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习品质心理和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7.017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儿童和谐健康发展,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学习品质的培养却被忽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品质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下面我仅从情感、人格、意志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学生炽热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和谐
情感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们体验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中,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涛,使学生、教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我在教学课文《刘胡兰》时,着力对课文前半部分的情感进行了铺垫,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刘胡兰英勇就义前的感人泪下的场面。我先出示了一幅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挺直的腰杆、攥紧的拳头、刚毅的神情展现了刘胡兰临危不惧的气概;反动派无计可施、气急败坏的嘴脸反衬了她的坚强不屈,使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接着,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刘胡兰宁死不屈的精神、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再结合图片,理解其中的“迎着”“踏着”和“走到”三个动词的恰当运用。最后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同时播放《国际歌》的音乐,学生读得热泪盈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作者、教者、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心理,学生激起了强烈的爱憎情感,陶冶了情操,同时,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词句训练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和谐
人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以一种习惯化的方式来影响智力与能力活动的表现形式。小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尚未定型、被塑造的阶段,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勤于动脑、积极思考,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同时,还要选择解决的方式具有不唯一性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提供可靠的素材。
如针对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如何看待小学生上网的问题”,学生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一名学生罗列出上网对学习的种种帮助,赞成学生应该多上网;而另一名学生立即给予否定,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学生应少上网。随后,全班学生自动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当主持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组织论据,据理力争,充分显示出独立思考的品质,人格体系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三、 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心理和谐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就能调节自己的外部行动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实现对客观世界有目的地改造。语文教学以其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了英雄人物和名人坚强不屈、热爱科学的意志品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大雪山》《爱迪生》等。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失时机地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如课文《大雪山》第5自然段讲的是红军翻越雪山的情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雪山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这一段内容想象成四幅画面:狂风刮得战士们站不住脚,冰雹砸在战士们的身上,大雨把战士们的衣服都浇湿了,积雪淹没了战士们的膝盖。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口头描述,既要描绘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要抓住战士们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他们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的情景,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踊跃发言,大脑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所具有的战胜一切困难的顽强的革命意志,这对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催化作用。
(责编郝勋)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7.017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儿童和谐健康发展,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学习品质的培养却被忽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品质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下面我仅从情感、人格、意志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学生炽热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和谐
情感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们体验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感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深刻、更生动。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中,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涛,使学生、教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我在教学课文《刘胡兰》时,着力对课文前半部分的情感进行了铺垫,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刘胡兰英勇就义前的感人泪下的场面。我先出示了一幅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挺直的腰杆、攥紧的拳头、刚毅的神情展现了刘胡兰临危不惧的气概;反动派无计可施、气急败坏的嘴脸反衬了她的坚强不屈,使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接着,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刘胡兰宁死不屈的精神、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再结合图片,理解其中的“迎着”“踏着”和“走到”三个动词的恰当运用。最后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同时播放《国际歌》的音乐,学生读得热泪盈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作者、教者、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心理,学生激起了强烈的爱憎情感,陶冶了情操,同时,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词句训练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和谐
人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以一种习惯化的方式来影响智力与能力活动的表现形式。小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尚未定型、被塑造的阶段,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勤于动脑、积极思考,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同时,还要选择解决的方式具有不唯一性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提供可靠的素材。
如针对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如何看待小学生上网的问题”,学生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一名学生罗列出上网对学习的种种帮助,赞成学生应该多上网;而另一名学生立即给予否定,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学生应少上网。随后,全班学生自动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当主持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组织论据,据理力争,充分显示出独立思考的品质,人格体系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三、 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心理和谐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就能调节自己的外部行动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实现对客观世界有目的地改造。语文教学以其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了英雄人物和名人坚强不屈、热爱科学的意志品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大雪山》《爱迪生》等。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失时机地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如课文《大雪山》第5自然段讲的是红军翻越雪山的情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雪山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这一段内容想象成四幅画面:狂风刮得战士们站不住脚,冰雹砸在战士们的身上,大雨把战士们的衣服都浇湿了,积雪淹没了战士们的膝盖。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口头描述,既要描绘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要抓住战士们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他们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的情景,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踊跃发言,大脑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所具有的战胜一切困难的顽强的革命意志,这对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催化作用。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