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人选择“进城”打工,造成留守儿童数量激增,已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农村寄宿学校要想使每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日常实践、校园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农村留守寄宿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寄宿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农村留守寄宿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相比其他走读学校,农村寄宿学校具备独特性,承担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责任,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寄宿学生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全封闭寄宿学校为例,谈谈教育的现状及其可行对策。
一、农村留守寄宿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卫生习惯较差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的基本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而很多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从小不在父母身边,而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一起生活,缺乏家庭的精心照顾,甚至有些学生还承担了日常家务和农活;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意识。
(二)过度自我
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会在物质上给予子女弥补性的满足。一些学生长期和长辈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使其形成了过度自我的性格。很多学生进入寄宿学校时非常不习惯,如在新环境中,一些学生出现了乖戾情绪,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这类学生就可能被其他同学孤立。此外,很多学生由于个性独特,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自闭等诸多问题,而面对生活与学习的困难,他们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所以在和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其产生矛盾。
(三)普通话不标准
农村寄宿学校的生源较为多样,学生来自本市的各个地区,有一些在城里、镇里长大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是在农村、山区长大的,所以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因为很多城镇学生的普通话相对流利,所以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会出现自卑、不爱讲话等现象。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到了寄宿学校很容易出现沉默寡言、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较少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交流障碍。
二、农村留守寄宿学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些农村学生因为受到家庭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有些不拘小节,比如,将瓜子皮、花生壳、水果皮随意乱吐乱扔;不讲究个人卫生、不爱洗头洗脚洗澡、不爱叠被子、很少换衣服;不爱打扫室内环境卫生、生活用品乱堆乱放……也许这些在家庭生活中算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寄宿制学校里,却是不容忽视的素质问题,会产生同学间的矛盾、误会,甚至会造成一定的隐患。教师可以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塑造一生美好品格”为主题召开班会,号召学生开展互相纠错及反省自身;或者定期评选“行为习惯标兵”“环境整洁宿舍”,号召学生向被评优的个人学习,到被评优的宿舍观摩;教师还可以在家长群里发布相关评比活动的信息和照片、视频等,让家长在孩子放假回家后,也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并让孩子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在家里和在学校一个样。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师与其让学生因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而沉迷上网聊天、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文化社团活动,组织多种文体竞赛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到知识、交到朋友,还可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寄宿学生的青春时光多姿多彩。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在课余时间画的画、写的书法、制作的手工艺品等,在放假的时候带回家中,装饰自己的家居环境;还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在放假时,利用家中的场院练习唱歌、朗诵、乐器等,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才艺,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以孩子取得的成绩为荣;如果家长和孩子有相同的爱好,还可以互相切磋技艺,不仅能让孩子的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能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充实。
(三)注重生活性、榜样性和渗透性
教师对学生应重在言传身教,为学生创设道德情景,在活动中选择道德行为。比如观看小品《扶不扶》,在道德情景的创设中,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思考,如果他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正所谓“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在这样的追问中学生的道德观更容易得到升华。教师对学生的榜样导向以及学生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应该在道德行为规范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应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老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在进行德育中,应懂得包容学生,关爱学生。特别是在全封闭学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老师很多时候应该扮演父母的角色,这就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全封闭寄宿学校里,有些初中生平时喜欢闹事以取得别人的注意,以至争取到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回到学校“拜访”他。对此,老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恰当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德育过程中可允许学生不良行为的重复,并不断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直到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最后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耐心和爱心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素质。
三、结语
总之,对农村寄宿学生的教育作为一种健康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在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基础上,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营造出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明信.农村留守儿童寄宿生心理现象分析[J].家庭科技,2021(05):34-35.
[2]梁正.浅谈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甘肃教育,2018(07):35.
[3]王曉东.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J].辽宁教育,2015(14):36-38.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相比其他走读学校,农村寄宿学校具备独特性,承担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管理的责任,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寄宿学生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全封闭寄宿学校为例,谈谈教育的现状及其可行对策。
一、农村留守寄宿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卫生习惯较差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的基本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而很多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从小不在父母身边,而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一起生活,缺乏家庭的精心照顾,甚至有些学生还承担了日常家务和农活;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意识。
(二)过度自我
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会在物质上给予子女弥补性的满足。一些学生长期和长辈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使其形成了过度自我的性格。很多学生进入寄宿学校时非常不习惯,如在新环境中,一些学生出现了乖戾情绪,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这类学生就可能被其他同学孤立。此外,很多学生由于个性独特,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自闭等诸多问题,而面对生活与学习的困难,他们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所以在和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其产生矛盾。
(三)普通话不标准
农村寄宿学校的生源较为多样,学生来自本市的各个地区,有一些在城里、镇里长大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是在农村、山区长大的,所以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因为很多城镇学生的普通话相对流利,所以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会出现自卑、不爱讲话等现象。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到了寄宿学校很容易出现沉默寡言、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较少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交流障碍。
二、农村留守寄宿学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些农村学生因为受到家庭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有些不拘小节,比如,将瓜子皮、花生壳、水果皮随意乱吐乱扔;不讲究个人卫生、不爱洗头洗脚洗澡、不爱叠被子、很少换衣服;不爱打扫室内环境卫生、生活用品乱堆乱放……也许这些在家庭生活中算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寄宿制学校里,却是不容忽视的素质问题,会产生同学间的矛盾、误会,甚至会造成一定的隐患。教师可以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塑造一生美好品格”为主题召开班会,号召学生开展互相纠错及反省自身;或者定期评选“行为习惯标兵”“环境整洁宿舍”,号召学生向被评优的个人学习,到被评优的宿舍观摩;教师还可以在家长群里发布相关评比活动的信息和照片、视频等,让家长在孩子放假回家后,也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并让孩子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在家里和在学校一个样。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师与其让学生因在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而沉迷上网聊天、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文化社团活动,组织多种文体竞赛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到知识、交到朋友,还可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寄宿学生的青春时光多姿多彩。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在课余时间画的画、写的书法、制作的手工艺品等,在放假的时候带回家中,装饰自己的家居环境;还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在放假时,利用家中的场院练习唱歌、朗诵、乐器等,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才艺,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以孩子取得的成绩为荣;如果家长和孩子有相同的爱好,还可以互相切磋技艺,不仅能让孩子的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能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充实。
(三)注重生活性、榜样性和渗透性
教师对学生应重在言传身教,为学生创设道德情景,在活动中选择道德行为。比如观看小品《扶不扶》,在道德情景的创设中,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思考,如果他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正所谓“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在这样的追问中学生的道德观更容易得到升华。教师对学生的榜样导向以及学生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环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应该在道德行为规范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应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老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在进行德育中,应懂得包容学生,关爱学生。特别是在全封闭学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老师很多时候应该扮演父母的角色,这就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全封闭寄宿学校里,有些初中生平时喜欢闹事以取得别人的注意,以至争取到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回到学校“拜访”他。对此,老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恰当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德育过程中可允许学生不良行为的重复,并不断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直到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最后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耐心和爱心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素质。
三、结语
总之,对农村寄宿学生的教育作为一种健康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在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基础上,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营造出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明信.农村留守儿童寄宿生心理现象分析[J].家庭科技,2021(05):34-35.
[2]梁正.浅谈农村留守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甘肃教育,2018(07):35.
[3]王曉东.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J].辽宁教育,2015(1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