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培养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对高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从多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工程生产一线提供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研究 技术应用性 空间想象力 实践性
基金项目:校重点课题研究项目,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教学应用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号:2012JX02。
社会的高级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高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强调其理论形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提供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工程制图》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学生进校后最先涉足工程领域的一门课。故人们将其称为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启蒙课,也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其主要特色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工程图样的表达与阅读,培养学生遵守标准和良好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尺规作图、徒手作图的能力。为学生在校学习有关专业课、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制图读图功底,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实践,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高职《工程制图》教学实践,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存在更多不同于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学几何知识不够扎实,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加大,教学难度加大;(2)空间想象力差,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教学效果不佳;(3)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4)成绩两极分化严重;(5)作为基础课,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6)识图能力差,不适应毕业岗位技术工作的绘图识图要求。
就以上存在的问题,设立《工程制图》课程课题研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培训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题组成员即为学科组主要任课教师,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学方案研究优选,教学文献参考,新一届学生教学新方案实施反馈,在以下各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教学模式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融入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的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以讲述、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课堂的教学更灵活和丰富多彩,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更好地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确定最优的教学方案,是课题组成员分析研究的内容之一。
在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投影理论部分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模型、挂图加板图,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外做习题为主。制图基础、专业图,以学生画图、读图为主,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融入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容易理解,否则,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吃力,效果不佳。黑板教学,模型示教,挂图展示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外,增加课堂互动方式,随堂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显得尤其重要,注意避免教师只凭一张嘴、一张光盘讲完整堂课的死板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的同时,通过不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注意力,扩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科组教师对各环节教学的经验及总结,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问卷调查,测验,课题组对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方案比选设计,掌握教学难度大,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在制图授课教师中进行“最佳一堂课设计”比赛,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取得不同重难点环节的最佳教学模式。
例一:投影的基本形成理论。首先,利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多面正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在三维空间坐标体系下,分析各视图间的对照关系(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和方位关系;紧接着,用动画演示展开后的二维坐标体系下的平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明确各视图在平面投影图上的对照关系和方位关系;在掌握多面正投影图形成的基本理论后,利用简单体的模型,让学生从多方向观察,绘制形体的多面投影图,分析由三维到二维的基本过程,使学生逐渐接受由直观形体到抽象平面图的思维,便于后期从二维平面图向三维空间几何形体转换的逆向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本阶段的教授中,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方法和进度,有的放矢。本部分知识是后期知识展开的关键,必须完全理解和掌握。
例二:剖视图。在讲结构形体的表达方法剖视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某构件的视图,引出剖视图定义;然后用模型示范,讲解剖视图的画法,在视图的基础上改画成剖视图;再用挂图展示剖视图较复杂的例子;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整个画剖视图的动画过程,对讲解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看课件,一目了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清晰明了,概念不断加强,使学生反复认识,加深理解。
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信息”区设置课程的专业性资料和制图的国家标准;“课程文档”区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电子模型等大量资料上传;“作业”区教师布置作业、上传作业答案等,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方法探讨
