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降温与支撑的传统方法,然后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降温与钢筋支撑一体化施工方法和措施,最后对一体化施工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降温;钢筋支撑;一体化施工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达到足够的承载能力,其基础形式多设计为大体积混凝土筏板,该种设计有效保障了结构安全,然而由于钢筋用量大,需要使用大量材料做支撑体系,另外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大量水化热,需要布设单独的循环水降温管体系进行降温,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且施工进度缓慢影响施工工期,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施工中存在的难题,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精确计算、反复论证,并经过多次现场实践、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经过加工、提炼形成工法。目前,該工法已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效果显著。该工法能够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钢筋支撑问题,并能兼作降温管使用,其核心技术经本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采用此工法组织施工的工程,操作方法简单,施工工序方便快捷,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法特点
2.1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在满足上层筏板钢筋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达到了降温目的。2.2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搭设速度快,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了施工工期。2.3利用钢管支撑架体水平杆兼作降温管,降低成本。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循环水降温的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
四.工艺原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施工中,由于钢筋用量大,需要做专门的上层钢筋支撑,同时由于混凝土产生水化热,需要采用循环水强制降温,为了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采用钢管搭设上层钢筋支撑体系,同时在钢管内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双重效果。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编制施工方案→下层钢筋绑扎→钢管竖向支撑架搭设→焊接循环水管网→循环水管网通水试验→支撑架立杆防渗漏处理→上层钢筋绑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循环水降温→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管口封堵
5.2操作要点
5.2.1编制施工方案
征求设计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用钢管作竖向支撑,利用支撑架水平杆兼作循环水降温管,方案中应明确水平钢管规格、间距及高度等要求,报监理单位审核方案可行性。
5.2.2下层钢筋绑扎
按照图纸设计绑扎筏板下层钢筋,钢筋的规格、型号、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应严格按设计施工,钢筋的走向及接头位置应正确。
5.2.3竖向钢管支撑架搭设
具体以工程实际为准,按规范计算上层钢筋网片重量、活荷载、混凝土浇筑侧压力等荷载值。根据荷载、结构受力等因素综合分析,计算竖向支撑纵横间距,支撑架纵横连接,底部设扫地杆,立杆底部用钢底座支撑。
5.2.4焊接循环水管网
利用脚手架中、下部纵向水平杆作循环冷却水管,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计算确定水平管布置层数及进水温度,水平杆搭设时用旋转扣件,形成高低差,搭设完成后用45°弯头将支撑架水平杆焊接形成S型降温管,竖向用短钢管连接。
5.2.5循环水管网通水试验
焊接完成冷却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循环管网进行通水检测,确保管道完好。
5.2.6支撑架立杆防渗漏处理
立杆底部用钢底座支撑,支撑架体搭设完成后,竖向支撑底部和中部各设一道20×30mm橡胶止水环,防止竖向支撑与混凝土接触面形成缝隙产生渗漏水。竖向支撑内部用高强灌浆料灌实,端部用3mm厚钢板焊接封堵严密。
5.2.7上层钢筋绑扎
竖向钢管支撑架体搭设及循环水管网形成后,按照图纸设计绑扎筏板上层钢筋。
5.2.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分层浇筑混凝土。
5.2.9循环水降温
最下层循环水管网被混凝土覆盖后开始供水,直至内外温差不大于20℃时为止,设专人负责测量供水口和出水口温度。
5.2.10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按规范要求设置测温点,利用测温仪进行温度监测,混凝土浇筑时测温开始,待混凝土浇筑完成,根据测量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增减保温材料。
5.2.11管口封堵
最后用自吸式水泵将水排出,用高压注浆法将高强灌浆料注入降温管,然后将进、出口用3mm的圆形钢板封堵,要求焊接牢固,不出现漏焊现象。
5.3劳动力组织
以实际工程为例,本工程基础成矩形设计,其中主楼设计有两个核心筒筏板基础,核心筒底口尺寸长×宽:15×11m,上口尺寸长×宽:20×15m,深度为8.55m,钢筋配置为直径32三级钢间距100mm双层双向设置,上层钢筋重量为6.85T,设计竖向支撑架采用?48钢管,共计需用2450m;水平方向降温管采用?48钢管,共计需用2980m。
具体组织人员见下表。
表5.3 劳动力组织一览表
六.材料与设备
以上述工程为例,需用材料及设备见下表。
6.1 主要材料用量表
表6.1 主要材料一览表
6.2主要设备表
表6.2 主要设备一览表
