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的吉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惊喜不断。占据全省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畜牧业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创新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经济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吉林畜牧业呈现出从量的提升迈向质的飞跃的喜人态势,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完美蜕变。
“养牛只为种田,养猪只为过年,养鸡只为换取油盐”,这是改革开放之前我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从过年杀头猪到日常餐桌鸡鸭鱼肉样样有,我省畜牧业变迁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畜产品,还有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
这样一组数字呈现在我们面前:2018年,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440.8万头、574.9万头、779.6万只和6.1億只,位居全国第18位、第5位、第21位和第14位;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51.7万吨、117.1万吨和38.8万吨,位居全国第14位、第9位和第15位;肉蛋奶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第3位、第5位和第15位。全省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0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畜禽养殖业平稳健康发展。
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速效产业,而动物防疫则是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动物疫病一旦发生,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生活所需的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是畜牧业生产、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的安全保障。
我省是全国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省份之一。2012年,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率先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县为单位免疫无口蹄疫区,并纳入国家无疫区名录。2017年12月,当时的农业部正式发布公告,吉林省达到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区标准,成为全国第二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的省份。在2017年度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工作中,我省位列全国第5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绩效管理优秀单位。
2018年,省政府与市州、省管县政府签订了《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运行管理目标责任书》,成立了省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召开15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公主岭、长岭、龙井3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如期解除封锁,白山市1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处置,我省成为无非洲猪瘟疫情省份。
动物防疫信息化监管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2018年,吉林市努力探索电子信息化监管,加强了动物防疫工作软实力建设。全市共安装10套视频监控平台,对定点屠宰场、重点养殖场和公路检查站进行全天候视频监管;官方兽医及管理相对人配置“动监e通”1100多台、执法记录仪44台、录音笔25支、摄像和照相设备52台;大力推进永吉无疫区电子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动物免疫、检疫数据和养殖状况等信息查询和数据统计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既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2018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到我省进行考察,对我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减少面源污染、养殖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调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12个畜牧业大县有8个被国家确定为整县推进试点县,争取国家政策资金4.2亿元,其中到位资金2.2亿元。2018年,省级安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资金5200万元,市、县两级落实配套资金1.1亿元。同时,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省级举办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600人次。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8.9%。在2017年度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第三方评估考核工作中,我省被确定为合格等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018年7月13日,第五届中国双阳梅花鹿节开幕,孩童们身着汉服,在开幕式上诵读《诗经·小雅·鹿鸣》;鹿肉饺子宴、鹿乡参茸鸡汤、烧烤鹿肉串吸引游客们排队品尝。300余年的梅花鹿驯养史,让双阳鹿乡镇诞生了百年鹿茸大集、传统吊圈取茸、佛多妈妈祈福等多样传统鹿乡文化。双阳区鹿乡镇在梅花鹿产业的基础上,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打造“梅花鹿+乡村旅游”“梅花鹿+现代服务业”“梅花鹿+工业”等多种业态。而这不过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擦亮“吉字号”畜产品品牌,省畜牧业管理局一直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多元主体投入,计划和建设了一批大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效果明显。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长春市开展“无抗养殖”试点示范,建设无抗养殖基地24个,申请注册了“禧寿源无抗肉”品牌,设立了第一家无抗产品超市,累计销售无抗畜产品9935.52吨,为全面推广无抗养殖积累了经验。组织益盛永泰蜂业、大清鹿苑、厚德食品等7家企业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梅花鹿产业联盟代表企业参加了上海和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桦甸金牛牧业可追溯安全牛肉入围北京冬奥会特供产品。在央视2套投放了“名贵食药材,吉林梅花鹿”专题广告;录制完成了《吉林养鹿人》,并入选《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年》9集大型政论片“促农增收”专栏。全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畜产品30个、“三品一标”畜产品495个、无公害畜产品470个。
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发展畜牧业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不仅如此,我省还调剂资金支持养殖专业村、示范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计划落地生根。如今,畜牧业正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省畜牧产业扶贫项目达到453个,辐射38个县(市、区)、418个行政村,带动20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724元。
见微知著,在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畜牧业正强势发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