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李云勤奋钻研,创作精品,在汗水浸透的足迹中,一步步成长为高级编辑,成为青海石油报社社长、油城电视报社社长、青海油田电视台台长,成为青海油田新闻中心的掌舵人。
30多年来,李云肩负使命,心系大局,既有新闻人的敏锐和直觉,亦有管理者的智慧和文人的情怀;既凌空妙舞上触思想和理论的高地,又低俯贴近下接现实和石油的土壤,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实践能力。他勤勉务实、学风精进,人品文品俱佳,数十年扎根柴达木沃土,在新闻舆论宣传特别是新闻传播和研究的道路上,勤奋耕耘,笔耕不辍,以笔端、镜头,为石油矿区和青海新闻舆论宣传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天道酬勤结硕果
李云一直认为,理论研究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人文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是理论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品质,也是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并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而广博的知识储备,更是催化理论生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新闻舆论宣传领域,李云是一名专家,更是一名真正的“杂家”。他涉猎广泛,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社会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精通报纸编采,熟悉电视采编制播等工作。这正是他在多个专业及其交叉领域有着不俗表现的原动力所在。
30多个风雨春秋,他不断探索实践、潜心思考,先后在《攀登》《青海社会科学》《求索》以及《柴达木开发研究》《新闻之友》《昆仑声屏》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从传媒中石油工人形象透析我国社会之变迁》《三十年报业发展探析》《新兴媒体冲击与报业再造》《电视传媒30年探析》《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国家与社会”理论模式的历史演进》《从社会发展看新闻传播的功能》《“互联网+”时代做强做优油田媒体的思考》等研究,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也为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新闻工作者,他身体力行,不断创新,特别是在与时俱进、突出主旋律、确保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重大典型、重大主题、重大决策等新闻舆论宣传报道方面,他亲自或带领编采人员先后创作了《大潮初起任拼搏》《踏破瀚海写风流》《油魂这样铸就》等一批正确引导舆论的扛鼎之作。
作为一名报纸人,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发展的“寒冬”期,他深入调研、缜密思考,以紧跟时代、贴近读者、强化引导的思路,开启了平面媒体创新求变的历程。改版后的《青海石油报》呈现出了“版面清新简洁,骨架明晰有序,视觉效果良好,走文流畅规范,图片引人注目,留白生动自然”的新形象,受到了上级新闻部门和广大受众的好评。《油城电视报》以传播新闻、贴近生活和服务受众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丰富了油田员工家属的文化生活。《瀚海魂》以贴近油田、贴近读者、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为目标,大量刊登油田专兼职文艺工作者的文学艺术作品,为油田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瀚海记者》也为专兼职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研讨新闻业务的平台,为油田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
作为一名电视人,他创新引领,打造了青海油田电视传媒“旗舰”。从茫崖及冷湖地区电视零覆盖到目前实现敦煌、花土沟、格尔木、冷湖、涩北、昆北、东坪等地区的同步直播;从《油田新闻》《油田专题》《通知通告》个别栏目发展到目前的《油田新闻》《油田写真》《西海万象》《油田同期声》《热点访谈》等十余个栏目;从录播到同步直播;从无名的企业小电视台到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再到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十强栏目”,连续7年摘得青海新闻奖一等奖……这期间,是他无数的心血付出。
多年来,李云有近百件新闻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新闻奖一、二等奖,其中10多篇(项)获得“青海新闻奖”等省部级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项研究获得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还有30多件新闻作品获得“青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1件作品荣摘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桂冠,并以丰硕的理论成果荣膺第四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2014年被中国记协授予“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先后被评为中国企业报十佳管理者、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台长,两次获得中国石油“百优”新闻工作者称号,从另一个侧面实证了李云的研究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2018年3月又荣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并于4月在中国报业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丰富的理论成果来自哪里?理论的解释力又源自何方?李云作出了肯定而精辟的回答: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创新与实践。
从报纸采编、电视传播到媒体经营,他始终坚持“全力以赴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使新闻中心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在报社管理工作上,他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从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采编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坚持补充、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深入研究和规范报纸办报理念、思路、定位等,注重团队精神建设,大胆管理,严格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动真碰硬,抓出了实效,为做好平面媒体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以及办出“西部一流企业报”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电视采编制播管理中,李云注重协作和执行。他始终强调“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讲协作、讲团队、讲大局”,这一理念所蕴含的践行意义,提升了队伍执行力,激发了电视传播的生机和活力,也成就了青海油田电视不仅仅是一个频道、一个节目,更是一个创新的生态环境。