七.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支撑架搭设过程中安全人员现场监督,立杆、水平杆间距、扣件拧紧力应100%检验,以确保支撑架稳定性。
7.2.2立杆防水封堵专人跟踪检查,严格执行方案要求。
7.2.3焊接完成待冷却后混凝土浇筑前,对循环管网进行加压试水检测,确保管道完好。循环水管网被混凝土覆盖后开始供水,专人负责测量供水和出水口温度。
八.安全措施
8.1制定安全培訓制度,加强工人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2电焊工、防水工等特种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
8.3现场操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8.4现场焊接时应及时办理动火证,严格按照“四个一”进行操作,一个接火斗、一个灭火器、一桶消防水、一个监督员。
8.5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跟踪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8.6施工期间基坑周围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设通讯工统一指挥,并保证指挥信号清晰、传达畅通。
8.7强化施工临时用电管理,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及“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安全防护要求施工。
九.环保措施
9.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9.2 施工废料应统一收集至规定处再集中处理,减少固体废物污染。
9.3现场内设专人打扫卫生、洒水,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无扬尘。
十.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
以上述工程为例,费用对比如下:
表10.1 费用对比表
综合分析:本工法施工产生费用比传统施工方法产生费用节省7.1万元。
10.2社会效益分析
本工法成功对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钢筋支撑和循环水降温管进行了一体化施工,既解决了上层钢筋支撑问题又解决了混凝土内部降温管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施工验证实施效果良好。
十一.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降温与钢筋支撑一体化施工,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在满足上层筏板钢筋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达到了降温目的。
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搭设速度快,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了施工工期。利用钢管支撑架体水平杆兼作降温管,降低成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5]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9]《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0]实际工程案例图纸及施工方案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降温;钢筋支撑;一体化施工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达到足够的承载能力,其基础形式多设计为大体积混凝土筏板,该种设计有效保障了结构安全,然而由于钢筋用量大,需要使用大量材料做支撑体系,另外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大量水化热,需要布设单独的循环水降温管体系进行降温,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且施工进度缓慢影响施工工期,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施工中存在的难题,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精确计算、反复论证,并经过多次现场实践、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经过加工、提炼形成工法。目前,該工法已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效果显著。该工法能够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钢筋支撑问题,并能兼作降温管使用,其核心技术经本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采用此工法组织施工的工程,操作方法简单,施工工序方便快捷,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法特点
2.1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在满足上层筏板钢筋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达到了降温目的。2.2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搭设速度快,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了施工工期。2.3利用钢管支撑架体水平杆兼作降温管,降低成本。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循环水降温的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
四.工艺原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施工中,由于钢筋用量大,需要做专门的上层钢筋支撑,同时由于混凝土产生水化热,需要采用循环水强制降温,为了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采用钢管搭设上层钢筋支撑体系,同时在钢管内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双重效果。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编制施工方案→下层钢筋绑扎→钢管竖向支撑架搭设→焊接循环水管网→循环水管网通水试验→支撑架立杆防渗漏处理→上层钢筋绑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循环水降温→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管口封堵
