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亲眼目睹那些月季花被平根刈去的。
四五月间,月季花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区的一大风景。春天到了,那些月季花,抽出纤长的枝条,冒出碧绿的有时又带点暗红的叶子,不多久开花,先是一朵,后来是无数朵,一株上也高高低低、前前后后开出许多朵。这些月季花,一丛丛,一束束,或集合成方形,或排列成长条形;或长在池子里,或生在墙角的泥土中,成为我们小区绿化带里最吸引人眼球的品种。
我的大学老师周建忠教授,由研究《楚辞》而研究兰花,兼及其他花草,他跟我讲过这样一个常识:玫瑰的花瓣是包裹着花蕊的,而月季花的瓣是向四周绽放开的,这是区分同属于蔷薇科的这两个品种的最简单方法。尽管他这么说,我还是怀疑,人们对月季花的喜爱,多少是沾了玫瑰的光。你看,我们小区的这些月季,品种比较单一,都是玫瑰红的,没有白的、黄的、粉的,这就更像是满眼的玫瑰了。每天,出单元门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烂漫的“玫瑰”,便有扑面而来的花香,这不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么?
我相信,和我一样喜爱这些月季花的,不只我一个。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大概是来我们小区找人有事的,乍一看见这些花,禁不住惊呼:“这么多花!”“真美!”那些抱着孩子从花前走过的老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教孩子咿呀学语:“花!”“很好看的花!”当然,也有人经受不住诱惑,扭头看看前后左右没人,动作飞快地偷偷摘一两朵,抓在手上,送到鼻尖下,使劲地嗅着。没关系,花很多,少掉一两朵,是无碍观瞻的。
即使没有人去采,月季花自己也会落。它们尽情地开放,就像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人,渐渐地,不再是最好的年龄,失去了令它们骄傲的丰润姿色,不再饱满,不再鲜嫩,不再不含一丝杂色,变得疲软、憔悴、枯萎了,终于有花瓣脱离花朵,飘落到根部。花丛中,泥土上,多了无数片花瓣,想象着纵使有林黛玉那样多情的葬花人,也扫不尽每天都在飘落的花瓣吧。
这时的月季,不要以为枝上都是残花,它们是分批次开放的,最先开的,落就落吧;另外的几朵,依然是最好的年龄;更有那几枝,葱嫩的尖尖上,还奖杯一样擎着一只只花骨朵,耐心地等待開放。它们也是老中轻三结合的,就像旁边小游园里闲坐、纳凉的那些人,有抱在怀里的婴儿、刚刚学步走路还一冲一冲的幼儿,也有年轻的母亲,还有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花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原来是一样的。
我又看到一位中年的园丁了。我们小区的花草树木,平时都是由他负责养护的。剪枝,锄草,浇水,喷药杀虫,冬天的时候一场大雪后他会用竹竿小心翼翼地为那些柔软的枝条捣去积雪。可这一次,他竟是带着几名临时雇佣来的女工,用镰刀平根割去了那些月季花。
这是为什么?我很想走上前,这样诘问他。终究没有问。他能告诉我的答案,可想而知。而我有些审美习惯,未必符合公众规范,或许只能算是我个人的癖好。比如,夏天,我并不忍心看见路边绿化带里茂盛的杂草被割草机拦腰斩断,一律剃成小平头的模样,草屑飞溅,散发着我非常熟悉的乡村收获季节空气中的清香。有的区域,保留着,任其生长,不也是很好么?再比如,秋天的时候,公园里的小路上铺满了悬铃木的枯叶,走上去沙沙的响,我也并不希望勤劳敬业的环卫工人及 将这些枯叶扫去。有的小路上,暂时留着这些枯叶,任其在飒飒秋风中与大地相拥,不也是一种风景么?这些,纯属我个人喜好。我个人的喜恶,是左右不了别人更左右不了这个社会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的。
