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对于当代的诗词创作,也应当有充分的自信。
诗词创作自信,不能迷信古人。我们当然要继承古人的优秀传统,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畏葸不前,妄自菲薄。
古代诗人词家的作品不一定都好。对于不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人来说,我们背诵的还是《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元散曲选》里面的文字。近五万首的《全唐诗》,没几个人把它看完,更别说背诵。其实,也没全部看完的必要。即便是古代名家的创作也不一定都好,比如辛弃疾的《唐多令》:“淑景斗清明,和风拂面轻。小杯盘、同集郊坰。著个轿儿不肯上,须索要、大家行。 行步渐轻盈,行行笑语频。凤鞋儿、微褪些根。忽地倚人陪笑道,真个是、脚儿疼。”这种春日郊游的“惜香怜玉”,在辛词中终非上乘之作。在元散曲中,张养浩[中吕·朝天子]《携美妓湖上》更是等而下之:“美哉。美哉。……直恁么腰肢摆。朦胧笑脸,由他抢白……”张养浩是元代中期一位刚强、正直、政绩卓著的清官。若不标姓名,谁会相信这种小曲出自赴陕西赈灾,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的行台中丞笔下。这种曲子,在当时勾栏瓦舍中,比较符合商人和市民的口味。但已沦恶道,不便以文字流传人间。
再就是,古人诗词创作中的有些所作所为,在当时也许被人们理解,甚至同情,在今天看来就大可不必了。苏轼把陶渊明所存100多首诗全部步韵一遍,“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黄庭坚语),应是东坡对陶诗的推崇和自己被贬后回避文字风险的无奈。朱熹说:“渊明之诗所以为高,正为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来。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才高似不费力,然已失自然之趣。”文天祥在燕京的囚室里,完成《集杜诗》一卷200首。他除了表示对杜甫为人的崇拜外,也有天地狭小的无奈。苏轼的和陶诗和文天祥的集杜诗,今天读来,在二人诗作中,当在上驷之外。今天“步韵”“集句”等诗词形式,偶尔为之倒也罢了,但提倡这种风气,那实在是不应该的。
我们今天的国家版图、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均非前人能比。就军事而言,已是战机腾空,潜艇入水,“鐵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语)的冷兵器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的新中国,与以往相比,其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今天的诗词作者,可以模仿古人,写出类似的诗句,但古人却不可能有我们今天诗词创作的环境、襟怀和高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语),我们今天的诗词创作,没有理由不自信。
有的诗友说:“当代诗词创作数量空前,出现了不少佳作,但大多诗作显得平庸。”这很正常。如果“大多诗作”是“佳作”,似乎没这个可能。从诗词的规律看,诗词总有个自然淘汰过程。如果现在有一位真正有“法眼”的人,本着“公心”“铁面”的原则,经过认真筛选,编一本《当代诗词三百首》,其创作水平未必逊于古人。还有的诗友说:“当今的传统诗词创作,有高原,无高峰。”这话不对。你若站在山沟里,当然看不到高峰,你如果坐在飞机上下望,不但会看到高原,还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高峰。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者和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执行会长)
诗词创作自信,不能迷信古人。我们当然要继承古人的优秀传统,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畏葸不前,妄自菲薄。
古代诗人词家的作品不一定都好。对于不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人来说,我们背诵的还是《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元散曲选》里面的文字。近五万首的《全唐诗》,没几个人把它看完,更别说背诵。其实,也没全部看完的必要。即便是古代名家的创作也不一定都好,比如辛弃疾的《唐多令》:“淑景斗清明,和风拂面轻。小杯盘、同集郊坰。著个轿儿不肯上,须索要、大家行。 行步渐轻盈,行行笑语频。凤鞋儿、微褪些根。忽地倚人陪笑道,真个是、脚儿疼。”这种春日郊游的“惜香怜玉”,在辛词中终非上乘之作。在元散曲中,张养浩[中吕·朝天子]《携美妓湖上》更是等而下之:“美哉。美哉。……直恁么腰肢摆。朦胧笑脸,由他抢白……”张养浩是元代中期一位刚强、正直、政绩卓著的清官。若不标姓名,谁会相信这种小曲出自赴陕西赈灾,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的行台中丞笔下。这种曲子,在当时勾栏瓦舍中,比较符合商人和市民的口味。但已沦恶道,不便以文字流传人间。
再就是,古人诗词创作中的有些所作所为,在当时也许被人们理解,甚至同情,在今天看来就大可不必了。苏轼把陶渊明所存100多首诗全部步韵一遍,“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黄庭坚语),应是东坡对陶诗的推崇和自己被贬后回避文字风险的无奈。朱熹说:“渊明之诗所以为高,正为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来。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才高似不费力,然已失自然之趣。”文天祥在燕京的囚室里,完成《集杜诗》一卷200首。他除了表示对杜甫为人的崇拜外,也有天地狭小的无奈。苏轼的和陶诗和文天祥的集杜诗,今天读来,在二人诗作中,当在上驷之外。今天“步韵”“集句”等诗词形式,偶尔为之倒也罢了,但提倡这种风气,那实在是不应该的。
我们今天的国家版图、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均非前人能比。就军事而言,已是战机腾空,潜艇入水,“鐵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语)的冷兵器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的新中国,与以往相比,其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今天的诗词作者,可以模仿古人,写出类似的诗句,但古人却不可能有我们今天诗词创作的环境、襟怀和高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语),我们今天的诗词创作,没有理由不自信。
有的诗友说:“当代诗词创作数量空前,出现了不少佳作,但大多诗作显得平庸。”这很正常。如果“大多诗作”是“佳作”,似乎没这个可能。从诗词的规律看,诗词总有个自然淘汰过程。如果现在有一位真正有“法眼”的人,本着“公心”“铁面”的原则,经过认真筛选,编一本《当代诗词三百首》,其创作水平未必逊于古人。还有的诗友说:“当今的传统诗词创作,有高原,无高峰。”这话不对。你若站在山沟里,当然看不到高峰,你如果坐在飞机上下望,不但会看到高原,还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高峰。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者和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