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鱼·糖·童年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糖,总问妈妈要糖吃。“妈妈,给我颗糖吃吧。”我说。妈妈说:“我可没糖,不过布鱼会给我的。”只见妈妈神秘地对着墙上挂着的布鱼说:“鱼儿,鱼儿,变出一块糖吧。”随后就从彩色的布鱼后面拿出了一块糖。我惊呆了,觉得布鱼比魔术师还厉害。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高兴地拍着手说:“太好啦,有糖吃了。”
  我不知足,心想:说不定我跟布鱼谈谈,它就会把所有的糖都给我呢!趁妈妈上班不在家,我站在布鱼面前对它说:“我知道你一定有很多糖,把你的糖都给我吧!”可是布鱼却像专门和我作对似的,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搜身了。”我对布鱼说。说完,我就一会儿看看它后面,一会儿摸摸它的头,一会儿又拍拍它的身子,却一无所获。我扫兴极了,伤心地坐在地上,疑惑地眨了眨眼。“一定是妈妈告诉它不能给我糖吃,它才会这样的!”我自言自语地小声嘟囔着。突然,我的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说不定糖都在布鱼的肚子里呢!于是,我就用手抠了抠鱼肚子,可怎么也抠不破。“这条布鱼的皮还挺厚的,看来我得多抠一会儿了。”我自言自语道。于是,我继续使劲抠,终于抠出了一个大洞。我一边得意地欣赏著自己的“杰作”,一边往鱼肚子里看,才发现里面并没有糖,只是一些棉花。我眨眨眼,摸摸头,想不明白妈妈是怎么要到糖的。难道妈妈会说布鱼的语言?
  妈妈下班回家后,发现破破烂烂的布鱼,就问我:“这布鱼怎么破了?”我只好告诉妈妈事情的来龙去脉。妈妈听完后捧腹大笑,说:“布鱼儿只会听妈妈的话哦!”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妈妈从布鱼后面变出糖来,是为了让我看不见糖究竟藏在哪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一天天离我远去。为了找到糖而抠破布鱼的事,我再也不会做了,可童年那些有趣的事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
  点评
  在小作者的记忆中,童年藏在糖里,糖藏在布鱼里,因此看似普通的一条布鱼变得不再普通。习作第一自然开门见山地点明“我”喜欢吃糖的特点,并简单交代了妈妈给“我”取糖的过程,为后文叙述“我”从布鱼里找糖吃埋下了伏笔。“我”先是跟布鱼说话,接着是搜身,直到最后抠破了布鱼,都没有发现糖的影子,却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为了吃到糖的执着和可爱。
  (云儿)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经常看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读过之后我经常想起故事中的小女孩,因为她的童年比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童年还要凄凉、孤独。  在大年夜下着雪时,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那是多么寒冷啊!而且她还要在街上卖火柴,却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没挣到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啊,她是多么可怜啊!而我却比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多了。童年里的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我既有疼爱我的爷爷奶奶,还
期刊
表妹长得清秀,骨子里隐隐透着一股女神范儿!说她清秀,你们或许会认为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其实她可是一位运动神经超级发达的“女汉子”!  记得一天傍晚,她穿着一身运动装跑到我家来找我。一见她,我就诧异地说:“大热天的,你想当保温杯啊!”她不屑地用鼻子“哼”了一声,酷酷地答道:“运动嘛,当然要专业一些了。走吧,我们出去跑步!”我忙换了鞋跟她出了门。沿着小广场刚跑了一圈,我就累得直喘气,她咯咯直笑:“
期刊
(安徽某校考题)  题目:生活告诉我  提示与要求:生活是最博学的老师,它让人懂得什么是快乐,也让人体验什么是痛苦;它教诲人成长,引导人向善,考验人品格。生活中,有没有一段经历、一件小事,带给你心灵上的某些启迪和思考?请以“生活告诉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做人要诚实、做人要有爱心、做人要有毅力、做事要自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等短语或俗语。(2)叙事具体
期刊
一九四一年暑假,钟书由陆路改乘轮船,辗转回到上海。当时辣斐德路钱家的人口还在增加。一年前,我曾在辣斐德路弄堂里租到一间房,住了一个月,退了。这回,却哪里也找不到房子,只好挤居在钱家楼下客堂里。我和圆圆在钟书到达之前,已在辣斐德路住下等他。  钟书面目黧(lí)黑,头发也太长了,穿一件夏布长衫,式样很土,布也很粗。他从船上为女儿带回一只外国橘子。圆圆见过了爸爸,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接过橘子,就转
期刊
韩国文化体验中心是一座两层小楼,门口用繁体中文写着大大的“韓國文化體驗館”(韩国文化体验馆),下面是简体中文和韩文的“展示厅入口”的标志。看到熟悉的文字,恍惚间我还以为是在国内呢!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哥哥早等在入口处了,他向我们打招呼:“阿尼额赛欧。”这是韩语“你好”的意思。接下来,大哥哥带领我们来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摆放着一张长长的桌子。他告诉我们,今天他会教我们制作泡菜,而且制作好的泡菜会送到福利院
期刊
我坐在汽车上,手指滑动着手机屏幕,看着这几张刚拍的照片,心里好不得意。  五月一日,阳光明媚,步行街上游人如织,很是热闹,有结伴而行的同学,有携手逛街的情侣,也有其乐融融的家人……我和姐姐也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走着走着,我们看见“HE”店门口围着许多人,他们激情澎湃,都举着手机“咔嚓咔嚓”拍照。我和姐姐好奇地挤进人群,站定一看,原来有个美国牛仔穿着品牌服装,摆着pose,旁边坐着一个穿著淡紫
期刊
暑假里,我去叔叔家住了两天。那天傍晚,叔叔开车要把我送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打在车窗玻璃上像一首催眠曲,我不知不觉中安静地睡着了。  我正睡得香甜,一声呵斥把我吵醒了。原来是车停了,叔叔正在咒骂着什么。我揉揉惺忪的睡眼,发现车前站着一位老爷爷,虽然撑着一把伞,但浑身都湿透了,像个落汤鸡。他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站在那里好像不让我们走。叔叔生气又无奈地说:“又是那些拦车要路费的乞丐
期刊
我的妈妈爱唠叨,你听:“张康泽,回来!”不用回头,肯定是妈妈在下令了。听这音调,听这亮度——妈妈生气啦!  要说我的妈妈,那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严母”,尤其是在学习上,对我的要求那可是非常的严格。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要求家长签字,签就签吧,把尊姓大名一写,不就得了。好多同学的妈妈不都这么做嘛!我妈妈可不同,拿起作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瞅了又瞅,看了又看,一个错字也休想逃过她的法眼。  这回老师布置
期刊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
期刊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