现在,我只能看着那些月季,不管老的、年轻的还是年幼的,被那个园丁带着人,无情地刈去,只剩下光溜溜的泥土,和泥土上那些不显眼的月季花的根茬。
进了六月,又到了七月,雨水多起来,梅雨季节到了吧?空气接连许多天湿漉漉的,连路边人行道上面包砖的缝隙间也冒出了绿莹莹的苔藓,很重的绿色。缝与缝垂直相连,一块面包砖就是一个扁扁的“口”字;缝与缝又是有规则地从中线错开,那无数的“口”字这样组合着,或浓或淡,便像是无数个连成一片的“囍”了。不是红“囍”,而是绿“囍”。不是谁的巧手 剪刀剪出的,而是大自然,借着人类的作为,随意勾勒出的。半是人工,半是天然。
我无意中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平根刈去枝条的月季花,又冒出半尺、一尺来长的新枝了,顶端居然又开出艳丽的花了。不是一两朵,是星星点点的许多朵,加上正在孕育的,要不了多久,我们小区又将开出一片一片的月季花了。而且,由于这一茬月季是在同一个起点上生长的,它们的枝条都一致的碧绿、青嫩,不见一根枯枝,不见一片枯叶;那些花朵,也都是新鲜可人的模样,一枝一朵,举在顶端,绝不贪多,如同一张张年轻的脸、一个个纤柔的腰肢,正在为我们表演集体的舞蹈,没有一处细节不协调。如果碰巧,看见花瓣上沾着几粒晶莹的雨滴,或是露珠,我想,这是她们的明眸皓齿吧?
细雨中,我站在楼底我家车库门口,看着那些月季花。我想,这些花,是告别昨天之后重获新生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么?可是,什么是旧,什么是新,这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判断出的。就我而言,活到四十多岁,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时常令我厌倦,几乎每一天,我都在渴望拥有一种崭新的生活,然而,那种崭新的生活,到底什么样,我要以刈除什么旧的作为代价来获取,却不是我轻易能做出选择的。
人有时活得比植物,譬如比月季花,还无奈。不是么?
【作者简介】张正,男,1971年1月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第三届青创会代表,先后做过乡村教师、广播电视 记者、机关办事员、报纸编辑,新闻中级职称,作品以小说、散文(通讯)为主,兼写诗歌。
四五月间,月季花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区的一大风景。春天到了,那些月季花,抽出纤长的枝条,冒出碧绿的有时又带点暗红的叶子,不多久开花,先是一朵,后来是无数朵,一株上也高高低低、前前后后开出许多朵。这些月季花,一丛丛,一束束,或集合成方形,或排列成长条形;或长在池子里,或生在墙角的泥土中,成为我们小区绿化带里最吸引人眼球的品种。
我的大学老师周建忠教授,由研究《楚辞》而研究兰花,兼及其他花草,他跟我讲过这样一个常识:玫瑰的花瓣是包裹着花蕊的,而月季花的瓣是向四周绽放开的,这是区分同属于蔷薇科的这两个品种的最简单方法。尽管他这么说,我还是怀疑,人们对月季花的喜爱,多少是沾了玫瑰的光。你看,我们小区的这些月季,品种比较单一,都是玫瑰红的,没有白的、黄的、粉的,这就更像是满眼的玫瑰了。每天,出单元门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烂漫的“玫瑰”,便有扑面而来的花香,这不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么?
