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晋年与刘志丹
贺晋年,1910年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家境贫困。17岁那年,贺晋年参加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大队。贺晋年很快就学会了打仗和指挥,次年就当上了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分队副队长。
1934年7月,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9月,陕北游击队改编为红军陕北独立师,未建师部,下辖三个团。贺晋年任第一团团长。1935年2月,陕甘边和陕北两区统一了党政军领导,刘志丹担任西北军委主要负责人。第一团改编为红军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师长是杨琪,政委是张达志。贺晋年仍任第一团团长。
1935年6月,刘志丹指挥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北上,计划把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要实现这一计划,必须把安塞县的李家塌这个钉子拔掉。
贺晋年率红一团刚刚打下安塞县城兴隆寨,指战员们正在休整,刘志丹的通信员突然来到团部,通知贺晋年和张达志到总指挥部去。
贺晋年估计有紧急战斗任务,便兴冲冲地和师政委张达志赶往总指挥部。
刘志丹见贺晋年和张达志赶到了,便招呼他们围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这是李家塌,是我们陕北和陕甘边两个根据地之间的一个钉子,里边有200多顽固民团据守,地形险要,但是我们必须拔掉它,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次战斗。由你们一团担任主攻。红二十六军三团打援,阻击保安的援敌。义舅军和二十七军二团在李家塌南山用火力支援你们,二十七军三团作为指挥部的预备队。”
陕北红军第二十六军仅下辖第四十二师,有三个团的兵力。刘志丹布置完后问:“你们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没有问题。”贺晋年和张达志异口同声地回答。贺晋年又补充道:“只要有仗打,比什么都强。”
6月17日拂晓,红军包围了李家塌。贺晋年指挥红一团,从东北山上以居高临下之势发起了冲锋。原计划一举拿下李家塌,但是国民党民团早已挖好的壕沟,阻止了红一团的发挥。贺晋年指挥红一团强攻了几次,均未能成功。
贺晋年决定向李家塌挖地道。来个爆破作业。结果,在挖地道过程中,民团听到了动静,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在深夜加深了外壕,把红一团挖的地道切成了两段,还用炸药把坑道炸塌了。
叫五天时间过去了,李家塌的寨门就是打不开。这时,刘志丹派通信员来叫贺晋年。
贺晋年跟着通信员到了南山脚下,看到刘志丹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李家塌。刘志丹把望远镜递给贺晋年说:“你看,对面的崖壁上有个裂缝,能不能从那里爬上去?”
贺晋年顺着刘志丹手指的方向,观察了一下石崖及周围的地形,说:“可以爬上去!”
刘志丹又指着寨子的南端说:“这个方向是敌人薄弱部位,爬上去后,出其不意,抢占寨子南角,然后向东门发展,使主力从东门进寨。战斗打响后,义勇军和红二团可以用火力支援你们,封锁敌人主力南调。等敌人发现我们的意图再调整部署,他就来不及了。”“总指挥,你放心、这些敌人我包了。”贺晋年兴奋地说。此时,刘志丹的职务是西北军委主席兼前敌总指挥。但刘志丹还是放心不下,说:“义勇军和红二团抽些人给你吧?”
在陕北,穷苦人爬山、爬树是拿手本领,不用专门训练,只要有个缝,手指能扒住,就能爬上去。贺晋年知道自己的部队都是穷苦人出身,蛮有把握地说:“不用了,这个任务红一团包了。保证今天拿下来。”
同到前线,贺晋年立即集中部队,作r简单动员,说:“敢上的出来,我带队!”呼啦一下,站出来几十人。贺晋年挑选了30名队员,组成突击队;又将突击队分成火力组、突击组,指定了组长,每人带上马枪、盒子枪、手榴弹。完成这些之后,贺晋年又对部队进行了部署,接着带领突击队隐蔽地向那个有石缝的山脚运动。
突击队很快爬了上去,没有一人掉队。贺晋年心里暗暗佩服刘志丹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经过激烈战斗,李家塌的民团全部被解决了。
部队打扫战场。贺晋年带着警卫员走下山寨去向刘志丹汇报。刘志丹说:“我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今天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红一团的同志打得英勇顽强。”
至此,安塞县全境解放,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抵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会师之后,部队组建了红十五军团,下辖第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师。军团长徐海东,军团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参谋长周士第。贺晋年任第八十一师师长。
贺晋年与毛泽东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红军迎来了新的曙光。
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东征的决定。此时,贺晋年正指挥红八十一师围困甘泉。守甘泉的是国民党东北军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师各一部,共1000余人。为了表示红军联合东北军抗日的诚意,红八十一师奉毛泽东之令撤围甘泉,移驻延安以东的甘谷驿,准备东征。
1936年2月15日,贺晋年率红八十一师向东开进,到达清涧县袁家沟。此时,毛泽东等人带着一部电台也在附近活动。当毛泽东得到贺晋年率部到达袁家沟的报告后,便通知贺晋年去谈话。
贺晋年赶到毛泽东的住处,看到毛泽东身披一件蓝布棉大衣。俯身正在研究地图。毛泽东看到贺晋年进来,招呼他坐下,并点起一支纸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在瓦窑堡见到你好几封信,怎么,不想在军队里搞了,是不是啊?”
