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理工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其知识点繁多、抽象且难理解。为了让初学者能更透彻地理解本门课程涉及的一些概念等,本文着重列举了比喻法在本门课程中应用的相关实例,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比喻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学
[分类号]G642.4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简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现在该课程基本上是对以Intel 8086/8088为CPU的微机进行阐述,讲述PC系列微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设计基础,微机接口技术三大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概念、芯片的工作原理多而繁杂,再加上大部分知识既与硬件紧密相连,又需要有软件的支持,内容抽象难懂,实践性强,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难学难懂,越学越乱,到课程结束还感觉似懂非懂,不能准确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
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不易理解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课程里涉及的CPU或者芯片基本都是安装在机箱内部的,虽然现在学生都有电脑,但真正打开机箱研究的却很少很少,所以对他们来说,芯片很陌生;其二、就算学生有心研究芯片,也只能从外观上了解芯片的外部结构,其内部结构和功能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黑匣子,空洞而抽象,而理解就更谈不上了;其三、既看不见又摸不到的东西慢慢地大家都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自然也就更不愿去花时间理解了;最后,再加上这门课程的范围很广,前后联系紧密,往往前边的基础没学好,后面的应用就更无从下手。种种原因都直接导致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
二、比喻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往往使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的、难理解的部分与生活中他们能够看到、接触到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相似性,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里的知识点。
(一)应用实例一
8086CPU将主存划分为四个逻辑段,其中堆栈段比较特殊,它采用“先进后出”的工作原则存放需要进行保护的数据和状态信息。堆栈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对学生来说,历来算个难理解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往往采用比喻的方法,使该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同学都玩过或者见过汉诺塔游戏,其基本结构是底端固定,底座上插有圆棍,圆盘套在圆棍上叠放于底座之上。这就好像堆栈段的结构,栈底固定,栈顶根据压入数据的多少而浮动。当要叠放圆盘的时候,最先放入的圆盘置于最底端,依次顺序叠放;当需要取出圆盘时,位于最上面的圆盘最先被取出,位于最底端的圆盘最后才能被取出,堆栈段数据的存取就好比圆盘的叠放和取出,最先压入的数据置于最底端,将被最后取出;最后压入的数据反而位于最顶端,将会被最先取出。这就是“先进后出”的原则。
运用汉诺塔的例子引入堆栈,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觉得微机原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反而变得有趣。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物很多很多,只是这里的主角变成了计算机而已,正所谓一通百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学生们不再像从前一样常常抱怨这门课难学难懂了。
(二)应用实例二
指令中的操作数有三大可能的来源:立即数,寄存器和存储器,由此也决定了其寻址方式不仅不唯一,反而还非常多。寻址方式的掌握对初学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大家往往无所适从。通常我会用比喻的方法启发学生:你要联系一个外地的朋友,你有很多种选择——打电话给他;Email给他;直接跑去找他。如果要直接去找他,你还可以选择坐飞机去,或者坐火车去,或者打的去等等,但不管什么方式,你都能找到他。这就好像操作数的多种可能来源,其中来源于存储器时又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而所谓的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的方式。根据操作数的来源不同,就存在不同的多种寻址方:来源于立即数的称为立即寻址;来源于寄存器的称为寄存器寻址;来源于存储器的都称为存储器寻址,只是来源于存储器的情况稍微复杂,所以有进一步更细致的划分。这样一解释,学生们顿感释然,大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三)应用实例三
微机原理这门课中有些概念看起来很浅,似乎一看就会,实则一用就崩溃。比如中断处理过程中的中断服务步骤,即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过程。不同的中断请求,有各自不同的中断服务程序,需要根据中断源所要完成的功能,事先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存入内存,等待中断请求响应后调用执行。不同的中断源提供不同的中断类型号,CPU根据中断类型号自动完成将其乘以4的运算得到中断向量表地址,从而找到中断向量即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入口地址,之后就能找到中断服务子程序并执行之。这一过程的讲解涉及到多个新的、非常相近的概念: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中断服务子程序,开始时学生们往往不知所措,理不清头绪,常常感觉犹如走迷宫,绕来绕去出不来。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们初学这些很相似但又完全不同的概念时,没能将其理解透彻,更谈不上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握清楚,造成了越学越乱的状况。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有的放矢地再次采用了比喻的方法将问题具体化,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帮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透彻地理解。
学生们读到大学都是经过十多年的读书经历的,对书本的结构再熟悉不过了。每本书都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页码,为了方便查阅,在书本的开头都会安排有目录部份。读者通过查阅目录,可以方便地或者说目标明确地找到自己要阅读的章节页码数,从而很快地进入章节内容的阅读。这里每个章节的页码就好比中断向量,而包含所有章节页码的目录就像中断向量表,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就是中断服务子程序,CPU执行中断服务的过程就类似我们查阅某章节内容的过程:CPU明确中断类型号(我们确定好目标章节)→查找中断向量表,获取中断向量(从书本目录中找到目标章节的页码数)→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翻到目标章节所在位置阅读)。这样贴近生活的类比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相关的概念,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好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当然如果这个收获的过程能够轻松有趣,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本着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一原则,在多年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抽空和学生们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及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实际及时地调整教学,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一些难点,我往往采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枯燥的问题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加以比拟,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对本课程的一些难点,我曾做过实验:在相同的先修课程的前提下,一个班的同学采用比喻的方法教学,另一个班的同学则采用普通教学法,讲解一遍知识点后让学生做现场练习,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统计情况分析可知,从掌握度来衡量,比喻法教学比普通法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理解并掌握难点问题;从时效的角度看,比喻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比喻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红河学院一类重点课程建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ZDKC0904)
[参考文献]
[1]戴梅萼,史嘉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与应用(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晓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马春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32位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 云南蒙自)
