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卢双武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追求快乐是为了尽可能让别人看到;对享乐主义者而言,追求快乐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对幸福说的拥护者而言,快乐是建立起积极而理性的生活模式;对快乐至上的人而言,快乐则是可以让你感觉愉悦的任何东西。
在英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6%的人认为生活得非常愉快,有57%的人认为比较愉快,还有7%的人认为并不愉快。另一项在英格兰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约有34%的被调查者认为每月再增加1000英镑的收入可以让他们感到满足,有8%的人觉得只有当自己变成百万富翁时才会感到快乐,只有大约13%的人感到目前已经十分快乐。
幸福的定义
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似乎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对有的人来说,幸福也许就是坠入爱河或孩子出世;对另一些人而言,幸福则可能是买彩票中大奖或亲近大自然。从科学定义的角度来看,幸福应该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概念,其中既包含有稍纵即逝的快乐(一种普遍的、有高低起伏的情感体验),也包含有口腹之欲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持久的愉悦等。当一个人感觉到快乐时,他就会乐意与人亲近,也会因生活中微小的感动而感觉幸福和满足。
就个人情感体验而言,幸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有规律地合理地支配体能,内心感觉充实而有意义,体验生命中的欢愉。例如当一个人投入与别人的交谈或全身心地从事一项工作时,他也许在当时并没有任何愉悦的感受,但事后他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满足,甚至在随后的日子中不断地回想起这些片断。这种回忆所带来的就是持久的愉悦。
快乐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快乐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与一般人相比,他们可以更好地抵御感冒病毒的袭击;即使被感染,也可以更快地康复。快乐的人往往比较长寿。有数据显示,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比忧郁的人的死亡率将近低一半。
快乐与金钱的关系
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然而,金钱与快乐之间的确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人而言,一笔额外的收入可以带来巨大的快乐。但是,当一个人的收入达到一定数额时,额外收入就不见得可以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了。近50年来,英、美、日等国家的国民收入都至少增长了两倍,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他们甚至有机会到国外度假、购买各种奢侈品,民众的健康水平提高,寿命也大大增长。然而,这些却并没有给发达国家的民众带来相应的幸福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人总是喜欢跟周围人比较,比上不足往往导致心理不平衡。科学家曾对哈佛大学的学生进行测试,要他们选择:⑴自己每年收入5万美元,其他人只收入2.5万美元;⑵自己每年的收入可达10万美元,但其他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以上。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理由是尽管绝对收入减少,但至少比周围其他人好很多。生活中类似例子还很多,比如在奥运会上,铜牌获得者往往比银牌获得者开心,因为前者会心怀感激,庆幸自己能够得奖,后者则往往懊恼不已,责怪自己为何与金牌失之交臂。据此,专家建议,如果非得比较,那就选比自己境况略差的人作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可以进行自动调试以适应外部全新的环境,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本能也会让我们永远不知足(即对已经得到的东西无动于衷,转而追求更多尚未得手的东西)。比如,许多人在买回人生第一部汽车时会激动许久,然而在大量极具诱惑力的汽车广告轰炸下,他们就会无视实用与否,尽量将爱车升级换代。假如所更换的汽车比最初的差劲,车主一定会感觉非常不开心。经济学家认为,开心的秘诀在于不断追求更好的东西。