在新闻中心全面管理上,他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合規管控为主线,全力推进新闻中心持续有质量有效益有品位稳健和谐发展。
率先建立企业媒体单位QHSE体系。他持续完善富有新闻舆论宣传特质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进一步修订了100多项管理制度,形成了治标与治本、习惯养成与执行力提升、源头管控与过程管理、隐患整治与风险排除、短板弥补与漏洞消除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使QHSE体系成为新闻中心打造一流新闻品牌、建设一流新闻单位的重要保障。 坚持效益发展理念确保绩效质量。他强化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对收入和支出实行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持续梳理流程、规范核算,抓好成本控制、资金管理、合同签订、经营分析、内部管控、开源节流等重点工作,做到了合法合规、受控运行,实现了业绩效益双丰收。切实巩固市场,提升创收能力,推进印刷厂强化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稳定中端,拓展低端、高端印品市场;密切关注广告市场变化,深入调查研究,稳住传统市场份额,寻找新的市场商机;深入抓好电视网络施工和电视节目收费工作的质量及服务,经营收入连续6年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为各媒体稳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落实人本理念汇聚发展活力。他扎实推进绩效考核,修订和完善了责任追究、精品奖励等制度机制,薪酬、奖金分配向新闻一线、突出贡献、超值劳动以及新闻部门、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倾斜,有效激发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推荐提名、竞聘选拔和组织考察新闻干部工作,打造了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工作机制,选人用人更加规范透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了新闻人员交流机制,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坚持榜样示范带动,合规做好评先树优工作,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践行人文情怀理念,强化思想引导,开展文化娱乐以及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等活动,加强亲情文化建設,增强了新闻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深化改进培训策略提升队伍素质。他创新专家讲座、名师讲堂等“请进来”和跟班轮训、访问学习等“送出去”培训的方式方法,新闻编采、经营管控和岗位操作人员全员参加业务培训,加快了知识结构更新。和青海师范大学签署校媒共建协议,深化与《中国石油报》的新闻文化战略合作,为新闻工作者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搭建了新平台。持续完善内部培训机制,用好用活资深新闻工作者等培训资源,确保自身的业务培训富有含金量、更有实效性。
管理平台的夯实,为提升油田新闻舆论宣传的实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新闻舆论宣传精品频出,一大批富有重要性、典型性的新闻作品被央视、《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国家、中央媒体播发链接,报社、电视台在全国企业、行业评优中屡屡榜上有名,李云以其丰富的理论素养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被业内同仁所称赞。
融合升级谋发展
“知行合一,坚持不懈通天线、接地气、聚民心,创新思维引领务实的脚步永不停歇。”这是李云从事新闻事业30多年的真实写照。
面对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各路媒体融合发展百舸争流的局面,青海油田新闻中心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创新发展呢?
对此,李云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分析说:“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改变,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主流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因此媒体转型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共同使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定不移地推动融合发展。”
为此,他在青海油田新闻中心媒体创新实践中,坚持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思路,制订了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强化顶层设计,确定了“打造行业领先、西部一流的企业电视、报刊、网络、微平台全媒体新闻文化传媒中心”的战略目标,通过创新发展,强化青海油田舆论宣传主阵地。
在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他致力于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初步形成了以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体,以互联网和微平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新格局。
《青海石油报》《油城电视报》等平面媒体的电子报成功上线运行,读者可随时点阅;青海油田电视台创新发展,网络电视成功上线,实现了油田电视在线实时点播;改版优化青海油田门户网和小区信息港,上线运行青海油田微信微博“双微”平台,拓展了青海油田新闻舆论宣传的传播渠道,强化了舆论引导力建设。
在谈及融合转型的感悟时,李云说:“在推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新媒体冲击造成的,但本质上是传统媒体服务大局、服务受众和服务能力的危机。因此,转型的根本就在于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履行媒体的职责使命,只有提升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才敢言转型成功。”
针对下一步的发展,李云成竹在胸,那就是持续组建完善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新闻的统一制作、统一编排、统一推送,从而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共荣、一体化发展。
不忘初心,漫漫求索。李云说,人间寡淡最真味,荣誉只能证明过去,他要走好今天、明天的每一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为打造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俱佳的新型企业新闻文化传媒中心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新闻中心)
