是《此处有掌声》中窥见了丈夫婚外情,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一个“生育工具”,夫妻之间陷于无性状态的肖玉……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敢作敢当,甘冒风险,因为家庭不幸、婚姻不幸,更不惜以一种飞蛾扑火的姿态追求身心的
故 居  光线从百出的漏洞射进来  窗棂后挂着蛛丝  主人不知去了哪里  网上粘住的蚊子,被风干  屋后的竹林有鸟在鸣叫  有雾开始升起  无人居住的屋檐  青苔是它老去的胡子  青 石 断 桥  坚持了多年  青石桥终于忍受不了孤独  断了  那一日,我体内的青石桥  整夜仰望星辰,倾听流水  它的绝望在于  无论孤独多么阔大  无论如何忍受不了  作为一座形而上的桥  永远都断不了  落
成长的路,很长  曾经多少次与你擦肩  读过的书,明了主张  曾经多少次领略过你的容光  我心中的梦啊  萦绕过你的名字,你的慈祥  无论是悲怆,是沧桑,还是辉煌  我走的四季里,都静静地收藏  你的胸怀,你的智慧,你的能量  那是,一个世纪的光芒  跨越山与海的博大  天地玄黄与人间正道的交响  你的光  把距离拉近,把心照化  那是,当下伫立的履步与时尚  因为那束光  我们可以面对面对话  
●一体化联动发展,最难的就是利益均衡,因此,抓住这个“牛鼻子”就成了重中之重。要主动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参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风险共控、责任共担机制。  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两座灿烂的“双子星座”城市,那便是重庆和成都。  然而,重庆直辖19年来,成渝之间从味蕾之争到性格之争,再到产业之争,大家彼此都不服输,你追我赶,几乎没有停止过,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东坡居士该死多少回  “乌台诗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主角是大文豪苏东坡。在此案中,东坡先生经受了100多天的牢狱之灾,差一点脑袋搬家。同样的事件,如果发生在明、清两朝,结局绝对恐怖,不仅苏东坡自个儿要掉脑袋,不知道还会株连多少人。  说苏东坡差点儿“脑袋搬家”,绝不是危言耸听。从御史台弹劾他的奏章中可以看出,参与弹劾的官员是铁了心要将他往死里整的。  御史中丞李定在“札子”中称:“臣
左边悬崖,右边峭壁,高山连绵,村庄在云雾笼罩中若隐若现。  阴雨天气,车胎打滑,上个缓坡进一米退两米。  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第一书记”沈东亮回想起自己刚入村时的景象,“有点后怕”。  如今,凝视着这村庄和山路,他心里却“有点回甜”。  书记扎根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中,万州区有168名“第一书记”奔赴贫困村。  国务院三峡办干部沈东亮是其中之一。  当沈东亮穿越16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铺垭村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