科学家在对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基因构成与开心或沮丧似乎有密切的关联。研究者指出,快乐与否并不仅仅跟双胞胎所处的环境相关。一些同卵双生子即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也有相近或相同的情绪表现。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究竟是哪部分基因片断决定着人的快乐,似乎有许多不同的基因都与此有关。幸福不是天生的,然而,对未经世事的孩童而言,幸福和快乐非常容易获得,对成人而言,追逐快乐则往往需要不断实践和提高。也许你本身不太引人注意,但只要适当改变着装和精神状态,也可以变成一个快乐的人。
寻找快乐的源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感觉无所事事,生活中的感动因此大大减少。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强势影响下,人们日益感觉焦虑、沮丧,甚至出现生理和心理疾患。
一些科学家正致力于对快乐的研究,希望找出快乐的源泉。与传统心理学研究不同,他们把重心放在诸如“追寻生命的意义何在”等形而上的问题上。在大脑研究方面,科学家发现,当人表现出积极情绪时,大脑的左前叶表现出频繁活动的迹象;当人感觉沮丧时,大脑的右前叶活动更激烈。对那些生性快乐的人进行脑部扫描,可以看到他们通常是左脑活动十分活跃。而当人们看到令人愉悦的图片时,促成生化反应的葡萄糖等物质会大量生成于他们的左脑。
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快乐源泉之一。研究表明,已婚的人往往比单身或离异的人更快乐(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已婚人士是热爱生活和家人的)。一项调查显示,男人和女人往往在结婚时感到比以前更幸福,特别是在新婚第一年,他们的愉悦感会达到一个高峰,随后他们可能渐渐习惯新的角色,快乐程度可能稍稍回落,但总体上仍较单身时高一些。当婚姻走到尽头时,情况完全颠倒:离婚时人的幸福感可能跌落谷底。此外,孩子的出生也是快乐的源泉,但当孩子两三岁时,家长的快乐水平又可能降至先前的水平。无论如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已经拥有的并心怀感激,惟有这样,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开心。
除了家庭关系,个人与朋友、个人与社区的人际交往也十分重要。从全世界范围看,人们普遍不信任邻居,也害怕夜晚外出。欧美地区的民意调查普遍反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尽管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快乐的感受却几乎消失殆尽了。科学家认为,21世纪阻碍人们感受快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汽车和传媒。家用轿车的普及剥夺了人们与邻居和同一社区居民交往的机会,使人变得孤立。电视、报纸等传媒又不断宣传社会上日益增长的暴力、生存压力等,更增加了民众的恐惧感和不满情绪。此外,看电视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侵占了人们原本可以参与愉悦体验活动的时间。
当今世界上最愉快的人,是那些信奉佛教的僧人和热衷于冥想的修行者。此外,还有在香港地区从事家政服务的菲律宾妇女。尽管与家人分隔,劳动时间也比较长,但她们很清楚,挣到的钱可以寄回老家,因此感到十分满足。
综上所述,快乐的源泉可以是家庭关系和睦,也可以是经济收入增加,还可以是人际关系协调和身体健康,甚至还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由自在的感受,等等。快乐随处可见,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找寻。经常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用心“经营”与家人朋友的感情等,都可以使你重新感受快乐。遇到陌生人,不妨对他微笑,微小的举动也可以带来和谐和愉悦。惟有大家都感到开心,整个社会才会和谐,人人都乐意伸出援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满足和愉悦。
改善情绪的妙招
1. 多吃坚果。甜食和油炸食物只会使情绪更加恶化。各种坚果、香蕉、酪梨等则有助于大脑中血清素物质的生成,可以有限改善情绪。
2. 保持乐观。努力做一个乐观的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适时给自己找台阶下,同时冷静思考,找出什么才是自己最擅长的。
3. 养宠物。找一种适合自己个性或生活方式的小动物,在照顾它的同时,体验愉悦和满足。
4. 参与社交。尽可能与身边的人打交道,参加夜校学习、参与志愿者活动、邀请邻居聚餐等都可以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
5. 跳舞。关掉电视、减少看报的时间,尝试去参加舞蹈培训或投入一项培养兴趣爱好的活动,你会感觉很开心。
6. 不妨微笑。即便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不妨微笑,如果可以,上前打个招呼,甚至闲聊一会儿。
7. 写日记。在日记中记下生活中点滴的开心,争取每天列出3~5项。
8. 跑步。如果条件允许,每天保持20~30分钟的户外运动,一周三次你就可以天天拥有好心情。
9. 说谢谢。养成感激的习惯。学会宽容,不开心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尽可能不去想它。
