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水多的季节,见到彩虹的机会也就多了。见到一道彩虹并不稀奇,可你见过成对的彩虹,甚至彩虹“套娃”吗?
彩虹简称虹,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组成彩虹的颜色有7种:红、橙、黄、绿、青、蓝、紫。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彩虹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引用了孙彦先对彩虹形成的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而有之。”指出彩虹是雨止初晴时的自然现象。
虽然那时人们就认识到,必须要满足雨和阳光两个条件,彩虹才会出现,但是对其中的原理并不是很清楚。直到17世纪,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彩虹形成的原理才被大家所知晓:太阳光照射雨滴,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雨滴中的折射率不同,会使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形成彩虹。
按理说只要下雨、有阳光,就会出现彩虹,但实际并不是每次都能看到彩虹,因为彩虹的出现不仅与天气有关,还与观察角度有关。我们只有背对着太阳,才能观察到彩虹。如果面对着太阳,光线穿过水滴发生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会损失掉一部分光。此时太阳光是无损进入眼睛的,相比之下进入眼睛的彩虹光线很弱,信噪比太低,使得视网膜感应不到彩虹。所以,当面对太阳时,我们通常是无法观察到彩虹的。
反之,如果我们背对着太阳,太阳光射入水滴中,在水滴中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发生色散,形成彩虹进入人的眼睛。虽然这个过程同样会损失一部分光,但背景光是太阳光经远处的云层和天空散射回来的光,相对来讲比较弱,这时信噪比高,彩虹在视网膜上能够清晰成像,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彩虹。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我们所看到的彩虹形状。平时我们看见的彩虹都是半圆的,但实际上彩虹是一个完整的圆,因为彩虹本来就是太阳经过水滴所成的像。
彩虹的位置与反日点有关。反日点是以观察点为准,与太阳成180°的点。彩虹则是以反日点为中心的圆环,通常我们在地平面上观察彩虹的时候,反日点都在地平线以下,地面遮住了彩虹的下半部分,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半圆的虹桥。
要想看见完整的彩虹,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观察点的高度,这样反日点的高度就会升高。比如我们在飞机上有时就能看见完整的圆环彩虹。同理,站在足够高的地方,如山顶,也能观察到完整的圆环彩虹。二是降低太阳仰角。在傍晚的时候,太阳逐渐下降,接近地平线,这时反日点也在慢慢上升,这样就能看见大部分的彩虹了。
当太阳的仰角大于42°时,彩虹完全在地平线以下,这时即使天气很好,刚刚下过雨,观察者也观察不到任何彩虹。所以,中午的时候是不可能观察到彩虹的,一般在上午 9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太阳光光强足够,太阳的仰角也合适,这时是观察彩虹的最佳时机。
双彩虹是多重彩虹的一种,指在原彩虹的外围出现一道直径更大的同心彩虹。内层的彩虹称为主虹,颜色较亮,外层的彩虹称为副虹,颜色较暗。也有人称内层的为虹,外层的为霓,这也是“霓虹”这个词语的原意,即表示双彩虹。
那么双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呢?上面说到我们能看见彩虹,是因为太阳光线射入水滴中,经过了折射——反射——折射,然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但这只是太阳光线在水滴中传播的一种方式。如果太阳光在水滴表面某些特殊位置上射入水滴时,能够满足光线在水滴中发生两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这时就会出现第二种成像途径——太阳经过水滴成像,在水滴中发生色散,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彩虹。
细心的观察者可能会发现,双彩虹的颜色顺序是相反的。主虹的颜色是紫色在下、红色在上,副虹则是红色在下、紫色在上。这与反射的次数有关,在介质中,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要小,经过色散后,红色在上,紫色在下。每在界面处经过一次反射,颜色的顺序就会发生翻转,形成副虹的反射次数比主虹要多一次,所以主虹和副虹的颜色顺序相反。
此外,副虹的亮度也比主虹弱得多,这是因为光在经过水——空气界面时,折射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当光折射进入和射出水滴时都有一部分光损失掉了。在水滴里反射时,也会损失掉一部分光。副虹比主虹要多一次反射,损失的能量也更多,所以副虹的亮度不如主虹。
那么,有没有可能两条彩虹的亮度相同呢?答案是肯定的。相对于空气,水滴是光密介质,当入射角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发生全反射,这时光不会损耗。要满足过程中所有反射都是全反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所以亮度相同的双彩虹只有在实验室中才可以观察到。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双彩虹所必须的两次反射条件呢?其实,只要有彩虹的出现,就一定有双彩虹。因为太阳光线是以近似平行光的形式照射水滴的,而水滴表面是近似球面的,在水滴表面总会有某些位置的入射光线能够满足在水滴中反射两次。至于为什么我们通常只能看到一道彩虹,主要是与天气有关,副虹的亮度比主虹要暗很多,如果天气不好,是很难看见副虹的。
还能有更高重次,比如三重、四重彩虹吗?答案是有的,双重彩虹是光线在水滴中发生了两次反射,同理,三重彩虹是光线在水滴中反射了三次,四重彩虹就是反射了四次。由于多次反射,多重彩虹的强度逐级递减,而且根据光学的几何传播原理,高阶彩虹的成像点不在太阳对立面,反而靠近太阳,因而极为罕见。自1700年以来,只有四五次文字记载的多重彩虹目击事件。
虽然人眼对光的感知能力比较低,但是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动态范围更大的相机,加上后期处理,捕捉到多重彩虹的奇妙景象。2011年,第一次有人拍摄到了自然界中的四重彩虹,第三重和第四重彩虹位于太阳同侧。