贺晋年没有想到,毛泽东开门见山提起写信的事。脸一下红了起来。那是中央到达陕北后,贺晋年听说红十五军团要将他从第八十一师师长职位上调到第七十五师当副师长,心情不舒畅,便给陕甘晋省委写了几封信,反映了自己的想法,提出想离开军队到地方去工作。
投等贺晋年回答,毛泽东很快就转变了话题:“这个事情就不要谈了,没有降职那回事。还当你的师长,东征你还是要去,由总部直接指挥你的八十一师。”
接着,毛泽东还谈了国内外局势,说明了红军东征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又询问了第八十一师的情况。
贺晋年一一作了回答后,离开毛泽东住处。在随后的东征战役中,贺晋年指挥第八十一师打了老鸦关、兑九峪、赵城(洪洞)、曲沃、大佛寺等许多胜仗。
东征回来后,贺晋年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2月下旬,毛泽东派人叫贺晋年和王平(此时,王平的名字叫王明)到保安县去见他。贺晋年和王平准时来到毛泽东住处。一进门,贺晋年稍微有些吃惊,与在清涧县见到的毛泽东相比,眼前的毛泽东显得十分疲惫,脸庞消瘦了许多。
“中央军委将八十一师恢复为二十七军番号,由贺晋年、王明分别 任军长和政委。”毛泽东首先郑重地向贺晋年和王平宣布这一决定,接着说,“八十一师是一支在陕北土生土长起来的部队,打过许多胜仗,是一支好部队。不论是陕北红军,还是长征过来的中央红军,都是党的队伍,不要分什么彼此,干革命还是人多一点好。”
谈话快结束时,毛泽东略一沉吟,幽默地说:“我给你们写个命令吧,空口无凭啊!”贺晋年和王平闻言,喜出望外。毛泽东打开桌上的墨盒,拿起毛笔细细蘸着墨汁,又铺开一张白纸。这时,王平突然站了起来,说:“主席,我要改个名字。”毛泽东放下笔,诧异地抬起头问:“你不是叫王明吗?为什么要改呢?”王平说:“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叫王明的吗?我不想和他同名。”“是啊,我们还有一个叫王明的。那你改个什么名字?”毛泽东问。王平似乎早就考虑好了,说:“就叫王平吧!”
毛泽东笑了,连声说好,拿起毛笔写道:“任命:贺晋年为红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为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毛泽东。”
1937年1月,以第八十一师为基础,加上关中独立团、陕北独竟第一团等部队,组成了红军第二十七军。贺晋年任军长,王平任政委,李寿轩任参谋长。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8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陕北胜利会师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留在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部队,设立了八路军留守兵团,萧劲光任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贺晋年留在留守兵团工作,任警备第一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
1942年5月,为了统一指挥陕甘宁晋绥五省的部队,增强陕甘宁边区的防卫力量,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师、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及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贺晋年任警备第三旅旅长兼三边军分区司令员。
贺晋年与“剿匪司令”
1945年11月,由孙毅一部和地方武装在佳木斯地区扩编组成三江军区。1946年1月,三江军区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贺晋年任司令员,张闻天(当时用的名字是张平之)任政委。
贺晋年到合江军区任职的时间是1946年8月。当地土匪送给他的“见面礼”是劫法场。
那天是8月15日,合江军区在所在地佳木斯召开万人大会,公审日本战犯竹内亥、岗田信,以及汉奸、伪三江省民生厅厅长王国栋等人。开始秩序井然,但临近结束时,突然有人向贺晋年、张闻天等人坐的主席台开了枪,主席台前的一名警卫人员当场负伤。
“见面礼”不可谓不重。贺晋年从张闻天的介绍中得知,就整个北满来讲,合江地区的土匪数量最多,头目最大,破坏活动也最猖獗。仅土匪头目就有所谓的“四大旗杆”: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春、孙荣久,都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土匪。
这边情况还没处理完,那边又发生了“风翔事件”:土匪头子刘东山带领500多名土匪偷袭凤翔(今萝北县人民政府驻地)县城,驻凤翔的县政府人员和两个骑兵连的指战员被打得只剩下20余人,还当了土匪的俘虏。土匪随后把这些人用铁丝串起来,牵到荒野上集体枪杀了。更令贺晋年坐不住的是,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司令员杨清海叛变,投靠了势力最大的土匪头目李华堂。
“合江的土匪不除,难有指战员们的安身之地!”贺晋年赶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五九旅驻地勃利,对旅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说,并商最借兵剿匪。刘转连和晏福生爽快地借给贺晋年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
“你们兵是借给我了,但请派谭友林副旅长同去剿匪!”贺晋年知道,县官不如现管,谭友林是骑兵团和步兵团的直接领导。刘转连和晏福生同意了。
1946年11月14日,贺晋年获悉李华堂仍盘踞在依兰城西的达连河一带时,决定让谭友林率三五九旅骑兵团和步兵第八团赶去剿匪,自己则在11月16日傍晚带领骑兵大队和依兰独立团西渡牡丹江。经一夜行军,部队于次日拂晓赶到达连河,但是却扑了个空。原来,李华堂率土匪窜到大一期、小一期一带去了。
部队跟踪追击,但到了大一期、小一期后,发现李华堂等土匪又逃跑了。侦察得知,他们钻进了黑瞎子窑沟,向西南方向窜去。
贺晋年开始分析李华堂的习性。李华堂的活动区域主要在牡丹江以东的莲花泡子、太平庄,北边到依兰镇、达连河一带,不会轻易离开巢穴。因为土匪都是地头蛇,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很难支撑。黑瞎子窑沟再向西。就是老爷岭。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不熟悉地形的人,进去了很难出来。显然,李华堂这个狡猾的老狐狸是想把剿匪部队引进黑瞎子窑沟兜圈子,来个金蝉脱壳,然后再窜回老巢。
贺晋年决定将计就计,把依兰独立团留下,派少数部队进入黑瞎子窑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清剿黑瞎子窑沟的土匪,另一方面可以堵死李华堂匪部回窜的通道。他自己则率骑兵大队沿牡丹江西岸南进,经岔里巴、五道河子到达四道河子。在四道河子,他们果然发现了匪情,马上展开战斗,一个冲击就把土匪消灭了。除了活捉了几个外,其余土匪全部被击毙。经审问,此匪不是李华堂匪部,而是杜芳庭匪部,原来是打了一窝“小萝卜头”。
显然,这样剿匪不是办法。打仗讲究的是敌变我变,剿匪亦然。贺晋年要求部队停下来,重新研究剿匪方案,最后形成了一套“搜寻匪迹,炸毁匪营,断匪粮源”的剿匪新政。结果,管用了。白天,除了根据马粪、脚印寻找土匪外,还派出专人爬到山头或树干上瞭望,发现哪里有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就可以断定哪里十有八九有土匪活动。因为匪徒们生火做饭或烤野物,总会留下残物和禽兽的皮毛腑脏,这些东西最招引乌鸦。夜间,则派人爬到高山顶上监视,哪里有火光就派部队奔袭哪里。这样一来,土匪在明处,剿匪部队指战员在暗处,弄得土匪们惊魂不定,失去了战斗意志。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寻吃的东西一天比一天难,土匪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了。有些匪徒开始动摇,陆续向剿匪部队投降。11月17日,李华堂手下的一个团80余人携枪84支、子弹3500多发、马24匹投降。
