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恻隐之心在都市文化中的落实——儒家社会情感主义的提案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都市文化的人际关系下培养助人行为具有可能性,其重点在于强调社会化对培养正确的个人道德情感之重要性。要重建一个不再冷漠的都市文化,单靠孤立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道德需要社会化。孟子的“四端说”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心理学,除了强调人人固有的恻隐之心外,也以恭敬之心强调人的社会性,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自然尊敬。社会的道德标准可以内化于个人的羞恶之心,进而激励都市文化需要加强的见义勇为行为。孟子所肯定的是非之心,可以视为个人的独立思考判断,是道德情感社会化不可或缺的理性防线。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helpful behaviors in the intercultural relationship of urban culture. The emphasis is 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ization in cultivating correct personal moral feelings. To rebuild an urban culture no longer indifferent, it is not enough to isolate the individual’s moral consciousness alone, and morality needs socialization. Mencius’s “Four-End Theory” provides a complete moral psychology. Apart from emphasizing the inherent hidden heart of all, Mencius emphasizes human sociality and natural respect for social norms in a respectful manner. Social ethical standards can be internalized in personal shame, which in turn inspires the courageous behavior of urban culture to be strengthened. Mencius’s affirmation of non-concern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rational defense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moral emotion.
其他文献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已一千多年,然而在一元化伊斯兰信仰体系下,建立在巫术逻辑基础上的萨满信仰依然存活于维吾尔民间.如果对维吾尔族当前的萨满信仰进一步了解,维吾尔人的
鲁仲连射书解围在田单复齐之时,但与燕将书今已散佚.好事者伪造了鲁仲连与燕将书,并将之和射书解围的史实相连缀,这就是《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章》的由来与构成
奈格里的政治本体论与内在性思潮密切相关,它以内在性-超验性和创构性-调解性的对抗语境为逻辑构架,以主体性的创构本体论为逻辑取向,旨在取代传统本体论中超验的实体、基础
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保有同时代人罕见的乌托邦精神、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染、拥有娴熟自如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服务现实的自觉性,这些品质构成了他观念创
由思想文化领域的知识阶层发起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是从理性主义的抽象原则出发的,而社会改造又是需要激情来推动的,由此理性的激情化就为现代文学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助力。五四
张佛泉的自由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积极自由观到消极自由观的转变.1930年代,身处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中,张佛泉批评古典自由主义所持的消极自由观即个人自由是“免于他人干涉的领
梁启超一生的道德诉求经历了知识—工具—个人修养三次转型,在晚清民初的“过渡时代”,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表征.梁启超在传统心性道德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公德”
主体自从掌握了语言进入象征界后,便进入一种分裂和意义整合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动态过程。精神分裂状态既是生命过程的暂时中断,又是意义整合的重新开始。时间性是一种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再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脱胎换骨并隐蔽起来,重新继续接受德国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