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名而乏其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mab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简·奥斯丁》改编自同名传记。电影基本只是抽取了传记中短短几页的简与汤姆的爱情故事,然后充分发挥想象,打造了一个简单化、庸俗化的爱情悲剧,以迎合现代读者与观众探寻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至于传记中与简的创作历程相关的部分,电影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总体上偏离了传记的正轨。
  一、与同名传记的貌合神离
  乔·亨利·斯宾塞所著的传记《成为简·奥斯丁》出版于2003年,这部厚重的作品以其翔实的史料、敏锐的洞察、细腻的笔触不仅忠实地记录了简·奥斯丁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深刻地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是如何成长、走向成熟、并不断突破自我的,更披露了一个女性在当时保守愚昧的男权社会中是如何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
  而电影《成为简·奥斯丁》虽然与传记同名,但是电影基本只是重点抽取了传记中短短几页的简与汤姆的爱情故事——也是现代大众最为感兴趣的部分,然后充分发挥想象,打造了一个简单化、套路化、庸俗化的爱情悲剧,以迎合现代读者与观众探寻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电影大刀阔斧地删减了传记中与简的创作历程相关的部分,总体上偏离了传记的正轨。
  传记追本溯源,第一章即从简的家族史讲起,并将其命名为“遗产”,颇具现实主义深意,符合奥斯丁作品中的金钱主题。而电影则将故事开始的时间点一直推迟到简已长大成人、汤姆到来之前,其叙事焦点明显可见是简的爱情故事。此外,传记中记述的人物众多,他们主要是简的众多家族亲戚,尤其作者详细记录了她的几个兄弟的人生历程。在传记中,作者几乎是系统详细记载了奥斯丁一家的家族发展史,简的每个兄弟的性情脾气和人生经历也都勾勒得十分清晰。而电影中只突出展现了其中一个兄弟——亨利。
  二、一个女性小说家的诞生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是社区的教堂,简的父亲作为牧师在给村民布道,他劝告在场的女性“女人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以及“女人要把聪明才智隐藏起来”。这一点类似中国的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无需拥有才华和智慧,她们只要像个淑女那样,表现得言行得体、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就好了!
  影片这个开头的小细节很巧妙地点明了当时简所处的社会背景,在18世纪的英国乡村,社会风俗趋向保守,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就像在传记中反复提到的那样,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完全没有独立自主性。而这一切不幸与不公的根源还是当时妇女经济上不独立,她们一般无法像兄弟们那样接受正规教育,也无法外出工作。
  拿简来说,她是一个普通乡村牧师的女儿,自然也无法指望能继承多少财产。因此,除了对写作的与生俱来的浓厚热爱之外,取得经济独立也是她决意写作出书,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的重要动机。
  另外,電影加入了汤姆对简写作的启发与引导。简与汤姆在树林中一起散步,汤姆说简写的小说有局限性,显得肤浅,简听了很不高兴,反驳道:“难道文字出自女性笔下,就变得无趣了吗?!”汤姆却告诉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还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并把他正在看的亨利·菲尔丁写小说《汤姆·琼斯》推荐给她参考阅读。简在认真读完《汤姆·琼斯》之后,在树林中和汤姆再次相见,并对他阐述自己的写作观:“小说必须表现出真实的世界、人物真实的想法,以及还原事件的真相。小说应该展现我们行为的轨迹。”
  电影中增加了一处细节,还是很令人称道的。简非常仰慕一个当时知名的女作家,在伦敦的时候特意去拜访她。然而整个见面过程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美好,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顺意,而且她告诉简,“作为一个女作家的丈夫,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电影加入这个场景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显示女性在当时低下的社会地位,要成为一名女作家更是艰难无比,而另一方面则更突显了简的决心和执着——“我可以依靠我的笔养活自己”!
