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碳中和领域,科技企业中不乏先行者。这些科技大咖立足自身优势,在挖掘发展机遇的过程中,不断以技术力量为碳中和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碳中和概念一下子火了起来,许多科技企业开始思考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的未来。未来虽然有很多可能性,但可以确定的是,碳中和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已经悄然奏响,它将会极大地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在碳中和领域,科技企业中不乏先行者。这些科技大咖立足自身优势,在挖掘发展机遇的过程中,不断以技术力量为碳中和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腾讯:将减碳融入企业发展
今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未来将通过新技术降低碳的排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朋友圈发文:“预计(公司在碳中和方面)未来最大占比的是原生清洁能源支持的数据中心的实现,这很难,但总要努力。”他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作为科技企业,我们要更为关注企业运营对气候、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宣布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腾讯也要加快推进碳中和规划。”
近几年,腾讯已经在减碳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将碳中和的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在腾讯滨海大厦,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技术巧思无处不在。8000平方米的广场看上去平平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玄机。广场上铺装的瓷砖并不是普通的瓷砖,而是可以大量吸存和净化雨水的生态陶瓷透水砖。雨水经过净化与收集,可用来浇灌大楼里的花草。南北塔楼屋顶上,特意铺设了陶粒层,不仅能够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还能减缓雨水流速,削减洪峰对大楼的伤害。腾讯滨海大厦的办公区内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电约132.61万千瓦时。
在腾讯天津数据中心,腾讯根据余热回收原理,研究节能应用的方案。据介绍,按照这套方案,如果回收天津数据中心冬季全部的余热,热量用于采暖可覆盖的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这些热量用于家庭采暖的话,可满足5100多户居民的用热需求。此举能够减排5.24万吨二氧化碳量,相当于种植286.4万棵树的碳汇。
腾讯研发的节能技术已经迭代到T-Block4.0版本,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腾讯滨海大厦和天津数据中心有效降低了碳排放量。
去年7月3日,在华南地区布局的腾讯云清远数据中心在广东清远正式开服。这个集群规划了超100万台服务器的容量,是腾讯云开服的首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也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新基建项目。因此,为降低数据中心能耗,该中心配有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
马化腾表示,未来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华为:科技助力新能源产业
去年12月29日,在数字能源产业暨技术论坛上,华为重磅发布了“数字能源未来十大趋势”。在这十大趋势中,有关新能源领域的趋势格外引人注目,涵盖了发电、用电、储电等诸多环节。这不仅为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参考,更是对在碳中和与新基建背景下如何让能源行业以绿色化、数字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审视”。
实际上,在新能源领域,华为已经走了8年。2013年,华为推出了第一款光伏逆变器。从2014年起,华为率先扛起智能化大旗,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融合,以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的形式面向市场,将逆变器从一个“哑”设备,变成了可感知、可分析、可传输的智能设备,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华为为之配套的监控、无线通讯、MBUS、云计算等服务。
8年多来,通过以逆变器为核心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华为正在将光伏的应用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并借助不断进步的技术,拓宽光伏利用的场景,提高光伏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性。
在宁夏黄河东岸,华为与宝丰集团合作,将光伏板装到了枸杞田间,建成了当时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配合带倾角的平单轴自动跟踪专利技术,太阳能板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保证枸杞收益的同时,提高光伏电站的效益,较传统集中式光伏电站,可提高18.7%的发电量,发电小时数提高281.4小时。截至2020年7月,这一光伏电站累计已发电38.75亿千瓦时,减少了18.41亿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每年新种植约8000万棵树。
在山东滨州通威股份投资的300MW渔光一体化项目中,华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电站的组件进行远程检测,大幅提升电站运维效率。
北京大兴机场也有华为智能光伏的身影。位于大兴机场货运区、东跑道、公务机区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2019年9月顺利并网发电,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1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每年节约1900吨标准煤,减排966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14.5吨二氧化硫,并同步减少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开创了民航领域清洁能源利用之先河,也是目前全国运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机场。
