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最后的村落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幕慢慢由黑变红,朝阳在峡谷顶端悠然跃出,仿佛在一瞬间,世界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通天河上的白冰一改昨晚的阴沉,晶莹透亮,点点光亮炫目晃眼。狂吼一夜的风,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停了。
  这是2007年2月10日,青藏高原上一个普通的寒冷冬日,帐篷里的睡袋上照例结着薄薄的冰霜,呼出的气成阵阵白雾。虽然已经离家一月,此时每天钻出睡袋穿衣服,仍是要鼓起勇气。队伍中已有名言:“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早上起床……”早饭照例是把昨夜的剩饭加热分而食之。吃饭的时间,再烧一壶开水,灌进各自的水壶之后,就该出发了。野外生活,容不得有奢侈想法。下一顿饭,按照惯例就是天黑宿营了。
  
  八百里无人区,一整天碰不到一辆车
  
  这一带,长期被称作“八百里无人区”,实在是外来者的夸张和误导,不过人烟稀少却是实情。这些天沿江而行的情况,有点出乎我们预料。在万里长江最上游的这通天河段,竟然真有可容越野车通行的砂石公路。西部这几年的变化,也是飞跑着日新月异。能看出路是新修的,还未压实。除了我们,一整天也难得遇到一辆车。
  这天14点46分,我们在816县道56~57公里处翻越一个无名垭口(GPS数据海拔4575米,北纬33°24′04″,东经96°49′26″)之后,两车失散,直到天快黑,才终于在一个岔路口会合。816县道在此离开通天河往北,通往扎朵镇和曲麻莱县方向去了。沿江还有没有路,还能不能走,成了未知数。但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和讨论,大家很快决定继续沿江前进,能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不到最后决不退缩。对于我们这些恋长江症患者而言,无需别的选择。夏天那次来,为了能更贴近长江,我们漂流了南源当曲。通天河这一段,走了很多摩托车道,陷车无数。冬季再来,就是希望可以在封冻的江面驰骋,能够到达夏季去不了的地方。可到了实地才知道,情况全然不同。在我以前的常识里,结冰的河面应该如溜冰场般平滑,而这一带的江面,一则还未完全冻实,二则封冻的地方因为冰面进进退退反复挤压并不平坦,很多地方的冰碴甚至刀子般锋利,车子根本走不了,只能沿江寻找道路。真正能在主河道的冰面上奔驰,是几天后在更高更寒冷的江段。
  离开岔道不到一个小时,也就走了十多公里的样子吧,一个大冰坡挡住去路。一周前,四川石渠阿日扎乡的类似冰坡曾使我们的陆风车遇险。为了避免发生翻车事件,大家花了很长时间,又是钢钎又是铲子在对冰坡进行了开挖和铺垫工程后,方小心翼翼通过。这一折腾,又是半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已是日暮时分。
  
  竟然发现了一个村庄
  
  


  继续前进,路况更差路面更窄,几乎就是考验驾驶技术了。想要回头也不可能,因为根本没有可容车子掉头的地方。18点30分,峡谷右侧的半山腰上,一座古城堡恍然耸立在暮色中。我们大喜,驱车到山脚下,才发现要进入这个城堡般的村庄,几乎没有路,一条由牦牛和山羊踩出来的路,蜿蜒盘旋在半山腰。
  硬着头皮上吧!该山道虽然没有浮冰和暗冰,但土质松软,深恐汽车的重量一不小心压垮路面。陡切在山崖的道路,一侧就是怪石嶙嶙的深沟,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捏着一把汗,闭气凝神,仔细引导着汽车,几乎一米一米地颤颤巍巍爬到了村里的高地。
  仿佛在一瞬间,冒出不少村中老少,像见到外星人一般围了上来,先是不敢上来说话,只东摸摸西看看。待到有人开了口,却是什么都听不懂。双方连比带划,什么手势也没用。正在着急,来了一个精瘦的汉子,一开口,地道的川音,队伍里的四川人立即接腔,分外亲切。
  一聊,此兄姓陈名来健,四川武胜县人,竟然在此已经生活了16年,是这一带唯一的汉人。
  老陈十分激动:“能在这里看到老乡来了,真是盘古王开天地!”说着把我等迎到家中,端上奶茶,一边喊他老婆(这里藏语叫“莫尼”)烧火做饭,一边端来一大筐花生,拿出珍藏的沱牌酒和我们大摆起了龙门阵。
  
