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簡介]
翁寶長先生,中國龍虎山正一天師道,現職正一盟威經篆九天輔較宏法贊道仙卿,知天醫斗府諸司斬邪事。擁有豐富經驗的掌相、命理、風水師傅,為人推算命運,相家居風水,並設帳授徒,教授手相,面相,八宅派風水。
翁寶長先生是一位修身尋“道”之人,他對人間大道有着執著的追求。當他與道教結緣,並從中探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時,其追求之“道”也漸漸顯露出來。因此他再接再厲,通過自己常年的努力,悟出中國乃至東方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道”之真諦。同時,他不忘向社會宣傳,希望大家可以了解“道”,受益於“道”。
鍥而不捨求“道”
看到十字架,人們會想到西方的基督教;看到星月標誌,人們會想到中東的伊斯蘭教。可見,一種宗教,不僅為信徒們提供了精神的寄託,也可以反映出該宗教影響區域的歷史、哲學、思想、藝術等種種元素。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宗教可以代表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所以,在看到八卦及陰陽魚符號時,人們都會聯想到:中華、道教。
作為中國本土的唯一宗教,道教的影響可謂數不勝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朗朗上口的道教名言促生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修身、煉丹等技藝衍生出中醫、化學等今日重要的學科。走出國門,中華文化圈的其他國家也隨處可以看到道教的身影:韓國的天道教、越南的高台教、日本的神道教……
翁宝長先生生長在融匯中西文化的香港,從小也被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所吸引了:“小的時候,我父親就對道教頗有研究,還與同好們成立聯誼會,致力發展道教。所以我自幼耳濡目染,也隨着前輩們逐步認識了道教。”當時的翁宝長先生,也許並不了解那些博大精深的内容,但他卻知道自己正在漸漸地喜歡上道教。
二十多歲的時候,他開始隨啟蒙導師、掌相名家黄掌源師傅學藝,懂得了五行,也知道命理玄學。隨後,他得以拜師雷震子,學習子平命理,獲益良多。八九年後,本着對中華文化的執著追求,翁窒長先生先後再求學於著名命理師傅李康節及林真先生(李國柱先生),充分掌握手相、面相、命理、風水等國粹文化。更難得的是,由於得到林真先生的肯定,當時每周三他得以陪同師傅前往商業電台,在《曰曰好時光》節目中為聽眾解答命理和掌相,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如果說翁宝長先生的執著只是習得精湛國粹文化的動力,那二十五歲那年的一次經歷,更是他深入其中的催化劑:“當時我身體不好,生了一場大病,一時得不到好轉,所以心中感到憂慮。但是我的師傅告訴我,不要擔心,病會好起來的。所以我就立下誓言,如果病好了,一定會入道。”後來,翁宝長先生病况好轉,終於恢復健康,因此他實現諾言,全心投入研究道教文化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翁寶長先生隨鎮鉍派雷法培道長,學習道教精華。同時又有緣成為乾坤正氣堂、浙江風水名師李傳倫先生的門生,學習陰陽二宅風水。讓他能熟練地運用道法、玄學,因此在香港房屋管理處工作之餘,也開始發展以國粹服務市民的副業,漸漸在同行間顯露頭角。
2000年之後,翁宝長先生拜師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門下,獲得正統,權威的認證,繼而在發展道教事業的道路上大大邁出了前進的一步。而在他的生命裏,已經與道教及中華玄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為了彼此不可分離的整體。現在翁宝長先生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了,但他卻没有停止求“道”的步伐,且漸漸成為他今日的使命,為之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動力,督促其以更積極的態度,探究中華文明的奥秘。
道教玄學皆相長
同是扎根於中華文明沃土之中,道教與中華玄學卻是一支枝幹上能開出兩朵不一樣的鮮花,呈現出既有關聯、又各有特色的美麗。例如相比添加了佛教因果循環作為訓誡的命理,道教在同樣的方面則反映出國人尊重、互敬的理念,翁宝長先生說明道:“道教裏供奉的神明都是中國本土的,所以很多都保留着古代中國人的理念,能顯示國人‘孝’的理念,體現尊重先人的中華美德。”因此,如果對道教文化有所了解,僅是通過觀察動作,就能知道平曰裏哪些人採用的形式是坊間流傳,而哪些人運用了道教真正的儀式及動作。而保護好純粹的道教文化,也是維護好中華文明整體性的途徑之一。翁宝長先生,正以堅持道教的本真,讓中華文明能更好地承前啟後。