11月19日,剿匪部队又在一个庙里意外地活捉到“四大旗杆”之一的谢文东。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立即给贺晋年和谭友林发来了嘉奖电:“我合江民主联军之一部,在军区贺司令员、谭副旅长亲自统率下,进入依兰深山密林人迹罕到之处,穷追搜剿。给顽匪谢文东、李华堂、杨清海等以沉重打击。特此传令嘉奖。望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此种艰苦的战斗作风,以彻底歼灭该匪残部。”
谢文东的落网,大大鼓舞了剿匪部队和合江的人民群众。随后,贺晋年率部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剿匪行动,最终把李华堂、张雨春和孙荣久等土匪头目捉拿归案。至1947年5月,除合江地区的“四大旗杆”土匪头目全部抓获外,还抓获了“坐山雕”张乐山、“地头蛇”刘东山等中小 土匪头目数十人。猖獗的匪患在合江得到了治理,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从而加强和巩固了东北的解放区的建设。由此,当地人民群众送给贺晋年一个“剿匪司令”的称号。
贺晋年与第四十八军
提起董存瑞,相信没有谁不知道他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是在由贺晋年指挥的隆化战役中发生的。
1947年5月,东北野战军骑兵纵队(又称骑兵司令部)和西满纵队成立。刚刚剿完匪的贺晋年调任骑兵纵队司令员。8月,骑兵纵队撤销,西满纵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贺晋年由骑兵纵队司令员改任第七纵队副司令员。七纵司令员是邓华,政委由陶铸兼任。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3月,东北野战军进行了整编,其中冀察热辽独立第一、二、三师合编为第十一纵队,贺晋年由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升任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政委是陈仁麒。
第十一纵队成立后的第一仗。就是隆化战役。1948年5月25日,贺晋年和陈仁麒指挥第十一纵奉命对隆化(今属河北省)守军发起总攻。第十一纵攻势强大,很快突破了前沿阵地,指战员们向隆化县城勇猛地冲去。突然,隆化城东北角外侧旱河上敌人的“桥形碉堡”火力复活了。
这时,贺晋年已下令部队全线冲锋,冲锋号也早已响过,指战员们正在全线冲锋之中。怎么办?关键时刻,身处最前面的六连六班班长、共产党员董存瑞挺身而出,顽强地抵近碉堡,以手托炸药包的姿势,炸掉了“桥形碉堡”,为整个冲锋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此役最终歼灭1900多名国民党军,解放了隆化县城。6月8日,第十一纵队党委作出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
攻克隆化县城后,贺晋年率十一纵队集结在平泉以南地区,做好了参加辽沈战役的准备工作。6月10日,东北野战军总部电令:“十一纵队骑兵师去冀东配合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作战,但须准备在8月半后返回锦州附近,牵制锦州之敌,以便北线全力攻长春。”
贺晋年接到命令后,立即率第十一纵队从平泉以南的小寺沟、党坝一线南下,挺进冀东。4天急行军后,部队经喜峰口进关。此时,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已攻占了丰润等国民党军的据点。为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命令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军区炮兵旅等配合下,向昌黎至北戴河段发起攻击,重点集中攻打昌黎。
这是一次与友军的联合作战行动,贺晋年十分慎重,根据敌情我情,制订了“打中间,抗两头,伞线出击,各个击破,快打快收”的战斗方案。6月24日晨4时,部队按事先部署扫清了外围据点,激战至下午4时,昌黎城外战斗结束,昌黎城内的国民党军被紧紧包围起来。当晚,贺晋年命令部队做好总攻准备。
此时,传来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攻克石门、后封台、安山等据点的消息。贺晋年考虑到国民党军可能要增援,便决定提前发起总攻。6月25日6时30分总攻开始。经过近4个小时的激战,第十一纵队攻克了昌黎城,歼国民党军2375人,俘国民党军交警第三支队司令汤毅生中将、参谋长薛涤愁少将、第五总队总队长周铭勋少将等人。昌黎城解放,切断了北宁线,顿时震惊了整个国民党军。6月27日,贺晋年率第十一纵队奉命撤离昌黎,向北转移。国民党军东西两线增援的4个师3L3个旅赶到昌黎,扑了一个空。
9月14日,为配合辽沈战役,贺晋年率第十一纵队再次奉命攻打昌黎城,一举拿下,再断北宁线。同时,第十一纵队顺手牵羊。横扫了北宁线昌滦段,再次切断了华北的国民党军增援东北的通道。
第十一纵队完成出击北宁线的任务后,奉命开往建昌、燕河营一线集结。9月23日,按照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第十一纵队在贺晋年指挥下出兵山海关。
在向山海关开进途中,贺晋年于9月30日接到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电令:“立即向锦西开进,参加攻锦作战。”贺晋年立即命令部队边打边走,日夜兼程疾进,沿途扫除了石门寨、刘家河、上庄坨等国民党军据点。10月4日,第十一纵队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锦西县城西北,担负起阻击作战任务。部队到达的当天,贺晋年即命令第三十一师接替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在必城北面的月亮山阵地,投入阻击战斗。
锦州攻克后。东北野战军主力挥师东进,打击国民党军援锦东进兵团。第十一纵队在贺晋年指挥下,奉命防卫已得阵地。
10月28日,贺晋年收到捷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全部被歼灭。当晚8时许,东北野战军命令第十一纵队撤离阵地,并于11月1日加入到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序列,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7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委。贺晋年成了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首任军长。1949年4月,贺晋年升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1950年1月,第四十八军脱离第十五兵团建制,归江西军区建制,贺晋年任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八军军长。1950年5月,贺晋年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贺晋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9月,贺晋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直至198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改为总参谋部装甲兵部,贺晋年在装甲兵副司令员位置上整整干了25年。
贺晋年与“将军竹”
从装甲兵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下来的贺晋年想学画。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而贺晋年早已是70多岁的人了。“现在学画,行吗?”包括贺晋年家里的人,都有点惊异。
贺晋年开始还真有点犹豫,每每去刘继卣、刘勃舒等画家那里看画画,总想开口说跟他们学画,但想想他们都从十几岁开始学画,如同自己十几岁开始学打仗一样,都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到了嘴边的话,又咽回到肚子里。但是,有一次贺晋年与刘继卣聊得火热,忍不住笑着问:“你看我能学画吗?”