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通过研究讨论,课题组教师总结了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实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下: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工程制图的主要任务之一,可是空间想象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提高的。学生在刚接触形体的三面投影时,往往会感到画形体的三面投影较困难,此时就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采用实体模型或借助先进的三维动画引导学生从空间向平面转换,培养其空间想象力,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直至完全脱离教学模型,利用逐步提高的空间想象力进行思维。因此,以动为主的动画教学方式,使学生先从空间掌握概念,再去求平面的投影,比较符合人类的思维活动。通过不断进行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转换练习,提高思维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的教学顺序,不能千篇一律,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思维、动手练习和实践操作为主体。一个成功的教师,最主要是有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和科学思维,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需要求作的。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内容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怎样从已知条件获得所要求作的结果,要通过怎样的步骤才能达到最后的结果。初学时,可以把这些步骤记录下来,最后利用基本作图方法按照所确定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进行作图,作图时要力求准确。最后还应作一次全面的检查,看作图过程中是否有错误,作图是否精确等。
3.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手工制图训练是形成和强化学生读图和绘图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好图样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将徒手绘图、尺规作图结合,加强徒手绘图能力。让学生大量接触模型,观测模型,动手操作模型,熟识各环节教学挂图,增加空间形象的理解。开展计算机图学教育,动画教学展示多面投影体系的形成,图间对照关系,方位关系更直观和易懂。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直观、生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多、空间几何关系抽象。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关系,即:课前认真作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上课时思想要集中,并要认真思考;课后要及时复习,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做题要按照步骤逐步完成,力求准确。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要多思考、多做题,认真听、认真记,及时复习、及时消化。提醒学生通常学习中会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初期学习阶段存在的空间想象力不够,解决问题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正常性,只要多练习,循序渐进,不断努力,一定能够轻松学好这门课程,增强自信。
6.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培养一个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必备的知识技能外,严格要求学生做到遵守制图的国家标准。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引导学生查阅相应专业技术制图规范,强化学生的“规范性”意识以及工作的责任心。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教学内容广深度探讨
根据总结分析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以及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型要求,内容设置上适当调整。
以往的高职制图课程教学是在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降低难度,从画法几何入手,学习投影的基本理论,分析构成空间几何形体的最基本几何要素点、线、面的投影,以及各几何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从培养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训练,通过抽象思维,达到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可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稍欠缺,思维能力稍差,抽象思维使他们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很多学生还没真正迈入学习本门课程的大门,就被高高的门槛挡在了门外。应该从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出发,改变教学次序,深化投影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充分理解投影形成的过程,从直观性强的基本形体投影开始,在充分理解基本体投影的形成理论后,分析构成基本形体的不同位置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便于理解。例如下图:
此投影是基本平面体三棱锥的投影,掌握基本体多面正投影图形成的理论后,分析构成此形体的各点、各条线、各个面及相互之间的投影特性,初学者可借助于空间形体示意图来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脱离立体示意图,空间想象各要素空间的几何位置关系,明确各要素在三视图上的对照关系(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及方位关系(前后上下左右),通过形体的直观性反映点、线、面空间位置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由简单形体逐渐向复杂形体过渡,多练习,不断训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
适当精简制图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取舍掉空间思维过于抽象、后期应用不多的内容,如换面法作图,线、面坡度求法等,适当降低一些内容的难度,如复杂相贯体相贯线的求法等,增加组合体投影的绘制和阅读的课程时间和练习,结合轴测投影图,通过双向反复练习,不断加强空间形体和平面投影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图和形的转换运用自如,逐渐加大形体的难度,实现向专业工程结构图的顺利过渡。
因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甚少,在学习专业工程图样阅读之前,应进行相应工程专业的基本结构物的认识和了解,积累必要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高职学生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重点要提高阅读和绘制专业工程图样的能力,所以,应加大专业工程图样的学习量,掌握各类施工图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提高读图的能力,适应工作的需要。
教师培训探讨
本课题组研究制订了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年轻教师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年轻教师的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进行教学辅导,还必须通过试讲才可以成为主讲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上采取传帮带的方法,提高授课水平。对青年教师以“一带一,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继承老教师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新观念带到教学中,具备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材,鼓励教师经常思考,总结教学经验,多发表论文。本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双师素质”,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为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学科教师经常要与施工现场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新动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内容和新规范,参加土木工程的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土木工程制图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研究。