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在了香港。在一个充斥着英国恐怖袭击阴云、伊拉克混乱局势、南亚洪水泛滥等负面国际新闻的日子里,香港回归10周年的庆典几乎成了唯一被国际媒体广泛报道的带着和平与喜庆的事件,它成了被动荡类国际新闻包围着的一个亮点。不同媒体对香港回归10年的历程发出不同的议论,西方仍有些报道敲“民主”的边鼓,但香港的经济繁荣和人心稳定则是大部分媒体不得不提到的事实。很多人注意到,世界对香港回归10年的报道规模是空前的,这与中国崛起的大趋势有关。世界包括西方实际都在透过香港的样板来分析中国崛起的空间与活力。香港回归10年的成功令西方世界尤其惊讶,一些人公开为当年唱哀香港认错,但一些人仍旧怀疑。看来,香港的未来10年仍将被世人紧紧盯住,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30日一篇评论的标题就是:香港的意义在未来。
“为了庆祝香港的生日”
7月1日早上,香港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的紫荆花旗同时通过电视画面播向全世界。西方新闻机构早就为这一时刻在香港增派了记者。
美联社当天的新闻稿说,香港回归中国已经整整10周年了,同时也告别了一个历经“金融危机、疾病暴发和经济恢复的不稳定的10年”。文章报道升旗仪式时说,有数百人和政界要人一起站在维多利亚港旁边观看了升旗仪式,当悬挂着巨幅国旗和区旗的直升机从空中飞过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一名12岁小女孩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庆祝香港的生日。”
美联社对西方媒体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新闻稿没忘渲染香港当天发生的其他游行,但文章在介绍香港政治的背景时写道,香港回归中国后一直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进行治理,保持了资本主义经济方式、英国式的法律制度、新闻自由和公民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北京遵守了承诺,香港享受到了很高程度的自治。在很多方面,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这一点在帮助香港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把自己定位于进入内地市场的一个关键门户。香港有很多公司在繁荣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投下巨资,雇的工人人数超过了1000万。中国允许内地人到香港旅游,这也大大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的宾馆、商场、餐馆已经离不开出手大方的内地游客了。
法新社注意到一个细节,与1997年7月1日不同,这次庆典没有向任何外国人发出邀请,而在1997年时,末代香港总督彭定康、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都在,那天当英国的这些政界要人在大雨中乘船驶离维多利亚港口时,也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统治的终结,而香港作为中国领土内的一个城市开始了崭新的一个时代。法国《费加罗报》此前的评论称,中国不向外国人发出邀请,这是向西方“示以自豪的眼色:中国消除了过去的种种忧虑和不断出现的危机,从而证明。它能够管理这个亚洲最国际化的城市”。
当年的悲观成一纸笑谈
7月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了《香港在中国治理下繁荣发展》的长篇报道。文章说,10年前的今天当香港回归中国时,即使老天也为香港未来不确定的前景而哭泣。那年夏天,有50万人离开香港另觅更加安全的港湾和栖身之地。但是在五星红旗取代英国米字旗1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香港即将“死亡”的担心像天空中的积雨云一样消散了。旨在保持香港自由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的“一国两制”制度在香港取得了成功。从很多方面来看,过去的10年是内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香港仍“依然故我”的明证。至少从经济角度来看,内地变得更像香港了。对香港这个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说,维持现状是一件好事。一名香港人在接受《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采访时说:“我仍然可以自由地讲话,自由地读报,自由地挣钱。”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洛杉矶时报》提到的10年前的担心让他们记忆犹新。
当时的香港曾流传着这样一个黑色幽默——“有钱有办法,没钱基本法”。意思是很多香港人担心回归后自己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纷纷向外移民,没钱的人只能留在香港等待命运的发落。10年后,这些现象即使在历来对香港问题微词不断的西方媒体那里,也都成了一纸笑谈。
美联社在报道中说,10年前许多人都对香港的未来感到悲观。有些担心甚至很夸张,他们想像,中国内地的军队会开着坦克车进入香港的街道,压制住任何不满;内地的农民会越过边界,使香港充斥着乞丐和小偷。大多数香港精英逃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这些地方欢迎他们的经商头脑、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财富。然而,10年后的今天,解放军的队伍就在香港,街道上却极少见到战士的身影。内地居民确实像潮水一样涌进香港,但是他们是一群慷慨大方、钟情于劳力士手表和鱼翅汤的旅游者。许多富有的香港人又回来并定居在这个依然繁荣的城市。就连以前的殖民统治者都承认,香港一切都好!刚卸任的前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在最近一次访问香港时说:“在过去的10年,香港经历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颠簸不平,但是那些更危险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奏效了。”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新的担忧。美国之音的报道称,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了,面对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香港的商业地位似乎正在下滑”。这篇报道称,在1997年之前的几十年中,香港一直是外部世界和中国之间的通道,而现在,随着内地城市的开放和发展,香港的独特角色正在减弱。如今,不论是在投资、贸易,还是人才、技术方面,香港都不得不加大气力跟中国的其他城市竞争了。有调查显示,上海在投资环境和运营基地方面正在迅速缩小跟香港的差距。今年第一季度,上海集装箱港超过香港成为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该报道提出疑问说:“如果香港已经不再是中国的门户,那么将会是什么呢?”