刘继卣认真地说:“你怎么不能?你不是练过毛笔字吗?不要什么都学,画一两种是可以的。山水、人物比较复杂,画竹近似书写真草隶篆,你练过字,画这个比较容易。”
贺晋年从此开始跟刘继卣学画竹。不久,贺晋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又结识了张立辰教授。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贺晋年开始从画竹叶、竹竿、竹枝练起。
几个月后,张立辰看贺晋年画竹有一定进步,着墨、运锋也有些体会,就让贺晋年换宣纸来画。他问:“天天这么画,你不感到腻烦吗?’’贺晋年笑了笑说:“刚当兵那会儿,天天立正、稍息,三操六讲堂,也没觉得厌烦;要不,后来怎么能领兵打仗!”
又几个月过去了,贺晋年带着习作去看望刘继卣。刘继卣说:“你 这竹子怎么像张立辰的呀!”原来两位老师各有自己的画竹风格。贺晋年把自己跟张立辰学画的事讲了,并解释说:“刘老师年纪大了,不好意思多打扰。立辰老师正值中年,精力充沛,在教学中增加一个学生,负担不重。”刘继卣听罢哈哈大笑。说:“你现在的基本功很扎实了,要学会独立创作!”
后来,张立展也觉得贺晋年到了一定火候,便对贺晋年说:“你可以独立创作了。”
一年后,贺晋年把自己创作的一幅《风竹图》送给张立辰指教。张立辰在《风竹图》上补了数笔,并题写道:“贺老身经百战,年过古稀始学写竹,历半载画得此图,实为罕见。”刘继卣对贺晋年的另一幅作品的评价,也是满含鼓励:“展观此幅,竹竿劲挺,气象森然,然用笔如诸葛用兵处处谨慎。将军戎马一生,老而寄情于笔墨,挥毫终日无倦意,此足为青年所范。”
有了两位老师的鼓励,贺晋年画竹的劲头更足了。不久,贺晋年的作品进入到了“挂墙”阶段。所谓“挂墙”,表示作品可以裱糊起来,挂到墙上让人欣赏了。
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获悉贺晋年古稀学画之事,触动了诗情,在宣纸上写了一首诗赠给贺晋年。贺晋年激动不已,在赵朴初赠送的宣纸上立就一幅风竹图。如今这幅名为《拂云两峰狂飙》的竹画图,配上赵朴初的诗:“壁上风来声簇簇,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贺公才,自是胸中有成竹。不可一日无此君,虚心劲节许同伦。凌霜傲雪由来惯,万古松梅作友人。”在画界传为美谈。贺晋年和赵朴初也成了诗画好友。
1984年9月,贺晋年应邀到江西宁都出席翠微峰战斗35周年纪念活动。翠微峰战斗是贺晋年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十八军军长时指挥的一次战斗。此行,为贺晋年在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创作的《清竹吐翠》图提供了素材。在这幅作品上,贺晋年题词道:“井冈翠竹瑞金风,雷山草地旗映红。长征本是播种机,扎根陕北九州同。”后来,此画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贺晋年的竹画图名气越来越大,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知道了,纷纷在贺晋年的竹画图上题字。邓小平在竹画图上题写:“为贺晋年同志画竹题。”江泽民题写:“俏也不争春,劲节满乾坤。”胡耀邦、李先念、聂荣臻、徐向前、叶飞、程子华、刘华清、萧克、王震等近百位党政军领导人在贺晋年的竹画图上题字。
1989年3月和1990年10月,贺晋年还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了个人竹画图展,赢得了不少赞誉。香港画展后,贺晋年回到北京度过了自己的八十寿辰。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迟浩田上将前往贺晋年家中道贺:“祝贺你画展成功!你为军队老同志争了光,让香港同胞看到了我们的将军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能泼洒丹青、挥毫绘画,是有文化、有素养的。祝你像‘将军竹’一样青春永驻!”
