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大量的数学知识,对于一部分基础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学会解答数学问题或许是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但是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小学生群体,学习数学就是特别消耗脑力,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种背景下,借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教学;高效课堂;打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用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随堂提问、课堂师生互动等方式,将学生逐步带入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里。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笔者认为,为了做好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工作,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教学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其实具备一定的枯燥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学习数学知识会存在困难,也正因如此,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太浓厚,课堂听课的质量也不如其他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导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够沉浸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里,为了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课堂情境,让问题在情境之中穿梭,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个简单的情境,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比如:“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张图片,请大家快速数一数,这张图片上一共有几个玻璃弹珠?”,一边构建情境,一边用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第一张图片上有九个弹珠,教师用3×3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清楚数量。接下来,教师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数一数“含有144颗玻璃弹珠”的图片上面一共有多少颗弹珠?当图片上的玻璃弹珠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查数的方式,将结果数出来,但随着玻璃弹珠的数量增多,再用这种笨方法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可能把结果算错。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更加高级的方式去计算这种问题,利用此前学习过的乘法思想,将每一行和每一列的玻璃弹珠个数数出来,运用乘法简单计算,就能够快速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然而,学生还没有正式接触这种复杂的乘法运算,所以本节课就带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巧。运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目光,然后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上来,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获取更多数学知识,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认真思考。
二、创新互动方式,鼓励主动答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参加课堂互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方面,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不够自信,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担心教师提問的问题难度过大,自己回答不上来。另一方面,学生也会犹豫,如果自己没有答对问题,会不会遭到教师的惩罚。所以,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数学教师是很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的,在此背景下,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究发现,创新互动的方式或许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让问题导学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讲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基本内容,希望用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然而,课堂互动环节上,学生都没有主动举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转变思路,将提前准备好的若干个数学问题都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挑选,想要回答哪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运用了教育心理学里的一个小技巧,让学生做出“选择回答哪个问题”的选择,而不是让学生“选择回答或者不回答问题”,用这种具有明显创新色彩的互动方式,鼓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让课堂上的问题导学变得更加有效,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回答对的问题以后,学生本人会产生浓厚的自豪感。有助于培养信心,让学生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布置课堂问题,引导共同思考
问题导学法并不是单一的,针对某个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小学生而创造出来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集体教学的原则,让学生以群体为单位思考数学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运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是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小学阶段需要学生认真投入思考的数学问题不是很多,但一旦遇到,学生就会陷入困境之中,适当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群体环境之中积极思考,或许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之中获取知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不理解植树问题的精髓到底在哪里,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比如小明同学在参与小组合作的时候就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问题的含义,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是否需要在算式后面加1或减1。小红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提了出来,他认为,种树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环形种树,一种是直线种树,根据小红同学的逻辑,小组内部可以进行画图,建立一个简单的解题模型。一边讨论,小组内部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解释。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也会讲解这些问题和细节,但讲解的方式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可能不太匹配,所以让学生互相讲解,共同解答疑惑,商讨思路,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运用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对一类题型的解答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结
小学数学能够良好地锻炼学生们逻辑能力,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效率,一直受到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一些解决方法。问题导学是与教育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一鸣.试论问题导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3):75-76.
[2]闫倩倩.探析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33-34.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教学;高效课堂;打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用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随堂提问、课堂师生互动等方式,将学生逐步带入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里。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笔者认为,为了做好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工作,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教学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其实具备一定的枯燥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学习数学知识会存在困难,也正因如此,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太浓厚,课堂听课的质量也不如其他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导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够沉浸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里,为了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课堂情境,让问题在情境之中穿梭,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个简单的情境,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比如:“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张图片,请大家快速数一数,这张图片上一共有几个玻璃弹珠?”,一边构建情境,一边用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第一张图片上有九个弹珠,教师用3×3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清楚数量。接下来,教师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数一数“含有144颗玻璃弹珠”的图片上面一共有多少颗弹珠?当图片上的玻璃弹珠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查数的方式,将结果数出来,但随着玻璃弹珠的数量增多,再用这种笨方法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可能把结果算错。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更加高级的方式去计算这种问题,利用此前学习过的乘法思想,将每一行和每一列的玻璃弹珠个数数出来,运用乘法简单计算,就能够快速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然而,学生还没有正式接触这种复杂的乘法运算,所以本节课就带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巧。运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目光,然后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上来,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获取更多数学知识,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认真思考。
二、创新互动方式,鼓励主动答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参加课堂互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方面,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不够自信,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担心教师提問的问题难度过大,自己回答不上来。另一方面,学生也会犹豫,如果自己没有答对问题,会不会遭到教师的惩罚。所以,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数学教师是很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的,在此背景下,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究发现,创新互动的方式或许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让问题导学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先讲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基本内容,希望用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然而,课堂互动环节上,学生都没有主动举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转变思路,将提前准备好的若干个数学问题都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挑选,想要回答哪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其实运用了教育心理学里的一个小技巧,让学生做出“选择回答哪个问题”的选择,而不是让学生“选择回答或者不回答问题”,用这种具有明显创新色彩的互动方式,鼓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让课堂上的问题导学变得更加有效,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回答对的问题以后,学生本人会产生浓厚的自豪感。有助于培养信心,让学生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布置课堂问题,引导共同思考
问题导学法并不是单一的,针对某个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小学生而创造出来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集体教学的原则,让学生以群体为单位思考数学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运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是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小学阶段需要学生认真投入思考的数学问题不是很多,但一旦遇到,学生就会陷入困境之中,适当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群体环境之中积极思考,或许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之中获取知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不理解植树问题的精髓到底在哪里,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比如小明同学在参与小组合作的时候就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问题的含义,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是否需要在算式后面加1或减1。小红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提了出来,他认为,种树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环形种树,一种是直线种树,根据小红同学的逻辑,小组内部可以进行画图,建立一个简单的解题模型。一边讨论,小组内部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解释。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也会讲解这些问题和细节,但讲解的方式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可能不太匹配,所以让学生互相讲解,共同解答疑惑,商讨思路,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运用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对一类题型的解答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结
小学数学能够良好地锻炼学生们逻辑能力,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效率,一直受到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一些解决方法。问题导学是与教育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一鸣.试论问题导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3):75-76.
[2]闫倩倩.探析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