基于课程性质、特点,结合工程技术发展的状况,将新思想、新技术融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根据土木工程专科的培养目标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体现现代教学思想,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紧密联系实际,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决定了制图课程教学的教师,比其他专业课程的要求更高,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而且基础知识部分逻辑性强,内容环环紧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和掌握都影响下一环节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工程专业结构读图部分,对工程中的施工图进行分类,分析各类图的共同特点,总结不同类图的读图要点和方法,如构件构造图的阅读,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工程结构物的基本组成、基本名称,读图时,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第一,明确构件的名称及构件在结构中的位置;第二,分析视图的构成以及各图的投射方向;第三,仔细阅读,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构件是由哪些基本体和简单形体构成,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当某些细部构造读图困难时,利用线面分析法辅助分析(即线面的投影特性分析);第四,整体想象结构的形状,确定总尺寸,练习徒手绘制构件轴测图。再比如构件配筋图的阅读,要求学生在掌握构件外形图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可按以下步骤读图,第一,明确构件的外形形状和尺寸;第二,明确构件中配筋的类型;第三,确定各种类型钢筋的规格、型号、形状、尺寸、位置以及数量等;第四,想象钢筋的整体布置情况。从简单的专业结构工程图样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过渡到较为复杂的专业施工图。
教学实践环节探讨
制订实训教学安排和实训指导书。主要进行以下实训:
1.绘图实训。课程学习期间,按一定比例安排习题课,加强学生手工绘图,并要求学生完成8-10张大图绘制。
2.建立使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可自主预习复习。
3.模型室一间,学生可自由接触模型、观测模型。
4.开展各种教学比赛。组织学生绘图比赛、工程字书写比赛、读图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5.参观实习。有机会带领学生到处于不同阶段的施工现场参观,阅读在建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可以将图纸与在建工程对照,取得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
以上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保证学生正常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本着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的教学态度,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统一教学基本要求,改革和创新,在各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新年度的教学中,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备课,认真细致批改全部作业,及时辅导答疑,做到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在教学中,进行工程图学与思维科学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实践,把教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中全程注意把握两条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课堂上师生互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让学生积极参加课程中所设计的各种实践活动。由于更新了教学观念,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了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从以往的20%-30%提高到50%-60%,补考率从以往的20%降到5%左右,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校部门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一致好评,也充分肯定了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12):28-30.
[2]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朱育万,卢传贤.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樊琳娟.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陕西西安
【关键词】教学研究 技术应用性 空间想象力 实践性
基金项目:校重点课题研究项目,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教学应用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号:2012JX02。
社会的高级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高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强调其理论形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提供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工程制图》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学生进校后最先涉足工程领域的一门课。故人们将其称为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启蒙课,也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其主要特色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工程图样的表达与阅读,培养学生遵守标准和良好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尺规作图、徒手作图的能力。为学生在校学习有关专业课、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制图读图功底,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实践,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高职《工程制图》教学实践,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存在更多不同于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学几何知识不够扎实,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加大,教学难度加大;(2)空间想象力差,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教学效果不佳;(3)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4)成绩两极分化严重;(5)作为基础课,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6)识图能力差,不适应毕业岗位技术工作的绘图识图要求。
就以上存在的问题,设立《工程制图》课程课题研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培训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题组成员即为学科组主要任课教师,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学方案研究优选,教学文献参考,新一届学生教学新方案实施反馈,在以下各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教学模式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融入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的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以讲述、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课堂的教学更灵活和丰富多彩,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更好地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确定最优的教学方案,是课题组成员分析研究的内容之一。