大自然总是在随机事件中产生必然的结果。每次雨过天晴彩虹出现时,实际上天空中就暗藏着多重彩虹了,只是我们很难察觉罢了。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彩虹简称虹,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组成彩虹的颜色有7种:红、橙、黄、绿、青、蓝、紫。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彩虹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引用了孙彦先对彩虹形成的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而有之。”指出彩虹是雨止初晴时的自然现象。
虽然那时人们就认识到,必须要满足雨和阳光两个条件,彩虹才会出现,但是对其中的原理并不是很清楚。直到17世纪,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彩虹形成的原理才被大家所知晓:太阳光照射雨滴,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雨滴中的折射率不同,会使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形成彩虹。
按理说只要下雨、有阳光,就会出现彩虹,但实际并不是每次都能看到彩虹,因为彩虹的出现不仅与天气有关,还与观察角度有关。我们只有背对着太阳,才能观察到彩虹。如果面对着太阳,光线穿过水滴发生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会损失掉一部分光。此时太阳光是无损进入眼睛的,相比之下进入眼睛的彩虹光线很弱,信噪比太低,使得视网膜感应不到彩虹。所以,当面对太阳时,我们通常是无法观察到彩虹的。
反之,如果我们背对着太阳,太阳光射入水滴中,在水滴中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发生色散,形成彩虹进入人的眼睛。虽然这个过程同样会损失一部分光,但背景光是太阳光经远处的云层和天空散射回来的光,相对来讲比较弱,这时信噪比高,彩虹在视网膜上能够清晰成像,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彩虹。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我们所看到的彩虹形状。平时我们看见的彩虹都是半圆的,但实际上彩虹是一个完整的圆,因为彩虹本来就是太阳经过水滴所成的像。
彩虹的位置与反日点有关。反日点是以观察点为准,与太阳成180°的点。彩虹则是以反日点为中心的圆环,通常我们在地平面上观察彩虹的时候,反日点都在地平线以下,地面遮住了彩虹的下半部分,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半圆的虹桥。
要想看见完整的彩虹,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观察点的高度,这样反日点的高度就会升高。比如我们在飞机上有时就能看见完整的圆环彩虹。同理,站在足够高的地方,如山顶,也能观察到完整的圆环彩虹。二是降低太阳仰角。在傍晚的时候,太阳逐渐下降,接近地平线,这时反日点也在慢慢上升,这样就能看见大部分的彩虹了。
当太阳的仰角大于42°时,彩虹完全在地平线以下,这时即使天气很好,刚刚下过雨,观察者也观察不到任何彩虹。所以,中午的时候是不可能观察到彩虹的,一般在上午 9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太阳光光强足够,太阳的仰角也合适,这时是观察彩虹的最佳时机。
雙彩虹与多重彩虹
双彩虹是多重彩虹的一种,指在原彩虹的外围出现一道直径更大的同心彩虹。内层的彩虹称为主虹,颜色较亮,外层的彩虹称为副虹,颜色较暗。也有人称内层的为虹,外层的为霓,这也是“霓虹”这个词语的原意,即表示双彩虹。
那么双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呢?上面说到我们能看见彩虹,是因为太阳光线射入水滴中,经过了折射——反射——折射,然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但这只是太阳光线在水滴中传播的一种方式。如果太阳光在水滴表面某些特殊位置上射入水滴时,能够满足光线在水滴中发生两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这时就会出现第二种成像途径——太阳经过水滴成像,在水滴中发生色散,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彩虹。
细心的观察者可能会发现,双彩虹的颜色顺序是相反的。主虹的颜色是紫色在下、红色在上,副虹则是红色在下、紫色在上。这与反射的次数有关,在介质中,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要小,经过色散后,红色在上,紫色在下。每在界面处经过一次反射,颜色的顺序就会发生翻转,形成副虹的反射次数比主虹要多一次,所以主虹和副虹的颜色顺序相反。
此外,副虹的亮度也比主虹弱得多,这是因为光在经过水——空气界面时,折射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当光折射进入和射出水滴时都有一部分光损失掉了。在水滴里反射时,也会损失掉一部分光。副虹比主虹要多一次反射,损失的能量也更多,所以副虹的亮度不如主虹。
那么,有没有可能两条彩虹的亮度相同呢?答案是肯定的。相对于空气,水滴是光密介质,当入射角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发生全反射,这时光不会损耗。要满足过程中所有反射都是全反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所以亮度相同的双彩虹只有在实验室中才可以观察到。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双彩虹所必须的两次反射条件呢?其实,只要有彩虹的出现,就一定有双彩虹。因为太阳光线是以近似平行光的形式照射水滴的,而水滴表面是近似球面的,在水滴表面总会有某些位置的入射光线能够满足在水滴中反射两次。至于为什么我们通常只能看到一道彩虹,主要是与天气有关,副虹的亮度比主虹要暗很多,如果天气不好,是很难看见副虹的。
还能有更高重次,比如三重、四重彩虹吗?答案是有的,双重彩虹是光线在水滴中发生了两次反射,同理,三重彩虹是光线在水滴中反射了三次,四重彩虹就是反射了四次。由于多次反射,多重彩虹的强度逐级递减,而且根据光学的几何传播原理,高阶彩虹的成像点不在太阳对立面,反而靠近太阳,因而极为罕见。自1700年以来,只有四五次文字记载的多重彩虹目击事件。
虽然人眼对光的感知能力比较低,但是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动态范围更大的相机,加上后期处理,捕捉到多重彩虹的奇妙景象。2011年,第一次有人拍摄到了自然界中的四重彩虹,第三重和第四重彩虹位于太阳同侧。
大自然总是在随机事件中产生必然的结果。每次雨过天晴彩虹出现时,实际上天空中就暗藏着多重彩虹了,只是我们很难察觉罢了。