香港到底变了多少
7月1日,英国人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报道很低调,当天的大报中,只有三家报纸提到了这一消息,其中两家报纸的报道篇幅还都很小。
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报道篇幅最大,关注点自然也与英国有关。这篇发自香港的报道很高兴地看到,香港回归中国10年后,英国的遗迹仍未完全消失。文章说,10年前的今天,特区政府首先要做的、令很多人感到好奇的事情之一便是把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红色邮筒漆成绿色和紫色相间的混合色。事情虽小,但这象征着中国清除英国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遗迹的决心。然而10年后的今天,香港邮筒 上的ER(伊丽莎白女王)和VR(维多利亚女王)的标志依然“健在”。曾出任彭定康政治顾问、至今仍生活在香港的约翰·香农说:“如果香港变成了中国的另一座城市,那就有问题了。要想成功,香港必须要保持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否则中国内地的其它城市就会超过我们。”
俄罗斯媒体更多关注到了香港人心发生的变化。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为报道香港庆祝回归10周年的盛况,今年特别派出10年前曾现场报道香港回归的记者安德烈·契尔卡索夫前往香港,并将报道主题定为“一国两制:香港庆祝回归”。报道中说,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实践。10年过去了,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依然在继续。俄电视台引用一位香港居民的话说:“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同中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0年前,我觉得自一己只是一个香港人,但今天,所有的都变了,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亚洲海峡新闻》则从学校教育的侧面,反映新一代香港年轻人对中国的归属感和爱国情。报道中说,以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现在他们对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感到骄傲,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的大国。香港的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普通话、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校每年都举行很多活动来教孩子们中国历史,认识中国。10多年前,香港的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的归属,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但是过几年就要回归中国。那时候,更多的人称自己为“香港人”。回归后,他开始称自己为“中国的香港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称自己是“中国人”。
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就香港回归10周年进行了连续5天的特别报道,也注意到香港居民的归属意识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对台湾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其实,无论是不变,还是变,香港的繁荣是公认的。英国政府7月1日也称赞香港回归中国10年后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英国新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祝贺香港政权移交10周年的声明中说,香港是“21世纪伟大的城市之一”,“由于香港人具有聪明才智、乐观精神和勤奋刻苦,由于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那里有自由的媒体和公平透明的政府和法律制度,香港正在向一个更加伟大的未来前进。”
“为了庆祝香港的生日”
7月1日早上,香港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的紫荆花旗同时通过电视画面播向全世界。西方新闻机构早就为这一时刻在香港增派了记者。
美联社当天的新闻稿说,香港回归中国已经整整10周年了,同时也告别了一个历经“金融危机、疾病暴发和经济恢复的不稳定的10年”。文章报道升旗仪式时说,有数百人和政界要人一起站在维多利亚港旁边观看了升旗仪式,当悬挂着巨幅国旗和区旗的直升机从空中飞过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一名12岁小女孩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庆祝香港的生日。”
美联社对西方媒体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新闻稿没忘渲染香港当天发生的其他游行,但文章在介绍香港政治的背景时写道,香港回归中国后一直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进行治理,保持了资本主义经济方式、英国式的法律制度、新闻自由和公民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北京遵守了承诺,香港享受到了很高程度的自治。在很多方面,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这一点在帮助香港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把自己定位于进入内地市场的一个关键门户。香港有很多公司在繁荣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投下巨资,雇的工人人数超过了1000万。中国允许内地人到香港旅游,这也大大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的宾馆、商场、餐馆已经离不开出手大方的内地游客了。
法新社注意到一个细节,与1997年7月1日不同,这次庆典没有向任何外国人发出邀请,而在1997年时,末代香港总督彭定康、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都在,那天当英国的这些政界要人在大雨中乘船驶离维多利亚港口时,也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统治的终结,而香港作为中国领土内的一个城市开始了崭新的一个时代。法国《费加罗报》此前的评论称,中国不向外国人发出邀请,这是向西方“示以自豪的眼色:中国消除了过去的种种忧虑和不断出现的危机,从而证明。它能够管理这个亚洲最国际化的城市”。
当年的悲观成一纸笑谈