随着能源转型的进一步发展,碳中和的理念也将从企业渗透到个人,光伏的业主也已经从大型、集中式的商业光伏电站向个人用户拓展。去年8月,华为重磅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市场“家庭24H”绿电解决方案。所谓“24H绿电方案”,即家庭用户可享受全天候24小时的光伏清洁电力:白天用光伏发电覆盖全部家庭用电需求,光伏发出的富余电能同时给储能充电,到了晚上通过储能放电覆盖夜间和清晨峰值用电需求,做到家庭24小时清洁电力100%覆盖。以东莞采用该方案的案例来看,一套29kW的光伏+储能系统,每年可减少17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658棵树,每天可节省电费100元左右。
“太阳能光伏是未来真正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华为副总裁兼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周桃园指出。当前,能源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电为主,未来以光伏为代表的绿电将成为主力能源,分布式发电及光储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绿电将助力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更加低碳,绿电在ICT站点网络及数据中心将被全面使用,未来将实现“零碳网络”及“零碳”数据中心。
据周桃园透露,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华为希望在太阳能领域帮助当前的太阳能补充电发展成为未来的主力电。“这是我们的目标,未来会围绕目标进行解决方案的创新。”周桃园说。
支付宝:人人都能参与减排
科技企业强大的跨界生长能力,让其早已深入到碳中和的方方面面,也已与碳中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几乎人人都有支付宝的当下,蚂蚁森林是一个让世人不陌生的词。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将线上用户的虚拟种树与现实中的植树造林联系了起来,用当下人们喜欢的社交游戏方式实现用户远程“云种树”,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碳减排活动中。
2017年12月,蚂蚁金服副总裁苏强在肯尼亚内罗毕出席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时,向来自全球的会员国代表们介绍了蚂蚁森林以商业手法从事绿色公益项目的经验。蚂蚁金服的目标是立足自身的互联网优势,通过匹配绿色环保属性来打造互联网公益产品。
相比于单纯依赖互联网平台筹款的传统线上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希望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商业化运作,降低用户体验绿色公益的门槛,从而在更深层次上鼓励用户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在蚂蚁森林应用程序,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减纸减塑等低碳行为都可以转化为绿色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进一步兑换成“真树”,并由蚂蚁森林以捐赠方式委托公益机构,在有生态需求的地方真实种下并持续养护。
《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底,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5.5亿,累计种植真树超过2.23亿棵,预估蚂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13.06亿元。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碳中和的目标已经定下,企业要做的就是赶上历史的步伐,并且在如今的大变革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碳中和概念一下子火了起来,许多科技企业开始思考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的未来。未来虽然有很多可能性,但可以确定的是,碳中和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已经悄然奏响,它将会极大地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在碳中和领域,科技企业中不乏先行者。这些科技大咖立足自身优势,在挖掘发展机遇的过程中,不断以技术力量为碳中和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腾讯:将减碳融入企业发展
今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未来将通过新技术降低碳的排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朋友圈发文:“预计(公司在碳中和方面)未来最大占比的是原生清洁能源支持的数据中心的实现,这很难,但总要努力。”他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作为科技企业,我们要更为关注企业运营对气候、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宣布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腾讯也要加快推进碳中和规划。”
近几年,腾讯已经在减碳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将碳中和的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在腾讯滨海大厦,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技术巧思无处不在。8000平方米的广场看上去平平无奇,实际上却蕴含玄机。广场上铺装的瓷砖并不是普通的瓷砖,而是可以大量吸存和净化雨水的生态陶瓷透水砖。雨水经过净化与收集,可用来浇灌大楼里的花草。南北塔楼屋顶上,特意铺设了陶粒层,不仅能够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还能减缓雨水流速,削减洪峰对大楼的伤害。腾讯滨海大厦的办公区内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电约132.61万千瓦时。
在腾讯天津数据中心,腾讯根据余热回收原理,研究节能应用的方案。据介绍,按照这套方案,如果回收天津数据中心冬季全部的余热,热量用于采暖可覆盖的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这些热量用于家庭采暖的话,可满足5100多户居民的用热需求。此举能够减排5.24万吨二氧化碳量,相当于种植286.4万棵树的碳汇。
腾讯研发的节能技术已经迭代到T-Block4.0版本,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腾讯滨海大厦和天津数据中心有效降低了碳排放量。
去年7月3日,在华南地区布局的腾讯云清远数据中心在广东清远正式开服。这个集群规划了超100万台服务器的容量,是腾讯云开服的首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也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新基建项目。因此,为降低数据中心能耗,该中心配有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