[关键词]比喻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学
[分类号]G642.4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简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现在该课程基本上是对以Intel 8086/8088为CPU的微机进行阐述,讲述PC系列微机硬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设计基础,微机接口技术三大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概念、芯片的工作原理多而繁杂,再加上大部分知识既与硬件紧密相连,又需要有软件的支持,内容抽象难懂,实践性强,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难学难懂,越学越乱,到课程结束还感觉似懂非懂,不能准确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点。
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不易理解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课程里涉及的CPU或者芯片基本都是安装在机箱内部的,虽然现在学生都有电脑,但真正打开机箱研究的却很少很少,所以对他们来说,芯片很陌生;其二、就算学生有心研究芯片,也只能从外观上了解芯片的外部结构,其内部结构和功能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黑匣子,空洞而抽象,而理解就更谈不上了;其三、既看不见又摸不到的东西慢慢地大家都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自然也就更不愿去花时间理解了;最后,再加上这门课程的范围很广,前后联系紧密,往往前边的基础没学好,后面的应用就更无从下手。种种原因都直接导致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
二、比喻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学生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往往使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的、难理解的部分与生活中他们能够看到、接触到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相似性,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里的知识点。
(一)应用实例一
8086CPU将主存划分为四个逻辑段,其中堆栈段比较特殊,它采用“先进后出”的工作原则存放需要进行保护的数据和状态信息。堆栈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对学生来说,历来算个难理解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往往采用比喻的方法,使该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同学都玩过或者见过汉诺塔游戏,其基本结构是底端固定,底座上插有圆棍,圆盘套在圆棍上叠放于底座之上。这就好像堆栈段的结构,栈底固定,栈顶根据压入数据的多少而浮动。当要叠放圆盘的时候,最先放入的圆盘置于最底端,依次顺序叠放;当需要取出圆盘时,位于最上面的圆盘最先被取出,位于最底端的圆盘最后才能被取出,堆栈段数据的存取就好比圆盘的叠放和取出,最先压入的数据置于最底端,将被最后取出;最后压入的数据反而位于最顶端,将会被最先取出。这就是“先进后出”的原则。
运用汉诺塔的例子引入堆栈,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觉得微机原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反而变得有趣。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物很多很多,只是这里的主角变成了计算机而已,正所谓一通百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学生们不再像从前一样常常抱怨这门课难学难懂了。
(二)应用实例二
指令中的操作数有三大可能的来源:立即数,寄存器和存储器,由此也决定了其寻址方式不仅不唯一,反而还非常多。寻址方式的掌握对初学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大家往往无所适从。通常我会用比喻的方法启发学生:你要联系一个外地的朋友,你有很多种选择——打电话给他;Email给他;直接跑去找他。如果要直接去找他,你还可以选择坐飞机去,或者坐火车去,或者打的去等等,但不管什么方式,你都能找到他。这就好像操作数的多种可能来源,其中来源于存储器时又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而所谓的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的方式。根据操作数的来源不同,就存在不同的多种寻址方:来源于立即数的称为立即寻址;来源于寄存器的称为寄存器寻址;来源于存储器的都称为存储器寻址,只是来源于存储器的情况稍微复杂,所以有进一步更细致的划分。这样一解释,学生们顿感释然,大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三)应用实例三
微机原理这门课中有些概念看起来很浅,似乎一看就会,实则一用就崩溃。比如中断处理过程中的中断服务步骤,即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过程。不同的中断请求,有各自不同的中断服务程序,需要根据中断源所要完成的功能,事先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存入内存,等待中断请求响应后调用执行。不同的中断源提供不同的中断类型号,CPU根据中断类型号自动完成将其乘以4的运算得到中断向量表地址,从而找到中断向量即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入口地址,之后就能找到中断服务子程序并执行之。这一过程的讲解涉及到多个新的、非常相近的概念: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中断服务子程序,开始时学生们往往不知所措,理不清头绪,常常感觉犹如走迷宫,绕来绕去出不来。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们初学这些很相似但又完全不同的概念时,没能将其理解透彻,更谈不上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握清楚,造成了越学越乱的状况。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有的放矢地再次采用了比喻的方法将问题具体化,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帮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透彻地理解。
学生们读到大学都是经过十多年的读书经历的,对书本的结构再熟悉不过了。每本书都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页码,为了方便查阅,在书本的开头都会安排有目录部份。读者通过查阅目录,可以方便地或者说目标明确地找到自己要阅读的章节页码数,从而很快地进入章节内容的阅读。这里每个章节的页码就好比中断向量,而包含所有章节页码的目录就像中断向量表,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就是中断服务子程序,CPU执行中断服务的过程就类似我们查阅某章节内容的过程:CPU明确中断类型号(我们确定好目标章节)→查找中断向量表,获取中断向量(从书本目录中找到目标章节的页码数)→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翻到目标章节所在位置阅读)。这样贴近生活的类比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相关的概念,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好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当然如果这个收获的过程能够轻松有趣,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本着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一原则,在多年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抽空和学生们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及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实际及时地调整教学,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一些难点,我往往采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枯燥的问题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加以比拟,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对本课程的一些难点,我曾做过实验:在相同的先修课程的前提下,一个班的同学采用比喻的方法教学,另一个班的同学则采用普通教学法,讲解一遍知识点后让学生做现场练习,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统计情况分析可知,从掌握度来衡量,比喻法教学比普通法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理解并掌握难点问题;从时效的角度看,比喻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比喻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红河学院一类重点课程建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ZDKC0904)
[参考文献]
[1]戴梅萼,史嘉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与应用(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晓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马春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32位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 云南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