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现阶段社会发展、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人才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明确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在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基础理论课程 教学 人才培养
一、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优秀体育教学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世纪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适应广的新世纪中、小学体育师资,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也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使得基础理论课程对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具有重要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追求新型的高质量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编写和征订
虽然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并不断完善,但仍然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教材大多落后发展现状,一些观念和方法较难运用于实践。更由于一些学校在征订教材时,一次性订购大量同类教材,导致积压而延用多年,即使有新教材出版,教师也无法及时用于教学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增加,课时减少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选修课,课程数量大大增加,原有必修课的时数相对减少,而教材内容并没有减少,形成了课时与内容的矛盾。
3.学生的特点
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没有什么作用。入学时,有一部分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平时运动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好动难静,在专业学习中比较侧重于术科学习,而忽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另有一部分学生入学时虽然文化成绩相对较高,但因非本人自愿学习体育专业,因此对专业基础理论课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对待,考试舞弊、不及格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教师的因素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自身观念和知识的更新,不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给学生,而是照搬陈旧过时的课本内容,教学观念、方法落后,导致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教学缺乏学术性,很难满足学生需要,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提高。
5.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学生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考核只注重结果,往往只是通过最后的卷面考试评价学生,而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考虑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平时不用认真学习,考试突击即可过关。另一方面,由于在考核体系中没有对教师作要求,因此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计划,而较少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重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现代社会新型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完成运动知识技能传授、增强学生体质任务外,还肩负着学生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已不是仅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的体育教师能够胜任的,只有那些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学校体育的要求,满足时代的要求。
2.现代社会就业新特点的要求
过去,人们的工作常是相对固定的,大多是“从一而终”,因此,传统的教育可以说是准备性的教育,或者说是职业教育。在准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重视为工作所需要的体力,技能教育。而现在,工作流动性加大,教育也向基础性教育和能力教育转变,不但要为某个职业做准备,也要为人的一生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坚实的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正是高师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首要任务。
3.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已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而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正好为这些体育思想的普及,为提高体育教师的认识,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提高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措施
面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种类繁多的课程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迅速发展的态势,把握体育教育发展中课程增多、学时减少的特点,加强体育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的需要。而在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贯彻落实“实、广、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则是解决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措施和有效的手段。
1.教学落“实”
“实”是指实用的、基础的。实用的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基础的则是根本的或起点的。在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将本学科中最具有使用价值的、最根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将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大适用可能性的及迁移转化性最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是各学科课程教材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也是新的科学知识赖以存在的基础,它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教学推“广”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体育教师,不仅担负教学工作,还需担负业余训练、竞赛、锻炼及社会体育等方面的大量工作。而且在高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高度渗透、交融,若要对某一学科深入研究,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因此,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落实最实用的、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每个学生在获取广泛的基础知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方向,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教学出“新”
首先,教学观念要新,教师应注重“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更新观念;应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运用科学的新观念指导基础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手段方法要新,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以最新的观念、方法去学习各学科知识,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第三,考核体系要新,为促进学生学习真实本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应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要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激励功能,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既强调学习知识,更注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五、结论
总之,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对体育学科的要求,体育学科内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教育对象——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去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把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提到重要的位置,并进行创新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著.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曲宗湖等主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翁惠根编著.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康春兰.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研究.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关键词】基础理论课程 教学 人才培养
一、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优秀体育教学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世纪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适应广的新世纪中、小学体育师资,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也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使得基础理论课程对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具有重要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追求新型的高质量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编写和征订
虽然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并不断完善,但仍然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教材大多落后发展现状,一些观念和方法较难运用于实践。更由于一些学校在征订教材时,一次性订购大量同类教材,导致积压而延用多年,即使有新教材出版,教师也无法及时用于教学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增加,课时减少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选修课,课程数量大大增加,原有必修课的时数相对减少,而教材内容并没有减少,形成了课时与内容的矛盾。
3.学生的特点
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没有什么作用。入学时,有一部分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平时运动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好动难静,在专业学习中比较侧重于术科学习,而忽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另有一部分学生入学时虽然文化成绩相对较高,但因非本人自愿学习体育专业,因此对专业基础理论课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对待,考试舞弊、不及格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教师的因素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自身观念和知识的更新,不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给学生,而是照搬陈旧过时的课本内容,教学观念、方法落后,导致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教学缺乏学术性,很难满足学生需要,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提高。
5.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学生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考核只注重结果,往往只是通过最后的卷面考试评价学生,而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考虑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平时不用认真学习,考试突击即可过关。另一方面,由于在考核体系中没有对教师作要求,因此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计划,而较少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重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现代社会新型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完成运动知识技能传授、增强学生体质任务外,还肩负着学生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已不是仅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的体育教师能够胜任的,只有那些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学校体育的要求,满足时代的要求。
2.现代社会就业新特点的要求
过去,人们的工作常是相对固定的,大多是“从一而终”,因此,传统的教育可以说是准备性的教育,或者说是职业教育。在准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重视为工作所需要的体力,技能教育。而现在,工作流动性加大,教育也向基础性教育和能力教育转变,不但要为某个职业做准备,也要为人的一生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坚实的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正是高师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首要任务。
3.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已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而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正好为这些体育思想的普及,为提高体育教师的认识,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提高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措施
面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种类繁多的课程以及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迅速发展的态势,把握体育教育发展中课程增多、学时减少的特点,加强体育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满足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的需要。而在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贯彻落实“实、广、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则是解决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措施和有效的手段。
1.教学落“实”
“实”是指实用的、基础的。实用的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基础的则是根本的或起点的。在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将本学科中最具有使用价值的、最根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将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大适用可能性的及迁移转化性最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是各学科课程教材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也是新的科学知识赖以存在的基础,它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教学推“广”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体育教师,不仅担负教学工作,还需担负业余训练、竞赛、锻炼及社会体育等方面的大量工作。而且在高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高度渗透、交融,若要对某一学科深入研究,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因此,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落实最实用的、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每个学生在获取广泛的基础知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方向,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教学出“新”
首先,教学观念要新,教师应注重“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更新观念;应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运用科学的新观念指导基础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手段方法要新,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以最新的观念、方法去学习各学科知识,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第三,考核体系要新,为促进学生学习真实本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应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要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激励功能,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既强调学习知识,更注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五、结论
总之,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对体育学科的要求,体育学科内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教育对象——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去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把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提到重要的位置,并进行创新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著.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曲宗湖等主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翁惠根编著.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康春兰.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研究.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