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简·奥斯丁》改编自同名传记。电影基本只是抽取了传记中短短几页的简与汤姆的爱情故事,然后充分发挥想象,打造了一个简单化、庸俗化的爱情悲剧,以迎合现代读者与观众探寻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至于传记中与简的创作历程相关的部分,电影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总体上偏离了传记的正轨。
一、与同名传记的貌合神离
乔·亨利·斯宾塞所著的传记《成为简·奥斯丁》出版于2003年,这部厚重的作品以其翔实的史料、敏锐的洞察、细腻的笔触不仅忠实地记录了简·奥斯丁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深刻地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是如何成长、走向成熟、并不断突破自我的,更披露了一个女性在当时保守愚昧的男权社会中是如何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
而电影《成为简·奥斯丁》虽然与传记同名,但是电影基本只是重点抽取了传记中短短几页的简与汤姆的爱情故事——也是现代大众最为感兴趣的部分,然后充分发挥想象,打造了一个简单化、套路化、庸俗化的爱情悲剧,以迎合现代读者与观众探寻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电影大刀阔斧地删减了传记中与简的创作历程相关的部分,总体上偏离了传记的正轨。
传记追本溯源,第一章即从简的家族史讲起,并将其命名为“遗产”,颇具现实主义深意,符合奥斯丁作品中的金钱主题。而电影则将故事开始的时间点一直推迟到简已长大成人、汤姆到来之前,其叙事焦点明显可见是简的爱情故事。此外,传记中记述的人物众多,他们主要是简的众多家族亲戚,尤其作者详细记录了她的几个兄弟的人生历程。在传记中,作者几乎是系统详细记载了奥斯丁一家的家族发展史,简的每个兄弟的性情脾气和人生经历也都勾勒得十分清晰。而电影中只突出展现了其中一个兄弟——亨利。
二、一个女性小说家的诞生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是社区的教堂,简的父亲作为牧师在给村民布道,他劝告在场的女性“女人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以及“女人要把聪明才智隐藏起来”。这一点类似中国的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无需拥有才华和智慧,她们只要像个淑女那样,表现得言行得体、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就好了!
影片这个开头的小细节很巧妙地点明了当时简所处的社会背景,在18世纪的英国乡村,社会风俗趋向保守,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就像在传记中反复提到的那样,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完全没有独立自主性。而这一切不幸与不公的根源还是当时妇女经济上不独立,她们一般无法像兄弟们那样接受正规教育,也无法外出工作。
拿简来说,她是一个普通乡村牧师的女儿,自然也无法指望能继承多少财产。因此,除了对写作的与生俱来的浓厚热爱之外,取得经济独立也是她决意写作出书,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的重要动机。
另外,電影加入了汤姆对简写作的启发与引导。简与汤姆在树林中一起散步,汤姆说简写的小说有局限性,显得肤浅,简听了很不高兴,反驳道:“难道文字出自女性笔下,就变得无趣了吗?!”汤姆却告诉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还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并把他正在看的亨利·菲尔丁写小说《汤姆·琼斯》推荐给她参考阅读。简在认真读完《汤姆·琼斯》之后,在树林中和汤姆再次相见,并对他阐述自己的写作观:“小说必须表现出真实的世界、人物真实的想法,以及还原事件的真相。小说应该展现我们行为的轨迹。”
电影中增加了一处细节,还是很令人称道的。简非常仰慕一个当时知名的女作家,在伦敦的时候特意去拜访她。然而整个见面过程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美好,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顺意,而且她告诉简,“作为一个女作家的丈夫,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电影加入这个场景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显示女性在当时低下的社会地位,要成为一名女作家更是艰难无比,而另一方面则更突显了简的决心和执着——“我可以依靠我的笔养活自己”!