10. 聊天。每周尽量安排1小时、不受打扰地与最亲密的爱人或好友聊天。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追求快乐是为了尽可能让别人看到;对享乐主义者而言,追求快乐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对幸福说的拥护者而言,快乐是建立起积极而理性的生活模式;对快乐至上的人而言,快乐则是可以让你感觉愉悦的任何东西。
在英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6%的人认为生活得非常愉快,有57%的人认为比较愉快,还有7%的人认为并不愉快。另一项在英格兰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约有34%的被调查者认为每月再增加1000英镑的收入可以让他们感到满足,有8%的人觉得只有当自己变成百万富翁时才会感到快乐,只有大约13%的人感到目前已经十分快乐。
幸福的定义
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似乎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对有的人来说,幸福也许就是坠入爱河或孩子出世;对另一些人而言,幸福则可能是买彩票中大奖或亲近大自然。从科学定义的角度来看,幸福应该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概念,其中既包含有稍纵即逝的快乐(一种普遍的、有高低起伏的情感体验),也包含有口腹之欲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持久的愉悦等。当一个人感觉到快乐时,他就会乐意与人亲近,也会因生活中微小的感动而感觉幸福和满足。
就个人情感体验而言,幸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有规律地合理地支配体能,内心感觉充实而有意义,体验生命中的欢愉。例如当一个人投入与别人的交谈或全身心地从事一项工作时,他也许在当时并没有任何愉悦的感受,但事后他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满足,甚至在随后的日子中不断地回想起这些片断。这种回忆所带来的就是持久的愉悦。
快乐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快乐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与一般人相比,他们可以更好地抵御感冒病毒的袭击;即使被感染,也可以更快地康复。快乐的人往往比较长寿。有数据显示,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比忧郁的人的死亡率将近低一半。
快乐与金钱的关系
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然而,金钱与快乐之间的确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人而言,一笔额外的收入可以带来巨大的快乐。但是,当一个人的收入达到一定数额时,额外收入就不见得可以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了。近50年来,英、美、日等国家的国民收入都至少增长了两倍,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他们甚至有机会到国外度假、购买各种奢侈品,民众的健康水平提高,寿命也大大增长。然而,这些却并没有给发达国家的民众带来相应的幸福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人总是喜欢跟周围人比较,比上不足往往导致心理不平衡。科学家曾对哈佛大学的学生进行测试,要他们选择:⑴自己每年收入5万美元,其他人只收入2.5万美元;⑵自己每年的收入可达10万美元,但其他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以上。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理由是尽管绝对收入减少,但至少比周围其他人好很多。生活中类似例子还很多,比如在奥运会上,铜牌获得者往往比银牌获得者开心,因为前者会心怀感激,庆幸自己能够得奖,后者则往往懊恼不已,责怪自己为何与金牌失之交臂。据此,专家建议,如果非得比较,那就选比自己境况略差的人作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可以进行自动调试以适应外部全新的环境,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本能也会让我们永远不知足(即对已经得到的东西无动于衷,转而追求更多尚未得手的东西)。比如,许多人在买回人生第一部汽车时会激动许久,然而在大量极具诱惑力的汽车广告轰炸下,他们就会无视实用与否,尽量将爱车升级换代。假如所更换的汽车比最初的差劲,车主一定会感觉非常不开心。经济学家认为,开心的秘诀在于不断追求更好的东西。
科学家在对双胞胎的研究中发现,基因构成与开心或沮丧似乎有密切的关联。研究者指出,快乐与否并不仅仅跟双胞胎所处的环境相关。一些同卵双生子即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也有相近或相同的情绪表现。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究竟是哪部分基因片断决定着人的快乐,似乎有许多不同的基因都与此有关。幸福不是天生的,然而,对未经世事的孩童而言,幸福和快乐非常容易获得,对成人而言,追逐快乐则往往需要不断实践和提高。也许你本身不太引人注意,但只要适当改变着装和精神状态,也可以变成一个快乐的人。
