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也影响建筑物的造价,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高度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混凝土整体结构浇筑的经验,分析了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从浇筑前期准备、浇筑技术以及裂缝处理进行分析,本文最后提出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建设!房屋建筑的根本是混凝土,混凝土的好坏、浇筑、_艺不同严重影响结构物的质量。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商品砖,混凝上施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提供更好的工程品质。以下介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注意要点、不同结构物的浇注工艺、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净,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 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 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5.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7.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與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
8.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捣密就应该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二、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 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温测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 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三、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 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须在5 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 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 mm 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 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 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 天。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商品混凝土质量越来越好,现代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良柱.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6)
(作者单位:沧州临港九易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建设!房屋建筑的根本是混凝土,混凝土的好坏、浇筑、_艺不同严重影响结构物的质量。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商品砖,混凝上施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提供更好的工程品质。以下介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注意要点、不同结构物的浇注工艺、混凝土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净,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 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 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5.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7.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與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
8.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捣密就应该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二、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 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温测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 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三、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 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须在5 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 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 mm 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 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 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 天。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商品混凝土质量越来越好,现代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良柱.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6)
(作者单位:沧州临港九易市政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