从此,军内外报刊都把贺晋年与“将军竹”三个字联系在一起。贺晋年个人画集出版时,也取名为《将军竹》。
2003年5月11日,“画竹将军”贺晋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贺晋年,1910年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家境贫困。17岁那年,贺晋年参加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大队。贺晋年很快就学会了打仗和指挥,次年就当上了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分队副队长。
1934年7月,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9月,陕北游击队改编为红军陕北独立师,未建师部,下辖三个团。贺晋年任第一团团长。1935年2月,陕甘边和陕北两区统一了党政军领导,刘志丹担任西北军委主要负责人。第一团改编为红军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师长是杨琪,政委是张达志。贺晋年仍任第一团团长。
1935年6月,刘志丹指挥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北上,计划把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要实现这一计划,必须把安塞县的李家塌这个钉子拔掉。
贺晋年率红一团刚刚打下安塞县城兴隆寨,指战员们正在休整,刘志丹的通信员突然来到团部,通知贺晋年和张达志到总指挥部去。
贺晋年估计有紧急战斗任务,便兴冲冲地和师政委张达志赶往总指挥部。
刘志丹见贺晋年和张达志赶到了,便招呼他们围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这是李家塌,是我们陕北和陕甘边两个根据地之间的一个钉子,里边有200多顽固民团据守,地形险要,但是我们必须拔掉它,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次战斗。由你们一团担任主攻。红二十六军三团打援,阻击保安的援敌。义舅军和二十七军二团在李家塌南山用火力支援你们,二十七军三团作为指挥部的预备队。”
陕北红军第二十六军仅下辖第四十二师,有三个团的兵力。刘志丹布置完后问:“你们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没有问题。”贺晋年和张达志异口同声地回答。贺晋年又补充道:“只要有仗打,比什么都强。”
6月17日拂晓,红军包围了李家塌。贺晋年指挥红一团,从东北山上以居高临下之势发起了冲锋。原计划一举拿下李家塌,但是国民党民团早已挖好的壕沟,阻止了红一团的发挥。贺晋年指挥红一团强攻了几次,均未能成功。
贺晋年决定向李家塌挖地道。来个爆破作业。结果,在挖地道过程中,民团听到了动静,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在深夜加深了外壕,把红一团挖的地道切成了两段,还用炸药把坑道炸塌了。
叫五天时间过去了,李家塌的寨门就是打不开。这时,刘志丹派通信员来叫贺晋年。
贺晋年跟着通信员到了南山脚下,看到刘志丹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李家塌。刘志丹把望远镜递给贺晋年说:“你看,对面的崖壁上有个裂缝,能不能从那里爬上去?”
贺晋年顺着刘志丹手指的方向,观察了一下石崖及周围的地形,说:“可以爬上去!”
刘志丹又指着寨子的南端说:“这个方向是敌人薄弱部位,爬上去后,出其不意,抢占寨子南角,然后向东门发展,使主力从东门进寨。战斗打响后,义勇军和红二团可以用火力支援你们,封锁敌人主力南调。等敌人发现我们的意图再调整部署,他就来不及了。”“总指挥,你放心、这些敌人我包了。”贺晋年兴奋地说。此时,刘志丹的职务是西北军委主席兼前敌总指挥。但刘志丹还是放心不下,说:“义勇军和红二团抽些人给你吧?”
在陕北,穷苦人爬山、爬树是拿手本领,不用专门训练,只要有个缝,手指能扒住,就能爬上去。贺晋年知道自己的部队都是穷苦人出身,蛮有把握地说:“不用了,这个任务红一团包了。保证今天拿下来。”
同到前线,贺晋年立即集中部队,作r简单动员,说:“敢上的出来,我带队!”呼啦一下,站出来几十人。贺晋年挑选了30名队员,组成突击队;又将突击队分成火力组、突击组,指定了组长,每人带上马枪、盒子枪、手榴弹。完成这些之后,贺晋年又对部队进行了部署,接着带领突击队隐蔽地向那个有石缝的山脚运动。
突击队很快爬了上去,没有一人掉队。贺晋年心里暗暗佩服刘志丹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经过激烈战斗,李家塌的民团全部被解决了。
部队打扫战场。贺晋年带着警卫员走下山寨去向刘志丹汇报。刘志丹说:“我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今天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红一团的同志打得英勇顽强。”
至此,安塞县全境解放,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抵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会师之后,部队组建了红十五军团,下辖第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师。军团长徐海东,军团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参谋长周士第。贺晋年任第八十一师师长。
贺晋年与毛泽东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红军迎来了新的曙光。
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东征的决定。此时,贺晋年正指挥红八十一师围困甘泉。守甘泉的是国民党东北军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师各一部,共1000余人。为了表示红军联合东北军抗日的诚意,红八十一师奉毛泽东之令撤围甘泉,移驻延安以东的甘谷驿,准备东征。
1936年2月15日,贺晋年率红八十一师向东开进,到达清涧县袁家沟。此时,毛泽东等人带着一部电台也在附近活动。当毛泽东得到贺晋年率部到达袁家沟的报告后,便通知贺晋年去谈话。
贺晋年赶到毛泽东的住处,看到毛泽东身披一件蓝布棉大衣。俯身正在研究地图。毛泽东看到贺晋年进来,招呼他坐下,并点起一支纸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在瓦窑堡见到你好几封信,怎么,不想在军队里搞了,是不是啊?”
