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中国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四十年。今年是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几乎同时进行。四十年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美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伏,几代领导人的对美外交政策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处理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大业。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美关系;中美建交
一、邓小平同志与中美关系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接着邓小平便率团访问美国,揭开中美关系的崭新一页。显然,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巧合,而是有内在逻辑上的相关性。中美两国的建交,最终使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1979年至1989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时期。1979年1月,邓小平正式访问美国,在谈到“台湾问题”时,邓小平表示中国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然而1979年4月10日生效的《与台湾关系法》,使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更加严重。该法案中很多条例都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这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1981年,里根上台后,声称要“充分实施”《与台湾关系法》,这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随着对中国政务的了解逐步深化,里根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政策立场,尽可能在未来几年的执政中避免刺激中国,这才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邓小平在干部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在20世纪80年代做三件事:一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是加紧经济建设,即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表明中国正式确定了新时期的外交目标。从1983年开始,美国推行“新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停止使用“战略关系”一词,而是强调“长期、持久和建设性关系”。除了“台湾问题”这个长期障碍以外,中美关系发展相当稳定,并逐步增强。但是在1989年的“六·四”动荡中,美国制造舆论,煽风点火,使局势复杂化;“六·四”风波后,美国政府率先对中国实施制裁,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
二、江泽民、胡锦涛时期的中美关系
1989年的“六·四”风波严重冲击了中美关系,两国关系陷入了一场严重危机中,面对危机江泽民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带领下,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濒临破裂的中美关系才得以挽救。两国的关系摩擦不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2年美国大选。
1993年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不断对中国施压,人权问题以及最惠国待遇问题等等,这些都使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在APEC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这次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95年,美国政府不顾中国的反对,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并且美国在中国军事演习期间,向台湾海峡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就有了后来举世震惊的台海危机,这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2001年美国大选后,小布什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上任初期,重新翻开台湾问题,开启新一轮的售台武器,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中美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中国政府的不断推动下,双方妥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两国关系度过危机。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行动上需要中国的支持合作,于是小布什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积极改善对华关系。中美之间尽管存在着各种分歧,就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只要双方从长远的眼光出发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大局,就能使中美关系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任领导班子产生;胡锦涛主席时期的中美关系是中美建交以来的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用“三个保持”来形容。
首先,第一个保持是:高层保持密切接触。2003年八国峰会期间的会晤;2003年APEC曼谷会议前夕的会晤,这两次的会晤使得两国领导很快地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这也很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12月,温家宝总理访美,指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亚太地区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5年11月,小布什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成功访美,两国关系逐渐升温。从2007年到2008年,中美两国高层接触势头只增不减。第二个保持是:保持战略对话。中美战略对话是中美建交以来首次实行的高层定期对话。2005年8月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的一些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及国际问题,相互交换双方意见,从而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第三个保持是:保持良好合作势头。中美两国的关系发展总体上算是稳定,但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2009年1月,奥巴马成功入驻白宫,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2009年4月1日,胡锦涛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胡锦涛主席指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两国领导人的成功会晤及取得的成果,积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总体来说,2009年两国关系的发展还是非常顺利的。但进入2010年后,接二连三的问题迎面扑来,两国关系相继在双边、地区以及全球层面都出现了问题。2011年,胡锦涛主席再次訪美,大大改善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存在的利益使两国不得不紧密联系,只有积极合作、紧密联系才使得两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习近平新时代的中美关系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随着中国的崛起,有西方学者套用“修昔底德陷阱”观点,认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会与守成大国发生权力争夺的战争,觉得中美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场战争。习近平主席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发,从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结合十八大以来领导集体形成的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为中美关系指出了一条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美方表示也愿意本着这三点来发展中美关系。 首先是不冲突不对抗,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当今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面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甚至局部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无硝烟战争”,像军备竞赛、贸易战、货币战等,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经济冲突也不可避免,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建立在“不冲突不对抗”的基础之上,中美就此达成共识。其次是合作共赢,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战国时期,法国先贤为在群雄中寻求出路,总结出“合则强,孤则弱”的生存法则,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用此法则,关于中美关系,他认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败则两伤。最后是相互尊重,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相互尊重就是相互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以及发展道路,中国已经选择了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美国也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所有别千方百计试图改变别的国家。历史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化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带来灾难。总的来说,在习近平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这三点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中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四、结语
从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的进展就是起伏不定,机遇与挑战,冲突和合作都一直伴随其中。特朗普上台后,这些挑战和危机感加重了许多,当然还是合作多于分歧。纵观全局,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两国利益之举。合作是中美两国的唯一正确选择,合作共赢不仅对中美两国带来好处,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两国之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台湾问题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影响着两个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当今有不少的美国学者都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误解,对中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所以,中方需要做出相应解释,以降低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变化的误解。其次,要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也正是美国看中了中国市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坚持原则行事,以实力应对美国的无理要求,同时深化自身改革,加强自身发展。再次,要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对美政策,在当前形势下,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快速崛起,美国不免会出现担心、焦虑,担心自己世界第一的位置会被中国取而代之。所以,积极落实这一政策思路很有必要。中美关系在未来依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更重要的是中国面临的社会内部问题,只有处理解决好这些本质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只有做好眼前事,同时兼顾长远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仁伟. 两条紧密互动的平行线[N]. 社会科学报,2018-12-20(001).