那如何做好發展道教的工作呢?翁宝長先生總結,做好“道”、“經”、“師”三個字的工作,是學習好道教文化的基礎:其中,“師”指個人所拜的師傅,指的是好的師傅能引導好徒弟發展的方向,促進其成長的速度,成為對方取得成績的穩定基礎。第二個字“經”,是師傅傳給徒弟的典籍,因為俗話有云“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便是强調了個人經過師傅的啟發後,只有憑個人努力鑽研,才能把師傅說的教導消化、也才能把書上的知識變為自己所用。第三個字“道”,概括了道教、個人追求之“道”等概念,是個人理解教義、挖掘典籍内涵、活學活用,進而能形成新的體系、產生新的影響。可見,翁宝長先生提倡的三個字,是其尋“道”的歷程,也是中華文化在個人生命中作用、沉澱、升華的表現。
“三個字結合起來,才能認識‘道’、了解‘道’,從而接近道教追求的高度。”道教雖然流派眾多,但其核心卻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學習、追求“道”的過程可能不盡相同,但所求實質卻是一樣。翁宝長先生隨即舉出例子,以通俗簡單的角度進行解釋:“例如不同的派系隨然戒條未必一樣,但蛇、龜、魚、鴻雁、牛、狗等動物是被禁止食用的。”
一如《易傳,系辭上傳》的第十一章所云:“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道教的理念往往是萬物皆圍繞着一個中心,然後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各種形式的現象,從而定下了國人既要發展多樣,又尊重本質及規律的觀念。而同樣以《易經》等古籍為基礎的命理、堪輿等術數,也有着相同的講究與配合。
例如,中醫認為,人體的每一個部位,各對應着五行之一:腎屬水,主管人體水和溶於水中的各種物質,為人體的根本。肝屬木,主管人體營養質和有毒物質的轉化,被譽為“人體的化工廠”。心屬火,主管人體血液循環,並把含有較多氧和的血身各處。脾屬土,主管人體營養吸收並把胃腸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肺和心再輸送到全身。肺屬金,主管人體氧氣的吸入和二氧碳的排出,並把富氧血送到心臟。因此五行統完備,人體因此健康。
同理,人的命運也是如此,看似飘渺不定,其實皆能從五行之中探出定律。熟稔中華玄學的翁宝長先生以此為客人分析命理、指點迷津,幫助不少人走出困局,重獲希望。而且,他性格直率,無論禍福,都對客人仗義執言,以實話實說的引導,勸人從善。因此不少顧客都成為了他的朋友,並介紹新的客人,從而幫助他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中華文明,流傳千古,其中結出各種智能的結晶,可謂獨一無二且影響深遠。翁宝長先生運用道教與術數,滿足興趣又弘揚國粹、並以之服務廣大市民,讓中華文明的智慧在今日再焕發新的光芒。而其求“道”的執著,將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而且還會在將來繼續貢獻的步伐。“道”玄結合,携手未來。
翁寶長先生,中國龍虎山正一天師道,現職正一盟威經篆九天輔較宏法贊道仙卿,知天醫斗府諸司斬邪事。擁有豐富經驗的掌相、命理、風水師傅,為人推算命運,相家居風水,並設帳授徒,教授手相,面相,八宅派風水。
翁寶長先生是一位修身尋“道”之人,他對人間大道有着執著的追求。當他與道教結緣,並從中探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時,其追求之“道”也漸漸顯露出來。因此他再接再厲,通過自己常年的努力,悟出中國乃至東方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道”之真諦。同時,他不忘向社會宣傳,希望大家可以了解“道”,受益於“道”。
鍥而不捨求“道”
看到十字架,人們會想到西方的基督教;看到星月標誌,人們會想到中東的伊斯蘭教。可見,一種宗教,不僅為信徒們提供了精神的寄託,也可以反映出該宗教影響區域的歷史、哲學、思想、藝術等種種元素。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宗教可以代表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所以,在看到八卦及陰陽魚符號時,人們都會聯想到:中華、道教。
作為中國本土的唯一宗教,道教的影響可謂數不勝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朗朗上口的道教名言促生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修身、煉丹等技藝衍生出中醫、化學等今日重要的學科。走出國門,中華文化圈的其他國家也隨處可以看到道教的身影:韓國的天道教、越南的高台教、日本的神道教……
翁宝長先生生長在融匯中西文化的香港,從小也被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所吸引了:“小的時候,我父親就對道教頗有研究,還與同好們成立聯誼會,致力發展道教。所以我自幼耳濡目染,也隨着前輩們逐步認識了道教。”當時的翁宝長先生,也許並不了解那些博大精深的内容,但他卻知道自己正在漸漸地喜歡上道教。