我相信,和我一样喜爱这些月季花的,不只我一个。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大概是来我们小区找人有事的,乍一看见这些花,禁不住惊呼:“这么多花!”“真美!”那些抱着孩子从花前走过的老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教孩子咿呀学语:“花!”“很好看的花!”当然,也有人经受不住诱惑,扭头看看前后左右没人,动作飞快地偷偷摘一两朵,抓在手上,送到鼻尖下,使劲地嗅着。没关系,花很多,少掉一两朵,是无碍观瞻的。
即使没有人去采,月季花自己也会落。它们尽情地开放,就像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人,渐渐地,不再是最好的年龄,失去了令它们骄傲的丰润姿色,不再饱满,不再鲜嫩,不再不含一丝杂色,变得疲软、憔悴、枯萎了,终于有花瓣脱离花朵,飘落到根部。花丛中,泥土上,多了无数片花瓣,想象着纵使有林黛玉那样多情的葬花人,也扫不尽每天都在飘落的花瓣吧。
这时的月季,不要以为枝上都是残花,它们是分批次开放的,最先开的,落就落吧;另外的几朵,依然是最好的年龄;更有那几枝,葱嫩的尖尖上,还奖杯一样擎着一只只花骨朵,耐心地等待開放。它们也是老中轻三结合的,就像旁边小游园里闲坐、纳凉的那些人,有抱在怀里的婴儿、刚刚学步走路还一冲一冲的幼儿,也有年轻的母亲,还有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花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原来是一样的。
我又看到一位中年的园丁了。我们小区的花草树木,平时都是由他负责养护的。剪枝,锄草,浇水,喷药杀虫,冬天的时候一场大雪后他会用竹竿小心翼翼地为那些柔软的枝条捣去积雪。可这一次,他竟是带着几名临时雇佣来的女工,用镰刀平根割去了那些月季花。
这是为什么?我很想走上前,这样诘问他。终究没有问。他能告诉我的答案,可想而知。而我有些审美习惯,未必符合公众规范,或许只能算是我个人的癖好。比如,夏天,我并不忍心看见路边绿化带里茂盛的杂草被割草机拦腰斩断,一律剃成小平头的模样,草屑飞溅,散发着我非常熟悉的乡村收获季节空气中的清香。有的区域,保留着,任其生长,不也是很好么?再比如,秋天的时候,公园里的小路上铺满了悬铃木的枯叶,走上去沙沙的响,我也并不希望勤劳敬业的环卫工人及 将这些枯叶扫去。有的小路上,暂时留着这些枯叶,任其在飒飒秋风中与大地相拥,不也是一种风景么?这些,纯属我个人喜好。我个人的喜恶,是左右不了别人更左右不了这个社会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的。
现在,我只能看着那些月季,不管老的、年轻的还是年幼的,被那个园丁带着人,无情地刈去,只剩下光溜溜的泥土,和泥土上那些不显眼的月季花的根茬。
进了六月,又到了七月,雨水多起来,梅雨季节到了吧?空气接连许多天湿漉漉的,连路边人行道上面包砖的缝隙间也冒出了绿莹莹的苔藓,很重的绿色。缝与缝垂直相连,一块面包砖就是一个扁扁的“口”字;缝与缝又是有规则地从中线错开,那无数的“口”字这样组合着,或浓或淡,便像是无数个连成一片的“囍”了。不是红“囍”,而是绿“囍”。不是谁的巧手 剪刀剪出的,而是大自然,借着人类的作为,随意勾勒出的。半是人工,半是天然。
我无意中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平根刈去枝条的月季花,又冒出半尺、一尺来长的新枝了,顶端居然又开出艳丽的花了。不是一两朵,是星星点点的许多朵,加上正在孕育的,要不了多久,我们小区又将开出一片一片的月季花了。而且,由于这一茬月季是在同一个起点上生长的,它们的枝条都一致的碧绿、青嫩,不见一根枯枝,不见一片枯叶;那些花朵,也都是新鲜可人的模样,一枝一朵,举在顶端,绝不贪多,如同一张张年轻的脸、一个个纤柔的腰肢,正在为我们表演集体的舞蹈,没有一处细节不协调。如果碰巧,看见花瓣上沾着几粒晶莹的雨滴,或是露珠,我想,这是她们的明眸皓齿吧?
细雨中,我站在楼底我家车库门口,看着那些月季花。我想,这些花,是告别昨天之后重获新生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么?可是,什么是旧,什么是新,这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判断出的。就我而言,活到四十多岁,日复一日的平淡日子时常令我厌倦,几乎每一天,我都在渴望拥有一种崭新的生活,然而,那种崭新的生活,到底什么样,我要以刈除什么旧的作为代价来获取,却不是我轻易能做出选择的。
人有时活得比植物,譬如比月季花,还无奈。不是么?
【作者简介】张正,男,1971年1月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第三届青创会代表,先后做过乡村教师、广播电视 记者、机关办事员、报纸编辑,新闻中级职称,作品以小说、散文(通讯)为主,兼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