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整个人类社会更是一个物质生活从少到多,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综合利用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市场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府凭借其地位提供一些物品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政府本身不是企业,不能直接提供产品,这就要求政府在提供公共品的时候必须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重要参与者、以第三方组织为补充的深入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公共品;政府;市场;第三方组织
一、公共品供给理论问题的内容及发展历程
1、西方公共品供给理论文献
英国学者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他认为国家的本质“用一个定义来说,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这便是公共品理论的源头。早期公共品理论的形成是与政府职能范围的逐渐清晰同步进行的,“市场失灵”、“公地悲剧”等现象的出现使公共品基本概念初步明确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使命。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决定了这时的政府责任以保障经济自由放任为前提,提供的公共品也主要局限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财产权力等方面而没有纯粹的政府供给理论。
2、近代公共品供给理论的发展
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美学界才开始广泛地接受公共品理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评论》给出了公共品的精确定义,每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在萨缪尔森定义了公共品的定义以及提出了公共品有效供给模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公共品,公共品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提供只能依靠公共部门。但是,这一观点又受到来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质疑。
3、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共品供给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主题就是公共品的供给,而“政府失灵”是该学派对政府行为研究的理论宗旨,这源于对官僚机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政治市场化隐喻的逻辑起点。
4、现代公共品供给理论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拓展
公共经济学将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引向微观领域,发展了一系列的模型将传统的定性分析引向定量分析,为政府提高行为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且对政府失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手段。
二、公共品的供给以及公共品供给中的公私合作模式分析
1、公共品的供给
公共品的供给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以及自愿供给。
(1)政府供给
公共品的政府供给是政府通过强制征税为主要筹资手段筹集资金用来满足公民对公共品需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公共品供给规模大。(2)公共品供给种类多且结构较为完善。政府供给公共品的种类涉及一般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服务等各方面。
(2)市场供给
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主要是指营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根据市场需求采用收取费用等方式补偿支出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品的市场供给主要集中在教育、交通、城市基础建设、水务、电力等方面。市场供给具有自由、多样、便利、高效的特点逐渐在世界各地强大起来。
(3)自愿供给
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是公民个人、单位以自愿为基础以社会捐赠或公益彩票等形式无偿或部分无偿地筹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教育、体育、济困济贫等领域。
2、公共品供给中的公私合作模式
公私合作是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个人通过合作形式使各合作方达到与其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我国学者主要把公私合作模式分为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三个层次。
(1)外包类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
(2)特许经营类是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
(3)私有化类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来收回投资并实现利润。
三、我国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私合作的现状
1、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作为支撑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公共品,其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与城市的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
(1)城市的硬件设施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公共品供不应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供水紧张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障碍,也是城市管理者与广大市民最为头疼的三大难题。
(2)城市软件设施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
城市公共品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也包括城市文化、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法制结构、政府间协调的服务等软件设施。这也意味着,城市公共品既包括有形城市公共品,也包括无形城市公共品。城市有形公共品容易出“政绩”,以致当前我国不少城市注重城市有形公共品的供给,而对无形公共品的供给重视程度不够。
2、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的支出占全国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比例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2)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3)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少,利用水平不高。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3、我国公共品供给中公私合作的现状
我国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压力过大,不能高效地将公共品提供给消费者,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电力、生态环境、农村医疗、农村义务教育、水利工程等许多公共品的资金是靠政府投入,且这些公共品的经营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性和社会效益性等性质。结合我国公共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部门参与程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政府作为我国公共品的绝对主体,竞争威胁极少,容易造成我国公共品供给在无健全竞争机制的大环境下出现不计成本、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现象。
【参考文献】
[1]郝杰,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治理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13.
[2]赵先立、李子君,地铁经济中的公私合作——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的运营、经验和意义[J].城市观察,2012
[3]乐彬,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1.
【关键词】公共品;政府;市场;第三方组织
一、公共品供给理论问题的内容及发展历程
1、西方公共品供给理论文献
英国学者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他认为国家的本质“用一个定义来说,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这便是公共品理论的源头。早期公共品理论的形成是与政府职能范围的逐渐清晰同步进行的,“市场失灵”、“公地悲剧”等现象的出现使公共品基本概念初步明确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使命。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决定了这时的政府责任以保障经济自由放任为前提,提供的公共品也主要局限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财产权力等方面而没有纯粹的政府供给理论。
2、近代公共品供给理论的发展
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美学界才开始广泛地接受公共品理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评论》给出了公共品的精确定义,每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在萨缪尔森定义了公共品的定义以及提出了公共品有效供给模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公共品,公共品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提供只能依靠公共部门。但是,这一观点又受到来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质疑。
3、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共品供给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主题就是公共品的供给,而“政府失灵”是该学派对政府行为研究的理论宗旨,这源于对官僚机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政治市场化隐喻的逻辑起点。
4、现代公共品供给理论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拓展
公共经济学将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引向微观领域,发展了一系列的模型将传统的定性分析引向定量分析,为政府提高行为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且对政府失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治理手段。
二、公共品的供给以及公共品供给中的公私合作模式分析
1、公共品的供给
公共品的供给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以及自愿供给。
(1)政府供给
公共品的政府供给是政府通过强制征税为主要筹资手段筹集资金用来满足公民对公共品需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公共品供给规模大。(2)公共品供给种类多且结构较为完善。政府供给公共品的种类涉及一般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服务等各方面。
(2)市场供给
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主要是指营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根据市场需求采用收取费用等方式补偿支出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品的市场供给主要集中在教育、交通、城市基础建设、水务、电力等方面。市场供给具有自由、多样、便利、高效的特点逐渐在世界各地强大起来。
(3)自愿供给
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是公民个人、单位以自愿为基础以社会捐赠或公益彩票等形式无偿或部分无偿地筹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教育、体育、济困济贫等领域。
2、公共品供给中的公私合作模式
公私合作是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和个人通过合作形式使各合作方达到与其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我国学者主要把公私合作模式分为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三个层次。
(1)外包类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
(2)特许经营类是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
(3)私有化类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来收回投资并实现利润。
三、我国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私合作的现状
1、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作为支撑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公共品,其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与城市的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
(1)城市的硬件设施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公共品供不应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供水紧张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障碍,也是城市管理者与广大市民最为头疼的三大难题。
(2)城市软件设施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
城市公共品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也包括城市文化、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法制结构、政府间协调的服务等软件设施。这也意味着,城市公共品既包括有形城市公共品,也包括无形城市公共品。城市有形公共品容易出“政绩”,以致当前我国不少城市注重城市有形公共品的供给,而对无形公共品的供给重视程度不够。
2、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的支出占全国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比例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2)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3)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少,利用水平不高。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3、我国公共品供给中公私合作的现状
我国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压力过大,不能高效地将公共品提供给消费者,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电力、生态环境、农村医疗、农村义务教育、水利工程等许多公共品的资金是靠政府投入,且这些公共品的经营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性和社会效益性等性质。结合我国公共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部门参与程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政府作为我国公共品的绝对主体,竞争威胁极少,容易造成我国公共品供给在无健全竞争机制的大环境下出现不计成本、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现象。
【参考文献】
[1]郝杰,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治理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13.
[2]赵先立、李子君,地铁经济中的公私合作——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的运营、经验和意义[J].城市观察,2012
[3]乐彬,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