二十多歲的時候,他開始隨啟蒙導師、掌相名家黄掌源師傅學藝,懂得了五行,也知道命理玄學。隨後,他得以拜師雷震子,學習子平命理,獲益良多。八九年後,本着對中華文化的執著追求,翁窒長先生先後再求學於著名命理師傅李康節及林真先生(李國柱先生),充分掌握手相、面相、命理、風水等國粹文化。更難得的是,由於得到林真先生的肯定,當時每周三他得以陪同師傅前往商業電台,在《曰曰好時光》節目中為聽眾解答命理和掌相,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如果說翁宝長先生的執著只是習得精湛國粹文化的動力,那二十五歲那年的一次經歷,更是他深入其中的催化劑:“當時我身體不好,生了一場大病,一時得不到好轉,所以心中感到憂慮。但是我的師傅告訴我,不要擔心,病會好起來的。所以我就立下誓言,如果病好了,一定會入道。”後來,翁宝長先生病况好轉,終於恢復健康,因此他實現諾言,全心投入研究道教文化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翁寶長先生隨鎮鉍派雷法培道長,學習道教精華。同時又有緣成為乾坤正氣堂、浙江風水名師李傳倫先生的門生,學習陰陽二宅風水。讓他能熟練地運用道法、玄學,因此在香港房屋管理處工作之餘,也開始發展以國粹服務市民的副業,漸漸在同行間顯露頭角。
2000年之後,翁宝長先生拜師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門下,獲得正統,權威的認證,繼而在發展道教事業的道路上大大邁出了前進的一步。而在他的生命裏,已經與道教及中華玄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為了彼此不可分離的整體。現在翁宝長先生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了,但他卻没有停止求“道”的步伐,且漸漸成為他今日的使命,為之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動力,督促其以更積極的態度,探究中華文明的奥秘。
道教玄學皆相長
同是扎根於中華文明沃土之中,道教與中華玄學卻是一支枝幹上能開出兩朵不一樣的鮮花,呈現出既有關聯、又各有特色的美麗。例如相比添加了佛教因果循環作為訓誡的命理,道教在同樣的方面則反映出國人尊重、互敬的理念,翁宝長先生說明道:“道教裏供奉的神明都是中國本土的,所以很多都保留着古代中國人的理念,能顯示國人‘孝’的理念,體現尊重先人的中華美德。”因此,如果對道教文化有所了解,僅是通過觀察動作,就能知道平曰裏哪些人採用的形式是坊間流傳,而哪些人運用了道教真正的儀式及動作。而保護好純粹的道教文化,也是維護好中華文明整體性的途徑之一。翁宝長先生,正以堅持道教的本真,讓中華文明能更好地承前啟後。
那如何做好發展道教的工作呢?翁宝長先生總結,做好“道”、“經”、“師”三個字的工作,是學習好道教文化的基礎:其中,“師”指個人所拜的師傅,指的是好的師傅能引導好徒弟發展的方向,促進其成長的速度,成為對方取得成績的穩定基礎。第二個字“經”,是師傅傳給徒弟的典籍,因為俗話有云“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便是强調了個人經過師傅的啟發後,只有憑個人努力鑽研,才能把師傅說的教導消化、也才能把書上的知識變為自己所用。第三個字“道”,概括了道教、個人追求之“道”等概念,是個人理解教義、挖掘典籍内涵、活學活用,進而能形成新的體系、產生新的影響。可見,翁宝長先生提倡的三個字,是其尋“道”的歷程,也是中華文化在個人生命中作用、沉澱、升華的表現。
“三個字結合起來,才能認識‘道’、了解‘道’,從而接近道教追求的高度。”道教雖然流派眾多,但其核心卻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學習、追求“道”的過程可能不盡相同,但所求實質卻是一樣。翁宝長先生隨即舉出例子,以通俗簡單的角度進行解釋:“例如不同的派系隨然戒條未必一樣,但蛇、龜、魚、鴻雁、牛、狗等動物是被禁止食用的。”
一如《易傳,系辭上傳》的第十一章所云:“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道教的理念往往是萬物皆圍繞着一個中心,然後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各種形式的現象,從而定下了國人既要發展多樣,又尊重本質及規律的觀念。而同樣以《易經》等古籍為基礎的命理、堪輿等術數,也有着相同的講究與配合。
例如,中醫認為,人體的每一個部位,各對應着五行之一:腎屬水,主管人體水和溶於水中的各種物質,為人體的根本。肝屬木,主管人體營養質和有毒物質的轉化,被譽為“人體的化工廠”。心屬火,主管人體血液循環,並把含有較多氧和的血身各處。脾屬土,主管人體營養吸收並把胃腸吸收的營養物質經過肺和心再輸送到全身。肺屬金,主管人體氧氣的吸入和二氧碳的排出,並把富氧血送到心臟。因此五行統完備,人體因此健康。
同理,人的命運也是如此,看似飘渺不定,其實皆能從五行之中探出定律。熟稔中華玄學的翁宝長先生以此為客人分析命理、指點迷津,幫助不少人走出困局,重獲希望。而且,他性格直率,無論禍福,都對客人仗義執言,以實話實說的引導,勸人從善。因此不少顧客都成為了他的朋友,並介紹新的客人,從而幫助他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中華文明,流傳千古,其中結出各種智能的結晶,可謂獨一無二且影響深遠。翁宝長先生運用道教與術數,滿足興趣又弘揚國粹、並以之服務廣大市民,讓中華文明的智慧在今日再焕發新的光芒。而其求“道”的執著,將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而且還會在將來繼續貢獻的步伐。“道”玄結合,携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