7月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了《香港在中国治理下繁荣发展》的长篇报道。文章说,10年前的今天当香港回归中国时,即使老天也为香港未来不确定的前景而哭泣。那年夏天,有50万人离开香港另觅更加安全的港湾和栖身之地。但是在五星红旗取代英国米字旗1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香港即将“死亡”的担心像天空中的积雨云一样消散了。旨在保持香港自由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的“一国两制”制度在香港取得了成功。从很多方面来看,过去的10年是内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香港仍“依然故我”的明证。至少从经济角度来看,内地变得更像香港了。对香港这个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说,维持现状是一件好事。一名香港人在接受《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采访时说:“我仍然可以自由地讲话,自由地读报,自由地挣钱。”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洛杉矶时报》提到的10年前的担心让他们记忆犹新。
当时的香港曾流传着这样一个黑色幽默——“有钱有办法,没钱基本法”。意思是很多香港人担心回归后自己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纷纷向外移民,没钱的人只能留在香港等待命运的发落。10年后,这些现象即使在历来对香港问题微词不断的西方媒体那里,也都成了一纸笑谈。
美联社在报道中说,10年前许多人都对香港的未来感到悲观。有些担心甚至很夸张,他们想像,中国内地的军队会开着坦克车进入香港的街道,压制住任何不满;内地的农民会越过边界,使香港充斥着乞丐和小偷。大多数香港精英逃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这些地方欢迎他们的经商头脑、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财富。然而,10年后的今天,解放军的队伍就在香港,街道上却极少见到战士的身影。内地居民确实像潮水一样涌进香港,但是他们是一群慷慨大方、钟情于劳力士手表和鱼翅汤的旅游者。许多富有的香港人又回来并定居在这个依然繁荣的城市。就连以前的殖民统治者都承认,香港一切都好!刚卸任的前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在最近一次访问香港时说:“在过去的10年,香港经历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颠簸不平,但是那些更危险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奏效了。”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新的担忧。美国之音的报道称,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了,面对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香港的商业地位似乎正在下滑”。这篇报道称,在1997年之前的几十年中,香港一直是外部世界和中国之间的通道,而现在,随着内地城市的开放和发展,香港的独特角色正在减弱。如今,不论是在投资、贸易,还是人才、技术方面,香港都不得不加大气力跟中国的其他城市竞争了。有调查显示,上海在投资环境和运营基地方面正在迅速缩小跟香港的差距。今年第一季度,上海集装箱港超过香港成为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该报道提出疑问说:“如果香港已经不再是中国的门户,那么将会是什么呢?”
香港到底变了多少
7月1日,英国人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报道很低调,当天的大报中,只有三家报纸提到了这一消息,其中两家报纸的报道篇幅还都很小。
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报道篇幅最大,关注点自然也与英国有关。这篇发自香港的报道很高兴地看到,香港回归中国10年后,英国的遗迹仍未完全消失。文章说,10年前的今天,特区政府首先要做的、令很多人感到好奇的事情之一便是把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红色邮筒漆成绿色和紫色相间的混合色。事情虽小,但这象征着中国清除英国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遗迹的决心。然而10年后的今天,香港邮筒 上的ER(伊丽莎白女王)和VR(维多利亚女王)的标志依然“健在”。曾出任彭定康政治顾问、至今仍生活在香港的约翰·香农说:“如果香港变成了中国的另一座城市,那就有问题了。要想成功,香港必须要保持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否则中国内地的其它城市就会超过我们。”
俄罗斯媒体更多关注到了香港人心发生的变化。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为报道香港庆祝回归10周年的盛况,今年特别派出10年前曾现场报道香港回归的记者安德烈·契尔卡索夫前往香港,并将报道主题定为“一国两制:香港庆祝回归”。报道中说,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实践。10年过去了,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依然在继续。俄电视台引用一位香港居民的话说:“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同中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0年前,我觉得自一己只是一个香港人,但今天,所有的都变了,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亚洲海峡新闻》则从学校教育的侧面,反映新一代香港年轻人对中国的归属感和爱国情。报道中说,以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现在他们对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感到骄傲,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的大国。香港的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普通话、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校每年都举行很多活动来教孩子们中国历史,认识中国。10多年前,香港的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的归属,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但是过几年就要回归中国。那时候,更多的人称自己为“香港人”。回归后,他开始称自己为“中国的香港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称自己是“中国人”。
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就香港回归10周年进行了连续5天的特别报道,也注意到香港居民的归属意识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对台湾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其实,无论是不变,还是变,香港的繁荣是公认的。英国政府7月1日也称赞香港回归中国10年后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英国新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祝贺香港政权移交10周年的声明中说,香港是“21世纪伟大的城市之一”,“由于香港人具有聪明才智、乐观精神和勤奋刻苦,由于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那里有自由的媒体和公平透明的政府和法律制度,香港正在向一个更加伟大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