30多年来,李云肩负使命,心系大局,既有新闻人的敏锐和直觉,亦有管理者的智慧和文人的情怀;既凌空妙舞上触思想和理论的高地,又低俯贴近下接现实和石油的土壤,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实践能力。他勤勉务实、学风精进,人品文品俱佳,数十年扎根柴达木沃土,在新闻舆论宣传特别是新闻传播和研究的道路上,勤奋耕耘,笔耕不辍,以笔端、镜头,为石油矿区和青海新闻舆论宣传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天道酬勤结硕果
李云一直认为,理论研究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人文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是理论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品质,也是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并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而广博的知识储备,更是催化理论生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新闻舆论宣传领域,李云是一名专家,更是一名真正的“杂家”。他涉猎广泛,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社会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精通报纸编采,熟悉电视采编制播等工作。这正是他在多个专业及其交叉领域有着不俗表现的原动力所在。
30多个风雨春秋,他不断探索实践、潜心思考,先后在《攀登》《青海社会科学》《求索》以及《柴达木开发研究》《新闻之友》《昆仑声屏》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从传媒中石油工人形象透析我国社会之变迁》《三十年报业发展探析》《新兴媒体冲击与报业再造》《电视传媒30年探析》《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国家与社会”理论模式的历史演进》《从社会发展看新闻传播的功能》《“互联网+”时代做强做优油田媒体的思考》等研究,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也为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新闻工作者,他身体力行,不断创新,特别是在与时俱进、突出主旋律、确保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重大典型、重大主题、重大决策等新闻舆论宣传报道方面,他亲自或带领编采人员先后创作了《大潮初起任拼搏》《踏破瀚海写风流》《油魂这样铸就》等一批正确引导舆论的扛鼎之作。
作为一名报纸人,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发展的“寒冬”期,他深入调研、缜密思考,以紧跟时代、贴近读者、强化引导的思路,开启了平面媒体创新求变的历程。改版后的《青海石油报》呈现出了“版面清新简洁,骨架明晰有序,视觉效果良好,走文流畅规范,图片引人注目,留白生动自然”的新形象,受到了上级新闻部门和广大受众的好评。《油城电视报》以传播新闻、贴近生活和服务受众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丰富了油田员工家属的文化生活。《瀚海魂》以贴近油田、贴近读者、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为目标,大量刊登油田专兼职文艺工作者的文学艺术作品,为油田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瀚海记者》也为专兼职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研讨新闻业务的平台,为油田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
作为一名电视人,他创新引领,打造了青海油田电视传媒“旗舰”。从茫崖及冷湖地区电视零覆盖到目前实现敦煌、花土沟、格尔木、冷湖、涩北、昆北、东坪等地区的同步直播;从《油田新闻》《油田专题》《通知通告》个别栏目发展到目前的《油田新闻》《油田写真》《西海万象》《油田同期声》《热点访谈》等十余个栏目;从录播到同步直播;从无名的企业小电视台到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再到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十强栏目”,连续7年摘得青海新闻奖一等奖……这期间,是他无数的心血付出。
多年来,李云有近百件新闻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新闻奖一、二等奖,其中10多篇(项)获得“青海新闻奖”等省部级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项研究获得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还有30多件新闻作品获得“青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1件作品荣摘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桂冠,并以丰硕的理论成果荣膺第四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2014年被中国记协授予“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先后被评为中国企业报十佳管理者、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台长,两次获得中国石油“百优”新闻工作者称号,从另一个侧面实证了李云的研究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2018年3月又荣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并于4月在中国报业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丰富的理论成果来自哪里?理论的解释力又源自何方?李云作出了肯定而精辟的回答: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创新与实践。
从报纸采编、电视传播到媒体经营,他始终坚持“全力以赴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使新闻中心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在报社管理工作上,他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从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采编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坚持补充、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深入研究和规范报纸办报理念、思路、定位等,注重团队精神建设,大胆管理,严格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动真碰硬,抓出了实效,为做好平面媒体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以及办出“西部一流企业报”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电视采编制播管理中,李云注重协作和执行。他始终强调“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讲协作、讲团队、讲大局”,这一理念所蕴含的践行意义,提升了队伍执行力,激发了电视传播的生机和活力,也成就了青海油田电视不仅仅是一个频道、一个节目,更是一个创新的生态环境。
