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婴儿出生7~8个月后乳牙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陆续萌出20个牙齿。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2岁半至6岁左右,称为乳牙列。从6岁左右,孩子开始换牙,口内同时有未脱落的乳牙和新萌出的恒牙,这个时期称为混合牙列。一般到13~14岁左右,孩子口内的乳牙全部脱落,恒牙萌出完成。从这时起,口腔内的牙齿将伴随我们的余生,即使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脱落,也再无牙齿替代。
牙齿不仅是直接行使咀嚼功能的器官,与发音、言语及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的等均有密切关系。所以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就显得非常重要。
口腔不良习惯大部分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指儿童在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做某一个相同的动作,并持续下去。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将引起上下牙齿错位等多种错(牙合)畸形。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不良的口腔习惯,有时往往会继发第二种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可造成前牙接触不充分,前牙接触不充分又会继发吐舌头的习惯。
“吮指习惯”
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儿童在2岁或3岁前有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渐少而自行消失。在这之后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可导致明显的错(牙合)畸形。如吮拇指时,将拇指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则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牙合)。同时吮指时,颊肌收缩,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
“舔牙习惯”
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吐舌或舔牙习惯。通常有伸舌习惯的儿童,经常将舌尖伸在上下前牙之间,使恒牙不能萌至正常位置,形成局部梭形开(牙合)。如果换牙时期,儿童常用舌舔下前牙或松动的乳牙,形成舔牙习惯,则易促使下前牙向唇侧倾斜,出现牙间隙,甚至形成反(牙合)。
“咬唇习惯”
不良的咬下唇习惯,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及下前牙唇侧的压力,可造成上前牙唇向倾斜并出现牙间间隙。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移位呈拥挤状态,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而咬上唇习惯易形成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地包天)等畸形。
“咬物习惯”
多见咬铅笔和啃指甲,还可见咬指、袖口、手帕、被角等。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可在该处形成小开(牙合)。
“偏侧咀嚼”
正常情况下,人们是交替使用双侧牙齿咀嚼食物。偏侧咀嚼常见于一侧有磨牙深龋,或有乳磨牙早失,从而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儿童愿意用健侧咀嚼食物,形成一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致下前牙中线偏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同时被废用的一侧,牙齿因为没有进行咀嚼,自我清洁作用明显减弱,日久被废用的一侧的牙齿表面就会堆积大量食物的软垢,细菌在此生长,从而引起牙齿龋坏。
“用口呼吸”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用鼻子呼吸,但如果出现扁桃体肥大、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炎等病症,往往会引起鼻腔的部分阻塞。张口呼吸习惯:可造成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颌牙前牙前突或拥挤不齐,甚至导致开唇露齿、牙龈肥厚增生、牙龈出血。
“大人帮助咀嚼喂孩子”
在人们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们完全清除。有些成年人口腔卫生欠佳,患有各种口腔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的更多,幼儿食入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会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再加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呕吐、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幼儿造成严重危害。
咀嚼训练可以刺激面部的颌骨和牙弓发育,并使颌骨和牙弓的关系保持正常,从而有利于牙齿萌出,也是日后能使恒牙保持正常排列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随着月龄增长,儿童齿龈黏膜逐渐变得坚硬起来时,尤其长出乳门牙后,就要不误时机地给儿童提供半固体或固体食物,让他们用齿龈或牙齿去咀嚼,使咀嚼功能得到训练。
锻炼儿童自己的咀嚼能有助于儿童的消化吸收。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牙齿普遍比城市儿童的牙齿整齐,消化机能普遍比城市宝宝强,是因为农村宝宝吃粗粮的多,自己咀嚼的机会多,消化能力也随之加强。
“小的时候不用刷牙,长大了再刷”
儿童都喜欢吃甜食,哺乳期也是以甜食为主,而甜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类含量很高,很容易在口腔里的乳酸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釉质,使牙齿龋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让儿童养成口腔卫生的习惯。从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要开始刷牙,进食后特别是甜食和甜的饮料后,一定要漱口,晚上睡前一定要刷牙,睡觉前不再吃东西。如果有睡前加餐的习惯,应该在吃完东西后及时漱口刷牙。