贺晋年没有想到,毛泽东开门见山提起写信的事。脸一下红了起来。那是中央到达陕北后,贺晋年听说红十五军团要将他从第八十一师师长职位上调到第七十五师当副师长,心情不舒畅,便给陕甘晋省委写了几封信,反映了自己的想法,提出想离开军队到地方去工作。
投等贺晋年回答,毛泽东很快就转变了话题:“这个事情就不要谈了,没有降职那回事。还当你的师长,东征你还是要去,由总部直接指挥你的八十一师。”
接着,毛泽东还谈了国内外局势,说明了红军东征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又询问了第八十一师的情况。
贺晋年一一作了回答后,离开毛泽东住处。在随后的东征战役中,贺晋年指挥第八十一师打了老鸦关、兑九峪、赵城(洪洞)、曲沃、大佛寺等许多胜仗。
东征回来后,贺晋年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2月下旬,毛泽东派人叫贺晋年和王平(此时,王平的名字叫王明)到保安县去见他。贺晋年和王平准时来到毛泽东住处。一进门,贺晋年稍微有些吃惊,与在清涧县见到的毛泽东相比,眼前的毛泽东显得十分疲惫,脸庞消瘦了许多。
“中央军委将八十一师恢复为二十七军番号,由贺晋年、王明分别 任军长和政委。”毛泽东首先郑重地向贺晋年和王平宣布这一决定,接着说,“八十一师是一支在陕北土生土长起来的部队,打过许多胜仗,是一支好部队。不论是陕北红军,还是长征过来的中央红军,都是党的队伍,不要分什么彼此,干革命还是人多一点好。”
谈话快结束时,毛泽东略一沉吟,幽默地说:“我给你们写个命令吧,空口无凭啊!”贺晋年和王平闻言,喜出望外。毛泽东打开桌上的墨盒,拿起毛笔细细蘸着墨汁,又铺开一张白纸。这时,王平突然站了起来,说:“主席,我要改个名字。”毛泽东放下笔,诧异地抬起头问:“你不是叫王明吗?为什么要改呢?”王平说:“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叫王明的吗?我不想和他同名。”“是啊,我们还有一个叫王明的。那你改个什么名字?”毛泽东问。王平似乎早就考虑好了,说:“就叫王平吧!”
毛泽东笑了,连声说好,拿起毛笔写道:“任命:贺晋年为红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为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毛泽东。”
1937年1月,以第八十一师为基础,加上关中独立团、陕北独竟第一团等部队,组成了红军第二十七军。贺晋年任军长,王平任政委,李寿轩任参谋长。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8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陕北胜利会师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留在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部队,设立了八路军留守兵团,萧劲光任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贺晋年留在留守兵团工作,任警备第一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
1942年5月,为了统一指挥陕甘宁晋绥五省的部队,增强陕甘宁边区的防卫力量,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师、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及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贺晋年任警备第三旅旅长兼三边军分区司令员。
贺晋年与“剿匪司令”
1945年11月,由孙毅一部和地方武装在佳木斯地区扩编组成三江军区。1946年1月,三江军区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贺晋年任司令员,张闻天(当时用的名字是张平之)任政委。
贺晋年到合江军区任职的时间是1946年8月。当地土匪送给他的“见面礼”是劫法场。
那天是8月15日,合江军区在所在地佳木斯召开万人大会,公审日本战犯竹内亥、岗田信,以及汉奸、伪三江省民生厅厅长王国栋等人。开始秩序井然,但临近结束时,突然有人向贺晋年、张闻天等人坐的主席台开了枪,主席台前的一名警卫人员当场负伤。
“见面礼”不可谓不重。贺晋年从张闻天的介绍中得知,就整个北满来讲,合江地区的土匪数量最多,头目最大,破坏活动也最猖獗。仅土匪头目就有所谓的“四大旗杆”: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春、孙荣久,都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土匪。
这边情况还没处理完,那边又发生了“风翔事件”:土匪头子刘东山带领500多名土匪偷袭凤翔(今萝北县人民政府驻地)县城,驻凤翔的县政府人员和两个骑兵连的指战员被打得只剩下20余人,还当了土匪的俘虏。土匪随后把这些人用铁丝串起来,牵到荒野上集体枪杀了。更令贺晋年坐不住的是,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司令员杨清海叛变,投靠了势力最大的土匪头目李华堂。
“合江的土匪不除,难有指战员们的安身之地!”贺晋年赶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五九旅驻地勃利,对旅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说,并商最借兵剿匪。刘转连和晏福生爽快地借给贺晋年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
“你们兵是借给我了,但请派谭友林副旅长同去剿匪!”贺晋年知道,县官不如现管,谭友林是骑兵团和步兵团的直接领导。刘转连和晏福生同意了。
1946年11月14日,贺晋年获悉李华堂仍盘踞在依兰城西的达连河一带时,决定让谭友林率三五九旅骑兵团和步兵第八团赶去剿匪,自己则在11月16日傍晚带领骑兵大队和依兰独立团西渡牡丹江。经一夜行军,部队于次日拂晓赶到达连河,但是却扑了个空。原来,李华堂率土匪窜到大一期、小一期一带去了。
部队跟踪追击,但到了大一期、小一期后,发现李华堂等土匪又逃跑了。侦察得知,他们钻进了黑瞎子窑沟,向西南方向窜去。
贺晋年开始分析李华堂的习性。李华堂的活动区域主要在牡丹江以东的莲花泡子、太平庄,北边到依兰镇、达连河一带,不会轻易离开巢穴。因为土匪都是地头蛇,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很难支撑。黑瞎子窑沟再向西。就是老爷岭。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不熟悉地形的人,进去了很难出来。显然,李华堂这个狡猾的老狐狸是想把剿匪部队引进黑瞎子窑沟兜圈子,来个金蝉脱壳,然后再窜回老巢。
贺晋年决定将计就计,把依兰独立团留下,派少数部队进入黑瞎子窑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清剿黑瞎子窑沟的土匪,另一方面可以堵死李华堂匪部回窜的通道。他自己则率骑兵大队沿牡丹江西岸南进,经岔里巴、五道河子到达四道河子。在四道河子,他们果然发现了匪情,马上展开战斗,一个冲击就把土匪消灭了。除了活捉了几个外,其余土匪全部被击毙。经审问,此匪不是李华堂匪部,而是杜芳庭匪部,原来是打了一窝“小萝卜头”。
显然,这样剿匪不是办法。打仗讲究的是敌变我变,剿匪亦然。贺晋年要求部队停下来,重新研究剿匪方案,最后形成了一套“搜寻匪迹,炸毁匪营,断匪粮源”的剿匪新政。结果,管用了。白天,除了根据马粪、脚印寻找土匪外,还派出专人爬到山头或树干上瞭望,发现哪里有成群的乌鸦盘旋聒噪,就可以断定哪里十有八九有土匪活动。因为匪徒们生火做饭或烤野物,总会留下残物和禽兽的皮毛腑脏,这些东西最招引乌鸦。夜间,则派人爬到高山顶上监视,哪里有火光就派部队奔袭哪里。这样一来,土匪在明处,剿匪部队指战员在暗处,弄得土匪们惊魂不定,失去了战斗意志。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寻吃的东西一天比一天难,土匪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了。有些匪徒开始动摇,陆续向剿匪部队投降。11月17日,李华堂手下的一个团80余人携枪84支、子弹3500多发、马24匹投降。
