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面向社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是目前任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改变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本文就《电子技术》课程从内容设置到实施方法,进行了的阐述,以突出实践能力在任职院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任职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实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技术课,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技术日益更新的步伐。《电子技术基础》涉及内容多,电路图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望而生畏,还没有开课就有畏难心理,产生厌学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明显,往往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虽然课堂上有仿真演示环节,但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兼顾教学进度和学生动手实践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很好的互动环节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本着“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能力”的思想对《电子技术基础》进行改革。
1课程开发
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面向实战为目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做到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整合,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原有的学科知识理解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课程模式由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学习模块,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施计划。
2课程设置
总体可分为器件、电路、实际应用三大块内容。对于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可简单讲述,重点是对于器件使用方法的讲解。器件内部结构和载流子传输相关内容可作为学生选修内容。基本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等电路的学习可以结合现有电子设备的电路图来学习,选择10种典型设备电路图分模块讲解。这样能使学生对电路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的同时,重点理解模块电路在整体电路布局中的作用,感性认识是培养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培养感性认识能力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3教学方法
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合二为一。纯粹的理论教学学生有畏难心理,实验课学生因为时间太久淡忘了理论,显得无处下手。每次电子技术课可设置为4学时,理论教学、仿真演示、学生动手实践集成在一体,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增强实践能力。
在查找故障动手维修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模拟学习情境式教学。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中,首先从假定项目要求出发,确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让学生知道做什么?——跟我想,即收集完成任务的相关技术资料,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咨询)——跟我做,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确定制作实施的电路,准备制作的器件、工具等(决策)——跟我学,学习电路装配的技能和方法,制定工作计划(计划)——自己做,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按工艺要求课外制作、检查电路(实施)—跟我做,在课内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测试(检查)——跟我学,根据调试、测试的结果进行故障的排除(反馈)——跟我想,电路的改进、扩展及延伸,最后完成项目(评估)。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老师是行动导向,相互配合完成教学。
4评价方式
以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智能类型和水平,并鼓励和促进其发展。改革考试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考试可采用排除实际设备故障的方法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最终成绩可以结合平时实践作业成绩一并给出。
5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教师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不断将学科前沿的知识充实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相辅相成,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任职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实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技术课,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技术日益更新的步伐。《电子技术基础》涉及内容多,电路图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望而生畏,还没有开课就有畏难心理,产生厌学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明显,往往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虽然课堂上有仿真演示环节,但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兼顾教学进度和学生动手实践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很好的互动环节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本着“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能力”的思想对《电子技术基础》进行改革。
1课程开发
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面向实战为目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做到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整合,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原有的学科知识理解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课程模式由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学习模块,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施计划。
2课程设置
总体可分为器件、电路、实际应用三大块内容。对于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可简单讲述,重点是对于器件使用方法的讲解。器件内部结构和载流子传输相关内容可作为学生选修内容。基本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等电路的学习可以结合现有电子设备的电路图来学习,选择10种典型设备电路图分模块讲解。这样能使学生对电路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的同时,重点理解模块电路在整体电路布局中的作用,感性认识是培养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培养感性认识能力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3教学方法
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合二为一。纯粹的理论教学学生有畏难心理,实验课学生因为时间太久淡忘了理论,显得无处下手。每次电子技术课可设置为4学时,理论教学、仿真演示、学生动手实践集成在一体,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增强实践能力。
在查找故障动手维修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模拟学习情境式教学。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中,首先从假定项目要求出发,确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让学生知道做什么?——跟我想,即收集完成任务的相关技术资料,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咨询)——跟我做,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确定制作实施的电路,准备制作的器件、工具等(决策)——跟我学,学习电路装配的技能和方法,制定工作计划(计划)——自己做,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按工艺要求课外制作、检查电路(实施)—跟我做,在课内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测试(检查)——跟我学,根据调试、测试的结果进行故障的排除(反馈)——跟我想,电路的改进、扩展及延伸,最后完成项目(评估)。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老师是行动导向,相互配合完成教学。
4评价方式
以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为目标,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智能类型和水平,并鼓励和促进其发展。改革考试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考试可采用排除实际设备故障的方法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最终成绩可以结合平时实践作业成绩一并给出。
5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教师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不断将学科前沿的知识充实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相辅相成,达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