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这期刊物,若要推荐一篇,我想,还是《布恩叔叔》。你几乎一眼就能看到《窑上人家》的严整纯熟,《父亲的雨》的节制深沉,《诗呓四章》灼人的少年诗意和激情……但《布恩叔叔》还是显得独特。除了作家的民族身份、独特的题材和叙述,还因为独特的语言和其他。“她融入阳光,明晃的阳光渐渐淹没了她的整个身子,她沐浴在阳光中,最后,只剩下她的灵魂在那里站立着,像一棵直直插上蓝天的落叶松一样,在林子里漂浮着……”“阳光”不断地重复,明晃晃的,人的精神也有了高度和飘浮感。我们可以看到,这位鄂伦春族女作家感受力非同一般。
她的讲述有一种通透空灵的飘忽感,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在时间的往复中游移。我们发现,她的文字常常是将重复、比喻、通感等多种修辞杂糅。“族人们像树木一样的表情,那单一的、木讷的表情,喜怒哀乐都是一种表情,淡淡的还有些许的咸味充溢在空气中,还有族人们仰头看腾格日(蓝天)的那目光的表情,太美了,那目光的表情是感恩的,用露水洗过的脸,真美。”表情、目光和美的重复,使得“表情”一再地被强调,她对族人目光的描写——既单一木讷又纯净美好,既是直觉的强化也是瞬间的定格——是一个民族仰望蓝天的表情。除了重复,通感和比喻也极独特。形容女子的声音:“柔柔的仿佛是一扇要开启的门请我进来,无须在阳光下晒就很干净的”;形容叹气:“在那一刹那,我看见阳光接纳了布恩叔叔深重的叹气声,因为我听见阳光咝咝地响了……”不同的感知融在一处,形象自在,是现实的,又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味。“文学不光是传递思想,还要通过文字符号还原和传递灵魂里面很神秘的一些东西”(张炜《抓住这种神秘性》)。空特乐的语言还原和传递的,正是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她的文字常常以气氛笼罩读者。
好文字一定是有独特气质的,有鲜明辨识度的。空特乐早年写诗,她笔下情节常常是弱化的,但细节是强化的,小说和散文往往没有特别分明的界限。作家对瞬间的感受特别强烈——这是诗人的感受,她的叙事常常不是线性的,而是瞬间的聚合。她的直觉表达,在我看来,是缘于作家与大自然的一体同心、沟通无阻,其实所谓的多种修辞杂糅,不过是心灵直觉的信手拈来。独特的个性语言焕发了人与事物的生动性,于是有了独特的表现力。语言当然来自于作家本身,但更植根于土地与民族。鄂伦春族与大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生活地域和习俗独特,精神迥异于他人——大森林里生活的鄂伦春人,对大自然的爱和信仰早已汇入血液里。而独特的民族心理,是不可替代的,文字的背后往往是深刻的民族情感,是对民族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关切。她发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声音。这样的文字有一种原生的创造力,是非常珍贵的,它们不属于潮流。
张炜认为,“艺术常常属于那些任性者,他们在偏僻处探索,是对一切世俗的合理性不断质疑和批判的極其倔强的生命;同时还属于那些在文体方面,在诗意中顽强掘进的个性。他们不能成为与众人达成共识的多数派。”(《少数人的历史》)毋庸置疑,正是这些作品,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成就了多民族缤纷的文学气质,汇聚成中国一体多元的文学样貌。
她的讲述有一种通透空灵的飘忽感,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在时间的往复中游移。我们发现,她的文字常常是将重复、比喻、通感等多种修辞杂糅。“族人们像树木一样的表情,那单一的、木讷的表情,喜怒哀乐都是一种表情,淡淡的还有些许的咸味充溢在空气中,还有族人们仰头看腾格日(蓝天)的那目光的表情,太美了,那目光的表情是感恩的,用露水洗过的脸,真美。”表情、目光和美的重复,使得“表情”一再地被强调,她对族人目光的描写——既单一木讷又纯净美好,既是直觉的强化也是瞬间的定格——是一个民族仰望蓝天的表情。除了重复,通感和比喻也极独特。形容女子的声音:“柔柔的仿佛是一扇要开启的门请我进来,无须在阳光下晒就很干净的”;形容叹气:“在那一刹那,我看见阳光接纳了布恩叔叔深重的叹气声,因为我听见阳光咝咝地响了……”不同的感知融在一处,形象自在,是现实的,又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味。“文学不光是传递思想,还要通过文字符号还原和传递灵魂里面很神秘的一些东西”(张炜《抓住这种神秘性》)。空特乐的语言还原和传递的,正是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她的文字常常以气氛笼罩读者。
好文字一定是有独特气质的,有鲜明辨识度的。空特乐早年写诗,她笔下情节常常是弱化的,但细节是强化的,小说和散文往往没有特别分明的界限。作家对瞬间的感受特别强烈——这是诗人的感受,她的叙事常常不是线性的,而是瞬间的聚合。她的直觉表达,在我看来,是缘于作家与大自然的一体同心、沟通无阻,其实所谓的多种修辞杂糅,不过是心灵直觉的信手拈来。独特的个性语言焕发了人与事物的生动性,于是有了独特的表现力。语言当然来自于作家本身,但更植根于土地与民族。鄂伦春族与大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生活地域和习俗独特,精神迥异于他人——大森林里生活的鄂伦春人,对大自然的爱和信仰早已汇入血液里。而独特的民族心理,是不可替代的,文字的背后往往是深刻的民族情感,是对民族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关切。她发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声音。这样的文字有一种原生的创造力,是非常珍贵的,它们不属于潮流。
张炜认为,“艺术常常属于那些任性者,他们在偏僻处探索,是对一切世俗的合理性不断质疑和批判的極其倔强的生命;同时还属于那些在文体方面,在诗意中顽强掘进的个性。他们不能成为与众人达成共识的多数派。”(《少数人的历史》)毋庸置疑,正是这些作品,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成就了多民族缤纷的文学气质,汇聚成中国一体多元的文学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