11月19日,剿匪部队又在一个庙里意外地活捉到“四大旗杆”之一的谢文东。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立即给贺晋年和谭友林发来了嘉奖电:“我合江民主联军之一部,在军区贺司令员、谭副旅长亲自统率下,进入依兰深山密林人迹罕到之处,穷追搜剿。给顽匪谢文东、李华堂、杨清海等以沉重打击。特此传令嘉奖。望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此种艰苦的战斗作风,以彻底歼灭该匪残部。”
谢文东的落网,大大鼓舞了剿匪部队和合江的人民群众。随后,贺晋年率部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剿匪行动,最终把李华堂、张雨春和孙荣久等土匪头目捉拿归案。至1947年5月,除合江地区的“四大旗杆”土匪头目全部抓获外,还抓获了“坐山雕”张乐山、“地头蛇”刘东山等中小 土匪头目数十人。猖獗的匪患在合江得到了治理,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从而加强和巩固了东北的解放区的建设。由此,当地人民群众送给贺晋年一个“剿匪司令”的称号。
贺晋年与第四十八军
提起董存瑞,相信没有谁不知道他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是在由贺晋年指挥的隆化战役中发生的。
1947年5月,东北野战军骑兵纵队(又称骑兵司令部)和西满纵队成立。刚刚剿完匪的贺晋年调任骑兵纵队司令员。8月,骑兵纵队撤销,西满纵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贺晋年由骑兵纵队司令员改任第七纵队副司令员。七纵司令员是邓华,政委由陶铸兼任。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3月,东北野战军进行了整编,其中冀察热辽独立第一、二、三师合编为第十一纵队,贺晋年由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升任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政委是陈仁麒。
第十一纵队成立后的第一仗。就是隆化战役。1948年5月25日,贺晋年和陈仁麒指挥第十一纵奉命对隆化(今属河北省)守军发起总攻。第十一纵攻势强大,很快突破了前沿阵地,指战员们向隆化县城勇猛地冲去。突然,隆化城东北角外侧旱河上敌人的“桥形碉堡”火力复活了。
这时,贺晋年已下令部队全线冲锋,冲锋号也早已响过,指战员们正在全线冲锋之中。怎么办?关键时刻,身处最前面的六连六班班长、共产党员董存瑞挺身而出,顽强地抵近碉堡,以手托炸药包的姿势,炸掉了“桥形碉堡”,为整个冲锋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此役最终歼灭1900多名国民党军,解放了隆化县城。6月8日,第十一纵队党委作出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
攻克隆化县城后,贺晋年率十一纵队集结在平泉以南地区,做好了参加辽沈战役的准备工作。6月10日,东北野战军总部电令:“十一纵队骑兵师去冀东配合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作战,但须准备在8月半后返回锦州附近,牵制锦州之敌,以便北线全力攻长春。”
贺晋年接到命令后,立即率第十一纵队从平泉以南的小寺沟、党坝一线南下,挺进冀东。4天急行军后,部队经喜峰口进关。此时,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已攻占了丰润等国民党军的据点。为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命令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军区炮兵旅等配合下,向昌黎至北戴河段发起攻击,重点集中攻打昌黎。
这是一次与友军的联合作战行动,贺晋年十分慎重,根据敌情我情,制订了“打中间,抗两头,伞线出击,各个击破,快打快收”的战斗方案。6月24日晨4时,部队按事先部署扫清了外围据点,激战至下午4时,昌黎城外战斗结束,昌黎城内的国民党军被紧紧包围起来。当晚,贺晋年命令部队做好总攻准备。
此时,传来华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攻克石门、后封台、安山等据点的消息。贺晋年考虑到国民党军可能要增援,便决定提前发起总攻。6月25日6时30分总攻开始。经过近4个小时的激战,第十一纵队攻克了昌黎城,歼国民党军2375人,俘国民党军交警第三支队司令汤毅生中将、参谋长薛涤愁少将、第五总队总队长周铭勋少将等人。昌黎城解放,切断了北宁线,顿时震惊了整个国民党军。6月27日,贺晋年率第十一纵队奉命撤离昌黎,向北转移。国民党军东西两线增援的4个师3L3个旅赶到昌黎,扑了一个空。
9月14日,为配合辽沈战役,贺晋年率第十一纵队再次奉命攻打昌黎城,一举拿下,再断北宁线。同时,第十一纵队顺手牵羊。横扫了北宁线昌滦段,再次切断了华北的国民党军增援东北的通道。
第十一纵队完成出击北宁线的任务后,奉命开往建昌、燕河营一线集结。9月23日,按照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第十一纵队在贺晋年指挥下出兵山海关。
在向山海关开进途中,贺晋年于9月30日接到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电令:“立即向锦西开进,参加攻锦作战。”贺晋年立即命令部队边打边走,日夜兼程疾进,沿途扫除了石门寨、刘家河、上庄坨等国民党军据点。10月4日,第十一纵队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锦西县城西北,担负起阻击作战任务。部队到达的当天,贺晋年即命令第三十一师接替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在必城北面的月亮山阵地,投入阻击战斗。
锦州攻克后。东北野战军主力挥师东进,打击国民党军援锦东进兵团。第十一纵队在贺晋年指挥下,奉命防卫已得阵地。
10月28日,贺晋年收到捷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全部被歼灭。当晚8时许,东北野战军命令第十一纵队撤离阵地,并于11月1日加入到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序列,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7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委。贺晋年成了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首任军长。1949年4月,贺晋年升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1950年1月,第四十八军脱离第十五兵团建制,归江西军区建制,贺晋年任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八军军长。1950年5月,贺晋年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贺晋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9月,贺晋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直至198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改为总参谋部装甲兵部,贺晋年在装甲兵副司令员位置上整整干了25年。
贺晋年与“将军竹”
从装甲兵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下来的贺晋年想学画。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而贺晋年早已是70多岁的人了。“现在学画,行吗?”包括贺晋年家里的人,都有点惊异。
贺晋年开始还真有点犹豫,每每去刘继卣、刘勃舒等画家那里看画画,总想开口说跟他们学画,但想想他们都从十几岁开始学画,如同自己十几岁开始学打仗一样,都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到了嘴边的话,又咽回到肚子里。但是,有一次贺晋年与刘继卣聊得火热,忍不住笑着问:“你看我能学画吗?”
