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然学姐,我们摄影协会要举办摄影大赛了,关于校园风景的。你也来报名吧!”路过食堂时,学弟拿着报名表向我走来。我连连摆手:“算了算了,我对这个不怎么感兴趣!”
“没关系,用手机照也可以,来试试嘛!再说离比赛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学弟盛情难却,而我恰巧又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
我真的对摄影没兴趣,而且最近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企业的面试机会,正在为它准备,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事。
广播声骤然而起,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半晌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图书馆要闭馆了。其实要说校园风景,我最爱的就是这里,图书馆的天台。据说我校的图书馆是本省最大的,明亮干净优美,还有众多书籍。最吸引我的是顶层的天台,那里一般无人问津,因为八层不对学生开放,所以大多数同学到了七层就止步了,只有好奇的我发现了这个秘密。
灯忽然灭了,真的要闭馆了。站在通往天台的阶梯上,画面感油然而生。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样一个场景,微笑着离开了。
夜,热得睡不着。风扇吱吱呀呀地转着,仅加快了空气流通,丝毫没有起到降温的效果。我无聊地翻翻手机,看看今天天的照片。翻到那张时,整个人顿时僵住了,感觉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但无法将恐惧释放出去——在那段阶梯的最低层多了一个人,或者可以说只是一个影子!我拍照的时候应该是没有人的,现在却凭空出现一团阴影!
风扇还在吱吱呀呀,我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寒冷袭来,温度刚刚好,可我睡意全无,想着明天再去一探竟。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又站在了阶梯上。我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八楼是海南省热带研究所,一般只有老师出入。而老师下午5点半就下班了,不会有老师工作到闭馆。过道里也是空无一人。我索性快步上了天台。这还是我第一次欣赏夜晚的天台。花草、石凳、小径,在月色的笼罩下都显得更为可爱。回到楼道,掏出手机,我又对着那阶梯拍了一张,角度与昨天相同。拿着照片看了很久,发现不出一点儿异样。我撇撇嘴:可能昨晚那是我自己的影子。
这样的安慰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12点一过,我就抱着手机翻照片。果然,照片上又出现了诡异。今天的照片上,那团阴影比昨天所在的位置上移了两层,挑衅似的站在那里。
又一个无眠夜。我想换做是谁,都不会比我镇静多少。这次我百分之百确定这个影子是凭空冒出来的,而且是在我拍完之后悄悄在我手机里显现出来的。可是我发誓没有把手机给过任何人。
第三天,我疲倦地站在了同样的地方,攥着手机如同攥着救命稻草,拍下之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其实心里却还有一些小期待,想知道今天又会发生什么。回到宿舍,我颓废地坐在床上。如果你问我在做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在等时间——今天的照片里,那黑影会不会又往上移动了两层?
每晚过了12点,照片里面的黑影会自己上台阶。嗯,就是这样。
接下来的六天里,我依旧在闭馆前抢拍我的照片。尽管每次都怕得要命,但我无法抗拒。这仿佛变成了一种使命,促使着我每天活下去的使命。今天的照片里,那黑影已经完全登上了台阶站在了门边,也就是说今晚我若再去拍,等过了12点,它便没有阶梯可以再上了。那么——它会去哪里?我相信就在今晚,一切答案都会明了。
今晚,楼道里终于不再是我一个人。她比上次见面时好像更瘦些。我何止是认识她,我们熟悉到可以一起谈心痛哭,熟悉到可以同床共枕,熟悉到爱上了同一个人,熟悉到连实习公司都填了同一家。竞争的激烈蒙住了我的双眼。就在那扇门后,她就死在那扇门后。我顿时明白了,那黑影好似内心的我,一直在找寻着什么,寻找最后的归栖之地。路是人走出来的,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选错了路,还盲目地一直走,那结局就只剩下一个,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很熟,熟悉到连死都要死在同一个地方。
摄影大赛结果评选如期在一个月后如火如荼地举行。此次活动共收到摄影爱好者的来稿1600余张,经层层审核,前十名已选出还选出其中100张含义深刻的照片在报告厅展览。当日大厅里人满为患,摄影爱好者齐聚一堂,欣赏着90后学生的思想意境。
在大厅西北角,为特别奖区。其中获得最佳创意奖的是名为《路》的系列照片,一共10张。前9张的背景都是阶梯。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阶梯微微泛着白光,通向不知去向哪里的小门。阶梯上有一个黑影,随着拍摄日期的变化,它在一级一级地上台阶,最后终于站在了顶峰——第10张与前9张截然相反,白色刺痛了每个人的双眼。照片中心,有两团黑影,好似抱在一起,又好似融为一体。
10张照片整整齐齐地排在不怎么显眼的地方,但依然有不少人驻足评论:“这是在哪里?白色的中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系列照片的前9张和第10张,作者不是同一个人?”