在新闻中心全面管理上,他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合規管控为主线,全力推进新闻中心持续有质量有效益有品位稳健和谐发展。
率先建立企业媒体单位QHSE体系。他持续完善富有新闻舆论宣传特质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进一步修订了100多项管理制度,形成了治标与治本、习惯养成与执行力提升、源头管控与过程管理、隐患整治与风险排除、短板弥补与漏洞消除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使QHSE体系成为新闻中心打造一流新闻品牌、建设一流新闻单位的重要保障。 坚持效益发展理念确保绩效质量。他强化经营管理,规避经营风险,对收入和支出实行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持续梳理流程、规范核算,抓好成本控制、资金管理、合同签订、经营分析、内部管控、开源节流等重点工作,做到了合法合规、受控运行,实现了业绩效益双丰收。切实巩固市场,提升创收能力,推进印刷厂强化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稳定中端,拓展低端、高端印品市场;密切关注广告市场变化,深入调查研究,稳住传统市场份额,寻找新的市场商机;深入抓好电视网络施工和电视节目收费工作的质量及服务,经营收入连续6年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为各媒体稳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落实人本理念汇聚发展活力。他扎实推进绩效考核,修订和完善了责任追究、精品奖励等制度机制,薪酬、奖金分配向新闻一线、突出贡献、超值劳动以及新闻部门、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倾斜,有效激发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推荐提名、竞聘选拔和组织考察新闻干部工作,打造了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工作机制,选人用人更加规范透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了新闻人员交流机制,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坚持榜样示范带动,合规做好评先树优工作,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践行人文情怀理念,强化思想引导,开展文化娱乐以及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等活动,加强亲情文化建設,增强了新闻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深化改进培训策略提升队伍素质。他创新专家讲座、名师讲堂等“请进来”和跟班轮训、访问学习等“送出去”培训的方式方法,新闻编采、经营管控和岗位操作人员全员参加业务培训,加快了知识结构更新。和青海师范大学签署校媒共建协议,深化与《中国石油报》的新闻文化战略合作,为新闻工作者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搭建了新平台。持续完善内部培训机制,用好用活资深新闻工作者等培训资源,确保自身的业务培训富有含金量、更有实效性。
管理平台的夯实,为提升油田新闻舆论宣传的实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新闻舆论宣传精品频出,一大批富有重要性、典型性的新闻作品被央视、《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国家、中央媒体播发链接,报社、电视台在全国企业、行业评优中屡屡榜上有名,李云以其丰富的理论素养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被业内同仁所称赞。
融合升级谋发展
“知行合一,坚持不懈通天线、接地气、聚民心,创新思维引领务实的脚步永不停歇。”这是李云从事新闻事业30多年的真实写照。
面对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各路媒体融合发展百舸争流的局面,青海油田新闻中心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创新发展呢?
对此,李云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分析说:“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改变,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主流媒体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因此媒体转型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的共同使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定不移地推动融合发展。”
为此,他在青海油田新闻中心媒体创新实践中,坚持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思路,制订了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强化顶层设计,确定了“打造行业领先、西部一流的企业电视、报刊、网络、微平台全媒体新闻文化传媒中心”的战略目标,通过创新发展,强化青海油田舆论宣传主阵地。
在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他致力于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初步形成了以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体,以互联网和微平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新格局。
《青海石油报》《油城电视报》等平面媒体的电子报成功上线运行,读者可随时点阅;青海油田电视台创新发展,网络电视成功上线,实现了油田电视在线实时点播;改版优化青海油田门户网和小区信息港,上线运行青海油田微信微博“双微”平台,拓展了青海油田新闻舆论宣传的传播渠道,强化了舆论引导力建设。
在谈及融合转型的感悟时,李云说:“在推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新媒体冲击造成的,但本质上是传统媒体服务大局、服务受众和服务能力的危机。因此,转型的根本就在于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履行媒体的职责使命,只有提升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才敢言转型成功。”
针对下一步的发展,李云成竹在胸,那就是持续组建完善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新闻的统一制作、统一编排、统一推送,从而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共荣、一体化发展。
不忘初心,漫漫求索。李云说,人间寡淡最真味,荣誉只能证明过去,他要走好今天、明天的每一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为打造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俱佳的新型企业新闻文化传媒中心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