  老陈的16年:牛羊成群,儿女成行
  
  老陈说,当年,他和几个南充老乡一起辗转来到青海修公路。其他人扛不住了,陆续离开苦寒高原,没想到,他却在此生根发芽。这一来,就是16年。
  老陈这16年,娶了藏族老婆雍措,生了五个娃娃(一女四男)。
  老陈这16年,没有在村子里见到一个外人,没有在村子里听到一句乡音,迄今也没有完全听懂“莫尼”的藏话。
  老陈这16年,攒下了土坯房子几大间,牦牛40只,羊70只。
  老陈这16年,用内地的技术引种蔬菜,建起温室,养了鸡。教会了村里的藏民种土豆,教他们给青稞除草,带头盖温室种蔬菜。如今他每年能收青稞2000斤,土豆4000斤,在村里第一个买了卫星电视,第一个用太阳能。
  老陈自豪地说:雨水好时,一个土豆能长到5斤。
  晚上,酷爱做饭的杨勇兄技痒难耐,坚持炒菜,队伍中酒徒只有本人,便做主陪,摄影家李国平大师,平日少酒,也来助兴,几个不喝酒的凑角以茶当酒,提前庆祝新年。一瓶沱牌很快见了底,乡音绕梁,乡情浓浓,老陈不禁谈起了家乡,前些年,他攒了一些钱,带着妻子和大孩子回了一趟家乡,一路上几经周折,可是,一到家却反而不习惯了,还是觉得这高原自在,只待了个把月就又返回高原。
  这个海拔将近4000米的通天河边的小村庄,藏语音译叫冈由,正式名称是青海称多县尕多乡光荣一村,原有10户人家,夏季在山上放牧,冬季在此定居。因为地处偏远,有两户已经搬到乡上去了,现余八户。
  大儿子已经15岁了,还没有上学,我问老陈,孩子这么大了,上学怎么办?老陈说,乡里有个学校,太远,摩托车也要走好几个小时,又不能住校。要上学的话,就得有专人住在乡里照顾小孩,实在没有条件。送回四川老家吧,一个孩子每年起码花费两千元,承受不起。因此五个孩子全部失学。
  大儿子藏名扎西多杰,汉名陈学林;老二是个女孩,13岁,藏名洛绒措姆,汉名陈庆华;老三,男,11岁,藏名洛绒江,汉名陈庆贵;到了老四牙扎巴、老五牙尼玛,一个8岁、一个5岁俩男孩,老陈已经懒得给他们取汉名了。
  


  老陈说,这里很少见到外人,见过最大的官是乡长。我们今天来的时候,还是他“莫尼”第一个看到我们向老陈报告的,说是乡里来人了……我们聊着天,电视里正直播一个选秀节目,落选的男女,花容失色,脂粉乱飞,亲友团里泪如雨下。对这里,电视只是一个遥远的文化符号,里边的喧闹衬托出这里出奇的宁静,对老陈和他的孩子来说,也许那只是个疯子的世界。
  我们问,需要我们帮助什么?比如寄些衣服什么的。老陈诚恳地说,都不需要,就是给全家照个像,寄给他就行了。
  可是喝至半酣的我,还是执意把自己的棉大衣、棉帽子送给了老陈。
  
