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資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4月,对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瑞典博雅[PV102Bi Livel Time]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男64例,女24例。年龄38~86岁。均符合文献关于COPD急性加重(AECOPD)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38~84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40~86岁,两组患者的情况匹配良好,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无创通气,临床痊愈、好转48例,因腹胀无法纠正而停止无创通气治疗1例;平均住院时间10±4天。对照组临床痊愈好转3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15±3天(P<0.05)。
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等)联合应用NIPPV呼吸机接口鼻面罩进行无创通气。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通气模式。选择合适的支持压力,基础IPAP从10cmH2O开始,逐步上调至16~24cmH2O,使潮气量在4~6ml/kg。EPAP为3~5cmH2O,吸氧浓度为25%~3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鼻导管吸氧。同时检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前护理:治疗前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心肺功能,询问既往治疗方法、疗效等,以便决定适合于个体的呼吸机参数。向患者讲述治疗相关知识。
治疗中护理:患者治疗时应采取舒适的体位,取半卧位、坐位、平卧位均可,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度。面罩松紧度应适宜。本试验均采用文丘里面罩,为3点固定,具有压力分布均匀,密闭性和舒适性好的优点。床旁多参数监护,根据监测结果及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呼吸机的使用参数。
治疗后护理:呼吸机功能锻炼:COPD患者膈肌低平、活动度差、肺通气量下降,从而加重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应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教会患者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病情允许,教患者呼吸操,以促进呼吸肌功能。仪器的护理: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面罩及螺纹管道,每日1次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冷开水冲洗,晾干后备用。一台呼吸机应用双份面罩和管道,以便消毒备用。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11.5版软件处理,均以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侧检验。
结 果
治疗组经NIPPV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3小时后,患者自觉呼吸费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测呼吸频率减慢,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3小时后仅PaO2有所改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BiPAP呼吸机顺利使用,患者的心理因素常至关重要。通过上机前心理指导及人性化的操作使100%患者安全接受呼吸机治疗,提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合适呼吸面罩的选择及固定也影响患者的耐受性。我们发现BiPAP呼吸机使用时面罩过松容易漏气;面罩过紧容易损伤面部皮肤,增加痛苦,通过护理观察及时调整均能很好的避免。我们通过床旁多参数监护观察、与患者非语言沟通及血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保证了治疗效果。本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显著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护理工作是确保满意疗效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华内科学杂志,2007,46(3):254-261.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4):350-357.
2006年5月~2007年4月,对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瑞典博雅[PV102Bi Livel Time]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男64例,女24例。年龄38~86岁。均符合文献关于COPD急性加重(AECOPD)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38~84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40~86岁,两组患者的情况匹配良好,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无创通气,临床痊愈、好转48例,因腹胀无法纠正而停止无创通气治疗1例;平均住院时间10±4天。对照组临床痊愈好转3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15±3天(P<0.05)。
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等)联合应用NIPPV呼吸机接口鼻面罩进行无创通气。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通气模式。选择合适的支持压力,基础IPAP从10cmH2O开始,逐步上调至16~24cmH2O,使潮气量在4~6ml/kg。EPAP为3~5cmH2O,吸氧浓度为25%~3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鼻导管吸氧。同时检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前护理:治疗前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心肺功能,询问既往治疗方法、疗效等,以便决定适合于个体的呼吸机参数。向患者讲述治疗相关知识。
治疗中护理:患者治疗时应采取舒适的体位,取半卧位、坐位、平卧位均可,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度。面罩松紧度应适宜。本试验均采用文丘里面罩,为3点固定,具有压力分布均匀,密闭性和舒适性好的优点。床旁多参数监护,根据监测结果及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呼吸机的使用参数。
治疗后护理:呼吸机功能锻炼:COPD患者膈肌低平、活动度差、肺通气量下降,从而加重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应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教会患者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病情允许,教患者呼吸操,以促进呼吸肌功能。仪器的护理:与患者密切接触的面罩及螺纹管道,每日1次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冷开水冲洗,晾干后备用。一台呼吸机应用双份面罩和管道,以便消毒备用。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11.5版软件处理,均以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侧检验。
结 果
治疗组经NIPPV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3小时后,患者自觉呼吸费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测呼吸频率减慢,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3小时后仅PaO2有所改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BiPAP呼吸机顺利使用,患者的心理因素常至关重要。通过上机前心理指导及人性化的操作使100%患者安全接受呼吸机治疗,提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合适呼吸面罩的选择及固定也影响患者的耐受性。我们发现BiPAP呼吸机使用时面罩过松容易漏气;面罩过紧容易损伤面部皮肤,增加痛苦,通过护理观察及时调整均能很好的避免。我们通过床旁多参数监护观察、与患者非语言沟通及血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保证了治疗效果。本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显著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护理工作是确保满意疗效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华内科学杂志,2007,46(3):254-261.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4):3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