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的环境因素,对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进行了创新架构,并提出了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的具体设计。提出在引入文化导向机制、风险分析机制、绩效考评机制、行政问责机制、竞争机制等多维思路下,在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 长效性高校后 勤运行机制 创新
在“两型社会”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推进高校管理的实践创新。高校后勤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现有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环境因素
社会中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制约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三大环境因素。
1.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计划经济转变了市场经济,高校后勤就经历了二十年的社会化改革。现在“两型社会”是政府工作的主题,“节约型社会”建设备受重视。“节约型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必将围绕节约型校园长效进行改革与创新。
1.2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从十二大以来,积极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如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已成为高校后勤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1.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的创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全面深化,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中国高校后勤随之进行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着成就。从机构、人员、分配制度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2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
2.1文化导向机制创新。高校后勤应逐步建立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创新的目标。既要增强高校师生节约意识,又要优化组织设计,还要健全规章制度。只有抓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组织文化的導向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努力实现后勤工作的远景目标;只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检验的规定措施,才能形成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把节约工作软任务硬化。才能降低运行成本,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2风险分析机制创新。根据风险分析的情况制定风险预警机制是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必然。高校后勤可通过风险评估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通过风险交流使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高校后勤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食品卫生安全风险;(2)防火安全风险;(3)交通安全风险;(4)机械操作安全风险;(5)市场经济对校内市场冲击的风险。
2.3绩效考评机制创新。客观评定员工的工作状况、能力、行为和适应性必须通过有效的绩效考评,只有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和素质评价,才能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高校后勤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能培养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又能反映高校后勤各环节间关系的协调性,做出针对性的绩效改进,提升高校后勤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
2.4行政问责机制创新。实现行政问责制可以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者的责任与行为,提高后勤管理的效应。实现行政问责机制的顺利运转,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合理划分部门责任,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强化内部监督,加大惩戒力度,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
2.5竞争机制创新。高校后勤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促进高校后勤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引进社会企业到校园内参与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金和力量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当然,高校后勤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不过度开放校内市场引起无序竞争,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有计划地做好引进工作,激活校内市场,形成竞争氛围,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社会资源的消耗与各高校后勤工作息息相关,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要群策群力,转变思想观念,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后勤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3.1加强宣传教育,确立勤俭理念,养成节约习惯。后勤管理部门作为经济实体,要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机制,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的各项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节约的氛围,使每个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2推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完善市场导向机制,水、电等资源产品按市场定价。对公共服务的用水用电,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对独立核算单位、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要制定限电措施、督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对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进行奖励。
3.3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用高科技手段确保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性。高校后勤要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优势,加大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用高科技手段确保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性。比如: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和用电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总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与相关科研院系开展横向联合,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共同进行节能技术科研课题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3.4完善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激励机制。要保证高校后勤节约工作的长效化,后勤管理部门要制订导向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节约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将资源、能源费用控制量化数分摊计入各部门的成本考核,费用的高低直接与各部门的利益挂钩,也可作为一项列入部门领导的业绩考核体系。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从政策导向上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能源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员工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总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创新运行机制,以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为己任。要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为确保节约型高校校园长效性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 长效性高校后 勤运行机制 创新
在“两型社会”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节约型校园是推进高校管理的实践创新。高校后勤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现有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环境因素
社会中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制约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三大环境因素。
1.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计划经济转变了市场经济,高校后勤就经历了二十年的社会化改革。现在“两型社会”是政府工作的主题,“节约型社会”建设备受重视。“节约型校园”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必将围绕节约型校园长效进行改革与创新。
1.2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从十二大以来,积极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如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已成为高校后勤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1.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节约型高校后勤运行机制的创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全面深化,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中国高校后勤随之进行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着成就。从机构、人员、分配制度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2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
2.1文化导向机制创新。高校后勤应逐步建立以先进文化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创新的目标。既要增强高校师生节约意识,又要优化组织设计,还要健全规章制度。只有抓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组织文化的導向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努力实现后勤工作的远景目标;只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检验的规定措施,才能形成有效机制和长效机制,把节约工作软任务硬化。才能降低运行成本,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2风险分析机制创新。根据风险分析的情况制定风险预警机制是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创新的必然。高校后勤可通过风险评估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通过风险交流使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高校后勤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食品卫生安全风险;(2)防火安全风险;(3)交通安全风险;(4)机械操作安全风险;(5)市场经济对校内市场冲击的风险。
2.3绩效考评机制创新。客观评定员工的工作状况、能力、行为和适应性必须通过有效的绩效考评,只有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和素质评价,才能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高校后勤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能培养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又能反映高校后勤各环节间关系的协调性,做出针对性的绩效改进,提升高校后勤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
2.4行政问责机制创新。实现行政问责制可以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者的责任与行为,提高后勤管理的效应。实现行政问责机制的顺利运转,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合理划分部门责任,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强化内部监督,加大惩戒力度,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
2.5竞争机制创新。高校后勤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促进高校后勤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引进社会企业到校园内参与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金和力量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当然,高校后勤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不过度开放校内市场引起无序竞争,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有计划地做好引进工作,激活校内市场,形成竞争氛围,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社会资源的消耗与各高校后勤工作息息相关,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高校后勤运行中,要群策群力,转变思想观念,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后勤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3.1加强宣传教育,确立勤俭理念,养成节约习惯。后勤管理部门作为经济实体,要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机制,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的各项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节约的氛围,使每个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2推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制定节约资源的具体规划和措施,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持久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完善市场导向机制,水、电等资源产品按市场定价。对公共服务的用水用电,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对独立核算单位、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要制定限电措施、督察制度、岗位责任制、奖罚措施,对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进行奖励。
3.3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用高科技手段确保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性。高校后勤要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优势,加大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用高科技手段确保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性。比如: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和用电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总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与相关科研院系开展横向联合,依托高校的科技优势共同进行节能技术科研课题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3.4完善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性的激励机制。要保证高校后勤节约工作的长效化,后勤管理部门要制订导向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节约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将资源、能源费用控制量化数分摊计入各部门的成本考核,费用的高低直接与各部门的利益挂钩,也可作为一项列入部门领导的业绩考核体系。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从政策导向上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能源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员工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总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创新运行机制,以确保节约型校园长效为己任。要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为确保节约型高校校园长效性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