  只要活着,生命总要怒放
  
  第二天一大早,老陈想烤羊腿给我们吃,大家不愿耽误,快餐方便面后就要启程。给五个小孩各封了20元压岁钱,送了一些罐头等食品后,我给他们照了张全家福,老陈的“莫尼”和孩子便放羊去了。
  站在这个只有在青海的分县地图才能看见的小村子俯瞰,冰封的通天河像一条凝固的玉带沉默不语,石头砌就的房屋,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古雕。这里峡谷幽深,苍穹似乎近在咫尺,是一个阳光难以普照的地方,但这里的乡亲却有着比阳光更加灿烂的笑脸。
  离开冈由村的时候,很远,我们还看见全村的老少都站在屋顶上招手,一直到我们消失在烟尘之中。
  老陈说,越野车大概还能勉强沿江走几公里。上午10:00离开冈由村,继续沿着通天河进发,11:15分抵达来涌村,连自然小路都彻底消失了,这是一个已经成为废墟的村落,死一般的寂静。
  可是,一个没有大门的院子前,几株青稞仍在阳光下摇曳着自己的腰肢,房顶上,一条褪色的经幡仍然在风中飘扬。这一切让我突然想起了刚刚作别的老陈——
  只要活着,就要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
其他文献
在这当年繁华一时的川鄂古盐道上,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和背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餐露宿,艰难行走,用清脆的马蹄声打破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用汗水和泪水开通了一条传递经济文化和血脉文明的道路。    100多公里的古道穿越峻岭与时空    走在这条神秘而幽静的古盐道上,你会情不自禁在心底里产生疑问,这古盐道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谁是古盐道最早的行者?他们怎样依靠背篓和马蹄走通了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盐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黄磊李宁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的藏历是藏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历法,为阴阳合历,一年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其新年和汉族春节日期多有差异,对1950年至2010年60年间两者对比统计显示,藏历新年初一比起汉族春节初一或迟一天、或迟一个月、或迟一个月零一天,发生概率约各占三分之一,但2008年,藏历新年初一与汉
期刊
2008年春节期间雪灾突降,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累计百万,凄风冷雨,拖儿带女,让人实在于心不忍,但又束手无策。近日听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炮轰铁道部,谴责其组织不力,没有及时停止卖票并及时找到应对措施(例如增加内燃机车和柴油等方法),其情其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春运前夕,已经有人提出火车票实名制的想法,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公开回复,此建议不合适,原因有三:一是依然无法解决“运力不足”这一目前主要问题;二
期刊
我是读完以赛亚柏林和阿赫玛托娃那“最漫长的一夜”才决定去圣彼得堡的。与欧洲大多数城市的“秋天之美”不同,春天的圣彼得堡最是妖娆多姿。这座被普希金称之为“欧洲之窗”的古都,除了城市中心无名烈士墓前那束永远燃烧的火焰还能勾起游人的浮想外, 战争和冷战的阴影早已远去。      阅读七遍不如亲眼看一下    我在莫斯科停留时,常在旅行社广告上看到这样一句话:“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
期刊
春天是一个启示,更是一个展示。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记者走进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旅游局,听到了杨茂局长展示的一些让人激动的数字:“2007年,呼市旅游接待人数622万人次,旅游收入93亿元,旅游项目投资1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34.8%、24.7%,三项指标连续四年居自治区第一!”  让我们随着杨局长的讲述,一起回顾一下令呼市旅游人骄傲的2007吧!  2007年,呼
期刊
张成(化名),36岁,南方人。1994年留学瑞士主攻旅游专业,兼修酒店管理。现旅居瑞士任职业导游,专带中国旅游团旅欧,迄今已有12年历史。经历了中国内地游客在欧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深知道自己的同胞多么渴望了解欧洲,也深恶痛绝混杂其中的某些同胞之粗俗乃至腐败。  李雅民,《天津日报》高级记者。十余次走访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一直很关注国人在国外的旅游形象,对其中种种陋习表示担忧。2006年在瑞士
期刊
呼和浩特市旅游局2001年10月成立,迄今已有七个年头。  这几年,全局上上下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使得呼市旅游取得了令人不敢置信的成绩:由建局的2001年截至已经取得统计数据的2007年,旅行社由46家发展到158家;旅游景区由10家发展到40多家;旅游星级饭店由18家发展到35家;导游人数由680人发展到2000多人,旅游从业人数由0.4万人发展到10万人!  回首往事,绝对一步一
期刊
在吴哥遭受了太多的“花式”推销后,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相互提醒,对拥上来向我们示好的当地人一定要心存警惕。  午后来到皇家浴场时,一群拿着明信片和自制纪念品的当地小孩围上来,大声用中文叫着“您好”,我们只是微笑着摇摇头,就径自走到湖边拍照去了。孩子们也并不介意,又哄笑着向后面的游人围过去,其中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穿着鲜艳的红色T恤和牛仔短裤,脚上是一双当地人最常穿
期刊
据统计,我国2015年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2016年国庆长假短短7天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旅游市场可谓火爆,但随之而来的是游客旅游时不文明行为的屡屡曝光,给中国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文明旅游成为热议话题。作为正走向世界的大国来说,国人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形象,代表了国家的文明程度,提升中国公民文明旅游行为已是刻不容缓。  导致旅游过
期刊
2007年“五一”后,安徽省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案件:两位男游客在游黄山时不慎摔伤,他们却联手将一位原本陌生的美女告上法庭。理由是那个女孩太漂亮了,两位男游客都是因为欣赏美女分散了注意力才摔伤的,所以美女是他们受伤的“诱因”,要求她附带民事赔偿责任。  漂亮难道有错?美女对这起事故到底有没有责任?法庭会如何判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欣赏美女,不慎滚下云梯    2007年5月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