刘继卣认真地说:“你怎么不能?你不是练过毛笔字吗?不要什么都学,画一两种是可以的。山水、人物比较复杂,画竹近似书写真草隶篆,你练过字,画这个比较容易。”
贺晋年从此开始跟刘继卣学画竹。不久,贺晋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又结识了张立辰教授。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贺晋年开始从画竹叶、竹竿、竹枝练起。
几个月后,张立辰看贺晋年画竹有一定进步,着墨、运锋也有些体会,就让贺晋年换宣纸来画。他问:“天天这么画,你不感到腻烦吗?’’贺晋年笑了笑说:“刚当兵那会儿,天天立正、稍息,三操六讲堂,也没觉得厌烦;要不,后来怎么能领兵打仗!”
又几个月过去了,贺晋年带着习作去看望刘继卣。刘继卣说:“你 这竹子怎么像张立辰的呀!”原来两位老师各有自己的画竹风格。贺晋年把自己跟张立辰学画的事讲了,并解释说:“刘老师年纪大了,不好意思多打扰。立辰老师正值中年,精力充沛,在教学中增加一个学生,负担不重。”刘继卣听罢哈哈大笑。说:“你现在的基本功很扎实了,要学会独立创作!”
后来,张立展也觉得贺晋年到了一定火候,便对贺晋年说:“你可以独立创作了。”
一年后,贺晋年把自己创作的一幅《风竹图》送给张立辰指教。张立辰在《风竹图》上补了数笔,并题写道:“贺老身经百战,年过古稀始学写竹,历半载画得此图,实为罕见。”刘继卣对贺晋年的另一幅作品的评价,也是满含鼓励:“展观此幅,竹竿劲挺,气象森然,然用笔如诸葛用兵处处谨慎。将军戎马一生,老而寄情于笔墨,挥毫终日无倦意,此足为青年所范。”
有了两位老师的鼓励,贺晋年画竹的劲头更足了。不久,贺晋年的作品进入到了“挂墙”阶段。所谓“挂墙”,表示作品可以裱糊起来,挂到墙上让人欣赏了。
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获悉贺晋年古稀学画之事,触动了诗情,在宣纸上写了一首诗赠给贺晋年。贺晋年激动不已,在赵朴初赠送的宣纸上立就一幅风竹图。如今这幅名为《拂云两峰狂飙》的竹画图,配上赵朴初的诗:“壁上风来声簇簇,数竿潇洒遗尘俗。多能真见贺公才,自是胸中有成竹。不可一日无此君,虚心劲节许同伦。凌霜傲雪由来惯,万古松梅作友人。”在画界传为美谈。贺晋年和赵朴初也成了诗画好友。
1984年9月,贺晋年应邀到江西宁都出席翠微峰战斗35周年纪念活动。翠微峰战斗是贺晋年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十八军军长时指挥的一次战斗。此行,为贺晋年在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创作的《清竹吐翠》图提供了素材。在这幅作品上,贺晋年题词道:“井冈翠竹瑞金风,雷山草地旗映红。长征本是播种机,扎根陕北九州同。”后来,此画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贺晋年的竹画图名气越来越大,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知道了,纷纷在贺晋年的竹画图上题字。邓小平在竹画图上题写:“为贺晋年同志画竹题。”江泽民题写:“俏也不争春,劲节满乾坤。”胡耀邦、李先念、聂荣臻、徐向前、叶飞、程子华、刘华清、萧克、王震等近百位党政军领导人在贺晋年的竹画图上题字。
1989年3月和1990年10月,贺晋年还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了个人竹画图展,赢得了不少赞誉。香港画展后,贺晋年回到北京度过了自己的八十寿辰。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迟浩田上将前往贺晋年家中道贺:“祝贺你画展成功!你为军队老同志争了光,让香港同胞看到了我们的将军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能泼洒丹青、挥毫绘画,是有文化、有素养的。祝你像‘将军竹’一样青春永驻!”
从此,军内外报刊都把贺晋年与“将军竹”三个字联系在一起。贺晋年个人画集出版时,也取名为《将军竹》。
2003年5月11日,“画竹将军”贺晋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