“没关系,用手机照也可以,来试试嘛!再说离比赛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学弟盛情难却,而我恰巧又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
我真的对摄影没兴趣,而且最近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企业的面试机会,正在为它准备,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事。
广播声骤然而起,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半晌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图书馆要闭馆了。其实要说校园风景,我最爱的就是这里,图书馆的天台。据说我校的图书馆是本省最大的,明亮干净优美,还有众多书籍。最吸引我的是顶层的天台,那里一般无人问津,因为八层不对学生开放,所以大多数同学到了七层就止步了,只有好奇的我发现了这个秘密。
灯忽然灭了,真的要闭馆了。站在通往天台的阶梯上,画面感油然而生。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样一个场景,微笑着离开了。
夜,热得睡不着。风扇吱吱呀呀地转着,仅加快了空气流通,丝毫没有起到降温的效果。我无聊地翻翻手机,看看今天天的照片。翻到那张时,整个人顿时僵住了,感觉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但无法将恐惧释放出去——在那段阶梯的最低层多了一个人,或者可以说只是一个影子!我拍照的时候应该是没有人的,现在却凭空出现一团阴影!
风扇还在吱吱呀呀,我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寒冷袭来,温度刚刚好,可我睡意全无,想着明天再去一探竟。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又站在了阶梯上。我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八楼是海南省热带研究所,一般只有老师出入。而老师下午5点半就下班了,不会有老师工作到闭馆。过道里也是空无一人。我索性快步上了天台。这还是我第一次欣赏夜晚的天台。花草、石凳、小径,在月色的笼罩下都显得更为可爱。回到楼道,掏出手机,我又对着那阶梯拍了一张,角度与昨天相同。拿着照片看了很久,发现不出一点儿异样。我撇撇嘴:可能昨晚那是我自己的影子。
这样的安慰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12点一过,我就抱着手机翻照片。果然,照片上又出现了诡异。今天的照片上,那团阴影比昨天所在的位置上移了两层,挑衅似的站在那里。
又一个无眠夜。我想换做是谁,都不会比我镇静多少。这次我百分之百确定这个影子是凭空冒出来的,而且是在我拍完之后悄悄在我手机里显现出来的。可是我发誓没有把手机给过任何人。
第三天,我疲倦地站在了同样的地方,攥着手机如同攥着救命稻草,拍下之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其实心里却还有一些小期待,想知道今天又会发生什么。回到宿舍,我颓废地坐在床上。如果你问我在做什么,我会告诉你:我在等时间——今天的照片里,那黑影会不会又往上移动了两层?
每晚过了12点,照片里面的黑影会自己上台阶。嗯,就是这样。
接下来的六天里,我依旧在闭馆前抢拍我的照片。尽管每次都怕得要命,但我无法抗拒。这仿佛变成了一种使命,促使着我每天活下去的使命。今天的照片里,那黑影已经完全登上了台阶站在了门边,也就是说今晚我若再去拍,等过了12点,它便没有阶梯可以再上了。那么——它会去哪里?我相信就在今晚,一切答案都会明了。
今晚,楼道里终于不再是我一个人。她比上次见面时好像更瘦些。我何止是认识她,我们熟悉到可以一起谈心痛哭,熟悉到可以同床共枕,熟悉到爱上了同一个人,熟悉到连实习公司都填了同一家。竞争的激烈蒙住了我的双眼。就在那扇门后,她就死在那扇门后。我顿时明白了,那黑影好似内心的我,一直在找寻着什么,寻找最后的归栖之地。路是人走出来的,但如果一开始你就选错了路,还盲目地一直走,那结局就只剩下一个,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很熟,熟悉到连死都要死在同一个地方。
摄影大赛结果评选如期在一个月后如火如荼地举行。此次活动共收到摄影爱好者的来稿1600余张,经层层审核,前十名已选出还选出其中100张含义深刻的照片在报告厅展览。当日大厅里人满为患,摄影爱好者齐聚一堂,欣赏着90后学生的思想意境。
在大厅西北角,为特别奖区。其中获得最佳创意奖的是名为《路》的系列照片,一共10张。前9张的背景都是阶梯。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阶梯微微泛着白光,通向不知去向哪里的小门。阶梯上有一个黑影,随着拍摄日期的变化,它在一级一级地上台阶,最后终于站在了顶峰——第10张与前9张截然相反,白色刺痛了每个人的双眼。照片中心,有两团黑影,好似抱在一起,又好似融为一体。
10张照片整整齐齐地排在不怎么显眼的地方,但依然有不少人驻足评论:“这是在哪里?白色的中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系列照片的前9张和第10张,作者不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