5.2操作要点
5.2.1编制施工方案
征求设计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用钢管作竖向支撑,利用支撑架水平杆兼作循环水降温管,方案中应明确水平钢管规格、间距及高度等要求,报监理单位审核方案可行性。
5.2.2下层钢筋绑扎
按照图纸设计绑扎筏板下层钢筋,钢筋的规格、型号、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应严格按设计施工,钢筋的走向及接头位置应正确。
5.2.3竖向钢管支撑架搭设
具体以工程实际为准,按规范计算上层钢筋网片重量、活荷载、混凝土浇筑侧压力等荷载值。根据荷载、结构受力等因素综合分析,计算竖向支撑纵横间距,支撑架纵横连接,底部设扫地杆,立杆底部用钢底座支撑。
5.2.4焊接循环水管网
利用脚手架中、下部纵向水平杆作循环冷却水管,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计算确定水平管布置层数及进水温度,水平杆搭设时用旋转扣件,形成高低差,搭设完成后用45°弯头将支撑架水平杆焊接形成S型降温管,竖向用短钢管连接。
5.2.5循环水管网通水试验
焊接完成冷却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循环管网进行通水检测,确保管道完好。
5.2.6支撑架立杆防渗漏处理
立杆底部用钢底座支撑,支撑架体搭设完成后,竖向支撑底部和中部各设一道20×30mm橡胶止水环,防止竖向支撑与混凝土接触面形成缝隙产生渗漏水。竖向支撑内部用高强灌浆料灌实,端部用3mm厚钢板焊接封堵严密。
5.2.7上层钢筋绑扎
竖向钢管支撑架体搭设及循环水管网形成后,按照图纸设计绑扎筏板上层钢筋。
5.2.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分层浇筑混凝土。
5.2.9循环水降温
最下层循环水管网被混凝土覆盖后开始供水,直至内外温差不大于20℃时为止,设专人负责测量供水口和出水口温度。
5.2.10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按规范要求设置测温点,利用测温仪进行温度监测,混凝土浇筑时测温开始,待混凝土浇筑完成,根据测量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增减保温材料。
5.2.11管口封堵
最后用自吸式水泵将水排出,用高压注浆法将高强灌浆料注入降温管,然后将进、出口用3mm的圆形钢板封堵,要求焊接牢固,不出现漏焊现象。
5.3劳动力组织
以实际工程为例,本工程基础成矩形设计,其中主楼设计有两个核心筒筏板基础,核心筒底口尺寸长×宽:15×11m,上口尺寸长×宽:20×15m,深度为8.55m,钢筋配置为直径32三级钢间距100mm双层双向设置,上层钢筋重量为6.85T,设计竖向支撑架采用?48钢管,共计需用2450m;水平方向降温管采用?48钢管,共计需用2980m。
具体组织人员见下表。
表5.3 劳动力组织一览表
六.材料与设备
以上述工程为例,需用材料及设备见下表。
6.1 主要材料用量表
表6.1 主要材料一览表
6.2主要设备表
表6.2 主要设备一览表
七.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支撑架搭设过程中安全人员现场监督,立杆、水平杆间距、扣件拧紧力应100%检验,以确保支撑架稳定性。
7.2.2立杆防水封堵专人跟踪检查,严格执行方案要求。
7.2.3焊接完成待冷却后混凝土浇筑前,对循环管网进行加压试水检测,确保管道完好。循环水管网被混凝土覆盖后开始供水,专人负责测量供水和出水口温度。
八.安全措施
8.1制定安全培訓制度,加强工人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2电焊工、防水工等特种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
8.3现场操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8.4现场焊接时应及时办理动火证,严格按照“四个一”进行操作,一个接火斗、一个灭火器、一桶消防水、一个监督员。
8.5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跟踪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8.6施工期间基坑周围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设通讯工统一指挥,并保证指挥信号清晰、传达畅通。
8.7强化施工临时用电管理,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及“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安全防护要求施工。
九.环保措施
9.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9.2 施工废料应统一收集至规定处再集中处理,减少固体废物污染。
9.3现场内设专人打扫卫生、洒水,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无扬尘。
十.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
以上述工程为例,费用对比如下:
表10.1 费用对比表
综合分析:本工法施工产生费用比传统施工方法产生费用节省7.1万元。
10.2社会效益分析
本工法成功对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钢筋支撑和循环水降温管进行了一体化施工,既解决了上层钢筋支撑问题又解决了混凝土内部降温管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施工验证实施效果良好。
十一.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筏板降温与钢筋支撑一体化施工,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在满足上层筏板钢筋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达到了降温目的。
利用钢管支撑代替钢筋支撑,搭设速度快,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前了施工工期。利用钢管支撑架体水平杆兼作降温管,降低成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5]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9]《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0]实际工程案例图纸及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