寻找快乐的源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感觉无所事事,生活中的感动因此大大减少。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强势影响下,人们日益感觉焦虑、沮丧,甚至出现生理和心理疾患。
一些科学家正致力于对快乐的研究,希望找出快乐的源泉。与传统心理学研究不同,他们把重心放在诸如“追寻生命的意义何在”等形而上的问题上。在大脑研究方面,科学家发现,当人表现出积极情绪时,大脑的左前叶表现出频繁活动的迹象;当人感觉沮丧时,大脑的右前叶活动更激烈。对那些生性快乐的人进行脑部扫描,可以看到他们通常是左脑活动十分活跃。而当人们看到令人愉悦的图片时,促成生化反应的葡萄糖等物质会大量生成于他们的左脑。
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快乐源泉之一。研究表明,已婚的人往往比单身或离异的人更快乐(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已婚人士是热爱生活和家人的)。一项调查显示,男人和女人往往在结婚时感到比以前更幸福,特别是在新婚第一年,他们的愉悦感会达到一个高峰,随后他们可能渐渐习惯新的角色,快乐程度可能稍稍回落,但总体上仍较单身时高一些。当婚姻走到尽头时,情况完全颠倒:离婚时人的幸福感可能跌落谷底。此外,孩子的出生也是快乐的源泉,但当孩子两三岁时,家长的快乐水平又可能降至先前的水平。无论如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已经拥有的并心怀感激,惟有这样,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开心。
除了家庭关系,个人与朋友、个人与社区的人际交往也十分重要。从全世界范围看,人们普遍不信任邻居,也害怕夜晚外出。欧美地区的民意调查普遍反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尽管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快乐的感受却几乎消失殆尽了。科学家认为,21世纪阻碍人们感受快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汽车和传媒。家用轿车的普及剥夺了人们与邻居和同一社区居民交往的机会,使人变得孤立。电视、报纸等传媒又不断宣传社会上日益增长的暴力、生存压力等,更增加了民众的恐惧感和不满情绪。此外,看电视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侵占了人们原本可以参与愉悦体验活动的时间。
当今世界上最愉快的人,是那些信奉佛教的僧人和热衷于冥想的修行者。此外,还有在香港地区从事家政服务的菲律宾妇女。尽管与家人分隔,劳动时间也比较长,但她们很清楚,挣到的钱可以寄回老家,因此感到十分满足。
综上所述,快乐的源泉可以是家庭关系和睦,也可以是经济收入增加,还可以是人际关系协调和身体健康,甚至还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由自在的感受,等等。快乐随处可见,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找寻。经常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用心“经营”与家人朋友的感情等,都可以使你重新感受快乐。遇到陌生人,不妨对他微笑,微小的举动也可以带来和谐和愉悦。惟有大家都感到开心,整个社会才会和谐,人人都乐意伸出援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满足和愉悦。
改善情绪的妙招
1. 多吃坚果。甜食和油炸食物只会使情绪更加恶化。各种坚果、香蕉、酪梨等则有助于大脑中血清素物质的生成,可以有限改善情绪。
2. 保持乐观。努力做一个乐观的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适时给自己找台阶下,同时冷静思考,找出什么才是自己最擅长的。
3. 养宠物。找一种适合自己个性或生活方式的小动物,在照顾它的同时,体验愉悦和满足。
4. 参与社交。尽可能与身边的人打交道,参加夜校学习、参与志愿者活动、邀请邻居聚餐等都可以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
5. 跳舞。关掉电视、减少看报的时间,尝试去参加舞蹈培训或投入一项培养兴趣爱好的活动,你会感觉很开心。
6. 不妨微笑。即便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不妨微笑,如果可以,上前打个招呼,甚至闲聊一会儿。
7. 写日记。在日记中记下生活中点滴的开心,争取每天列出3~5项。
8. 跑步。如果条件允许,每天保持20~30分钟的户外运动,一周三次你就可以天天拥有好心情。
9. 说谢谢。养成感激的习惯。学会宽容,不开心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尽可能不去想它。
10. 聊天。每周尽量安排1小时、不受打扰地与最亲密的爱人或好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