[2]李峰主编,刘明副主編.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页
[4] 茅文婷. 习近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国智慧”[A].2016年度文献研究个人课题成果集(下)[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2018,12:288-299.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美关系;中美建交
一、邓小平同志与中美关系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接着邓小平便率团访问美国,揭开中美关系的崭新一页。显然,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巧合,而是有内在逻辑上的相关性。中美两国的建交,最终使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1979年至1989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时期。1979年1月,邓小平正式访问美国,在谈到“台湾问题”时,邓小平表示中国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然而1979年4月10日生效的《与台湾关系法》,使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更加严重。该法案中很多条例都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这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1981年,里根上台后,声称要“充分实施”《与台湾关系法》,这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随着对中国政务的了解逐步深化,里根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政策立场,尽可能在未来几年的执政中避免刺激中国,这才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邓小平在干部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在20世纪80年代做三件事:一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是加紧经济建设,即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表明中国正式确定了新时期的外交目标。从1983年开始,美国推行“新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停止使用“战略关系”一词,而是强调“长期、持久和建设性关系”。除了“台湾问题”这个长期障碍以外,中美关系发展相当稳定,并逐步增强。但是在1989年的“六·四”动荡中,美国制造舆论,煽风点火,使局势复杂化;“六·四”风波后,美国政府率先对中国实施制裁,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
二、江泽民、胡锦涛时期的中美关系
1989年的“六·四”风波严重冲击了中美关系,两国关系陷入了一场严重危机中,面对危机江泽民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带领下,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濒临破裂的中美关系才得以挽救。两国的关系摩擦不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2年美国大选。
1993年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不断对中国施压,人权问题以及最惠国待遇问题等等,这些都使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在APEC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这次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95年,美国政府不顾中国的反对,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并且美国在中国军事演习期间,向台湾海峡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就有了后来举世震惊的台海危机,这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2001年美国大选后,小布什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上任初期,重新翻开台湾问题,开启新一轮的售台武器,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中美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中国政府的不断推动下,双方妥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两国关系度过危机。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行动上需要中国的支持合作,于是小布什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积极改善对华关系。中美之间尽管存在着各种分歧,就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只要双方从长远的眼光出发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大局,就能使中美关系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任领导班子产生;胡锦涛主席时期的中美关系是中美建交以来的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用“三个保持”来形容。
首先,第一个保持是:高层保持密切接触。2003年八国峰会期间的会晤;2003年APEC曼谷会议前夕的会晤,这两次的会晤使得两国领导很快地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这也很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12月,温家宝总理访美,指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亚太地区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5年11月,小布什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成功访美,两国关系逐渐升温。从2007年到2008年,中美两国高层接触势头只增不减。第二个保持是:保持战略对话。中美战略对话是中美建交以来首次实行的高层定期对话。2005年8月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的一些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及国际问题,相互交换双方意见,从而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第三个保持是:保持良好合作势头。中美两国的关系发展总体上算是稳定,但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2009年1月,奥巴马成功入驻白宫,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2009年4月1日,胡锦涛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胡锦涛主席指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两国领导人的成功会晤及取得的成果,积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总体来说,2009年两国关系的发展还是非常顺利的。但进入2010年后,接二连三的问题迎面扑来,两国关系相继在双边、地区以及全球层面都出现了问题。2011年,胡锦涛主席再次訪美,大大改善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存在的利益使两国不得不紧密联系,只有积极合作、紧密联系才使得两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习近平新时代的中美关系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随着中国的崛起,有西方学者套用“修昔底德陷阱”观点,认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会与守成大国发生权力争夺的战争,觉得中美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场战争。习近平主席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发,从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结合十八大以来领导集体形成的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为中美关系指出了一条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美方表示也愿意本着这三点来发展中美关系。 首先是不冲突不对抗,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当今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面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甚至局部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无硝烟战争”,像军备竞赛、贸易战、货币战等,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经济冲突也不可避免,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建立在“不冲突不对抗”的基础之上,中美就此达成共识。其次是合作共赢,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战国时期,法国先贤为在群雄中寻求出路,总结出“合则强,孤则弱”的生存法则,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用此法则,关于中美关系,他认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败则两伤。最后是相互尊重,这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相互尊重就是相互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以及发展道路,中国已经选择了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美国也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所有别千方百计试图改变别的国家。历史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化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带来灾难。总的来说,在习近平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这三点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中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四、结语
从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的进展就是起伏不定,机遇与挑战,冲突和合作都一直伴随其中。特朗普上台后,这些挑战和危机感加重了许多,当然还是合作多于分歧。纵观全局,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两国利益之举。合作是中美两国的唯一正确选择,合作共赢不仅对中美两国带来好处,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两国之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台湾问题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影响着两个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当今有不少的美国学者都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产生了误解,对中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所以,中方需要做出相应解释,以降低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变化的误解。其次,要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也正是美国看中了中国市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坚持原则行事,以实力应对美国的无理要求,同时深化自身改革,加强自身发展。再次,要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对美政策,在当前形势下,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快速崛起,美国不免会出现担心、焦虑,担心自己世界第一的位置会被中国取而代之。所以,积极落实这一政策思路很有必要。中美关系在未来依然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更重要的是中国面临的社会内部问题,只有处理解决好这些本质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只有做好眼前事,同时兼顾长远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仁伟. 两条紧密互动的平行线[N]. 社会科学报,2018-12-20(001).
[2]李峰主编,刘明副主編.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页
[4] 茅文婷. 习近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国智慧”[A].2016年度文献研究个人课题成果集(下)[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2018,12:28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