  三、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
  由于同名传记中集中描写简和汤姆的爱情故事其实只有寥寥几页,于是电影编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与大量的添油加醋,试图描绘出简面对爱情时的勇敢与接受现实时的无奈。
  电影设计了一个俗套的巧合,让简在私奔途中不小心看到了一封汤姆口袋里的信,才知道他有一大家子人要供养,而如果得罪了独裁势利的富有叔叔,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经历了内心种种挣扎之后,最终理智战胜了激情,简很快回归了理性与冷静。简的最终选择是很明智的,她考虑到的理由固然包括不忍心加重汤姆的负担,让他艰难地供养一大家子人,而另一个重要的理由也是保全他们自己。“我们的爱情只会先摧毁我们的家人,然后再摧毁我们的爱情本身”。
  在影片结尾,多年以后,简已如愿成为一名声名卓著的小说家。在一次聚会中,她竟然再次遇到汤姆,而此时已经是物是人非。在众人的请求下,简拿起自己的一本小说,开始缓缓朗读其中的文字,也是在委婉地倾诉自己许多难以言表的苦涩心声。
  四、结语
  这是一部集合了很多“奥斯丁元素”的商业电影,表面上看具有浓浓的“奥斯丁风格”,而且主人公就是女作家奥斯丁本人。电影编导敏锐地捕捉到现代大众对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想象与进行艺术创造,打造了这样一部打着“奥斯丁”旗号的好莱坞式爱情悲剧。然而,这部电影又似乎缺乏奥斯丁的内涵与深度,那些抱着想了解奥斯丁人生历程的读者看完这部电影,会大失所望,在这里看不到一个女性小说家在男权社会中的艰辛与坚持,也看不到她在创作生涯中的一步步成长与突破。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月亮慢慢消瘦时  红豆树已嫁接給你  夜空布满相思  一对白天鹅正在私奔  你的心紧随流星  在陨石急坠的地方  另一颗心  是守候已久的磁铁
期刊
乌云散去,阳光重现  雨珠出落成晶莹的菩提子  我忍不住伸出手  去轻轻触碰紫竹寺的松针  让清亮的佛语,点滴般  滲透我纸白的身体
期刊
杨永磊,1988年7月生,河南平顶山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硕士。现为《光明日报》编辑。作品见于《北京文学》《延河》《奔流》《牡丹》《辽河》等刊物。  一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灾祸,我们可能永远没时间见面,尽管我俩都在北京。  接到陌生人来电的时候,我正在单位的财务室报销出差票据。刚从温热的海口飞回来,一下飞机,零下十四度的空气瞬间将我冰封。下午到单位我就感冒了,想起还有两个电话采访和五篇需要修改的
期刊
我是驼队的一员,走在最前面  我向北,駝队决不向南  时间牵着我,我牵着驼队  行走的影子像一条沙漠上的拉链  天地一开一合,梦一明一暗  心中的湖泊,一直在高处蔚蓝  雾里看画  浓墨的树都在眼前  躁动之影是焦墨一团  几滴鸟从树上甩出  向心力源于巢中卵  雾的画纸铺向天边  雨中的山越远越淡  轻风不急于染色  灰天外有梦之蓝
期刊
宅,蜗牛偏爱的一个动词  回到家,这个词属于我  雨夜,宅在梦的蜗壳里  一直不愿出来,越宅  越拥有湿漉漉的忧伤  秋风越带不走  心中孤舟般的一片楓叶
期刊
扑不灭的是火焰山  融不完的是天上雪  在額尔齐斯河畔  一半是胡杨轰轰烈烈的  爱,一半是毛白杨  淅淅沥沥的泪痕  水中秋影告诉我  今生有燃不尽的云霞  来生有烘不干的雨林
期刊
在渝黔界碑  山与山相接  水与水相连  在渝黔界碑  你分不清風  是贵州的  还是重庆的  在渝黔界碑  你可以脚踏两只船  一只船来自贵州  一只船来自重庆  在渝黔界碑宿一晚  一个翻身就到了贵州  一个翻身就到了重庆  你在重庆与贵州之间  辗转难眠
期刊
斯芬克斯是一只夏末初秋的蝴蝶  优美地代替最原始的黑蛇  这是一个形式下的伟大仪式  打薄一纸轻逸,剩余柔韧  化成熵变对抗一成不变的轨迹  在犄角困顿处扶摇直上  嘲諷大风,无力滑行  一切动作都是匮乏,无法驾驭  翻墙越狱,找一个最短距离  在悬崖边上寻一条生路  打开最敏捷的速度,抓一个空洞  抓一个边缘幻想  这是一种自主的生命疑虑  来来回回  幽灵般走走停停  在两个翅膀之间戏弄世界
期刊
当代电影的女性意识在它发展的初期,以抹杀差异性来寻求平等,“花木兰”式的女人成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最为重要的镜像。新时期电影女性形象的复归,却未能跳出传统妇女观念的藩篱。在当前的电影商业化发展趋势下,女性电影形象被扭曲,人们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电影镜像中可洞见到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存状况,其中折射出较多的女性生存问题。从某种意义而言,电影世界也是现实社会最为真实的反映。  回首中国近百年的
期刊
月亮未圆的时候  我向天空  借一把弯刀  砍去身后的野草  我怕它们  越长越多,越长越高  我怕  回家的那条路  被它们埋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