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美文学的存在主义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存在主义自产生以来,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价值,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存在主义的基本阐述,总结了英美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最后从实证分析角度对英美存在主义文学加以解读。
  关键词:存在主义;英美文学;解读
  作者简介:刘倩(1981.3-),女,河北南皮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学;崔芳(1984.3-),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市第二中学中教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引言:
  存在主义属于复杂的哲学体系范畴,它最早萌芽于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哲学家伦.克尔凯郭尔。它自问世以来,着力于对人的探讨,后经过发展成为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对英美等国的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基本介绍
  存在主义,也称为实存哲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在二战期间以及二战结束后,广泛传播到法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由此不难看出存在主义无论产生还是发展都都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这一特殊时期,受战争的影响社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人们的心理也遭受了极大的战争创伤。存在主义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人类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观念和心态的变化,生活在痛苦和绝望之中的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德国成为了存在主义的发源地。时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存在主义逐渐发展和传播到美国,这个时期,美国的年轻一代正在高度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发泄情绪、开展抗争。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往往会选择逃避不真实的现实,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具有价值。而存在主义旨在恢复人决定自己生活价值的自由,向冷漠荒谬的世界声明人类存在的意义。因此,存在主义发展成为英美等国家最推崇、最富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并在发展中对英美文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英美的作家和学者之所以采用包容的心态接纳存在主义,是因为他们清楚存在主义能够满足他们对哲学思想的需求。
  尽管如此,存在主义思想家们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过于悲观,在他们的存在主义理论中流露出了悲观沮丧的情绪并表现出了不够理性的一面;也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强调人本该是自由的,具有充分的自我选择自由,应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展现自己的本质从而超越那荒谬的现实。这种观点则透露着乐观和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鼓励人们勇敢地与现实对抗,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二、英美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特征分析
  通过对存在主义的上述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它注重对个人价值的强调和肯定,体现着鲜明的哲学特征,现就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特征加以分析: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乃受上帝的抛弃才会来到人间,这也是他们看来的客观社会在处处与人作对的原因所在。他们认为人性是脆弱的,常常会出现孤独、寂寞、恐惧、失望等感觉,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厌恶和讨厌的情绪,要尽最大可能对自己最原始的欲望和自己的情绪加以克制。同时,存在主义者还认为自然动物的处境更值得认同,它们不会为将来而担心,不会思考死后会成为何种物种,这显然与人始终处于正在死亡的过程中的状态相比是乐观的。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作品中的角色、语言以及角色的行为必须高度符合实际,且要根据特定角色的职业特点、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人生经历高度契合地进行描写。但当代英美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则很少让人体会到人为加工的痕迹,很少会感觉到作者在刻意地进行加工。除了语言的特征外,英美存在主义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完整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关于存在主义者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法国酒存在着两大派别。同样是法国的文学家,因萨特与加谬对后世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更加重要,特别是萨特,被誉为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它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存在主义文学活的灵魂,因为他的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深入地分析了存在、不存在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分析为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认识这种语言对话形式的重要性,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其基本的语言结构和特征的异同和日常会话将帮助人们找到并选择最有效的语言理论和方法,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存在主义文体学文体。
  三、英美存在主义文学的实证分析解读
  英美存在主义文学的目的是恢复人类既已存在的价值和自由,大声疾呼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主要描写的是人类面临的困境,最典型的为英国的威廉.戈尔丁和美国的索尔.贝娄。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够从作品中清晰地看到人类表现出的孤独、寂寞,也能够感觉到当代人类不断追寻自我的积极态度。那些特别崇尚英美存在主义文学的作家更是认为人类生而平等,生而自由,且能够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体现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从而体现出人类存在的意义。随着英美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产生,具有荒谬意味的喜剧拍摄也逐渐发展壮大,并发展成为统治西方文学的主要流派。
  结束语:
  总之,在特殊的战争时期,整个美国和英国社会都处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势必也带有浓厚的社会背景特征。然而,这种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也渗透到英国和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们都在以各自的形式表达着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当代英美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中虽也描写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幸,但是它也强调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追求,这种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还是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英美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人类文学的较大变革,将会深远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刻画了人物的生生死死与周遭环境的兴衰变化。但是另一方面,一种深层次的更广阔的和谐却在生命的流动中得以实现。伍尔夫超越了男性与女性、有机世界与无机世界的边界,用她特有的洞察与表达表现了对人类自身与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伍尔夫;到灯塔去;生命流动  作者简介:李宇超(1993-),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硕士,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摘 要:李光洙开韩国现代文学之先河,在韩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作品,直到今日也是无数学者热衷于研究的名人大家,他的作品至今也被广泛传阅。李光洙年少时,父母因病双亡,成为孤儿,自小便是家里的“大家长”,被祖父带大,所以年少的成长经历,使得他在作品中对女性倾注了比别人更多的关注,也同时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特以李光洙的代表作品《无情》为例,分析文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
摘 要: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是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人树》(The Tree of Man)是怀特文学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后人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主要集中在象征意义、宗教、叙事技巧、人物异化等方面。本文从身份认同这一视角来解读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艾米和塞尔玛,其身份认同的缺失在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