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时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又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培养的只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做题技巧。现阶段提出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该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1. 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
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2. 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是课堂五部曲 “设计学案”、“预习”、“展示”、“查漏补缺”、“反馈”,想想我们的教学,也无非是这样,我们少的是学生的活动展示,多的是老师的喋喋不休,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取代了他们的展示,在成绩上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失去的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叫做自信,就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
2.1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对大纲、教材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教会学生学会看书。(4)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希望。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2.2 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3 学生展示交流。班级中小组是学习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因此,每个班按好差生搭配划分小组,给每个组员编号并指定小组长,课堂上每个组不同编号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且给表现好的学生加分及时鼓励。学习中要用好小组长,一个好的组长能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所以,在选择小组长时一定要把好关。
2.4 教师查漏补缺。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解答和补充。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5 巩固练习。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认识尚浅,经验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收稿日期:2009-04-30
1. 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
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2. 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是课堂五部曲 “设计学案”、“预习”、“展示”、“查漏补缺”、“反馈”,想想我们的教学,也无非是这样,我们少的是学生的活动展示,多的是老师的喋喋不休,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取代了他们的展示,在成绩上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失去的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叫做自信,就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
2.1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对大纲、教材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教会学生学会看书。(4)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希望。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2.2 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3 学生展示交流。班级中小组是学习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因此,每个班按好差生搭配划分小组,给每个组员编号并指定小组长,课堂上每个组不同编号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且给表现好的学生加分及时鼓励。学习中要用好小组长,一个好的组长能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所以,在选择小组长时一定要把好关。
2.4 教师查漏补缺。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解答和补充。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5 巩固练习。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认识尚浅,经验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收稿日期:200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