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好老师,必定是一个有很强效率观念的人,他重视课堂上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在日益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如下。
一、有效创设,促进审美情趣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传统的音乐课由于条件限制,加上有些曲目因地域、民风的不同,音乐的艺术形象别具一格,学生限于生活积累,很难体会乐曲的意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字、图片资料、动画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当学生进入情境交融的音乐意境中,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奇的事物,注意力也会集中于眼前的景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景中进行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极致的音乐美,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情趣。如欣赏彝族音乐《阿细跳月》,学生对音乐非常陌生,因此,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利用学校的彝族舞蹈服装向学生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服饰,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彝族的民俗风情、彝族的舞蹈,不仅从直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从多个渠道了解彝族,帮助学生从外围了解所要欣赏的音乐,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这时,学生的“学”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他们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思考更深入,更透彻。课堂教学中,我和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阿细跳月》的音乐中模仿彝族的姑娘小伙们跳起舞,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音乐,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有效的情境创设是以音乐为主线,辅以其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由想象、任意感受,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产生灵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顺利完成从歌声表达到陶冶情操的升华过程,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有效重复、提高审美能力
重复,是音乐和音乐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大到整个学段,小到一节课,一首歌曲,一段主题旋律,一个知识点,我们都会用到重复。巧妙生动的重复不仅会加强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的重复堪称一门艺术,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效的重复中感受音乐,培养审美情趣,享受“重复”的乐趣。如欣賞《小狗与口哨》时,我设计这样的“五部曲”引导学生聆听、理解音乐作品:完整初听→聆听口哨主题→这段口哨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请你在听到口哨主题时拍手,其他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边听边随音乐哼唱曲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虽然在重复聆听乐曲,但每一次的重复都有新的要求。第一次你听到最明显的声音是什么?——第二次,边听口哨主题边感受小主人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愉快情景。——第三次,静静地听,得出口哨主题出现四次。——第四次,学生用外显的动作表现音乐。第五次,哼唱主题。学生在对听、想、演、唱等不同要求的重复中始终保持着注意力,对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铁棒磨成绣花针,就是千百次重复锤炼的结果。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重复的手段,进行有效重复,针对性地让音乐反复在学生耳边响起,增强他们的旋律印象、加深情感体验,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有效提问、发展审美想象
提问,要合理更要有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体验美,那么作为引导方式之一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合理而且要体现有效。合理提问是有效提问的第一步,有些提问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而最有效地提问一定是合理的。如: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在导入后,让同学们欣赏乐曲的第一段,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在试讲时我设计这样的提问:这段音乐是柔美的还是雄壮的?是古朴的还是现代的?最后引出结论:“这段音乐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具有一种柔美古朴的韵味。”这种循序渐进、引导式的提问方式我们经常会使用,应该说是合理的,而且最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提问方式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可见这样的提问方式不是最有效的。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的提问是这样的:这段乐曲体现了我国哪个地域的音乐风格?学生回答:“是江南音乐的风格。”我再问:“为什么?”最后由学生得出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是婉转柔美。仅用这简单的问题转化就收到比先前连珠炮式的提问更富有思考的答案,学生的回答代替了老师苍白的归纳,不仅教学目标达成,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
四、有效链接,丰富审美感知
链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很多音乐作品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对此有距离感、陌生感,甚至有排斥感。如果照本宣科,势必如“隔靴搔痒”,学生提不起兴趣,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适时、适量、适度的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便能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音乐意境,获得情感共鸣。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民俗文化、地域风情或是作品典故等等,这样对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作品大有益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有必要链接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欣赏的课外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画面带来的那种沉重、压抑的基本格调,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其后引出听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感受乐曲的沉重感与凝重感,从中获得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艺术冲击,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最后让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民间音乐及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如《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从而实现相关主题的有效链接,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与审美体验,为课堂教学“点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程思)
一、有效创设,促进审美情趣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传统的音乐课由于条件限制,加上有些曲目因地域、民风的不同,音乐的艺术形象别具一格,学生限于生活积累,很难体会乐曲的意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字、图片资料、动画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当学生进入情境交融的音乐意境中,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奇的事物,注意力也会集中于眼前的景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景中进行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极致的音乐美,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情趣。如欣赏彝族音乐《阿细跳月》,学生对音乐非常陌生,因此,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利用学校的彝族舞蹈服装向学生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服饰,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彝族的民俗风情、彝族的舞蹈,不仅从直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从多个渠道了解彝族,帮助学生从外围了解所要欣赏的音乐,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这时,学生的“学”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他们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思考更深入,更透彻。课堂教学中,我和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阿细跳月》的音乐中模仿彝族的姑娘小伙们跳起舞,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音乐,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有效的情境创设是以音乐为主线,辅以其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由想象、任意感受,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产生灵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顺利完成从歌声表达到陶冶情操的升华过程,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有效重复、提高审美能力
重复,是音乐和音乐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大到整个学段,小到一节课,一首歌曲,一段主题旋律,一个知识点,我们都会用到重复。巧妙生动的重复不仅会加强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的重复堪称一门艺术,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效的重复中感受音乐,培养审美情趣,享受“重复”的乐趣。如欣賞《小狗与口哨》时,我设计这样的“五部曲”引导学生聆听、理解音乐作品:完整初听→聆听口哨主题→这段口哨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请你在听到口哨主题时拍手,其他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边听边随音乐哼唱曲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虽然在重复聆听乐曲,但每一次的重复都有新的要求。第一次你听到最明显的声音是什么?——第二次,边听口哨主题边感受小主人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愉快情景。——第三次,静静地听,得出口哨主题出现四次。——第四次,学生用外显的动作表现音乐。第五次,哼唱主题。学生在对听、想、演、唱等不同要求的重复中始终保持着注意力,对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铁棒磨成绣花针,就是千百次重复锤炼的结果。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重复的手段,进行有效重复,针对性地让音乐反复在学生耳边响起,增强他们的旋律印象、加深情感体验,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有效提问、发展审美想象
提问,要合理更要有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体验美,那么作为引导方式之一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合理而且要体现有效。合理提问是有效提问的第一步,有些提问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而最有效地提问一定是合理的。如: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在导入后,让同学们欣赏乐曲的第一段,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在试讲时我设计这样的提问:这段音乐是柔美的还是雄壮的?是古朴的还是现代的?最后引出结论:“这段音乐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具有一种柔美古朴的韵味。”这种循序渐进、引导式的提问方式我们经常会使用,应该说是合理的,而且最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提问方式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可见这样的提问方式不是最有效的。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的提问是这样的:这段乐曲体现了我国哪个地域的音乐风格?学生回答:“是江南音乐的风格。”我再问:“为什么?”最后由学生得出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是婉转柔美。仅用这简单的问题转化就收到比先前连珠炮式的提问更富有思考的答案,学生的回答代替了老师苍白的归纳,不仅教学目标达成,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
四、有效链接,丰富审美感知
链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很多音乐作品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对此有距离感、陌生感,甚至有排斥感。如果照本宣科,势必如“隔靴搔痒”,学生提不起兴趣,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适时、适量、适度的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便能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音乐意境,获得情感共鸣。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民俗文化、地域风情或是作品典故等等,这样对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作品大有益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有必要链接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欣赏的课外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画面带来的那种沉重、压抑的基本格调,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其后引出听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感受乐曲的沉重感与凝重感,从中获得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艺术冲击,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最后让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民间音乐及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如《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从而实现相关主题的有效链接,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与审美体验,为课堂教学“点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