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基础教育是关键。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兼跨科学和社会两个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科学素养教育; 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50-001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基础教育是关键。新高中地理课程兼跨科学和社会两个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地理科学素养教育,既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是时代赋予广大地理教师的历史使命。
地理科学素养教育应着眼未来,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注重地理观点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地理科学意识的人;要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科学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周围的世界;要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要强化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一、注重地理观点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的地理科学意识的人
地理观点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人们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地理观点,才能用地理观点去认识世界,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地理科学素养的人。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性阶段,也正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地理观点培养、渗透。
二、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科学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周围的世界
地理学有很多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类比法,实验模拟和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在教学中应将地理知识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掌握科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
三、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探究始于“发问”,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探究式教学的精髓。为此,“发问”要“问在有疑之处”,学则须疑,教师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问”要“难易适中”,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而孤立进行,提问要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地理知识来解答;“发问”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地理能力。
四、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以地理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地理教学的延伸和丰富,是充分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的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在于“活”与“动”。实践证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形式,是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一要突出一个“小”字,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知识基础的特点,重点开展“小发现、小制作、小论文”活动;二要强调一个“动”字,必须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动手制作,自我评价,从中提高科学素质,陶冶爱科学情操;三要讲究一个“新”字,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必须以最新科技信息向学生传播,以增强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历史使命和紧迫感;四要体现一个“趣”字,内容、形式、方法,应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中充满情趣。
五、强化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并在实验中,理解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方法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定律是如何发现的,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务院2006年2月6日
[2]张德举,陈大庆.高中新课程的实践引领(地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冯忠跃,李永全.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与培养,地理教育,2006年第2期
[4]卢艳芳.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初探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科学素养教育; 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50-001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基础教育是关键。新高中地理课程兼跨科学和社会两个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地理科学素养教育,既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是时代赋予广大地理教师的历史使命。
地理科学素养教育应着眼未来,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注重地理观点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地理科学意识的人;要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科学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周围的世界;要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要强化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一、注重地理观点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的地理科学意识的人
地理观点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人们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地理观点,才能用地理观点去认识世界,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地理科学素养的人。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性阶段,也正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地理观点培养、渗透。
二、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科学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周围的世界
地理学有很多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类比法,实验模拟和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在教学中应将地理知识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掌握科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
三、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探究始于“发问”,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探究式教学的精髓。为此,“发问”要“问在有疑之处”,学则须疑,教师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问”要“难易适中”,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而孤立进行,提问要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地理知识来解答;“发问”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地理能力。
四、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以地理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地理教学的延伸和丰富,是充分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的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在于“活”与“动”。实践证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形式,是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一要突出一个“小”字,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知识基础的特点,重点开展“小发现、小制作、小论文”活动;二要强调一个“动”字,必须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动手制作,自我评价,从中提高科学素质,陶冶爱科学情操;三要讲究一个“新”字,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必须以最新科技信息向学生传播,以增强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历史使命和紧迫感;四要体现一个“趣”字,内容、形式、方法,应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中充满情趣。
五、强化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并在实验中,理解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方法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定律是如何发现的,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务院2006年2月6日
[2]张德举,陈大庆.高中新课程的实践引领(地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冯忠跃,李永全.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与培养,地理教育,2006年第2期
[4]卢艳芳.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