同时,注意儿童的口腔中的变化,定期做口腔检查,请医生仔细检查儿童的牙齿有无龋坏或生长错乱的现象,以便及时进行治疗或矫正。
一般来说,3岁以内每隔半年左右就应带到口腔科检查一次,及早发现问题。
牙齿不仅是直接行使咀嚼功能的器官,与发音、言语及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的等均有密切关系。所以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就显得非常重要。
口腔不良习惯大部分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指儿童在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做某一个相同的动作,并持续下去。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将引起上下牙齿错位等多种错(牙合)畸形。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不良的口腔习惯,有时往往会继发第二种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可造成前牙接触不充分,前牙接触不充分又会继发吐舌头的习惯。
“吮指习惯”
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儿童在2岁或3岁前有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岁以后逐渐渐少而自行消失。在这之后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可导致明显的错(牙合)畸形。如吮拇指时,将拇指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则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牙合)。同时吮指时,颊肌收缩,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
“舔牙习惯”
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吐舌或舔牙习惯。通常有伸舌习惯的儿童,经常将舌尖伸在上下前牙之间,使恒牙不能萌至正常位置,形成局部梭形开(牙合)。如果换牙时期,儿童常用舌舔下前牙或松动的乳牙,形成舔牙习惯,则易促使下前牙向唇侧倾斜,出现牙间隙,甚至形成反(牙合)。
“咬唇习惯”
不良的咬下唇习惯,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及下前牙唇侧的压力,可造成上前牙唇向倾斜并出现牙间间隙。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移位呈拥挤状态,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而咬上唇习惯易形成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地包天)等畸形。
“咬物习惯”
多见咬铅笔和啃指甲,还可见咬指、袖口、手帕、被角等。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可在该处形成小开(牙合)。
“偏侧咀嚼”
正常情况下,人们是交替使用双侧牙齿咀嚼食物。偏侧咀嚼常见于一侧有磨牙深龋,或有乳磨牙早失,从而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儿童愿意用健侧咀嚼食物,形成一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致下前牙中线偏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同时被废用的一侧,牙齿因为没有进行咀嚼,自我清洁作用明显减弱,日久被废用的一侧的牙齿表面就会堆积大量食物的软垢,细菌在此生长,从而引起牙齿龋坏。
“用口呼吸”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用鼻子呼吸,但如果出现扁桃体肥大、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炎等病症,往往会引起鼻腔的部分阻塞。张口呼吸习惯:可造成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颌牙前牙前突或拥挤不齐,甚至导致开唇露齿、牙龈肥厚增生、牙龈出血。
“大人帮助咀嚼喂孩子”
在人们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们完全清除。有些成年人口腔卫生欠佳,患有各种口腔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的更多,幼儿食入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会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再加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呕吐、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幼儿造成严重危害。
咀嚼训练可以刺激面部的颌骨和牙弓发育,并使颌骨和牙弓的关系保持正常,从而有利于牙齿萌出,也是日后能使恒牙保持正常排列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随着月龄增长,儿童齿龈黏膜逐渐变得坚硬起来时,尤其长出乳门牙后,就要不误时机地给儿童提供半固体或固体食物,让他们用齿龈或牙齿去咀嚼,使咀嚼功能得到训练。
锻炼儿童自己的咀嚼能有助于儿童的消化吸收。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牙齿普遍比城市儿童的牙齿整齐,消化机能普遍比城市宝宝强,是因为农村宝宝吃粗粮的多,自己咀嚼的机会多,消化能力也随之加强。
“小的时候不用刷牙,长大了再刷”
儿童都喜欢吃甜食,哺乳期也是以甜食为主,而甜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类含量很高,很容易在口腔里的乳酸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釉质,使牙齿龋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让儿童养成口腔卫生的习惯。从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要开始刷牙,进食后特别是甜食和甜的饮料后,一定要漱口,晚上睡前一定要刷牙,睡觉前不再吃东西。如果有睡前加餐的习惯,应该在吃完东西后及时漱口刷牙。
同时,注意儿童的口腔中的变化,定期做口腔检查,请医生仔细检查儿童的牙齿有无龋坏或生长错乱的现象,以便及时进行治疗或矫正。
一般来说,3岁以内每隔半年左右就应带到口腔科检查一次,及早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