在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投影理论部分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模型、挂图加板图,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外做习题为主。制图基础、专业图,以学生画图、读图为主,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融入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容易理解,否则,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吃力,效果不佳。黑板教学,模型示教,挂图展示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外,增加课堂互动方式,随堂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显得尤其重要,注意避免教师只凭一张嘴、一张光盘讲完整堂课的死板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的同时,通过不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注意力,扩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科组教师对各环节教学的经验及总结,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问卷调查,测验,课题组对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方案比选设计,掌握教学难度大,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在制图授课教师中进行“最佳一堂课设计”比赛,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取得不同重难点环节的最佳教学模式。
例一:投影的基本形成理论。首先,利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多面正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在三维空间坐标体系下,分析各视图间的对照关系(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和方位关系;紧接着,用动画演示展开后的二维坐标体系下的平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明确各视图在平面投影图上的对照关系和方位关系;在掌握多面正投影图形成的基本理论后,利用简单体的模型,让学生从多方向观察,绘制形体的多面投影图,分析由三维到二维的基本过程,使学生逐渐接受由直观形体到抽象平面图的思维,便于后期从二维平面图向三维空间几何形体转换的逆向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本阶段的教授中,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方法和进度,有的放矢。本部分知识是后期知识展开的关键,必须完全理解和掌握。
例二:剖视图。在讲结构形体的表达方法剖视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某构件的视图,引出剖视图定义;然后用模型示范,讲解剖视图的画法,在视图的基础上改画成剖视图;再用挂图展示剖视图较复杂的例子;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整个画剖视图的动画过程,对讲解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看课件,一目了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清晰明了,概念不断加强,使学生反复认识,加深理解。
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信息”区设置课程的专业性资料和制图的国家标准;“课程文档”区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电子模型等大量资料上传;“作业”区教师布置作业、上传作业答案等,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方法探讨
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通过研究讨论,课题组教师总结了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实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下: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工程制图的主要任务之一,可是空间想象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提高的。学生在刚接触形体的三面投影时,往往会感到画形体的三面投影较困难,此时就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采用实体模型或借助先进的三维动画引导学生从空间向平面转换,培养其空间想象力,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直至完全脱离教学模型,利用逐步提高的空间想象力进行思维。因此,以动为主的动画教学方式,使学生先从空间掌握概念,再去求平面的投影,比较符合人类的思维活动。通过不断进行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转换练习,提高思维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的教学顺序,不能千篇一律,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思维、动手练习和实践操作为主体。一个成功的教师,最主要是有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和科学思维,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需要求作的。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内容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怎样从已知条件获得所要求作的结果,要通过怎样的步骤才能达到最后的结果。初学时,可以把这些步骤记录下来,最后利用基本作图方法按照所确定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进行作图,作图时要力求准确。最后还应作一次全面的检查,看作图过程中是否有错误,作图是否精确等。
3.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手工制图训练是形成和强化学生读图和绘图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好图样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将徒手绘图、尺规作图结合,加强徒手绘图能力。让学生大量接触模型,观测模型,动手操作模型,熟识各环节教学挂图,增加空间形象的理解。开展计算机图学教育,动画教学展示多面投影体系的形成,图间对照关系,方位关系更直观和易懂。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直观、生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多、空间几何关系抽象。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关系,即:课前认真作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上课时思想要集中,并要认真思考;课后要及时复习,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做题要按照步骤逐步完成,力求准确。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要多思考、多做题,认真听、认真记,及时复习、及时消化。提醒学生通常学习中会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初期学习阶段存在的空间想象力不够,解决问题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正常性,只要多练习,循序渐进,不断努力,一定能够轻松学好这门课程,增强自信。
6.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培养一个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必备的知识技能外,严格要求学生做到遵守制图的国家标准。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引导学生查阅相应专业技术制图规范,强化学生的“规范性”意识以及工作的责任心。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教学内容广深度探讨
根据总结分析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以及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型要求,内容设置上适当调整。
以往的高职制图课程教学是在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降低难度,从画法几何入手,学习投影的基本理论,分析构成空间几何形体的最基本几何要素点、线、面的投影,以及各几何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从培养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训练,通过抽象思维,达到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可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稍欠缺,思维能力稍差,抽象思维使他们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很多学生还没真正迈入学习本门课程的大门,就被高高的门槛挡在了门外。应该从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出发,改变教学次序,深化投影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充分理解投影形成的过程,从直观性强的基本形体投影开始,在充分理解基本体投影的形成理论后,分析构成基本形体的不同位置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便于理解。例如下图:
此投影是基本平面体三棱锥的投影,掌握基本体多面正投影图形成的理论后,分析构成此形体的各点、各条线、各个面及相互之间的投影特性,初学者可借助于空间形体示意图来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脱离立体示意图,空间想象各要素空间的几何位置关系,明确各要素在三视图上的对照关系(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及方位关系(前后上下左右),通过形体的直观性反映点、线、面空间位置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由简单形体逐渐向复杂形体过渡,多练习,不断训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
适当精简制图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取舍掉空间思维过于抽象、后期应用不多的内容,如换面法作图,线、面坡度求法等,适当降低一些内容的难度,如复杂相贯体相贯线的求法等,增加组合体投影的绘制和阅读的课程时间和练习,结合轴测投影图,通过双向反复练习,不断加强空间形体和平面投影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图和形的转换运用自如,逐渐加大形体的难度,实现向专业工程结构图的顺利过渡。
因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甚少,在学习专业工程图样阅读之前,应进行相应工程专业的基本结构物的认识和了解,积累必要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高职学生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适应生产、建设的需要,重点要提高阅读和绘制专业工程图样的能力,所以,应加大专业工程图样的学习量,掌握各类施工图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提高读图的能力,适应工作的需要。
教师培训探讨
本课题组研究制订了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年轻教师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年轻教师的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进行教学辅导,还必须通过试讲才可以成为主讲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上采取传帮带的方法,提高授课水平。对青年教师以“一带一,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继承老教师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新观念带到教学中,具备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材,鼓励教师经常思考,总结教学经验,多发表论文。本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双师素质”,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为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学科教师经常要与施工现场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新动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内容和新规范,参加土木工程的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土木工程制图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研究。基于课程性质、特点,结合工程技术发展的状况,将新思想、新技术融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根据土木工程专科的培养目标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体现现代教学思想,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紧密联系实际,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决定了制图课程教学的教师,比其他专业课程的要求更高,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而且基础知识部分逻辑性强,内容环环紧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和掌握都影响下一环节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工程专业结构读图部分,对工程中的施工图进行分类,分析各类图的共同特点,总结不同类图的读图要点和方法,如构件构造图的阅读,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工程结构物的基本组成、基本名称,读图时,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第一,明确构件的名称及构件在结构中的位置;第二,分析视图的构成以及各图的投射方向;第三,仔细阅读,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构件是由哪些基本体和简单形体构成,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当某些细部构造读图困难时,利用线面分析法辅助分析(即线面的投影特性分析);第四,整体想象结构的形状,确定总尺寸,练习徒手绘制构件轴测图。再比如构件配筋图的阅读,要求学生在掌握构件外形图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可按以下步骤读图,第一,明确构件的外形形状和尺寸;第二,明确构件中配筋的类型;第三,确定各种类型钢筋的规格、型号、形状、尺寸、位置以及数量等;第四,想象钢筋的整体布置情况。从简单的专业结构工程图样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过渡到较为复杂的专业施工图。
教学实践环节探讨
制订实训教学安排和实训指导书。主要进行以下实训:
1.绘图实训。课程学习期间,按一定比例安排习题课,加强学生手工绘图,并要求学生完成8-10张大图绘制。
2.建立使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可自主预习复习。
3.模型室一间,学生可自由接触模型、观测模型。
4.开展各种教学比赛。组织学生绘图比赛、工程字书写比赛、读图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5.参观实习。有机会带领学生到处于不同阶段的施工现场参观,阅读在建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可以将图纸与在建工程对照,取得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
以上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保证学生正常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本着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的教学态度,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统一教学基本要求,改革和创新,在各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新年度的教学中,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备课,认真细致批改全部作业,及时辅导答疑,做到耐心、细致、诲人不倦。在教学中,进行工程图学与思维科学学科交叉的研究与实践,把教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中全程注意把握两条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课堂上师生互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让学生积极参加课程中所设计的各种实践活动。由于更新了教学观念,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了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从以往的20%-30%提高到50%-60%,补考率从以往的20%降到5%左右,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校部门领导及相关科室的一致好评,也充分肯定了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12):28-30.
[2]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朱育万,卢传贤.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樊琳娟.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