马化腾表示,未来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华为:科技助力新能源产业
去年12月29日,在数字能源产业暨技术论坛上,华为重磅发布了“数字能源未来十大趋势”。在这十大趋势中,有关新能源领域的趋势格外引人注目,涵盖了发电、用电、储电等诸多环节。这不仅为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参考,更是对在碳中和与新基建背景下如何让能源行业以绿色化、数字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审视”。
实际上,在新能源领域,华为已经走了8年。2013年,华为推出了第一款光伏逆变器。从2014年起,华为率先扛起智能化大旗,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融合,以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的形式面向市场,将逆变器从一个“哑”设备,变成了可感知、可分析、可传输的智能设备,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华为为之配套的监控、无线通讯、MBUS、云计算等服务。
8年多来,通过以逆变器为核心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华为正在将光伏的应用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并借助不断进步的技术,拓宽光伏利用的场景,提高光伏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性。
在宁夏黄河东岸,华为与宝丰集团合作,将光伏板装到了枸杞田间,建成了当时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配合带倾角的平单轴自动跟踪专利技术,太阳能板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保证枸杞收益的同时,提高光伏电站的效益,较传统集中式光伏电站,可提高18.7%的发电量,发电小时数提高281.4小时。截至2020年7月,这一光伏电站累计已发电38.75亿千瓦时,减少了18.41亿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每年新种植约8000万棵树。
在山东滨州通威股份投资的300MW渔光一体化项目中,华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电站的组件进行远程检测,大幅提升电站运维效率。
北京大兴机场也有华为智能光伏的身影。位于大兴机场货运区、东跑道、公务机区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2019年9月顺利并网发电,每年可向电网提供61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相当于每年节约1900吨标准煤,减排966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14.5吨二氧化硫,并同步减少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开创了民航领域清洁能源利用之先河,也是目前全国运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机场。
随着能源转型的进一步发展,碳中和的理念也将从企业渗透到个人,光伏的业主也已经从大型、集中式的商业光伏电站向个人用户拓展。去年8月,华为重磅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市场“家庭24H”绿电解决方案。所谓“24H绿电方案”,即家庭用户可享受全天候24小时的光伏清洁电力:白天用光伏发电覆盖全部家庭用电需求,光伏发出的富余电能同时给储能充电,到了晚上通过储能放电覆盖夜间和清晨峰值用电需求,做到家庭24小时清洁电力100%覆盖。以东莞采用该方案的案例来看,一套29kW的光伏+储能系统,每年可减少17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658棵树,每天可节省电费100元左右。
“太阳能光伏是未来真正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华为副总裁兼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周桃园指出。当前,能源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电为主,未来以光伏为代表的绿电将成为主力能源,分布式发电及光储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绿电将助力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更加低碳,绿电在ICT站点网络及数据中心将被全面使用,未来将实现“零碳网络”及“零碳”数据中心。
据周桃园透露,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华为希望在太阳能领域帮助当前的太阳能补充电发展成为未来的主力电。“这是我们的目标,未来会围绕目标进行解决方案的创新。”周桃园说。
支付宝:人人都能参与减排
科技企业强大的跨界生长能力,让其早已深入到碳中和的方方面面,也已与碳中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几乎人人都有支付宝的当下,蚂蚁森林是一个让世人不陌生的词。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将线上用户的虚拟种树与现实中的植树造林联系了起来,用当下人们喜欢的社交游戏方式实现用户远程“云种树”,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碳减排活动中。
2017年12月,蚂蚁金服副总裁苏强在肯尼亚内罗毕出席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时,向来自全球的会员国代表们介绍了蚂蚁森林以商业手法从事绿色公益项目的经验。蚂蚁金服的目标是立足自身的互联网优势,通过匹配绿色环保属性来打造互联网公益产品。
相比于单纯依赖互联网平台筹款的传统线上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希望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商业化运作,降低用户体验绿色公益的门槛,从而在更深层次上鼓励用户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在蚂蚁森林应用程序,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减纸减塑等低碳行为都可以转化为绿色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进一步兑换成“真树”,并由蚂蚁森林以捐赠方式委托公益机构,在有生态需求的地方真实种下并持续养护。
《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底,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5.5亿,累计种植真树超过2.23亿棵,预估蚂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13.06亿元。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碳中和的目标已经定下,企业要做的就是赶上历史的步伐,并且在如今的大变革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