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音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s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好老师,必定是一个有很强效率观念的人,他重视课堂上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在日益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如下。
  一、有效创设,促进审美情趣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传统的音乐课由于条件限制,加上有些曲目因地域、民风的不同,音乐的艺术形象别具一格,学生限于生活积累,很难体会乐曲的意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字、图片资料、动画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当学生进入情境交融的音乐意境中,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奇的事物,注意力也会集中于眼前的景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景中进行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极致的音乐美,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情趣。如欣赏彝族音乐《阿细跳月》,学生对音乐非常陌生,因此,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学中,我利用学校的彝族舞蹈服装向学生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服饰,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彝族的民俗风情、彝族的舞蹈,不仅从直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从多个渠道了解彝族,帮助学生从外围了解所要欣赏的音乐,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这时,学生的“学”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他们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思考更深入,更透彻。课堂教学中,我和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在《阿细跳月》的音乐中模仿彝族的姑娘小伙们跳起舞,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音乐,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有效的情境创设是以音乐为主线,辅以其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由想象、任意感受,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产生灵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顺利完成从歌声表达到陶冶情操的升华过程,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有效重复、提高审美能力
  重复,是音乐和音乐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大到整个学段,小到一节课,一首歌曲,一段主题旋律,一个知识点,我们都会用到重复。巧妙生动的重复不仅会加强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的重复堪称一门艺术,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效的重复中感受音乐,培养审美情趣,享受“重复”的乐趣。如欣賞《小狗与口哨》时,我设计这样的“五部曲”引导学生聆听、理解音乐作品:完整初听→聆听口哨主题→这段口哨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请你在听到口哨主题时拍手,其他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边听边随音乐哼唱曲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虽然在重复聆听乐曲,但每一次的重复都有新的要求。第一次你听到最明显的声音是什么?——第二次,边听口哨主题边感受小主人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愉快情景。——第三次,静静地听,得出口哨主题出现四次。——第四次,学生用外显的动作表现音乐。第五次,哼唱主题。学生在对听、想、演、唱等不同要求的重复中始终保持着注意力,对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铁棒磨成绣花针,就是千百次重复锤炼的结果。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重复的手段,进行有效重复,针对性地让音乐反复在学生耳边响起,增强他们的旋律印象、加深情感体验,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有效提问、发展审美想象
  提问,要合理更要有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体验美,那么作为引导方式之一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合理而且要体现有效。合理提问是有效提问的第一步,有些提问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而最有效地提问一定是合理的。如: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在导入后,让同学们欣赏乐曲的第一段,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在试讲时我设计这样的提问:这段音乐是柔美的还是雄壮的?是古朴的还是现代的?最后引出结论:“这段音乐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具有一种柔美古朴的韵味。”这种循序渐进、引导式的提问方式我们经常会使用,应该说是合理的,而且最终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提问方式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可见这样的提问方式不是最有效的。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的提问是这样的:这段乐曲体现了我国哪个地域的音乐风格?学生回答:“是江南音乐的风格。”我再问:“为什么?”最后由学生得出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是婉转柔美。仅用这简单的问题转化就收到比先前连珠炮式的提问更富有思考的答案,学生的回答代替了老师苍白的归纳,不仅教学目标达成,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
  四、有效链接,丰富审美感知
  链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很多音乐作品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对此有距离感、陌生感,甚至有排斥感。如果照本宣科,势必如“隔靴搔痒”,学生提不起兴趣,影响课堂效率。如果能适时、适量、适度的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便能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音乐意境,获得情感共鸣。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民俗文化、地域风情或是作品典故等等,这样对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作品大有益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有必要链接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欣赏的课外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如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画面带来的那种沉重、压抑的基本格调,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其后引出听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感受乐曲的沉重感与凝重感,从中获得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艺术冲击,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最后让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民间音乐及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如《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从而实现相关主题的有效链接,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与审美体验,为课堂教学“点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程思)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财政赤字政策经常化了,那么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呢?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
在现代社会的交际活动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热情
目的探讨利用中国可视化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数据集建立3D打印心脏纤维骨架及瓣膜(cardiac fibrous skeleton and valves,CFSV)模型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先将C
当前,国务院已将“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更加重要的位置,但稳增长只是手段,调结构和转方式才是目的。对未来的宏观调控有如下建议:1、保持需求政策基本稳定,重视改革导向的供给政
实践证明: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实现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阅读课《荷叶圆圆》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多样化信息”诱发阅读期待  “用教材教”,首要的是让学生愿意阅读文本,有阅读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让文本活起来,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
目的:探讨自拟方术愈汤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行TUBVP术后血尿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埘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服自拟方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福利彩票2005年为国家筹集福彩公益金143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
【正】一群十二岁左右的男孩全身赤裸,身上用红、黑、黄等颜色绘满了虎豹花纹,装扮成“小豹子”,随着锣声跳起彝族传统的祭祀舞蹈……三月二十四日云南双柏县首届“中国双柏
那年五月的一天午后,站在窗前看维也纳的黑森林,想她滋养了多少艺术家和学者,又启发了多少诗歌和音乐的灵感。林中辟有草地,从窗前铺进山弯又翻向山的那面。几头花白奶牛站在草地
每年的自主招生考试都会牵动许多家长和考生的神经。因为是自主招生,所以许多高校的出题内容显得非常“自主”——试卷上出现了诸多“神题”  其实,考试“神题”并非是国人独创,美国许多大学招生考试流行“神题”已经许久了。比如世界著名的布鲁金斯教育学会受大学委托,曾经出过这样一道著名的“神题”考查学生能力:如何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布鲁金斯教育学会的另一道考题不但更“神”,而且以国人的感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