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图书馆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图书馆工作的创新
1、增强图书馆工作的整体创新意识
科技要创新,体制要创新,图书馆工作也要创新。
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许多图书馆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他们墨守成规,按传统办事,视传统和经验为“至宝”,视专家和权威为“上帝”,对于市场需要哪方面文献材料,最前沿学科发展情况如何,图书馆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让图书馆工作主动、超前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图书馆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图书馆工作只有努力创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群众的满意,才能让图书馆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2、图书馆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图书馆工作中,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曾经在不同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图书馆工作者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图书馆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图书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图书馆管理其他方面的应用较少。其实,我们只要肯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日常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无论是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图书馆工作还是图书馆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图书馆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
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图书馆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应当引起竞争激烈的机制,改变在图书馆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鼓励创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严格挂钩。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档案工作应在创新特色上下工夫
1、体现档案工作服务特色
图书馆部门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资料的现状,变被动等待为积极上门服务,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他图书馆机构联网,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
图书馆部门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充分开发图书馆资源,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也可以根据老百姓休闲日增多、追求精神享受的特点。建立一些书吧,使老百姓在幽雅的环境中,一边从图书中吸取知识,一边从中感受到图书馆工作带给他们的便利,拉近图书馆与百姓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档案图书资料作为出版的资源,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知识读物、文学书籍等,多方开辟图书馆服务的渠道。
2、体现档案工作管理特色
图书馆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书馆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确保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
因此,在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手段上,要努力实现图书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以“旧”变“新”。
3、体现图书馆工作的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的宣传往往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这些说教式的宣传,既不直观形象,也缺少“艺术”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或制作VCD等,把馆藏开放的图书馆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社会,介绍、宣传图书馆工作,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从而使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既具个性化,又能由“死”变“活”。
三、发挥专职图书馆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1、专职图书馆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专职图书馆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图书馆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和工作量的增加,图书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专职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式的仓库保管员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和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图书馆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图书馆工作的价值,发展图书馆事业。
2、专职图书馆人员应当炼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图书馆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职图书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强烈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冲击以及许多新型载体的图书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专职图书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图书馆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图书馆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图书馆人员不仅要熟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部门类图书、各种载体图书文献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自己掌握科学先进的工作方法,成为一专多能的图书馆工作人才。
3、专职图书馆人员应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图书馆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的挑战。作为图书馆工作主体的专职档案人员,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工作中更谈不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因此,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专职图书馆人员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图书馆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图书馆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综合型人才的转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一、重视图书馆工作的创新
1、增强图书馆工作的整体创新意识
科技要创新,体制要创新,图书馆工作也要创新。
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许多图书馆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他们墨守成规,按传统办事,视传统和经验为“至宝”,视专家和权威为“上帝”,对于市场需要哪方面文献材料,最前沿学科发展情况如何,图书馆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让图书馆工作主动、超前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图书馆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图书馆工作只有努力创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群众的满意,才能让图书馆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2、图书馆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图书馆工作中,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曾经在不同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图书馆工作者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图书馆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图书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图书馆管理其他方面的应用较少。其实,我们只要肯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日常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无论是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图书馆工作还是图书馆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图书馆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
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图书馆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应当引起竞争激烈的机制,改变在图书馆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鼓励创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严格挂钩。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档案工作应在创新特色上下工夫
1、体现档案工作服务特色
图书馆部门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资料的现状,变被动等待为积极上门服务,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他图书馆机构联网,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
图书馆部门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充分开发图书馆资源,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也可以根据老百姓休闲日增多、追求精神享受的特点。建立一些书吧,使老百姓在幽雅的环境中,一边从图书中吸取知识,一边从中感受到图书馆工作带给他们的便利,拉近图书馆与百姓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档案图书资料作为出版的资源,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知识读物、文学书籍等,多方开辟图书馆服务的渠道。
2、体现档案工作管理特色
图书馆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是实现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书馆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确保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
因此,在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手段上,要努力实现图书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以“旧”变“新”。
3、体现图书馆工作的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的宣传往往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这些说教式的宣传,既不直观形象,也缺少“艺术”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或制作VCD等,把馆藏开放的图书馆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社会,介绍、宣传图书馆工作,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从而使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既具个性化,又能由“死”变“活”。
三、发挥专职图书馆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1、专职图书馆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专职图书馆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图书馆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和工作量的增加,图书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专职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式的仓库保管员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和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图书馆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图书馆工作的价值,发展图书馆事业。
2、专职图书馆人员应当炼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图书馆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职图书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强烈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冲击以及许多新型载体的图书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专职图书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图书馆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图书馆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图书馆人员不仅要熟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部门类图书、各种载体图书文献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自己掌握科学先进的工作方法,成为一专多能的图书馆工作人才。
3、专职图书馆人员应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图书馆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的挑战。作为图书馆工作主体的专职档案人员,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工作中更谈不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因此,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专职图书馆人员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图书馆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图书馆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综合型人才的转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