三、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
由于同名传记中集中描写简和汤姆的爱情故事其实只有寥寥几页,于是电影编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与大量的添油加醋,试图描绘出简面对爱情时的勇敢与接受现实时的无奈。
电影设计了一个俗套的巧合,让简在私奔途中不小心看到了一封汤姆口袋里的信,才知道他有一大家子人要供养,而如果得罪了独裁势利的富有叔叔,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经历了内心种种挣扎之后,最终理智战胜了激情,简很快回归了理性与冷静。简的最终选择是很明智的,她考虑到的理由固然包括不忍心加重汤姆的负担,让他艰难地供养一大家子人,而另一个重要的理由也是保全他们自己。“我们的爱情只会先摧毁我们的家人,然后再摧毁我们的爱情本身”。
在影片结尾,多年以后,简已如愿成为一名声名卓著的小说家。在一次聚会中,她竟然再次遇到汤姆,而此时已经是物是人非。在众人的请求下,简拿起自己的一本小说,开始缓缓朗读其中的文字,也是在委婉地倾诉自己许多难以言表的苦涩心声。
四、结语
这是一部集合了很多“奥斯丁元素”的商业电影,表面上看具有浓浓的“奥斯丁风格”,而且主人公就是女作家奥斯丁本人。电影编导敏锐地捕捉到现代大众对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想象与进行艺术创造,打造了这样一部打着“奥斯丁”旗号的好莱坞式爱情悲剧。然而,这部电影又似乎缺乏奥斯丁的内涵与深度,那些抱着想了解奥斯丁人生历程的读者看完这部电影,会大失所望,在这里看不到一个女性小说家在男权社会中的艰辛与坚持,也看不到她在创作生涯中的一步步成长与突破。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一、与同名传记的貌合神离
乔·亨利·斯宾塞所著的传记《成为简·奥斯丁》出版于2003年,这部厚重的作品以其翔实的史料、敏锐的洞察、细腻的笔触不仅忠实地记录了简·奥斯丁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深刻地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是如何成长、走向成熟、并不断突破自我的,更披露了一个女性在当时保守愚昧的男权社会中是如何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
而电影《成为简·奥斯丁》虽然与传记同名,但是电影基本只是重点抽取了传记中短短几页的简与汤姆的爱情故事——也是现代大众最为感兴趣的部分,然后充分发挥想象,打造了一个简单化、套路化、庸俗化的爱情悲剧,以迎合现代读者与观众探寻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电影大刀阔斧地删减了传记中与简的创作历程相关的部分,总体上偏离了传记的正轨。
传记追本溯源,第一章即从简的家族史讲起,并将其命名为“遗产”,颇具现实主义深意,符合奥斯丁作品中的金钱主题。而电影则将故事开始的时间点一直推迟到简已长大成人、汤姆到来之前,其叙事焦点明显可见是简的爱情故事。此外,传记中记述的人物众多,他们主要是简的众多家族亲戚,尤其作者详细记录了她的几个兄弟的人生历程。在传记中,作者几乎是系统详细记载了奥斯丁一家的家族发展史,简的每个兄弟的性情脾气和人生经历也都勾勒得十分清晰。而电影中只突出展现了其中一个兄弟——亨利。
二、一个女性小说家的诞生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是社区的教堂,简的父亲作为牧师在给村民布道,他劝告在场的女性“女人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以及“女人要把聪明才智隐藏起来”。这一点类似中国的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无需拥有才华和智慧,她们只要像个淑女那样,表现得言行得体、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就好了!
影片这个开头的小细节很巧妙地点明了当时简所处的社会背景,在18世纪的英国乡村,社会风俗趋向保守,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就像在传记中反复提到的那样,女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完全没有独立自主性。而这一切不幸与不公的根源还是当时妇女经济上不独立,她们一般无法像兄弟们那样接受正规教育,也无法外出工作。
拿简来说,她是一个普通乡村牧师的女儿,自然也无法指望能继承多少财产。因此,除了对写作的与生俱来的浓厚热爱之外,取得经济独立也是她决意写作出书,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的重要动机。
另外,電影加入了汤姆对简写作的启发与引导。简与汤姆在树林中一起散步,汤姆说简写的小说有局限性,显得肤浅,简听了很不高兴,反驳道:“难道文字出自女性笔下,就变得无趣了吗?!”汤姆却告诉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还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并把他正在看的亨利·菲尔丁写小说《汤姆·琼斯》推荐给她参考阅读。简在认真读完《汤姆·琼斯》之后,在树林中和汤姆再次相见,并对他阐述自己的写作观:“小说必须表现出真实的世界、人物真实的想法,以及还原事件的真相。小说应该展现我们行为的轨迹。”
电影中增加了一处细节,还是很令人称道的。简非常仰慕一个当时知名的女作家,在伦敦的时候特意去拜访她。然而整个见面过程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美好,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顺意,而且她告诉简,“作为一个女作家的丈夫,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电影加入这个场景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显示女性在当时低下的社会地位,要成为一名女作家更是艰难无比,而另一方面则更突显了简的决心和执着——“我可以依靠我的笔养活自己”!
三、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情悲剧
由于同名传记中集中描写简和汤姆的爱情故事其实只有寥寥几页,于是电影编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与大量的添油加醋,试图描绘出简面对爱情时的勇敢与接受现实时的无奈。
电影设计了一个俗套的巧合,让简在私奔途中不小心看到了一封汤姆口袋里的信,才知道他有一大家子人要供养,而如果得罪了独裁势利的富有叔叔,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经历了内心种种挣扎之后,最终理智战胜了激情,简很快回归了理性与冷静。简的最终选择是很明智的,她考虑到的理由固然包括不忍心加重汤姆的负担,让他艰难地供养一大家子人,而另一个重要的理由也是保全他们自己。“我们的爱情只会先摧毁我们的家人,然后再摧毁我们的爱情本身”。
在影片结尾,多年以后,简已如愿成为一名声名卓著的小说家。在一次聚会中,她竟然再次遇到汤姆,而此时已经是物是人非。在众人的请求下,简拿起自己的一本小说,开始缓缓朗读其中的文字,也是在委婉地倾诉自己许多难以言表的苦涩心声。
四、结语
这是一部集合了很多“奥斯丁元素”的商业电影,表面上看具有浓浓的“奥斯丁风格”,而且主人公就是女作家奥斯丁本人。电影编导敏锐地捕捉到现代大众对几百年前名人私生活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想象与进行艺术创造,打造了这样一部打着“奥斯丁”旗号的好莱坞式爱情悲剧。然而,这部电影又似乎缺乏奥斯丁的内涵与深度,那些抱着想了解奥斯丁人生历程的读者看完这部电影,会大失所望,在这里看不到一个女性小说家在男权社会中的艰辛与坚持,也看不到她在创作生涯中的一步步成长与突破。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